這一年是中國企業極為困難的一年,尤其是在早期,各自為戰的公司根本就不是在協調配合上非常默契的兩國公司的對手,而且這些公司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聯手之勢,如果不是在緊急關頭國人還算“愛國”,前半年大多數公司連一個產品都賣不出去,即使是仙女也保不住願有的市場!整個中國市場被兩個鄰居的產品給擠占,大有天塌下來的危險,各大公司損失慘重。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積壓就等於占用資金,一旦惡性循環出現,那就隻有等著破產倒閉了,市場占有率的數字對比每個月都被調查和公布出來,互聯網上到處是網民們“吃驚”的感歎,各種評論和建議隨處可見……於是就在中國公司最艱難的時候,來自民間的“愛國”舉動拯救了他們,不少地方發起了“使用國貨”運動,就連仙女也跟著沾了點兒光,使得已經嚴重積壓的貨艙得到了緩和。而這時候,社會各界人士對仙女批評的聲音空前高漲起來,因為到37年4月份,她已經付給了日本大公司收購資金1150億元,實際上讓日本公司從國外抽身的資金達到了2400多億元,這些資金可是馬上被他們投放到了與中國公司的競爭中,因此人們不約而同的認為仙女是“幫凶”,是“漢奸賣國賊”,如果不是有人指出她也身受其害,更加上前半年向社會上又投放了高達800億元的救濟資金,人們早就把仙女尤其是李氏罵的狗血噴頭了。人們不是反對仙女的收購與投資,其直接剝離世界大公司產業的壯舉還是讓大家感到鼓舞和由衷的祝賀,但是也不能“變相”的支持小日本呀,這可是舉國之戰,關係到戰後多年經濟形勢大局的,仙女怎麽就沒有國家認同感呢?許多人紛紛不已!經濟學家們也對仙女的舉動所產生的副作用表示擔憂,幾乎異口同聲的說她在“玩火”,弄不好會自燃其身;雖然他們對仙女出手收購的時機非常認同,也讚同她堅持使用貸款進行收購,甚至對仙女麵臨的形勢進行了詳細的解剖,出謀劃策。

專家們認為仙女在玩火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點,其一就是她的資金問題,其二就是仙女的投資收益問題,因為到了37年初,她在國內的賬麵資金也僅僅剩下四千多億元,而要維持龐大的五大係和西星的幾家公司,僅僅每個月的工資就高達81億元,全部的基本維持費用高達160億元以上,如今還要維持生產,這些錢很明顯讓人感到捉襟見肘。相比於仙女,日本公司的資金相對來說更加充裕,或許他們沒有仙女如此龐大的淨資產儲備,但是流動資金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更為嚴重的是,專家們認為仙女的救濟資金太高了,每個月高達一百億以上,僅僅上半年就達到了八百多億元,龐大的救濟資金,換來了無可比擬的社會聲勢,既給她帶來了巨大的聲望,又為自己戴上了深深的枷鎖,為了保持這種聲勢,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停止下來,而這將極其嚴重的侵蝕她的流動資金。認為仙女在玩火的專家越來越多,連得一些普通民眾都對此議論紛紛。仙女國內公司的債務雖然不大,僅僅有數百億元而已,形不成什麽壓力,因為她的規模太大了。雖然仙女還沒有在國內公司投入貸款,但是在歐洲的貸款已經多達1550億元,並且已經開始在國內貸款投資印度了;假如仙女真的陷入了印度這個泥潭,那可真的就非常危險了,而且看這種趨勢,她似乎還要繼續進行大規模投資,而且進行的是收益非常沒有保障的高風險投資!

仙女在國內的各係公司,尤其是電子公司和新材料公司更是苦不堪言,總部的投資戰略他們管不了,總部想留多少資金保命,大家也說不上話,可是日本和韓朝同行巨大的競爭壓力,讓他們深受其害,尤其是總部給日本人送去了大量資金,比如如今鬧得最凶的世佳和鬆本都是仙女的“手下敗將”,這可以說是總部給他們找來的麻煩。而仙女生物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們更是苦不堪言,成立不過半年多的這家大型公司,根本就沒有來得及整合,就匆忙投入生產,剛開始的時候各公司隻能各自為政,甚至出現了彼此競爭的尷尬局麵,讓總公司協調人員哭笑不得。另一方麵,山崎公司雖然被仙女“嚴重剝削”,但是實力並不弱,更得到了“自己”的巨資“扶持”,在中國市場上棋鼓大張,威風八麵,讓急於內部整頓的生物科技公司望山崎而興歎。仙女的流動資金雖然高達四千多億元,要說也不少了,但是平均到四大係身上,連一千億元都分不到;另一方麵,西星公司要錢,自然也要從仙女這裏要,這一點仙女無話可說,就是最保守的仙女人也無話可說,因為公司還欠著人家幾千億元呢。仙女的資金已經出現了匱乏的狀況,發放社會救濟資金已經讓總部某些人感到心疼,於是在六月底,仙女的員工進行了大規模的募捐運動,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大家的積極性還挺高,短短一個月籌集資金高達200億。即使如此,公司的資金也是嚴重不足了,到了37年7月初,總部僅僅掌有1600多億元,其餘的要麽被花出去了,要麽被注入到旗下公司進行經營活動,這點錢就是仙女最後的賴以保命的錢了!當然,這種情況就是在仙女總部,知道的人也不多,公司有多少賬麵資金以及各子公司已經注入了多少資金都是被嚴格保密的!

仙女在玩火,她膽大妄為,但是中國的各公司卻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應對緊張的市場形勢,從36年6月份開始生產起,他們就小心謹慎的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可以這麽說,國內公司的產品一進入市場,就受到了日本和韓朝公司產品的阻擊。即使在市場非常狹小的情況下,各公司之間也毫不客氣的爭奪不休,市場雖然小,利潤也微不足道,但是強勢的公司吃點稠的,弱企業也想喝點稀的,都盡量的減少公司的實際損失。這時候,日本和韓朝的公司對中國公司的壓力還不是很大,究其原因是市場太小,經不起折騰,估計還有讓中國同行自相殘殺的意思,破壞他們之間的感情。商人以利益為追逐的最高目標,誰都不會例外,即使是標榜自己愛國的仙女也絲毫不放棄“自己的市場”,而她光亮的名頭也使得其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雖然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其他國家的公司,都不樂意看到這種情況,但是大家又都無可奈何,在自然銷量方麵,仙女擁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有她這樣的聲勢,誰能連續的投入數百億元進行社會救濟呢,民眾怎能不清睬這關心民眾疾苦的公司呢,據說當時有句口號叫做“買仙女貨,就是救濟失業工人”,可見仙女有多強勢!所以,這時候不管對外國公司還是對國內同行,仙女都保有市場競爭優勢,但是這也不過是維持了幾個月而已,而且是在市場消費量比較小的幾個月裏。據仙女的內部資料顯示,在37年3月份時,全係統的貨物積壓率不超過20%,雖然沒有開足馬力生產,但是能夠達到如此的效果,幾個月利潤就達到了數百億元,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好景也到此為止,從該月下旬開始,她就不得不麵對漸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了,戰友的市場份額逐步下滑,當然,相對應的則是整個國內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的更嚴重下滑。

從中國向兩國無限製的開放市場以來,兩國的產品就開始大量湧入,但是由於市場太小,在政府的嚴格監督下,也沒有誰敢故意違反遊戲規則,一些公司也有力無處使,因為社會的需求量太小,他們的協作以及服務支持作用顯示不出來,再加上他們也覺得沒有必要浪費精力和金錢。誰都不是來燒錢的,資金都有限,更重要的市場就那麽大,所以仙女以及其他中國公司才能保持了最初的市場優勢,可是市場很快就向兩國產品傾斜,市場形勢急劇變化。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國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從2月份的70%,下降到了3月份的60%,四月份進一步下降為45%,這還不夠,5月份時繼續下降為40%,而6月份的市場占有率更是不到40%,僅僅四個月時間,就下降了30個百分點。而實際情況要比這些統計數字嚴重的多,因為市場的消費量在這期間上升了25%,也就是說,如果2月份使社會需求100個產品,中國公司提供了其中的70個,兩個對手提供了剩下的30個,而到了6月份,社會需要125個產品,中國公司僅僅提供了其中的48個,還不到幾個月前的出貨量!鮮明的數字對比,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僅僅經曆了一年時間,兩個對手就在中國市場上占去了60%的市場份額,這還了得!而各家公司更加叫苦連天,原以為市場逐步好轉,紛紛增加了生產,沒想到根本賣不出去,積壓率達到了60%以上,生產不得不緊急壓縮,連仙女的產品積壓率都達到了45%以上,這可是他們從來沒有經曆過的事情!業已增加產量的公司不得不緊急修改生產計劃,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嚴重的滯銷,公司的總體利潤不僅沒有上升,還下滑了一些,各地區的分公司隻好紛紛開會製定政策,長三角地區的幾家新材料公司就在4月初召開了一次會議,隻是沒有起到什麽效果而已。不僅仙女緊急研究對策,其它公司也紛紛研究對策,大家各出奇謀,試圖抑製兩國公司的步步進逼。辦法是想了不少,但是7月份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企業的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還是不到40%,個別地區還略有下降,到了8月份還是沒有突破40%。

當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人們別無選擇,隻好使用“中國製造”的商品,可是當國際同行重視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製造”的產品紛紛被拋棄在一邊,似乎這就是中國製造業的實際情況!

占據市場最大份額的是日本製造的產品,達到了45%以上,是韓朝產品占有率的三倍以上,甚至超過了擁有地主之利的中國同行。仙女即使是經過一番努力,也隻是超過了2月份的出貨量而已,可問題是,到了8月份國內市場已經上升了40%,這種現象引起了廣大人民的高度關注,同時一點兒也不笨的企業家們也發現了國內產品居於頹勢或者弱勢的根本原因。

中國產品在高端市場以及低端市場上都很有競爭力,這是長期以lai經過檢驗的事實了,但是不管是在哪個市場上,幾乎都不能和兩國的產品展開正常競爭,大家的產品質量相差並不多,但是在服務和技術支持比不上對手,在和其它公司產品的協作上更是有所不及。日本和韓朝的公司經過一番努力,一次就能賣出好幾個公司的一係列配套產品,而國內則是你賣一個,我賣一個,個個費力,總得出貨量卻不大,技術服務上更是無法比擬。這種狀況逼迫中國公司也進行公司之間的協調,連仙女也不得不尋找合作夥伴,高端產品公司與低端產品公司進行聯合,高端市場公司也進行某種聯合,組成一些利益共同體,共同對抗對手們的壓力。雖然經驗不夠,配合也不默契,但是效果逐漸顯現出來,比如9月份的市場占有率就上升到了42%,雖然實際出貨量比2月份還要低一些,但總算保存了一點兒顏麵。據統計,兩國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量已經達到了6個月前的3倍,極大的刺激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要知道,他們可是緊緊壓製住了中國同行,幾個月來不僅沒有上升,還下降了10%!

中國企業的糟糕表現,讓多數國民深為不滿,這種不滿也一並發泄到了還在每個月進行100億元社會救濟投放的仙女身上,因為據新聞報道,仙女幾個月來也沒有擴大生產,僅僅維持了幾個月前的生產量而已。大家對仙女等國內公司“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幫公司,平日裏就會賺大家的錢,多年來養肥了他們,可還是“不中用”,日本公司真的使了把勁兒,就把他們給擠得動彈不了了,居然連日本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高都沒有,“真是失敗也”!可是現在又不是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形勢不容許大家有絲毫的猶豫,於是不少地區紛紛出現了“使用國貨”運動。互聯網上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評論建議甚至呼籲書,大家手裏不是還有錢麽,那就拿點兒出來吧,不是說經濟已經開始複蘇了麽,不是說失業人數已經在遞減麽,不是說政府正在進行救濟麽,不是還有冤大頭在撒銀子麽,那大家還怕什麽,“趁著東西便宜”,趕快買吧,但是別買外國貨,隻許“買國貨”,“少買仙女的也行”,誰讓她“資助日本人”呢!從國慶節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使用國貨運動”發動起來,在許多大城市漸漸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雖然政府說使用日本貨“不是賣國行為”,但是社會上都說使用國貨是“愛國行為”……這場運動的聲勢非常浩大,市場效果也非常明顯,到了12月初,連仙女也獲得了大豐收。資料顯示,10月份國內的產品市場占有量一舉達到了55%,11月份上升到了70%。10月份的市場總銷售量比9月份上升了20%,國內產品的市場銷售量同比上升了57%,而同期,兩國產品市場銷售量不升反降,下降了6.9%;到了11月份,市場已經比國慶節前上升了30%,國內市場銷售量同期上升了117%,而這相對的是兩國33%的下降額,國內製造品終於達到了9個月前的市場占有率。

由於這場運動的聲勢太過浩大,使得一些傾向於“洋貨”的中國人也不得不調整心態,因為人們到處談論的都是怎樣支持國貨,周圍的人使用的都是國貨,在商店裏,一旦提起日本或者韓朝的產品看一看,馬上就會引來周圍人敵視的目光,造成了許多商店裏日本或者韓朝的產品根本就無人問津,“人言可畏”呀!商店老板們也大談愛國,極力推銷國貨的好處,大談國貨的最新服務特色,“你是不是覺得拿著累,別著急,我們馬上派人給您送過去,哦,您開車來的,那我派人給您送到車上去,以後要什麽隻管打個電話就行,本商店網址上的商品絕對貨真價實”!由於是非常時期,店主們也不擔心外國貨會積壓在手裏,如果賣不出去,對方還得把貨款返送回來,而且還會親自把貨拉回去,連運費都不用出,這樣的買賣,不做也不會虧本,而且反正賣什麽貨掙的錢都一樣多!短短的兩個月時間,日本和韓朝貨物出現了大量積壓的現象,經濟危機發生後重新生產以來首次嚐到了積壓的苦頭。到了年底,國內市場上國貨的占有率已經穩定在70%的水平,而此時,市場消費量已經比年初的二月份上升了100%,三國企業的生產形勢回到了一年以前的狀態,做了一次輪回!

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民間運動,相關的兩個國家頗多怨言,以出口為主的大公司深受其害,從十月份開始不僅沒有增加銷量,反而連續下滑,年底時更是僅僅到了幾個月前的69%,大量的貨物被積壓,生產計劃也不得不緊急調整,更重要的是個公司不得不製定緊急應對和修正措施。而三國的輿論界則更是打起了口水仗,不管是日本還是韓朝,都對中國的這種“民族性”的運動持批評態度,因為正是由於這種排外性的民族主義思想導致了外國產品滯銷的現象,“人們不禁要問,這是已經走向世界的大國國民形象麽”、……“難道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輿論無法改變市場的真正形勢,但是可以引發人們的思考,即使在國內,也出現了部分反思的聲音,各種複雜的思想在東亞三大經濟強國之間進行激烈的碰撞。商人們看重的永遠是切實的利益,如果長此下去,他們將不可能保持住市場中的領先地位,更會被嚴重的削弱,轉嫁國內經濟危機於中國的目標不僅達不到,還會加重本國的危機,更會造成公司的資金困難,失去發展的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