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年11月份到23年4月份的長達18個月的行業大戰,上百家公司被牽連進來,涉及到的總資產達到了一萬多億元,整個行業在此期間損失數千億元,資產置換交易額超過了6000億元,成為曆年來中國行業調整之最。多達數十家公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交易,許多公司被迫吐出了業已吃進的公司,更有不少公司被整體收購,退出了新材料市場,各家公司紛爭不斷。事後統計,新元素公司在又收購了一家210元的二道公司之後,以2010億元繼續領跑行業;豐成公司也收購了180億元的被別人吃過了一遍的公司,仍舊坐在了業界的第二把交椅上;新鵬公司竭盡全力,掙得了140億元的一份合同,卻降到了業界第四的位置;龍佳公司的排名繼續向上攀升,在收購了60億元的另一家公司之後,坐上了業界第五把的交椅,名次上升了一位。崛起速度最快的自然是仙女公司,她在收購了華元公司之後,又先後收購了華科公司和駿達公司,然後又收購了業界排名第四的神威公司吐出的價值240億元的凱豐公司,並且一舉收購了業界排名第七的華河公司,連帶到手的還有該公司在22年6月份吞並的價值200億元的新遠公司,總收購金額高達870億元。經過這一連串的收購,在進入新材料行業26個月之後,在支付了1870億元的收購資金之後,一舉以1840億元的市值成為排名業界第三的大型公司,仙女的新材料公司一舉構建成功!
仙女公司的一係列收購活動,在這次收購中依然是最引人注目的,她不僅收購了價值840億元的3家中型新材料公司,更是把原來業界排名第七的公司已超出市價30億元的價格收購。這可是一件大事,一家大型公司被整體收購,稱得上這次競爭中的重大新聞;事實上,仙女公司原定的收購對象是神威公司,但是神威公司並不願意易主,最後才不得不勉強收購了凱豐公司,但即使這樣,也讓業界進一步認識到了仙女公司的龐大財力。但是讓大家疑惑的是,剛剛經曆過電子大戰,還沒有恢複過來的仙女哪來這麽多的資金,難道她還有其它的資金渠道?但是從仙女的財政公告上,大家知道這些資金並不是從電子公司轉過來的,銀行貸款也隻有500億元,於是一些心有不甘的人,對仙女的財政問題抓住不放,並在眾多有心人的配合下,發起了對仙女的圍攻。大家爭議的焦點就是仙女公司的財政,“不言而喻”,仙女公司有“偷稅漏稅”甚至“非法挪用資金”的嫌疑,這件事情馬上被不小心的捅到了稅務部門,一些公司義正言辭的表示他們的奉公守法,“為了維護稅法的權威”,要求仙女公司進一步公開財務,並接受國家財務部門的檢查。仙女公司有錢,而且曆經數次大規模的投資,自然引起了眾多人士的眼紅,既然已經有人出了頭,於是許多公司及社會人士紛紛附和,一時間,仙女公司又成為了眾矢之的。
也怪不得大家對仙女公司感到疑惑,自從她開始投資以來,雖然收入頗高,但是電子行業的數次大拚爭,投入資金超過了3000億元,可以說是已經花光了全部的積蓄,雖然又經過了投資人的注資,但也不能解決問題。19年7月,她分離電子公司的時候,總部僅僅留下了360億元,欠下的債務高達870億元,可是她的年收入不過300億元,即使貸了款也難以拿出那麽多的錢,那麽這其中肯定有問題。事實上,確實有些問題,兩年來,公司的可用資金一分也沒有,隻不過收入700多億元,而華元公司在競爭中又用去了幾十億元,加上銀行的合同貸款,最多也不過一千億元,問題就出在他們每年3元錢從西星公司貸款800億元的身上,一下子使得她的可用資金達到了將近兩千億元,這可是誰也不曾想到的。22年6月份收購的未注入部分達300億元,而新收購的1130億元中,已經支付了一半,其餘的540億元要在一年後支付,這使得仙女公司在將近3年的收購中僅僅支付了1000億元而已,其賬麵資金還保有350億元,而銀行的合同貸款根本就沒有使用。這就不得不使人們對仙女疑惑,而這問題的關鍵就是西星公司的貸款,是貸款,而不是借款。這是一個奇妙的事情,也是引起人們爭議的地方!
麵對社會上聲勢越來越浩大的呼聲,稅務部門隻好采取了“順應民意”,對仙女公司曆年來對財務進行審核,從仙女公司成立之日起,到仙女投資新材料的最後一次收購的財務往來賬單,都進行了嚴格的審查。仙女公司非常不情願稅務部門的查賬,說實在話,他們覺得非常委屈,但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最後不得不歡迎稅務人員的到來。23年5月份仙女進行大收購活動,人們臉上的喜悅還沒有褪盡,就迎來了公司成立以來的稅務部門的首次大查賬,公司上下都對稅務人員“謙恭有禮”,不過,歡迎的人好像不多,原因是相當多的人沒有上班。由於仙女公司是一家投資公司,既不進行生產,也不和誰貿易,下麵交上來多少錢,就是多少,既不用納稅,也無所謂逃稅,賬目實際上非常簡單,工資發給了員工多少,科技投入多少;哪家公司每年上交多少利潤,每一筆帳都記得清清楚楚,查起來也容易,賬麵上的數字加起來就是了!實際上查仙女的帳隻是一個借口,也隻能是一個借口,真要是查仙女的資金問題,需要查的地方很多,各家合資公司一個個的查,那不是要經年累月麽,比如檢查金水公司的賬目,那不是要累死十幾個可愛的稅務工作者!實際上也沒有讓他們怎麽費事,問題很快就查出來了,仙女帳上多出了800億元,工作人員一下子就來了精神,以為不負眾望終於抓到了一條大魚,可以美餐一頓了。800億元,真的來路不明麽?當然不是,財務部長出示了三份貸款合同,有21年2月份的,有21年9月份的,兩筆貸款都是200億元,還有一份22年6月份的貸款400億元,這些數字都是清清楚楚,這原本沒什麽,公司之間也可以借錢,隻要發生糾紛的時候不怕不好解決就行了,誰也管不了這些。可問題是他們發現的這些貸款合同,簡單得如同沒有一樣,這簡直就是送,而假如是送的話,作為接受者的一方還得上交一定的稅金,如果是借的話,還得在適當的時候歸還,可這貸款就不同了,不到期限,可以永遠使用下去,而且名聲要比借錢好聽的多。可這是什麽樣的貸款呀,不要求歸還期限,沒有利息,這簡直是公司之間直接的轉賬,這簡直就是變相的偷稅漏稅,這簡直就是在鑽稅法的漏洞!
對,這確實在鑽稅法的漏洞,稍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這裏麵有些不正常,而稍有點稅法知識的人,就會發現這是在“偷稅漏稅”。但是這確實是貸款,是貨真價實的貸款,完全符合貸款的“規矩”,任何人不能挑出毛病來!稅務機關來檢查的人真的是無可奈何了,眼睜睜的看著幾百億元的資金從一個帳戶轉到另一個帳戶,眼睜睜的看著幾百億元的“國家稅金”就這麽流失了。其實,某人比他們更心疼,800個億,要是全部揣到自家的腰包,那該多好;再從自己的腰包拿出來放到仙女的賬戶上,那該多神氣,可是如此以來,將近一半至少三分之一的錢都沒了,蒸發了,這事情他可不會幹!稅務部門發現了問題,卻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隻得眼睜睜的看著某人從一個口袋裏拿出錢,不見風的又放在另一個口袋裏!其實,李夢澤也挺矛盾,這種做法畢竟有點欠缺正大光明,假如仙女把西星收購過來,那不也可以麽,但是那樣做也似乎不好,不如現在的格局好,反正大家已經認同了兩家公司的關係,感覺上這種關係“挺好的”!
稅務部門的調查結果馬上出來了,“查無實據”,這個結果,讓許多人感到沮喪,怎麽會沒有問題呢?幾百億元的資金到底是怎麽冒出來的,仙女怎麽不會出現資金問題呢?人們對仙女公司逐漸感到了恐懼,這太可怕了,8年時間,高達4800億元的連續投資,幾乎每年600億元的高額投資,這太驚人了,以此之實力,誰又能抗衡!而今仙女公司沒有幾分錢的銀行債務,如何不讓人吃驚,幾年過後,仙女不是更加可怕了麽?仙女還能對付得了麽?人們不禁捫心自問。
在稅務部門的調查過程中,仙女公司開始吸收消化兩年來的收購成果,高達1840億元的巨額投資,總得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才行,26個月,總計6家新材料公司,分布在三大經濟區內,著實讓仙女公司忙了一陣。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華河公司總經理曹可城被任命為新材料總公司總經理,從各公司抽調部分人員,並從總公司、電子公司抽調了一部分人員組成了新材料總公司的基幹人員,新的公司名叫仙女新材公司,總部也設在了B京市。仙女新材總公司下設6家分公司和一家獨立研究所,總資產達1900億元,而為了支持新材公司的發展,總部又撥出200億元當作正常的日常支出費用。仙女新材的員工將近兩萬人,在23年6月份,在從銀行貸款了200億元之後,仙女終於又建成了一個全資下屬子公司,給了他2100億元,任其發展。而仙女公司在經過了兩年的大戰之後,又一次傷痕累累,背負銀行貸款200億元,這使得公司債務多達740億元。仙女又一次為了下屬公司而典當了自己,不過,這一次脫得更光,上次還留下了60億元,尤其是沒有銀行貸款,而這次不僅用了200億元的銀行貸款,總部還隻剩下了50億元,他們可真是“下了本錢”了!
仙女公司倒不是窮得非常厲害,她隻不過是不舍得伸手要錢而已,此時的電子公司已經是“非常”有錢了,經過四年的發展,在林詠琪的指揮下,各分公司都進行了技術改造,平均年利潤超過了200億元,“這還是剛剛開始”!現在,仙女電子已經積蓄超過900億元的純淨資金,除去公司的正常運營費用,還有幾百億元可以隨時調用,這樣的狀況在電子行業非常少見。其公司資產已經從成立之初的2050億元,迅速上升到如今的將近5800億元,幾乎上漲了180%,尤其是她的軍工電子公司,資產更是上漲到了500多億元。林詠琪幾次都想支援總部,可是直到23年8月份,李夢澤都沒有從電子公司抽取一分錢利潤!
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投資,仙女公司已經在業界樹立了強硬的形象,成為一家無可匹敵的巨型投資公司。平均高達700億元的年投資額,這是任何一家投資公司都不能相比的,她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房地產、電子、新材料、能源、基礎部品等多個行業,並成為多個行業的舉足輕重的力量。就像滾雪球一樣,仙女越滾越大,逐漸成排山倒海之勢,逐漸發展成了無可匹敵的巨大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