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民國七年,公曆1916年9月15日,在歐洲西線戰場上,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士兵依舊在泥濘的戰壕中苦苦掙紮。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並不清楚,世界戰爭史,甚至是一戰的整個進程,都將在今天發生改變。

戰爭過去兩年,交戰雙方的士兵,都已經掌握了塹壕戰的“精髓”。隻要不是長官下達作戰命令,對麵的敵人也沒發起進攻,白天大多是休息和補給的時間。除此之外,雙方時常挖掘通向敵人塹壕的地下隧道,一旦挖掘到預定地點,埋設的大量炸藥就會讓敵軍相當好看。雙方都這麽做的結果是,有時挖著挖著就會遇上敵人,一場在“地麵下”的交戰不可避免。這樣的戰鬥沒有退路,沒有炮火支援,隻有拳頭和子彈。直到一方的所有人都被殺死,戰鬥才會結束。

交戰雙方也會在風向利於自己時發射毒氣彈。在防毒麵具還很簡陋的時候,協約國士兵曾在德國的一次毒氣進攻下死傷上萬人,但有了華夏的防毒麵具,加上從德軍手中的繳獲,英法士兵不再談毒氣而色變。可當德軍開始使用芥子氣後,厄運會再次降臨。

這些都是過去,從今天開始,一切都將不同了。

旭日東升,伴隨著隆隆的發動機聲,十八輛黑色的鋼鐵巨獸出現在戰場之上。菱形的車身以及車後的轉向輪,都讓它們看起來相當的怪異。

英軍和法軍進攻的哨聲同時響起,大量提前接到作戰命令的聯軍士兵從戰壕中躍出,跟在坦克身後攻向了德軍陣地。

以往讓英法聯軍死傷慘重的無人區,要用無數人命才能通過的鐵絲網,以及各式各樣的掩體,都被坦克履帶輕鬆碾過,一旦進入攻擊距離,坦克中的機槍手和炮手便立刻開火,陣地中的德軍幾無還手之力,坦克的威力在這一刻展露無遺。

從1915年英軍第一輛坦克“小遊民”問世,到1916年9月,英國共製造出一百多輛坦克,這是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私自挪用海軍軍費的結果。原本計劃將這一百多輛坦克都送到前線,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抵達的隻有四十九輛,進攻發起的同時,又接連有坦克出現拋錨等現象,有的幹脆沒跨出“曆史性”的一步就現場“趴窩”。

最終發起進攻的也隻有十八輛坦克。所以說,英軍高層認為現在的馬克一型坦克還隻是個玩具,並不是全無道理。這些坦克性能實在是太不穩定了。

英法聯軍的進攻仍在繼續,十八輛坦克,分散在十幾公裏長的戰線上,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但第一次見到坦克的盟軍士兵並不知道眼前的這些怪物到底是什麽,驚愕之餘,有些人還做出了扔掉武器,轉身逃跑的舉動。

進攻開始得很順利,英法聯軍的士氣更加高昂,親眼目睹這一切的英軍指揮官黑格也鬆了口氣。但是,隨著另一陣發動機聲的響起,戰場上的態勢發生了轉變。

七輛德軍坦克出現了。

這些坦克的突然出現,對大部分德軍和英法聯軍來說都是個意外,但是,它們的出現卻改變了戰場上的局勢。馬克一型,提前遇上了對手。

德國工程師和兵工廠技師的能力的確驚人,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他們不隻對坦克外形做了改進,甚至還為坦克裝上了炮塔!醜八怪一型和馬克一型中的雌性一樣,都是沒有炮塔,火力隻有機槍,出現在戰場上的七輛德軍坦克卻全部裝有炮塔和機槍,還是長管火炮。

相距一千五百米,德軍坦克就接連開火,兩輛馬克一型在第一輪炮擊中就被擊毀,燃起熊熊大火。

英軍坦克和德軍坦克的碰麵,比曆史上提早至少一年半的時間。德軍送上戰場的也不再是龐大且行動緩慢的A7V,而是被命名為A6V的醜八怪改裝型,速度更快,火力卻同樣凶猛。

七輛A6V對上十八輛馬克一型,從數量上來說,英法聯軍占絕對優勢。從火力上來論,德軍坦克每輛都裝有57mm主炮和六挺機槍,有效命中距離可以達到兩千米,雙方若真刀真槍的對戰一場,誰勝誰負,還真無法預料。

在己方坦克出現後,德軍士兵終於漸漸冷靜下來,開始組織起防守和反攻。大量的機槍,迫擊炮和擲彈筒發揮出嘶吼。炮彈和手榴彈不斷砸落,進攻部隊中騰起陣陣煙霧,英法聯軍的進攻被阻,他們試圖穩住占領的德軍陣地,卻發現很難做到。

在剛剛的交火中,又有三輛馬克一型坦克被擊毀,四輛拋錨,還有德軍士兵開始針對坦克的履帶發動攻擊,這很奏效。十八輛坦克,現在還能動的隻剩下四輛,而德軍還有五輛坦克完好無損,就算速度有些慢,機動能力卻完全無礙。

在德軍的增援部隊出現時,英法聯軍知道,他們的這次進攻,或者該說利用坦克發動的奇襲,隻能以失敗告終。在撤退途中,僅餘的四輛馬克一型又有三輛接連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最終完好回到聯軍陣地的隻有一輛坦克。

它是幸運的,而它的同伴就未必了。

英法聯軍並未如曆史上一樣取得坦克奇襲的勝利,那些戰場上拋錨和被損傷的坦克也無法拖回來,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被德軍摧毀或是俘虜。

英軍前線指揮官黑格苦笑一聲,從一天就損失七萬人的那場戰鬥開始,黴運就一直緊隨著英軍。除了戰場上的損失,黑格還要想辦法對付陸軍上層的責問,畢竟,他當初可是“不顧一切”下令坦克參戰的。

英法聯軍烏雲罩頂,德軍的心情相對輕鬆,他們保住了陣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哪怕損失同樣巨大。

短暫的休息之後,許多人的肚子都開始發出聲響,再英勇的士兵也是要吃飯的。

比起英法聯軍陣地,德軍將塹壕修整得相當“舒適”,還配有發電機,當一隊輪換下的士兵走進“飯廳”時,頭頂的燈泡正發出暈黃的光。早就有士兵端著飯盒在前麵排隊,從眾人臉上的表情來看,今天的夥食應該相當不錯。

德國人的飲食一向以“簡單”著稱,有了香腸就有了一切。可能吃得好一點,也沒人不願意。

現在德軍和英法聯軍的後勤補給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困難,尤其是食物,雙方士兵都被鄭重告誡,不要浪費任何食物。實際上,也沒有哪個傻子會那麽做。

“保羅,今天不再是該死的發黴麵包吧?”一名少尉軍官問道。

“當然不。”叫做保羅的士兵說道:“今天有香腸,還有午餐肉和豆子。運氣好的話還能分到一杯華夏人的飲料。”

所謂“華夏人的飲料”,是德軍中流行的說法,指的是油炒麵,加上碾碎的花生和其他堅果,隻需要一杯,就能維持半天甚至是一天的熱量。

“讚美上帝!”少尉看著保羅手中的飯盒和冒著熱氣的水杯,發出一聲由衷的感歎。

在艱苦的戰鬥之後,隻有兩件事能讓士兵感到高興,一個是睡上三天,這純屬異想天開。另外就是用熱乎乎的食物填飽肚子,如果有一根華夏的過濾嘴香煙,那就更好了。

士兵和軍官都在排隊領取食物,很快就輪到這名問話的少尉,他很幸運,不隻得到了想要的熱飲,還分到了一整根香腸和大塊的午餐肉。在物資供應還相對寬裕時,他們每人能分到一整盒,如今卻隻能兩到三個人分一罐。

海上被英國人封鎖,中立國的商船要費盡力氣才能將貨物運送到德國。華夏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到東普魯士的物資,尤其是罐頭食品和藥品,對現在的德國來說異常重要。雖然美國的商船也會運來罐頭,但從哪個方麵來看,都是華夏人的罐頭更受歡迎。

德國人做出的食物很簡單,味道也乏善可陳,卻不代表他們沒長舌頭,沒有味蕾。

少尉端著飯盒坐到幾個士兵身邊,他們都大口的吃著。其中一個上士吃完飯,從口袋裏取出了一包香煙,上麵印著華夏香煙最常見的標誌,一個“金光閃閃”的,吔,光頭。

看到這包香煙,周圍的人都開始眼睛發亮。

“這是我父親給的。”士兵說著,撕開了包裝,坐在一起的五個人,每人都分到了一根。

“你的父親?”

“是的。”士兵道:“我的父親是個工程師,曾到華夏工作,同兩名華夏人建立了友誼,他們稱呼我父親為‘師傅’。”

“師傅?”

怪腔怪調的發音,經過幾個人的嘴已然麵無全非。

“他們得知了父親的情況,從華夏給我們寄來了許多東西,有食物,藥品,香煙,還有毯子。”士兵將煙盒裝進上衣口袋,“我們是幸運的。父親說我們受到了上帝的眷顧,在其他孩子隻能吃黑麵包時,我的兩個妹妹還能吃到糖果。家人生病了也有足夠的藥品,這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

幾人都沉默了,整根香煙燃盡,少尉看了一眼腕表,用餐時間結束,放鬆的情緒緊繃起來,他們又成為了鐵血的德意誌軍人。

同樣的場景和對話也出現在協約國的軍隊中。不同的是,德軍的食物補給尤其是肉罐頭,很大一部分來自華夏,而協約**隊則是美國貨占了更大的份額。

既然要把美國拉到己方陣營,自然要給出讓這些美國佬動心和滿意的“報酬”。比起華夏人隻收黃金,白銀和英鎊,美國人至少還願意收取法郎和其他歐洲貨幣,但他們同樣不收盧布。這讓沙皇相當的惱火。惱火也沒辦法,誰讓沙俄為了軍費濫發紙幣。

沒人願意用手中的物資去換一堆廢紙,除非是缺心眼。

西線的戰場,在雙方坦克相繼露麵之後再度進入僵持。

英法聯軍有坦克,德軍也有。

德軍有集群火炮,英法聯軍也不缺。

雙方士兵的傷亡數字每天都在遞增,後勤補給變得同樣困難。在條件對等的情況下,雙方能夠比拚的,或許隻剩下士兵的意誌了。

西線戰況焦灼,東線進攻的俄軍抵達喀爾巴阡山之後也被迫停下了腳步。巨大的傷亡,混亂的指揮係統讓勃魯西洛夫心力交瘁,當俄軍最高指揮部終於下令增援時,勃魯西洛夫卻堅決反對,他已經看透了俄軍指揮係統中存在的弊病,這麽多的軍隊到來,非但不會起到幫助,還會讓前線指揮變得更加混亂。

可惜,他的反對沒有奏效。

勃魯西洛夫很憤怒,當初拚命要援軍,要補給,不給!如今他不要了,卻硬塞!最高指揮部裏的那些將軍難道從不了解前線的情況?他們身邊的參謀難道都是豬嗎?!

就算勃魯西洛夫再憤怒,既定的事實也無法改變,他預料的混亂還是發生了,同時,由於長時間的戰鬥,又得不到充足的補給,進攻部隊的疲憊也達到極限,麵對奧匈帝國和德國集結的增援部隊,俄軍的進攻變得後繼乏力。九月底,沙皇軍隊在一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也是取得最大戰果的一次進攻,畫上了休止符。

此次進攻讓沙俄帝國挽回些許“顏麵”,也通過東線戰場牽製了西線的同盟**隊,卻也成為加速沙皇垮台的又一因素。

龐大的軍費和損失,迫使沙皇再次同意了增發紙幣的要求。不到一百億的黃金保證,即將發行的盧布卻是三百一十四億!這筆“錢”將徹底摧垮俄國的經濟。

十月初,歐洲的戰況繼續焦灼,華夏的出口額也翻了幾番。

農民種出的糧食,牧民飼養的牲畜,工廠流水線下的產品,無論是大型工廠還是家庭作坊,隻要有合格的產品,就完全不愁銷路,隻要肯幹活就能賺到錢!

遊手好閑的人減少了,乞丐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大量的農場和工廠都在招工,從南到北,即便是西南幾省最偏遠的地區,新開工廠裏的機器都是日夜不停。

隻要肯幹活,一夕之間變得富裕不太可能,至少能填飽肚子。

不隻是華夏人,在英法相繼“出讓”部分西南邊境爭議土地後,滇桂等省靠近邊境的小廠和作坊裏,還出現了東南亞人和印度人的麵孔。

他們的工錢隻有華夏人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但生活卻比國內好了太多,想方設法穿過邊境的人數越來越多,雲南督帥龍逸亭等人不得不在邊境增派軍隊,以遏製這股“越境偷渡”的勢頭,還遣返了一部分,其中多數是印度人。可就算如此,“外勞”還是隻增不減。

十月中旬,關北大世界正式營業,在關北劇院基礎上,擴建三倍不止的三層建築,集合了劇院舞台,影院,雜耍戲班,相聲,評書,皮影戲,甚至是西洋歌劇和新式歌舞。還有別出心裁的遊戲室,也足夠吸引眼球。

這裏不隻有各種娛樂,也有各種小吃鋪子,每間的麵積都不大,生意卻相當好。

開業當天,李謹言特地請白老等人來聽戲,京城和天津的幾位大家都會連續登台半個月,還有從南方請來的戲班子和雜耍班子,雖然受到電影和西洋文化的影響,此時國人最為追捧的,仍舊是傳統的戲曲和文藝。

“外祖父,鄧老,冉老,章老,孟老,孔老,趙老,這邊請。”

李謹言盡職盡責的充當了一回“導遊”,如果能把這老幾位哄高興了,說不準自己接下來的日子就能好過了。

之前為《官場百態》去向白老請教,雖然“受益匪淺”,卻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偶爾回想,都是滿眼辛酸淚,他從不知道,這些老先生不隻精通傳統文化和國學,對官場的了解也不遜於白老。被他們一番教導,李謹言隻覺得整個人都要“升華”了。

戲台上開場,鑼鼓聲起,李謹言請幾位老先生入座,又叫人送上茶水和果品,轉頭就見李副官出現在包廂門口。

“怎麽?”

“言少。”李副官從軍裝上衣口袋中取出一張電報,“大連發來的電報。”

李謹言展開電報,掃過一眼,上麵隻有八個字,已到大連,貨物完好。

看到這張電報,李謹言的第一個反應是高興,嘴角差點咧到耳跟,第二個反應卻是扭頭,看向坐在包廂裏,正津津有味聽戲中的幾位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