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離別(二)

玉梳掠過少女烏黑的長發,不經意間,老媽媽慈愛笑道,“咱們姑奶奶是兩個發旋,老太爺是,阿昭少爺是,小郡主也是。真真是咱們柏家人,再不會錯。”

原來竟是如此?

許惜顏總算解開了這個同樣困擾她日久的疑惑,至於許二哥哥,就讓他再困惑一陣子吧。

上香歸來,她放回老家去省親的琥珀一家子,也終於趕來了。

臉色疲憊而憔悴,眼睛卻晶亮光彩。

想是有了新進展。

一家人似是都成熟不少,聽說與黃誌成錯過,他已去參軍,雖有遺憾,卻不算難過。反跟許惜顏再三道謝,給了黃誌成那麽好的前程。

又將林老太爺家送的回禮奉上,便下去洗漱整理。

許惜顏也不多問,隻專心打理親戚往來。

給柏四姑娘送了份厚厚添妝,幾個柏家姑奶奶,包括嫂嫂侄兒侄女們都有。

以她的身份,就算是送給年長的表姐嫂嫂,也不顯得突兀。

當然,她們也回贈了許多禮物。

柏老太爺更是親自指揮著人,嚴嚴實實給她們祖孫裝了幾大車,也不知道都是什麽。

八月十七一大早,柏家老小將柏昭柏二太太一行,送出柏府。

但誰也沒想到,那個在進城時,曾得過柏家和許惜顏恩惠,才得以及時送養母去看病,保住性命的啞巴一家,竟也打聽到他們一家子出行,齊齊趕來,定要給柏家人和許惜顏磕頭才罷。

這一幕恰好被新上任的縣令看到,大為感動。

他雖不是柏大姑娘的夫婿薛家,想扶上位的故交。那薛家有些拎不清,柏家就壓根沒管這事,卻也是個仁厚君子,且頗愛舞文弄墨。

不僅將此事寫成奏折,當作民風教化的正麵典型,報上朝廷。又據此改編了個善惡有報的故事,傳揚開來,教化百姓。

後來隨著升平郡主的大名,響徹大齊,這個故事也變得越發傳奇。

這就是讓始作俑者,都意想不到的後話了。

而升平郡主的好名聲,還不止於此。

行至鯉魚嶺,卻見從前幫過的蔣小客商,跟楊百戶,他在剿匪中立了功,如今已經是楊千戶了,還有文縣丞,他如今是文縣令了,竟也組織了縣裏百姓,齊來道謝。

這般聲勢浩大,連柏二太太也有些不安了。

但許惜顏體貼的告訴她無妨。

因為她答應了老和尚惠燈,要幫他修整那段山路,她也確實是捐了足夠的銀錢,叫文縣令盯著把事情辦了。

而許惜顏給出的理由,是身受皇外祖父的皇恩浩**,所以以許家女眷名義,替大齊,替皇外祖父祈福,也是替許家,求個家宅平安。

這個捐資人,跟許家男人沒有半文錢的關係。就算要論功行賞,也落不到他們頭上。

柏昭著急發問,“那我還答應要替菩薩重塑金身的!”

怎麽聽著,跟他好似沒了關係?

柏三老爺瞥他一眼,“你掏了錢,菩薩自會知道。”

嗯,柏昭特意帶的金子,他早交給許惜顏了。

在給菩薩重塑金身之後,還給皇上立了一個長生牌位,從此會在白雲寺裏,早晚上香,被供奉下去。

旁邊牆壁上,再畫一副許家女眷供奉圖,旁人又能說得出什麽?

如此,柏二太太總算安下心來。

才想讚孫女想得周全,樊玉重帶著家丁來了。

這是小少年第一回正經代表自家拜訪客人,板著小臉,很是緊張。

一板一眼的請安問好,生怕出錯。

柏二太太一個寡婦,樊老大人自不好出麵,樊玉嬋有心與許家親,也不好再來。所以隻得派樊玉重來啦,還送了柏昭六個家將。

之前許惜顏送急信出去,就是送至樊家,說的此事。

“……祖父收到郡主姐姐的信,很是高興。這幾位家將,年紀大的都隨我父親叔伯上過戰場,年輕的特意挑了身手好的。他們軍籍戶簿俱在此了,還望以後,多多關照。”

哎呀呀,

這可太好了!

柏家跟來的下人雖忠心,卻沒有實戰經驗。

若能有樊家這些老兵相助,柏昭不說立功,起碼可以少犯錯誤,保住小命了。

柏三老爺都沒想到,許惜顏能替他們想到這麽細。

而對於樊家來說,能讓這些老兵新丁,重上戰場,建功立業,恐怕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安置。

但許惜顏,想做的還不止如此。

她給了柏昭一封信,“舅舅路上,可仔細看看,然後想想,應該怎麽做。”

柏昭一愣,這意思,竟是要與他分開?

許惜顏道,“如今人既配齊,舅舅也該快些上路了。三舅公年紀大了,送到這裏就差不多了,回去吧。再送下去,就顯得柏家,也太不識禮數了。甘州那裏,我會讓母親幫忙打點,日後就算傳出阿昭舅舅有些不好的消息,三舅公也無須太過擔心。”

甘州是大皇子親舅舅老郭家的地盤,讓成安公主去拜托大皇兄關照,最合適不過。

且還給了大皇子一個名正言順,與母舅聯係的機會。

否則他一個當朝皇子,跟手握重兵的舅舅聯係,隻怕還要招人非議。

但有成安公主這個京城聞名的莽撞公主,大皇兄就算推托不過,也理所當然。

回頭就算柏昭傳出犯錯的消息,但有郭家罩著,實際如何,就天高皇帝遠,沒人管得著了。

這也是許惜顏讓柏昭去甘州,布的一招暗棋。

也是讓皇上能明白看出來的一步暗棋。

一個書香門第,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兒,肯定是要去投親靠友才放心啊。

且又沒指著柏昭去了大殺四方,建功立業,用得著太過防備麽?

看她都替柏昭謀算到了這步田地,柏三老爺再沒有什麽不放心了。

拍拍幼子肩膀,次日就回去了。

然後柏昭,苦逼的被樊家家將拎上,快馬加鞭,上路了。

這也是對他意誌的磨練。

相信這一路去到邊關,這個舅舅不說脫胎換骨,總能有所長進。

至於樊玉重,也不算空手而歸。送了六個家將來,領了一個蔣小客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