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靈頓城內的環境和治安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但是,此時這麽多人聚集到一起,倒是給大家帶來了安全感。

這時城內能夠組織起來的民兵達到十萬人,當然這是指所有能夠拿起槍戰鬥的人員。

這其中還包括了大量老人和半大的孩子。

百分之八十的人使用的還是老式的前膛槍。

事實上,整個殖民地能夠湊出兩萬多把後膛槍還是之前突進太平洋的英國戰船帶過來的。

一場決定紐西蘭歸屬的大戰即將打響。

如英國人所願,這場戰爭終於在全世界打響。

加拿大、南阿米利亞、澳洲、次大陸,除了非洲和歐洲本土,英國人與複興軍之間的較量幾乎無處不在。

隨著鮑有誌占領巴林,消滅英國人在波斯灣的最後一點力量,波斯灣諸國終於臣服於複興軍。

波斯這次出了不少力,他們出兵對岸的休戰諸國。將對方嚇得不輕,這些部落匆匆接受了鮑有誌的條件。改頭換麵,成為了複興軍的保護國。

而波斯人也獲得了一個沿海的半島,這個半島原本屬於一個叫卡塔爾的阿拉伯人部落。

複興軍海軍在波斯灣的行動引起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阿拉伯半島南部的海洋大國阿曼蘇丹國也倒向了複興軍。

這個國家主要從事海洋貿易,阿曼蘇丹國擁有大量的近海商船,主要跑阿拉伯海的近海貿易。

阿曼蘇丹國現在處在賽義德王朝時期。盤踞在西北印度洋地區,一直是一個海洋強國。

他們最初在反抗葡萄牙人殖民統治的鬥爭中崛起。其國土一度包括了阿拉伯半島的南部以及東非沿岸的大量沿海土地。

最東邊甚至曾控製過後世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地區。

1856年,賽義德王朝時任蘇丹賽義德·本·蘇爾坦去逝之後,其兩個兒子分別掌控了阿曼本土和東非沿海的屬地。

就在今年兩地正式分裂。

阿拉伯半島的馬斯喀特阿曼本土由他的兒子蘇維尼統領,這是老國王正式確定的繼承人。

以桑給巴爾為中心的東非地區則控製在另外一個兒子馬吉德手中。

馬吉德對自己的兄弟繼承王位不服,雙方爭執不下。

然後經過英國人的調解,這個昔日的大帝國正式分裂成了兩個小王國。

英國人在這兩個國家的話語權也在加強。

蘇維尼國王並不是一個傻子。他知道英國人在玩弄手段。

隻是當時大英帝國在印度洋上太強勢了,以海洋為生的阿曼蘇丹國隻能忍氣吞聲。

鮑有誌擊敗了大英的艦隊,成功地將英國人的勢力驅逐出了的波斯灣。

這讓蘇維尼看到了重新統一帝國的機會。

首先他必須要得到複興軍海軍的支持。

所以當鮑有誌率領艦隊應邀來到馬斯喀特城的時候。

受到了蘇維尼國王的熱情接待。

國王用王室鑲金的馬車來港口拉鮑有誌。

舉辦了最隆重的晚宴。晚上的時候甚至還給他安排了四個異國美女相陪。

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在外交談判中,阿曼蘇丹國願意加入大華夏貿易圈。

這樣一來大華夏圈就將勢力滲透到東非地區了。

當然了這都是蘇維尼在向複興軍示好,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借用鮑有誌的海軍幫助他將桑給巴爾從他弟弟的手中收複過來。

還有一點,大華夏貿易圈是對等的貿易開放,這讓很多小國都更容易接受。

而西方的那些國家總是喜歡將不平等的單邊條約強加給這些小國。

孰好孰壞,一對比就高下立判。

鮑有誌原本隻是想去東非轉上一圈,然後去開普敦殖民地去給英國人一個下馬威。

複興軍還沒有準備好將勢力滲透到非洲。

董書恒原本也不想速度發展那麽快。

但是英國人要加快開通蘇尹士運河的事情,讓他改變了主意。

董書恒必須要加快在東非占據一塊落腳點,因為一旦英國人打通了蘇尹士運河,那麽他們至少在西印度洋地區就有了地利。

但是這裏的形勢非常的敏感。

此時歐洲各國在瓜分非洲的殖民地。但是東非這裏大部分都還是獨立的蘇丹國。

不要小看這些大大小小的蘇丹國,他們早在十六世紀的時候就開始和葡萄牙人做鬥爭。

現在依然戰鬥力不弱。

複興軍要是自己動手占據一個蘇丹國作為自己殖民地的話。

首先麵臨的就是師出無名,其次這將會牽扯到複興軍很多兵力。

再者,董書恒的時間不多,他必須要占據一塊地方,還要能夠用幾年時間將這裏建成永固的軍事基地。

如此,當英國人再次卷土從來的時候,複興軍才能夠在西印度洋地區牽製住英國人。

複興軍直接在這裏發動戰爭的話,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引起歐羅巴諸國的警覺。

弗蘭西很有可能會因此與英國人聯合起來一起對抗複興軍的西進。

還有老牌帝國奧斯曼也可能會因為複興軍在東非和阿拉伯半島的活動而感到威脅。

奧斯曼帝國現在與複興軍之間的關係非常的微妙。

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歐羅巴國家。

現在他因為沙俄的原因與西歐的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與他們一起對抗沙俄對巴爾幹半島的入侵。

沙俄自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任者,而正是奧斯曼帝國滅亡了東羅馬帝國。

與沙俄之間的矛盾才是奧斯曼帝國對外的主要矛盾。

而複興軍與西歐的強國都能夠幫助奧斯曼牽製沙俄。

但是奧斯曼最看重的還是巴爾幹半島,也就是他領土的歐洲部分。

而他們覺得複興軍對這裏鞭長莫及。

所以他還是更加看重與英國等西歐諸國的關係。

而奧斯曼帝國與波斯之間又有矛盾,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因為他們屬於兩個不同的宗教派係。

這種派係之間的矛盾沒辦法解決。

因為地緣政治的原因,複興軍與波斯之間的關係不錯。

而董書恒也不可能因為奧斯曼帝國的原因,放棄波斯帝國。

董書恒的歐亞戰略離不開奧斯曼帝國。

他覺得自己的有生之年是熬不死沙俄的。但是應該能夠把奧斯曼帝國給熬死。

這個老大帝國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了。

隻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鮑有誌這次率領艦隊西進隨時保持這與國內的聯係。

他的戰艦上是裝著電台的,可以直接通過無線電與國內聯係。

為了這次海軍西進,外交部還派了一支隊伍組成使團,跟著艦隊活動。

所以說這次鮑有誌率領聯合艦隊西進,既是一次軍事活動,又是一次政治活動。

軍事行動隻是手段而已,這次西進政治上的目的更加明確一些。

四百年過去了,華人的艦隊再次來到了非洲的東海岸。

在此之前複興軍的海軍一直沒有出現在這裏。

複興軍的海軍從那江河中的幾艘內河炮艇,到南洋水師八艘購買自大英帝國的二手巡洋艦。

到現在已經擁有兩支遠洋主戰艦隊,兩支遠洋巡航水師,十餘個近海警備區,還有六支內河水師。

海軍各類艦船加在一起有幾百艘。

這次光是從英國人手中俘虜和打撈出來的艦船。加上星加坡港口中俘虜的英軍印度洋艦隊戰船加在一起就有將近三十艘。

憑借著星加坡港口的那些艦船,杜航第一艦隊的架子又臨時搭建了起來。

鮑有誌的第二聯合艦隊無疑是現在複興軍海軍最強的戰力了。

今後董書恒還是要將第一艦隊建成複興軍海軍最強的。

複興軍新建的“泰山”級裝甲巡洋艦將會交付給第一艦隊。

這種裝甲巡洋艦絕對是當世最強的戰艦。他的參數比剛剛被複興軍擊沉的英軍戰列艦還有高出一節。

而鮑有誌那邊隻能等著修複好的英軍戰列艦。

用繳獲修複的英軍戰艦與英軍正麵交鋒,算不算是打英國人的臉啊。

鮑有誌趁著阿曼蘇丹國準備的時間先到紅海轉悠了一圈。

英國人果然都已經撤了。為了不刺激奧斯曼帝國,鮑有誌又退回了阿曼蘇丹國修整。

可能是蘇維尼蘇丹陛下出手大方,鮑有誌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裏。

時間進入十月份,次大陸難熬的雨季終於要過去了。

戰士們已經能夠感受到雨水越來越少了。

塹壕也不需要用抽水機每天將水給抽出去。

新京城已經展現出了一些秋意。西山的楓樹上已經有個別的葉子鑲上了紅邊。

董書恒最近的心情不好,西北的礦山和南方的工廠接連出現了幾次事故。

都是有由於工廠過度節約成本沒有做到應有的安全防護造成的。

各地已經有自發成了組織開始跟這些工廠打交道。

他們呼籲內閣盡快出台律法懲治這樣工廠。

而工廠也是叫苦不迭,他們的理由是國外的工廠做的比咱們還要差。

如果再繼續提高要求的,那麽工廠的商品就沒有競爭力了。

即使是大華夏圈內部零關稅他們也很難與一些歐羅巴的企業去競爭。

還有這幾年加華、東華的工業發展也很迅速,成為了本土的競爭者。

兩方麵人都在對內閣施壓,內閣也是左右為難。這個事情最終還是上達到了董書恒的桉頭。

左季高已經下去調研,就是去外地看一下工廠工人現在的工作狀況。

董書恒則去了一趟船廠,他跟著個個船廠派出的專家代表團去看了一下剛剛被拖回來的大英戰艦。

因為保克海峽的海水深度普遍隻有幾十米,所以打撈的工作並不是太難。

六艘英軍的戰列艦全部打撈上來了。現在正放在福州的船廠中。

這裏是複興軍的另外一個大型船舶建造基地。

因為這個船廠剛剛擴建完成,船塢中都是空的,這次正好派上了用場。

剛好,修複這些繳獲的英軍戰艦,也能夠讓船廠的工人們練練手。

當然了董書恒路上也去一些城市看了一下。

南方的城市變化比北方要大。像是江寧和滬上這樣的大城市已經幾乎看不到原來的影子。

江寧的內城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城中村一般。作為一個大學城,這幾年這個內城也擴建了很多建築。

最明顯的就是那擁上百級台階,像是宮殿一般的大圖書館。

紫金山的西邊已經容納不下外城。原本都是農田的秦淮河以西地區已經被開發出來。

秦淮河中能夠看到各種小貨輪來往穿梭。

滬上是江南富商的聚集地,自從有人兩年前建起了一座七層高的大樓之後。

黃浦江邊上的高樓就一棟棟拔地而起。

每一棟都要比上一棟要高。現在已經有十五層高的樓房了。

這裏是最大一座對外開放口岸。

那些乘坐郵輪來到本土的外國人一進入黃浦江,首先看到的是高大巍峨的吳鬆炮台,然就是繁華的黃浦江畔。

現在黃埔江上正在修建一座巨大的跨江大橋。

董書恒也去了一些工廠,他知道自己看到的都已經不是最真實的場景。

因為他現在已經做不到微服私訪了。

隻是這樣,他也看得出工人的工作很辛苦。

他們普遍的都要工作十二小時左右。而且一般每個月隻能休息一兩天。

還是要所有人輪著休息。這樣就能夠保證機器一年到頭都不停下。

有些工廠會產生有毒的氣體,但是工人們卻沒有防毒麵具。

廠房中的通風條件也不是很好。

董書恒了解了一下,大部分人都不是嫌棄缺乏安全或者工作時間過長,大家更關心的還是能夠給予身體損害補貼,工傷賠償的標準能不能提高一些。

大部分進城做工的人還是希望能夠多賺一些錢。

董書恒自己就有產業,他知道現在的工廠賺的並不少。

要不然那些有錢人的生活也不會那麽奢侈。

滬上那些高樓大廈,那些精美的莊園別墅。都在彰顯著這些人的財富。

董書恒並不在意這些人賺錢,但是他更希望這些人將錢拿去擴大生產,或者去開發海外的土地。

但是這些人要是用在自己享受上,這對國家發展的幫助並不大。

他也覺得是要治一治這些人了。

左季高也是這個意思,他也覺的有些富人已經做的有些過分了,可以用為富不仁來形容。

好在,現在似乎沒有什麽人兼並土地了。

什麽東西多了就不稀罕了。

現在就是你有錢去海外買上堪比一國的土地都可以。

相比來說冒著危險在國內兼並那一點土地,還有可能麵臨嚴厲的處罰,就沒有什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