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複興五年的年底。

這一年時間,董書恒都沒有出巡,倒是左季高,以總理的身份去了遠東。

然後從遠東乘船去了一趟北阿米利亞的朱州、東州地區。

他去開拓團的駐地進行了訪問,送去了來自複興軍上層的慰問。

朱州和東州的開拓點已經平穩發展起來。

這些的環境惡劣,並不適合大規模的移民。

董書恒也占據這裏,僅僅是為了占據一塊地盤而已。

那些位於中部大草原地區的開拓點更像是守衛這塊地方的哨所。

實際上, 這樣的開拓活動是很艱苦的,前期需要投入的資源也比較多。

隻有複興軍這樣依靠政府的資源來推動,才能夠做成。

留在新京的董書恒,則難得挑起了繁雜的政務。

不過他還是保持著正常上下班。回到家中收拾那些調皮搗蛋的子女。

董書恒雖然沒有出去,但是他卻一直關心著國家的大事兒。

首先是印度戰區經過李少荃與張德帥的運作已經成立。

彭玉麟帶兵從騰衝府進入次大陸。

戰區的司令部放在了加爾各答西南,那格浦爾東邊的賴布爾城。

實際上要是放在加爾各答會更方便補給。但是考慮到加爾各答即將成為聖國的新聖京。

彭玉麟還是很識趣地避開了石達開的敏感點。

彭玉麟是一個富有政治智慧以及個人魅力的將領。

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陳玉成在與彭玉麟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都甘願做他的副手。

戰區成立之後, 彭玉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建電報線路。

首先在那加丘陵建立了一座無線電中繼站。

然後將手下的通訊兵化成一個個小組與戰區司令部派遣的聯絡官一同派到各個勢力的軍隊中。

無線電台是複興軍的秘密武器,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們什麽為無線電台安裝了自毀裝置。防止落入敵人的手中。

對董書恒來說,要想再搞出領先這個時代的東西已經很難了。

有些東西不是依靠自己的簡單描述就能夠早出來的,那需要新的基礎理論和基礎材料的積累。

然後就是建立物資補給的大本營。

戰區補給的大本營建在加爾各答,這裏有完善的港口以及倉儲設施。

本土運來的彈藥,南洋輸送來的糧食都儲存在這裏。

彭玉麟知道不能完全指望這些各大勢力的軍隊自帶補給。

要是那樣的話,打仗的時候肯定是漏洞百出。

要想指揮這樣一支數量龐大,而且成分複雜的聯軍。

就要盡量地統籌統一安排。

陳玉成一開始還準備看彭玉麟的笑話。

因為聯軍所屬的部隊分屬在次大陸的天南地北。戰區怎麽去指揮?

這些軍隊語言不通,訓練不同,就是軍仙下凡也難以統一指揮啊。

沒想到彭玉麟用一台機器,幾個聯絡官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無線電的好處就是可以跟著軍隊一起移動。

這樣的話,戰區就能夠實時地搞清楚各支軍隊的情況。

這個複興軍的花頭就是多啊。

彭玉麟並沒有將所有的軍隊都調到與英軍對峙的那格浦爾一線。

隻將廖祥東指揮的三萬廓爾喀雇傭兵以及十萬緬甸王軍調到了中線。

這樣,他在中線就擁有了五萬複興軍直屬部隊、十萬緬甸王軍、三萬廓爾喀新軍以及陳玉成手下的七萬軍隊,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五萬人。

聖軍總兵力不止這些,但是還要防守其他的地方。

陳玉成在各支部隊全部到達之後檢閱了軍隊。

這是為了給聯軍的士兵們壯膽。

將上千門火炮在廣場前方依次排開,後麵是聯軍各支部隊的士兵隊列。

這樣壯觀的情景,哪個身處其中的士兵看了之後不是心潮澎湃啊。

所有的聯軍士兵中,他對這三萬廓爾喀新軍最為看中,首先他們的指揮官廖祥東就是複興軍出來的, 指揮起來順暢。

其次,這支軍隊完全按照複興軍的操典訓練出來的。

彭玉麟直接將這三萬人跟五萬複興軍編在一起作戰, 還給他們補充了一些迫擊炮和機槍。

緬甸王軍和聖軍則讓他們獨立成軍,由陳玉成和緬甸的將軍紮昆各自指揮。

由於英軍目前隻能在西部地區登陸,而且其中的大部分都在孟買地區。

英軍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先擊潰西進的聖軍。

趁著聖軍還沒有站穩之前,將勝軍向東驅趕。

然後從陸地上攻向加爾各答。

至於北邊南邊的土著叛軍他們根本就沒放在眼中。

英軍已經意識到這支以黃種人為主的聖軍才是他們的主要敵人。

但是除了一開始的時候,英軍將冒進的聖軍打得措手不及之外,接下來的時間,英軍並沒有太大的戰國。

戰場被限製在了那格浦爾。

石達開要求的複興軍工兵部隊,以及索要的機槍到位之後。

英軍的進攻就更加艱難了。

因為時間有限,那格浦爾前線沒有時間修建大型的永久工事。

複興軍的工兵就指導聖軍修建由塹壕和機槍碉堡組成的防禦網,炮兵放在後方支援。

這種碉堡的主體部分在地下,隻有射擊口上地上。

它們還有一個堅固的頂部,能夠承受住火炮的攻擊。

當塹壕中的步兵被對方的火力壓製住,擋不住敵人的進攻時。

這些碉堡就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再加上塹壕前方的鐵絲網,這些陣地成為了大英軍隊的噩夢。

彭玉麟沒有急於將軍隊都給拉到前線。

英軍的後續部隊實際上也到了。

但是他們也沒有急於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英軍士兵經過了長途跋涉也需要時間來適應。

此外,孟買的殖民當局還在孟買、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等英軍控製下的西部各邦大規模的拉壯丁。

幾乎所有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都被拉入了軍隊,他們要麽成為仆從軍,要麽成為軍隊中的民夫。

這已經到了竭澤而漁的地步。

有些人為了躲避被強征,帶著家人躲到了山中。

但是能夠躲起來的畢竟隻是少數。

按照大英人的計劃, 現在的二十萬英軍至少能夠帶上八十萬的仆從軍。

按照大英軍隊的實力,有能力武裝起這麽多的仆從軍。

當然了,武裝這麽多人,難倒不要吃糧食嗎?

古吉拉特邦剛剛遭受了北方聯盟的洗劫,光靠西部的幾個邦養不活這麽多的軍隊。

好在,大英帝國現在有錢的很,發行了那麽多的戰爭債權之後。

坦普爾政府可以揮舞著英鎊到處購買東西。

他將英軍中轉的基地放在了埃及,就因為這裏的阿裏王朝是大英帝國扶持起來的。

大英軍隊不僅在靠近紅海蘇伊士灣的蘇伊士港建立了軍事基地。

還能夠在埃及這裏收購到足夠多的廉價小麥。

麵粉是英軍的主要補給物資。

這些東西源源不斷地被運送到孟買。

即使大英帝國要養上百萬大軍都足夠。

當然了受大英帝國影響極深的奧斯曼土耳其雖然沒有參戰,但是也在暗中為大英帝國提供幫助。

現在,大英帝國在孟買地區,同樣也在做準備工作。

因此當奧地利與普魯士的戰火都已經燃起的時候,次大陸的戰場竟然奇跡般地沒有大的戰事。

彭玉麟將戰場分成了北中南三線,與大英軍之間大致上呈現東西對峙的情況。

其中北線以北方聯盟為主,補充了一部分的聖軍,主要防禦旁遮普以及古吉拉特兩個方向大英軍隊。

這裏也不是英軍的主要進攻方向,戰區同樣不將這裏當做主要戰場。

所以這條戰線,主要以防禦為主。

中部就是彭玉麟親自坐鎮的那格浦爾一線。

這條線的兩邊分別是次大陸上兩個最主要的城市加爾各答和孟買。

大英的軍隊不可能放棄孟買,次大陸戰區也不允許大英軍隊逼近加爾各答。

所以這中路是主戰場無疑。

至於南部戰場因為都是氣候條件惡劣的熱帶叢林。

所以主要交給南部聯盟防守。

雖然他們戰鬥力不行,但是他們打不過可以跑。

英軍要是追的話,那麽叢林就會成為他們的敵人。

有人又要問了,複興軍的海軍不是占據了優勢嗎?為什麽還允許大英軍隊沿著波斯灣源源不斷地將人員和物資運到科倫城呢?

要知道複興軍的艦隊可是鐵甲艦,而且經過了長時間的作戰,已經到了需要保養的時候了。

要不然等到英軍的主力艦隊來了,複興軍沒有辦法以最佳的狀態迎接大英海軍了。

所以複興軍的海軍必須要進入船廠修整。

回國修整太遠了,時間上太浪費。

在南洋和次大陸,能夠為三四千噸的鐵甲艦提供養護服務的就隻有加爾各答和星加坡兩個港口了。

所以鮑有誌帶著之前配合聖軍作戰的艦艇在加爾各答修整,而杜航則直接留在星加坡港維護自己手中的分艦隊。

實際上守衛科倫以及保克海峽的就隻有賀文雄的毛淡棉魚雷艇支隊了。

賀文雄手下的魚雷艇畢竟噸位有限,巡航的半徑也就能夠覆蓋到次大陸西南部的拉克莎群島。

對於孟買都是鞭長莫及的,更不要說北上孟加拉灣去攔截大英的船隻了。

不過魚雷艇支隊憑借自己的數量以及高航速,倒是將整個海峽封鎖的水泄不通。

同時在對過往船隻的臨檢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不到半年的時間賀文雄支隊截獲的大英船隻就有將近四十艘,還臨檢扣押了十幾艘他國船隻,這些船隻有幫助英軍偷運人員和物資的行為。

他們還協助南方聯盟的軍隊襲擊了西南沿海喀拉拉邦的一些港口城市。

就在不久前,董書恒收到了歐羅巴站的諜報人員傳回來的情報。

大英帝國的新艦隊已經出發了,他們傳回的消息已經滯後了很多。

這次,大英帝國在保密方麵做的非常好。

複興軍的情報還是葡萄牙人給的。

這兩年葡萄牙依靠與複興軍的合作開展東西方貿易大賺特賺,原本已經沒落的葡萄牙經濟已經有再次崛起的勢頭。

因此,葡萄牙人不想失去複興軍這樣一個夥伴。

現在歐羅巴的大部分國家都在跟複興軍做生意。所以他們倒是也不用擔心受到大英帝國的打擊報複。

葡萄牙在非洲西部以及東部都有殖民地,所以大英帝國的大白艦隊經過根本就瞞不過他們。

將這個消息送給複興軍,隻不過是順手而為。

遺憾的是這支艦隊的具體參數,情報人員並不清楚。

隻知道,這支艦隊擁有四艘與“勇士號”相當的大型戰艦。還有八艘與“鎮海級”相當的鐵甲艦。小型的護衛艦就更多了。

為了對付複興軍的這些如同狼群一般的高速魚雷艇。

大英帝國為這支艦隊配備了十幾艘小型護衛艦。

這些戰艦的武器係統如何,航速的參數,這些情報,複興軍都不知道。

但是大英帝國對複興軍的戰艦性能卻是了如指掌。

國際上的事情,一個是普奧戰爭,一個就是米利堅的大選落下了帷幕。

普奧戰爭到現在還沒有分出勝負,大部分歐羅巴國家都不看好普魯士。

因為相比於普魯士,奧地利一方就像是一個大個子。

很顯然,大部分的德意誌邦國都是站在奧地利一邊的。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巴黎發行的普魯士債券幾乎無人問津,而奧地利的國債卻被炒出了天價。

就在人們準備看笑話的時候。

一些神秘的白人偷偷購進了大量的普魯士國債。

這些人自然是王韜安排的。

董書恒放了一大筆資金在歐羅巴,交由王韜和歐羅巴站的同誌在這裏運作。

王韜和歐洲站的人並非是專業的金融人才。

但是在歐羅巴這裏有專門的猶太人團隊幫助雇主運營資本。

這些年,歐羅巴站的開支基本都是這筆錢的運營收益。

董書恒知道普魯士必然會取得勝利。

到時候,普魯士的債券必然大漲,那時再賣出去又能夠大賺一筆。

歐羅巴的局勢董書恒並不擔心。

他更加在意的是米利堅的局勢,因為這關係到加華以及他在北阿米利亞的布局。

現在已經是農曆12月份,西曆1861年元月。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米利堅的情報不斷地通過電報傳到董書恒的手中。

有了跨洋的無線電報,終於能夠及時地收到情報了。

董書恒也能夠遙控指揮加華的建設。

與東華之間的聯係也更加的緊密。

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複興軍已經完成了到阿米利亞無線電信號塔的架設工作。

董書恒知道在西曆11月6日,亞伯拉罕正式當選總統。

這引發了長期積累起來的政治危機。

之前的堪薩斯內戰中,南北雙方實際上就已經決裂,雙方已經完成了站隊。

很顯然南方的實力遠遠弱於北方。

根據加華收集的情報,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支持北方的大概有20個州,人口達到兩千萬。

南方隻有8個州人口接近一千萬,要是再加上暗中支持南方的加華,總人口也就隻有不到一千五百萬。

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年產值15億美元,130萬工人,22000英裏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工業薄弱,年產值1550萬美元,工人僅11萬,鐵路也隻有9000英裏。

關鍵是南方的這點人口還有將近三百萬的黑人奴隸,這些人還是不穩定因素。

12月20日,南卡羅來納州通過法令,宣稱“以美利堅合眾國的名義存在於南卡和其他州之間的聯盟”就此解散。

6周內,包括堪薩斯在內的七個其他南方州退出聯邦,並開始奪取位於各州界內的聯邦資產,包括薩姆特堡、皮肯斯堡等軍事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