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莊園主提出的條件,東華自然是不會答應的。

就在今年的上半年,戰火就被那些東部平原的莊園主挑起來了。

對於印第安人以及華人,這些莊園主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在他們心目中,這些黃種人都是被征服的對象,他們隻配做苦力。

那些山東邊的白人莊園主並不知道東華的虛實,以為他們與印第安人一般羸弱。

於是,這些人派出了幾百人的武裝分子扮作盜匪襲擊了東華的一處農場。

但是這幾百人卻是有去無回。

這麽點人還不夠東華下麵的一個農場消化的呢。

因為土地都是連成片的,這裏的農場都是超大型農場。

每一座農場都至少有幾千名工人。其中民兵的數量就占到了一半以上。

李大鑫就是東華公司新鄉農場的一名作業區的主任,同時也是所在作業區的民兵隊長。

他是很早以前淮海公司在福建招募的勞工。

被招募之後,他們在台灣島上的南洋水師基地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軍訓。

他隻記得,這個一個多月中,他們每年都能夠吃到肉。

不是當時的淮海軍多有錢,而是這些人普遍身體都比較瘦弱。

畢竟願意應征出海的都是在家裏吃不飽飯,活不下去的苦哈哈。

咱們華夏老百姓,在老家能夠吃飽飯的,一般都不會願意背井離鄉的。

所以這些要送到南美洲的移民全部都要先養好身體,才能夠出海。

那些販賣豬仔的洋人才不會管這些。所以每趟旅途下來,都會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勞工死在路上。

洋人們也隻會將這些死去的勞工看成是一種商品損耗,最後賣出去的時候,這些損耗會計入成本。

淮海公司自然不能這麽做,這些都是同胞,每一個人都傳播華夏文明的種子。

淮海軍這一個月的訓練不僅僅是要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戰鬥技能。最主要的就是要幫他們把身體養好。

李大鑫跟著很多與他一般被招募來漢子一起訓練。

他學會了使用火槍,學會了常用的軍中口令,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戰陣。

充足的夥食也讓他的身體變的更加強壯。

實際上大家的底子都很好,畢竟餓肚子的莊稼漢沒有幾個是真的懶漢。

長期的勞動早就磨練了他們的身體。

隻是總是吃不飽飯,讓他們的身體產生了虧空了而已。

大鑫是福建延平府人,家中有兄弟五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大。

一家人隻佃種十五土地,每年還要給地主交五成的租子,剩下的糧食根本就不夠一家子人吃的。

還好家長老大、老二和老三都已經長成壯勞力了,可以出去扛活養活自己。

那時候淮海軍還窩在江蘇一地。根本管不到福建地方上的民生。

大鑫常會帶著老二老三到海邊幫人家扛活。所以知道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會到廈門去將自己賣身為勞工。

據說不僅僅可以一次性得到好幾兩銀子的賣身錢,到海外還能夠賺到大筆的工錢。

那時候,因為淮海軍的懲治行動,那些借輸出華工之名販賣豬仔的洋人都銷聲匿跡。

淮海公司已經取代了那些洋人,他們專門安排人在的福建招募勞工,或是送到南洋的農場,或是送到海外去。

原本大鑫是準備將自己賣身給洋人做勞工的。沒想他將自己賣給了淮海軍。

如果是早上半年,李大鑫就會成為一個豬仔了。

但是,命運弄人,他成了複興軍的海外勞工。

按照那時候淮海軍定下的規矩,去南洋的農場移民一次性給三兩的安家銀子,去秘魯的則一次性給五兩銀子。

這些出去的勞動都被要求一定時間之內不能私自回來。但是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工資給匯回來。

李大鑫自然是選擇去秘魯了,畢竟多了五兩銀子呢。

一起跟他去秘魯的還有老三李三炮。

至於老二被李大鑫打發回家將銀子給送回去。

在台灣訓練的這一個月,雖然辛苦,但卻是李大鑫過的最開心的日子。

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米飯管夠,每頓還能吃到肉,而且是每天都能吃到。

雖然吃的大部分是魚肉,而大鑫覺得肥豬肉才是最好吃的。

不過,農家漢子不挑食,能吃飽飯就已經夠幸福的了。

一個月的時間一到,來了好幾艘大海船。

福建的漢子都是看過海船的,這沒什麽稀罕的。

大家領了自己的東西,幾身可以換洗的衣服,吃飯的飯盆,一個水壺,還有一個小竹筒,這個竹筒說是暈船的時候用的。

大鑫覺得他用不著這玩意兒。

接下來就是長達幾個月的海上航行。

途中船隻會在一些島嶼停靠,通過小船向大船上補充食物和水。

靠岸的時候勞工們都被要求躲在船艙中,似乎是擔心有人看到他們。

離開了港口之後,他們才能夠到甲板上放風。

有時候他們也會幫水手做一些事情。

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到了秘魯。

到了大洋之上,李大鑫才知道為什麽要給他們吃一個月飽飯了。

以他們原來的體質根本就不夠在海上折騰的。估計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已經在海上個屁了。

航行到一個月的時候,他之前一個月好不容易長出來的膘就全掉沒了,又變回了原來精瘦的樣子。

好在,現在他已經適應了船上的生活。

吃進去的東西終於不用每次再吐出來。

晚上的時候,躺在吊**也能夠在搖搖晃晃中睡著了。

三炮就比他強多了,上船之後一點都沒有吐,反倒是又胖了一圈。

大鑫見他這樣子,以後不用叫三炮了,幹脆就叫三胖好了。

終於,他們到達了一片大陸。船上的人告訴他們這裏就是秘魯,以後就是他們工作的地方。

大鑫跟好多人一樣,站在甲板上好奇地看著這裏的一切。

這裏的海岸是高高聳起的。仿佛是在海邊豎起來一道牆。

從甲板上就能夠看到遠處沿著海岸建造的城市。

登岸之後,有秘魯的官員會來幫他們登記。

作為引進這些勞工的公司,東華公司還能夠得到秘魯政府的補助。

隻是並不是所有的勞動都登記的。為了隱瞞華人的數量,很多勞工都是通過走私通道進的秘魯。

在港口休整了幾天。他們就被人帶著向東徒步行去。

這裏的氣候非常奇怪,靠近大海的地方竟然都是沙漠。

大海那麽多水,怎麽海邊全是沙漠呢。

大鑫搞不明白,也沒人告訴他。

他們走了沒多久,又遇到了一堵“牆”。連綿的山脈突然拔地而起,擋住了前方的道路。

這個國家還真是奇怪哈,一道道牆冒出來擋住人的去路。莫非牆的後麵,哦不,是山的後麵有什麽寶藏或者是世外桃源不成。

他們沿著山穀間的道路行進,在山間經常能夠看到溪流,有時候還會冒出來一些不認識野獸。

這裏的山上布滿了石頭。石頭之間長滿了青草。

行進中經常能夠看到一種長相奇怪的羊,它們長著長長的脖子,眼睛特別大,耳朵豎起來,沒有角,身上毛茸茸的,比大鑫認識的羊要大很多。

大鑫有時還看到當地的人在用這種羊馱運東西。

這裏的人也奇怪,剛上岸的時候,看到的都是白種洋人,聽說他們是弗朗機人的種。

可是進山之後看到的卻都是黑頭發,黑眼珠的人,這些人皮膚有些黑,但是跟那些黑種的人又不一樣,倒是更像是漢人。

穿過了最高的山地,他們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剛開始的時候,李大鑫他們被安排在了胡寧人原來聚居地。

大鑫到了這裏,見到了很多華人,心中安定了不少。

一交流才知道這些人很多都是福建被洋人拐來的豬仔。

大鑫這才知道那些洋人都是騙子,還好自己沒有上錯船。

那時候董書同還在帶人建設東華城。活動範圍也局限在胡寧地區。

李大鑫參加了東華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建設。

李大鑫發現胡寧人聚居地周圍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開辟梯田,於是就跟上官講了出來。

為此他還得到了大統製的嘉獎。

大統製是這裏的華人對董書同的稱呼。

因為他對外的身份是東華公司的大統製。

董書同非常的有商業頭腦,組織能力也很強。

胡寧地區逐漸壯大,他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東華城建好以後,李大鑫就被抽調到了東邊。

他也是再次下到了平原之上。到了平原之後,氣候就變得濕潤炎熱。

這裏的平原上植被茂盛,倒是跟福建人常去的南洋有幾分相似。

此時,李大鑫更加相信他們翻過的高原真的很像一堵牆,牆的東麵溫暖濕潤,牆的西邊卻是幹旱貧瘠。

這堵牆擋著的是一個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