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九十九章、姬昌演卦(二章合一)

隻是那馮氏不允,她乃是貪享福貴之人,聽得薑尚要離去,不再作官,哪裏會同意,一晚上與薑尚吵吵鬧鬧。言及,薑尚若要離去,非與她一份休書不可,更是提了無數要求。

天明之後,薑尚無奈隻得與那馮低寫了休書,把府中帝辛賜於的一應錢物都允了馮氏,馮低這才無語。薑尚如此離了朝歌,與四處行走,以算命為生。他雖不成仙道,卻也算得一位修士,飲風餐露更是不在話下,隻覺不與那帝辛為臣,倒也快活,如此行走數月,眼界漸開。

這一日,薑子牙正一人在外行走,當時天色正明,但忽然烏雲蓋頂,四處陰風大作,薑子牙明顯感覺到一股妖氣襲來,那薑子牙定睛一看,見那妖風散去,忽然顯出一隊人馬來。

薑尚一看,這些人卻沒有半分人的模樣,各個奇形怪狀,似人非人,似鬼非鬼,有的獸首人身,有的長有一條尾巴,或是頭上長著犄角,分明是一夥沒有修成的妖怪,而當頭的卻是一頭巨大無比的雉雞,而這雉雞竟然長有九個腦袋。

原來那日子牙借水遁走了之後,那妲己當時不察,後來發現原來那子牙隻是遁逃了,大為震怒,發誓要為自己的姐妹報仇,於是就命令軒轅墳中的那九頭雉雞精前去捉拿子牙,這九頭雉雞精帶領一夥小妖日夜尋訪終於找到了薑尚的蹤跡,連忙帶大披手下殺將過來。

這九頭雉雞精一見子牙當真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也不說話,就讓手下小妖殺將過去,薑子牙見到這個情況,知道無法善了了,一手拽出那用玉虛宮桃園中桃木製成的一柄桃木劍,一手指揮那方紫石硯台當作法器四處亂打,和那群小妖戰到一處,混戰起來。

可是那九頭雉雞精可能是等不及了,隻見這九頭雉雞精伸出一個腦袋,叼住身旁的一隻小妖,然後又伸出一個腦袋咬住小妖的另一頭,然後就兩頭用力一扯,接著就朝那薑尚用力的甩去。

這薑尚正與那一眾小妖纏鬥,忽然聽見一聲殘叫,就聽得腦後有風響,薑尚回頭一看,就覺腥臭逼人,這薑尚就看見那一團腥臭的黑血裹著那不知是腸子還是什麽東西的,朝自己衝了過來。

薑尚見狀連忙躲避,自己身子雖然躲過去,但是那紫石硯台卻被淋了個正著,而手上的桃木劍桃木劍也沾染到一些,頓時這紫石硯台和桃木劍寶氣全失掉落在地上,成為廢品。

薑尚見狀隻得閉目等死,忽然這藏在那薑尚懷裏的白骨符文忽然浮現出來,暴出一陣白光,射出萬千骨箭朝那些妖怪射去,而後趁勢化做一隻白骨巨鳥,抓著薑尚往遠處飛去,等那九頭雉雞精回過神了,那薑子牙早就不見了蹤影。

再說那薑子牙本來的閉目等死,忽然覺得身體騰空,耳邊都是風身,片刻之後薑子牙才感覺腳踏了實地,這時薑子牙才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安全的地方,此地薑子牙也是認得,正是臨潼關,薑子牙往周身打量,除了由於戰鬥過久,身體無力之外,隻少了當初的那枚骨符,到頭來自己真的靠那枚骨符救了自己一命。

在歇了片刻後,薑子牙往臨潼關走去,隻見一起朝歌奔逃百姓,有七八百黎民,父攜子哭,弟為兄悲,夫妻淚落,男女悲哭之聲,紛紛載道。子牙見而問道:…。

“你們是朝歌的民?”

內中也有人認的是薑子牙,眾民叫道:

“薑老爺我等是朝歌民。因為陛下起造鹿台,命崇侯虎監督。那天殺的奸臣,三丁抽二,獨丁赴役,有錢者買閑在家,累死數萬人夫,屍填鹿台之下,晝夜無息。我等經不得這等苦楚,故此逃出五關。不期總兵張老爺不放我們出關。若是拿將回去,死於非命。故此傷心啼哭。”

子牙道:

“你們不必如此,待我去見張總兵,替你們說個人情,放你們出關。”

眾人謝道:

“這是老爺天恩,普施甘露,枯骨重生”

子牙把行囊與眾人看守,獨自前往張總兵府來。家人問道:

“那裏來的?”

子牙道:

“煩你通報,商都下大薑尚來拜你總兵。”

門上人來報:

“啟老爺:商都下大夫薑尚來拜。”

張鳳想:

“下大夫薑尚來拜薑尚他是文官,我乃武官;他近朝廷,我居關隘,百事有煩他。”

急命左右請進。子牙道家打扮,不曾公服,徑往裏麵,見張鳳。鳳一見子牙道服而來,便坐而問道:

“來者何人?”

子牙道:

“吾乃下大夫薑尚是也。”

鳳問道:

“大夫為何道服而來?”

子牙答道:

“卑職此來,不為別事,單為眾民苦切。天子不明,聽妲己之言,廣施土木之功,興造鹿台,命崇侯虎督工。豈意彼陷虐萬民,貪圖賄賂,罔惜民力。況四方兵未息肩,上天示儆,水旱不均,民不聊生,天下失望,黎庶遭殃,可憐累死軍民填於台內。荒yin無度,奸臣蠱惑天子,狐媚巧閉聖聰,命吾督造鹿台。我怎肯欺君誤國,害民傷財,因此直諫。天子不聽,反欲加刑於我。我本當以一死以報爵祿之恩,奈尚天數未盡,蒙恩赦宥,放歸故鄉,因此行到貴治。偶見許多百姓,攜男拽女,扶老攙幼,悲號苦楚,甚是傷情。如若執回,又懼砲烙、蠆盆,慘刑惡法,殘缺肢體,骨粉魂消,可憐民死無辜,怨魂懷屈。今尚觀之,心實可憐,故不辭愧麵,奉謁台顏,懇求賜眾民出關,黎庶從死而之生,將軍真天高海闊之恩,實上天好生之德。”

張鳳聽罷大怒,言道:

“汝乃江湖術士,一旦富貴,不思報本於君恩,反以巧言而惑我。況逃民不忠,若聽汝言,亦陷我以不義。我受命執掌關隘,自宜盡臣子之節,逃民玩法,不守國規,宜當拿解於朝歌。自思隻是不放過此關,彼自然回國,我己自存一線之生路矣。若論國法,連汝並解回朝,以正國典。奈吾初會,暫且姑免。”

喝兩邊:

“把薑尚叉將出去”

眾人一聲喝,把子牙推將出來。子牙滿麵羞愧。眾民見子牙回來。問道

:“薑老爺,張老爺可放我等出關?”

子牙道:

“張總兵連我也要拿進朝歌城去。是我說過了。”

眾人聽罷,齊聲叫苦,七八百黎民號啕痛哭,哀聲徹野。子牙看見不忍。奈何自己戰鬥許久,法力已然告罄,無法用法術幫忙,而這時候那子牙耳邊忽然響起一個聲音道:

“薑先生莫急,我等領主人命令前來助你,你隻須……便可”

子牙一聽滿臉喜色,開口朝眾人道:

“你們眾民不必啼哭,我送你們出五關去。”

有等不知事的黎民,聞知此語,隻說寬慰他,乃道:…。

“老爺也出不去,怎生救我們?”內中有知道的,哀求道:“老爺若肯救援,便是再生之恩”

子牙道:

“你們要出五關者,到黃昏時候,我叫你等閉眼,你等就閉眼。若聽到耳內風響,不要睜眼。若開了眼時,跌出腦子來,不要怨我。”

眾人應承了。子牙到一更時候,望昆侖山拜罷,口中念念有詞,一聲響。忽然有五個高大的人影顯現出來,正是當日那子牙降伏後被人奪走的五鬼,隻見這五鬼身著白、青、黑、紅、黃、五色戰甲,隻見這五鬼各持一麵和自己身著戰甲顏色相同的大旗用力一揮,就將那子牙和眾人裹了起來,化做一團五色雲彩朝那遠處飛去。

眾人隻聽的風聲颯颯,不一會,四百裏之程出了臨潼關、潼關、穿雲關、界牌關、汜水關,到金雞嶺,五鬼收了遁法朝子牙招呼一聲就離去了,眾民落地。

子牙道:

“眾人開眼”

眾人眼開了眼。子牙道:

“此處就是汜水關外金雞嶺,乃西岐州地方。你們好好去罷”

眾人叩頭謝道:

“老爺,天垂甘露,普救群生,此恩此德,何日能報”

說完眾人拜別,這一日,薑尚到了西岐,見此地民風純樸,君候賢能,突然想到離開玉虛宮時,老師曾與他言:“成湯氣數將盡,有鳳鳴西岐,周室當興又逢大劫將起,神仙犯殺劫”

想到這裏,薑尚便明白,那成湯怕是要被這西周取而代之。元始天尊曾與自己說過,自己命裏無有仙緣,合該享那將相之福,今日又有此等感悟,難不成自己與這姬周低有緣?

如此想到,便暗自起了一課,卦象言到西伯候有劫,此乃凶兆。可凶兆之中帶有一大吉之勢,此勢銳利,無可抗抵。得此卦後,薑尚苦想數月,這才明悟,那西伯候之劫乃是西岐興起之兆,便暗自居與西岐城外,每日裏與山石為伴。

且說帝辛與妲已議鹿台差那一員官監造。妲己奏道:

“若造此台,非崇侯虎不能成功。”

帝辛準行,差承奉宣崇侯虎。承奉得旨,出九間殿往文書房,來見楊任。楊任問道:

“下大夫薑子牙何事忤君,自投水而死?”承奉答道:“天子命薑尚造鹿台,薑尚奏事忤旨,因命承奉拿他,他跑至此,投水而死。今詔崇侯虎督工。”

楊任問道:

“何為鹿台?”

承奉答道:

“蘇娘娘獻的圖樣,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玉宇,殿閣重簷,瑪瑙砌就欄杆,珠玉妝成梁棟。今命崇侯虎監造。卑職見天子所行皆桀王之道,不忍社稷丘墟,特來見大人。大人秉忠諫止土木之工,救萬民搬泥運土之苦,免商賈有陷血本之殃,此大夫愛育天下生民之心,可播揚於世世矣。”

楊任聽罷,謂承奉道:

“你且將此詔停止,待吾進見聖上,再為施行。”

楊任徑往摘星樓下候旨。帝辛宣楊任上樓見駕。王道:

“卿有何奏章?”

楊任奏道:

“臣聞治天下之道,君明臣直,言聽計從,惟師保是用,忠良是親,奸佞日遠,和外國,順民心,功賞罪罰,莫不得當,則四海順從,八方仰德,仁政施於人,則天下景從,萬民樂業,此乃聖主之所為。今陛下信後妃之言,而忠言不聽,建造鹿台。陛下隻知行樂歡娛,歌舞宴賞,作一己之樂,致萬姓之愁,臣恐陛下不能享此樂,而先有腹心之患矣。陛下若不急為整飭,臣恐陛下之患不可得而治之矣。主上三害在外,一害在內,陛下聽臣言。其外三害:一害者東伯侯薑文煥,雄兵百萬,欲報父仇,遊魂關兵無寧息,屢折軍威,苦戰三年,錢糧盡費,糧草日艱,此為一害;二害者南伯侯鄂順,為陛下無辜殺其父親,大勢人馬,晝夜攻取三山關,鄧九公亦是苦戰多年,庫藏空虛,軍民失望,此為二害;三害者,況聞太師遠征北海大敵,十有餘年,今且未能返國,勝敗未分,凶吉未定。陛下何苦聽信讒言,殺戮正士。狐媚偏於信從,讜言致之不問。小人日近於君前,君子日聞於退避。宮幃竟無內外,貂璫紊亂深宮。三害荒荒,八方作亂。陛下不容諫官,有阻忠耿,今又起無端造作,廣施土木,不惟社稷不能奠安,宗廟不能磐石,臣不忍朝歌百姓受此塗炭。願陛下速止台工,民心樂業,庶可救其萬一。不然,民一離心,則萬民荒亂。古雲:‘民亂則國破,國破主君亡。’隻可惜六百年已定華夷,一旦被他人所虜矣。”…。

帝辛聽罷,大罵:

“匹夫把筆書生,焉敢無知,直言犯主”

命奉禦官:

“將此匹夫剜去二目朕念前歲有功,姑恕他一次。”

楊任複奏道:

“臣雖剜目不辭,隻怕天下諸侯有不忍臣之剜目之苦也。”

奉禦官把楊任攙下樓,一聲響,剜二目獻上樓來。且說楊任忠肝義膽,實為帝辛,雖剜二目,忠心不滅,一道怨氣,直衝在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麵前。

真君早解其意,命黃巾力士:

“可救楊任回山。”

力士奉旨,至摘星樓下,用三陣神風,異香遍滿,摘星樓下,地播起塵土,揚起沙灰,一聲響,楊任屍骸竟不見了。帝辛急往樓內,避其沙土。不一時,風息沙平,兩邊啟奏帝辛道:

“楊任屍首風刮不見了。”

帝辛歎道:

“似此等事,皆係常事,不足怪也。”

帝辛謂妲己道:

“鹿台之工,已詔侯虎;楊任諫朕,自取其禍。速詔崇侯虎”

侍駕官催詔去了。且說楊任的屍首被力士攝上紫陽洞,回真君法旨。道德真君出洞來,命白雲童兒,葫蘆中取二粒仙丹,將楊任眼眶裏放二粒仙丹。真人用仙天真氣吹在楊任麵上,喝聲:

“楊任不起,更待何時”

真是仙家妙術,起死回生。隻見楊任眼眶裏長出兩隻手來;手心裏生兩隻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觀地穴,中識人間萬事。楊任立起半晌,定省見自己目化奇形,見一道人立在山洞前。

楊任問道:

“道長,此處莫非幽冥地界?”

真君道:

“非也。此處乃青峰山紫陽洞,貧道是煉氣士清虛道德真君,因見子有忠心赤膽,直諫帝辛,憐救萬民,身遭剜目之災,貧道憐你陽壽不絕,度你上山,後輔周王成其正道。”

楊任聽罷,拜謝道:

“弟子蒙真君憐救,指引還生,再見人世,此恩此德,何敢有忘望真君不棄,願拜為師。”

楊任就在青峰山居住。再說妲己追殺薑尚不成,又聽得薑尚逃跡無蹤,再加之其友返本歸源,不日便可重得人身,與那琵琶精報仇之念漸消。有日,妲己想到自己要壞這成湯社稷。

暗道如今雖然便得帝辛盡失民心,要卻成果極小。不由又把主意打到朝中武將身上,想讓這些武官與帝辛離心離德,如此一來,帝辛武備漸消,定有心懷歹心者見勢起事,妲己不想便罷,這一想法一起,果然把個殷商折騰的死去活來,使文武離心,卻讓諸候聲勢漸大。

一日帝辛對妲己道:

“美人大位已定,朝內百官也不敢諫阻;朕所慮東伯侯薑桓楚,他知女兒慘死,領兵反叛,引諸侯,殺至朝歌。聞仲北海未回,如何是好?”

妲己道:

“妾乃女流,識見有限,望陛下急召費仲商議,必有奇謀,可安天下。”

帝辛道:

“禦妻之言有理。”

即傳旨召費仲。不一時,費仲至宮拜見。帝辛道:

“薑後已死,朕恐薑桓楚聞知,領兵反亂,東方恐不得安寧,卿有何策,可定太平?”

仲跪而奏道:

“薑後已亡,殿下又失,商容撞死,趙啟炮烙,文武各有怨言。隻恐內傳音信,動薑桓楚兵來,必生禍亂,陛下不若暗傳四道旨意,把四鎮大諸侯誆進都城,梟首號令,斬草除根。那八百鎮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龍失首,猛虎無牙,決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寧。不知聖旨如和?”…。

帝辛聞言大悅:

“卿真乃蓋世奇才丙有安邦之策,不負蘇皇後之所薦。”

費仲退出宮中,帝辛暗發詔旨四道,點四員使命官,往四處去,詔薑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不提。且說那一員官逕往西岐前來,一路上風塵滾滾,芳草萋萋,穿州過府,旅店村座;真是朝登紫陌,暮踏紅塵。

不一日,過了西岐山七十裏,進了都城。使命官看城內光景,民豐物阜,市井安閑。做買做賣,和容悅色,來往行人,謙讓尊卑。使官歎道:

“聞得姬伯仁德,果然風景雍和,真是堯舜之世。”

使官至金亭館驛下馬。次日西伯侯姬昌設殿聚文武,講論治國安民之道。端門官報道:

“旨意下。”

姬伯帶領文武接天子旨,使命官到殿跪聽開讀:詔道:

“北海猖獗,大肆凶頑,生民塗炭,文武莫知所措,朕甚憂心;內無輔弼,外欠協和,特詔爾四大諸侯至朝,共襄國政,戡定禍亂。詔書到日,爾西伯侯姬昌速赴都城,以慰朕綣懷;毋得羈遲,致朕佇望。俟功成之日,進爵加封,廣開茅土,謹欽來命,朕不食言,汝其欽哉特詔。”

姬昌拜詔畢,設筵款待天使。次日,整備金銀表禮,送天使。

姬昌道:

“天使大人隻在朝歌會齊。”

姬昌收拾就行,使命官告辭作謝而去不題。且言姬昌坐端明殿,對上大夫散宜生道:“孤此去,內事托放大夫,外事托於南宮、辛甲。”

隨令人宣伯邑考至,吩咐道:

“昨日天使宣詔,我起一易課,此去多凶少吉,縱不致損身,該有七年之難。你在西岐,須是守法,不可改變國政,一循舊章,弟兄和睦,若臣相安。毋得任意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為,惟老成是謀。西岐之民,無妻者,給與金銀而娶;貧而愆期未嫁者,給與金銀而嫁;孤寒無依者,當月給口糧,毋使欠缺。待孤七載之後,災滿自然榮歸,你切不可差人來接我,此是囑咐至言,不可有忘”

伯邑考聽父此言,跪而言道:

“父王既有七載之難,子當代往,父王不可親去。”

姬昌道:

“我兒君子見難,豈不知回避,但天數已定,斷不可逃,徙自多事。你等專心守父囑諸言,即是大孝,何必乃爾?”

姬昌退至後宮,來見母親太薑,行禮畢。太薑道:

“我兒為母與你演先天數,你有七年災難。”

姬昌跪下答道:

“今日天子詔至,孩兒隨演先天數;內有不祥七載罪愆,不能絕命。方內事外事,俱托文武。國政付於伯邑考,孩兒特進宮來辭別母親,明日欲往朝歌。”

太薑道:

“我兒此去,百事斟酌,不可造次。”

姬昌道:

“謹如母訓。”

隨出內宮,與元配太姬作別。西伯侯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長日伯邑考,次子為姬發,即武王天子也。周有三母,乃昌之母太薑,昌之元妃太姬,武王之元配太姬,故周有三母,俱是大賢聖母。姬昌次日打點往朝歌,忽忽行色,帶領從人五十名。

隻見合朝文武上大夫散宜生、大將軍南宮、毛公遂、周公旦、召公、畢公、榮公、辛甲、辛免、太顛、閎夭、四賢八俊、與世子伯邑考、姬發領眾軍民人等,至十裏長亭餞別,擺九龍禦席。百官與世子把盞,姬昌道:…。

“今與諸卿一別,七載後,若臣有會矣。”

姬昌以手指邑考道:

“我兒隻你兄弟和睦,孤亦無慮。”

飲罷數杯,姬昌上馬,父子君臣淚而別。西伯那一日上路走七十餘裏,過了岐山一路行來;夜住曉行,非止一日。 那一日行至燕山,姬昌在馬上叫左右道:

“看前麵可有村舍茂林,可以避雨?咫尺間必有大雨來了。”

跟隨人正議論道:

“青天朗朗,雲翳俱無;赤日流光,雨從何來?”

話說未了,隻見霎霧齊生,姬昌大慌,叫:

“速進茂林避雨。”

眾人方進得林來。但見好雨:雲生東南,霧起西北;時間狂風生冷氣,須臾間雨氣可侵人。初起時微微細前。次後來密密層層。滋禾潤稼,花枝上斜掛玉玲瓏;壯地肥田,草梢尖亂滴珍珠串。推塌錦江花四海。扳倒天河柱下傾。

話說姬昌往茂林避雨,隻見大雨滂沱,一似飄潑傾盆,下有半個時辰,姬昌吩咐眾人:

“仔細些雷來了?”

跟隨又與眾人大家說:

“老爺吩咐:‘雷來了’仔細些。”

話猶未了,一聲響亮,霹靂交加,震動山河天地,崩倒華嶽高山。 眾人不由大驚失色,沒想到老爺的話這麽準,說雷來就來,瞬息之間眾人都擠緊在一處。這雷雨來的快去的快,眾人也算是走南闖北見了不少世麵,可為次遇到的雷雨極為古怪,似乎人為一般。

須臾雲散雨收,日色當空,眾人方出得林子來。姬昌在馬上渾身雨濕,不由歎道:“雲過生將,將星現出;左右的與我把將星尋來。” 眾人聽到姬昌如此說,皆冷笑不止:

“將星是誰?那裏去找尋?”

然而卻不敢違命,隻得四下裏尋覓;眾人正尋之間,隻聽得古墓旁好像一孩子哭泣聲音。 眾人向前一看,果是個孩子,齊道:

“想此古墓,焉得有孩子?必然古怪,想是將星,就將這孩兒抱來,獻與群候看看何如?”

去了古墓,果然看到有一將生嬰兒,眾人將這孩兒抱來遞與姬昌。姬昌看見好個孩子,麵如桃蕊,眼有光華。姬昌不由大喜,暗自想:

“我算天機,該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當此之數,該得此兒,正成百子之兆,乃美事也。”

遂命左右:

“將此兒送往前村撫養,待孤七載回來,帶往西岐。”

久後此子福分不淺。姬昌縱馬前行,登山過嶺,趕過燕山;往日往前正走不過一二十裏,隻見一道人豐姿清秀,相貌希奇,道家風味異常,寬袍大袖。 那道人有飄然出世之表,見得姬昌行來,向馬前打稽首:

“君侯貧道稽首了。”

這姬昌雖為凡人,可精通道行六藝之一術之一門,看到此道人不凡,知是神仙中人,不敢怠慢,慌忙下馬答禮,言道:

“不才姬昌失禮了敢問道者為何到此?那座名山?什麽洞府?今見不才,有何見諭?願聞其詳。”

那道人答道:

“貧道乃終南山玉柱洞煉氣士雲中子是也。方才兩過雷鳴,有將星出現;貧道不辭千裏而來,尋訪將星。今睹尊顏,貧道幸甚。”

姬昌聽罷,命左右抱過嬰兒,付與道人。道人接過看道:

“將星當今天地大變,你與此時出生,此乃天意。” 這嬰兒說來也怪,方才眾人抱負於他,不哭不鬧,如今見得雲中子後,竟然嗬嗬嗬笑了起來。…。

雲中子見此子不凡,與姬昌道:

“賢侯此子不凡,日後當有一番大機緣。日前貧道與洞府修行,演算天機,卻是此子與貧道有緣,貧道今將此兒帶上終南,以為徒弟;後賢侯回日,奉與賢侯,不知賢侯意下如何?”

姬昌聽到雲中子的話後,哪裏還不明白他其中意思。古老相傳,有道真修收授弟子,傳承道統,其一是那有大機緣,大毅力者,千萬裏尋找,過而百拜,遇水而跪,這才能見行真仙;其二是有那大神通修士演算天機,算出與自己有緣之人,便下山自行尋找。如今雲中子的行為,頗合上古修士風采,姬昌那裏會不願意。 遂開口道:

“道長帶去不妨,隻是久後相會,以何名為證?”

雲中子想了想,不由把目光對上嬰兒,突然開口道:

“電過現身,後會時以雷震為名便是了。”

姬昌道:

“道長取名,不才領教請了。”

見這姬昌說完後,雲中子抱雷震子招來一朵詳雲回終南山而去。

再說姬昌得了百子之後,心裏歡爽,不久到了朝歌。哪知那妲己心生歹意,四鎮諸候皆被為難,其中有三路諸候服了朝歌,唯姬昌以祖宗之法不尊。

帝辛哪裏還能容他,隻因姬昌乃是西方二百諸候之鎮首,不敢無理害他,隻得把姬昌囚於苦牢之中,也不虐待他,每日裏好吃好喝的供著,根本不提放他離開之話。其餘大臣雖感姬昌風骨,可如今朝歌不同,朝綱不振,民心已失,哪裏敢把姬昌這等大大賢放出去,到時若他舉兵犯朝,如何抵抗。

話說當年三皇治世,泰皇伏羲衍先天之術數,又神文推演,有不可思意大威能。如今不比從前,神文大多失傳,別說人間,便是諸教門徒,修行之士,精通者十不足一,這才有了符文。

這姬昌原本也是好色之人,要不然怎麽會連取那二十四名妃子,生下九十九子,想那帝辛也不過是三宮,後又獨寵妲己,隻有兩子,後姬昌因身體年老,體力不濟,這才息了女色,而為了打發時間,所以才向自己的母親學了這衍先天之術數。

此時姬昌困與牢中,無事可幹,正好借此演算術數,由於那《連山》、《歸藏》二書已出,將八卦推演到了極數,姬昌就整和商時八卦推演之法,將兩卦合一,成一新卦,最終讓他推算出後天八八六十四卦象,為後世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