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一百四十六章堯舜鯀禹(兩章合一)

帝堯經過各方麵的調查和了解以及實際工作中對舜的考察,認為舜才德兼備,是個可以充當傀儡,最後可以讓自己的兒子丹朱成為人族共主的絕好人選,便決定讓舜進入部落的高層當中,參與處理國家的一切大事。

而這舜確實是一個聰明而狡猾的人,在明麵之下這舜表現的不喜歡權勢,而是專心實意的為那帝堯辦事的,在進入那部落的管理階層之後,那舜辦事一切以帝堯的意誌為先,這舜辦事的態度很讓帝堯滿意,再加上那帝堯年歲以大,開始不太有精力管理部落的事物了。

而在帝堯多次暗中的觀察和向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那舜在家中的動向之後,那帝堯覺得舜是可以信任的,於是就改變了原本對舜讓位不讓權的想法,開始決定由舜代理代理自己總理朝政。

可是帝堯卻忘記了,熱戀當中的女人是盲目的,父親的話絕對沒有自己丈夫的話管用,而且那娥皇、女英也痛恨自己的父親為了丹朱一人,就將自己姐妹兩個人犧牲,由堂堂的帝姬淪落成一個五世庶人出身的舜的夫人,並且是兩姐妹共侍一夫,雖然自己姐妹嫁給舜之後,那舜對姐妹兩人很好。

但是娥皇、女英認為這不是自己父親帝堯的功勞,反倒是自己姐妹運氣好,遇見了一個好丈夫,所以這娥皇、女英兩姐妹在自己父親的詢問之下,沒有說實話,讓帝堯放鬆了對舜的警惕,當然這也歸功於舜那強大的表演天賦。

雖然舜沒有騙過自己同床共枕的夫妻,但是卻騙過了其他的人,其中也包括那帝堯以照顧女兒為名派來充當努力的間客,而那舜在代理朝政之後,開始的時候還是在帝堯的指揮之下辦事,但是在帝堯越來越對舜放心之後,那舜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舜開始降低帝堯在人族之中的影響力,將帝堯提拔任用的老人漸漸的不動聲色的調離中樞的位置,開始大膽使用新的人才,並以自己的名義表彰良善,懲治惡人。

當時顓頊高陽氏一族有八個德才兼備的人,稱作“八愷”;帝嚳高辛氏一族也有八個賢德的人,稱作“八元”。帝堯擔心這些人進入朝廷會把他架空,因此一直沒有重用他們,舜向帝堯提出,治國之道貴在善於用人,讓天下一切有才能的人都能為國效力,國家才能穩步地發展。

舜他將與帝堯談話的內容透露了出去,造成輿論之後,向帝堯企求任命這些人才,治理國家,那帝堯迫於壓力之下隻好同意了舜的請求,並讓舜安排部落當中的人事任命。

而舜也大膽的用帝堯的名義啟用“八愷”和“八元”,任命“八愷”去抓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等,主管經濟工作;任命“八元”去抓德政、教育和民俗等,主管政治工作。這十六個人都各盡職責,做的十分出色。雖然這是在帝堯當政的時期,但是朝中的大臣們卻把功勞算在了舜的頭上,使得朝中的大臣們更加尊重舜了。

舜一麵重用新人,培養新生力量;一麵又加強法製,嚴厲打擊惡勢力,進一步掃清自己執政的障礙。他先建議帝堯鏟除了勢力強大的“四凶”,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帝堯未能處置。

於是舜在背著帝堯的情況之下設計逮捕了渾敦、窮奇、檮杌、饕餮這四人,然後把“四凶”的族人趕往邊遠的蠻荒之地。這“四凶”雖然惡名昭彰,但是卻都是那帝堯最為信任之人,其實那帝堯有什麽見不得光的事情,都是交由“四凶”卻辦的,也正是因為此“四凶”這才惡名昭彰。

其實“四凶”都是帝堯最為忠心的爪牙,其實是代帝堯受過而已,而那帝堯卻無法直言說明,而那些不了解內情之人卻對“四凶”深惡痛絕,最終那“四凶”連同那最為忠於帝堯的族人們全部被舜以帝堯的名義發配到邊疆去了,至此,朝廷內外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再也不敢興風作浪了,帝堯的勢力在被舜用不同的方法逐漸的削弱。。

而舜卻在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結交朝臣,那帝堯發現了端倪,覺得這舜有了異心,不能再留下他了,於是帝堯決定要把舜除掉,於是帝堯想了幾個辦法,一帝堯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

因為舜出身五世庶人,雖然舜很是知禮,但是卻並沒有接見諸侯的經驗,而且不知道接見各個不同等級諸侯的禮儀,因該會很容易的犯錯,而接見四方諸侯是特別重要的工作,這樣的話那帝堯就很容易根據那舜所犯的錯誤,來削弱舜的權利,最終將舜除掉。

可是沒有想到這舜不知道接見諸侯的規矩,但是舜的兩位夫人娥皇、女英身為帝姬隨著自己的父親帝堯多次接見過諸侯,十分明白裏麵的門道。

在知道舜接下了接見諸侯的任務之後,立刻在家中對舜進行了嚴加指導,讓舜牢牢的記住了接見諸侯時候的規矩,果然在接見諸侯的時候,由於有自己兩位夫人的細心指導舜不光沒有犯錯,反而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這一下帝堯不光沒有找到舜的錯誤,反倒讓舜在四方諸侯之間有了名氣,反倒幫了舜一把。

沒有辦法帝堯又出了一個主意,帝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其實是暗中派了一隊甲士,到山麓的森林中去暗殺舜,但是舜提前就得到了消息,花重金收買了那一隊甲士,不光沒有遭到殺害,反而在這一隊甲士的保護之下在那山麓的森林中活得很是快活,最終平安的歸來了。

而在這之後那舜也明白帝堯對自己起了疑心,於是更快的收買手下,最後到了帝堯執政的晚期,舜全麵控製了朝政,帝堯完全被架空了。

那帝堯認為不能夠再這樣下去了,於是帝堯又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再扶植出一個人來對抗舜,而在這個時候,帝堯就相中了鯀。

鯀,姓姬,字熙。黃帝的後代,昌意之孫,姬顓頊之子,正統的黃帝後裔,遠比那出身五世庶人的舜要高貴的多,而且鯀從小就受到高等的教育,而且由於鯀身為黃帝正統後裔的身份,使得鯀在人族當中有極大的號召力,一旦培養起來絕對是可以對抗舜的人。

而且按照帝堯所想,隻要這鯀與舜相互爭鬥,就可以讓自己的兒子丹朱從中漁利,而加大登上人族地位的實力,當舜知道了帝堯的計劃之後,心中立刻有了對策,想找一個機會去除掉鯀,而沒有過多久那機會就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天降洪水,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衝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雖然自己已經被舜架空了,但是帝堯還是對此非常關切,便向手下的眾臣們詢問問誰可以治理水患,而此時帝堯手下的眾臣都是以舜的話馬首是瞻,於是在舜的授意之下四嶽推薦了鯀。

那帝堯一聽四嶽推薦的是鯀就明白這一定又是舜的主意,連忙說不可,帝堯就向眾人解釋到說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而在舜的授意之下四嶽還是堅持要讓鯀試一試,說實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職務。

而舜也在一旁慫恿其他的大臣推薦鯀,那鯀自己也想要表現自己,所以一極力的向帝堯推薦自己,那帝堯見這個情況下,知道沒有辦法了,就算自己不同意舜也會將鯀推上治理水患的位置,於是帝堯隻好同意了。

這鯀裏領命之後,分外高興,而這鯀毫無心計,把推薦自己的舜視為知己,於是就向鯀請教那治水的方法,那舜本就不懷好意,這鯀向自己請教,正中舜的下懷,於是舜告訴鯀,這天下萬物是相生相克的,那水的克心就是土,隻要壘土建壩就可以製服水患。

那鯀大喜過望,深以為這舜的話有理,於是決定壘土建壩製服水患,但是從哪裏找土來壘土建壩呢?於是鯀將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先祖黃帝衣冠塚中的一件至寶息壤上。。

這黃帝由有土德,所以稱為黃帝,而黃帝禦龍飛升之後,那土德之力在黃帝的衣冠塚中積聚,在人族氣運,與黃帝帝氣的滋潤之下,凝結成為實體,那就是息壤。

這息壤乃土德所聚而成,雖然隻有那人腦袋大小,但是卻沉重無比,非正統黃帝的後裔絕對無法拿動,這息壤神奇無比,能夠自動的生長,隻要脫離息壤的主體,那指甲蓋大小的一片息壤,就可以長成一座大土山,這絕對是壘土建壩的好工具。

於是想到這裏那鯀就借用自己黃帝正統後裔的身份,偷偷的潛入黃帝的衣冠塚中,將那息壤偷了出來,然後那鯀就借用息壤的力量,四處攔水築壩,想要消滅水患。

可是在鯀的治理之下,開始的時候,那攔水築壩還有些作用,但是到後來,水壩越來越高,水位也越來越高,最終那水壩始終沒有高過水位,在鯀治理水患九年之後,那九年間聚集的洪水一擁而下,不光將水壩全部衝毀,還將大量的人族部落吞沒了。

那舜趁機向帝堯稱述那鯀的錯誤,還把鯀偷入黃帝的衣冠塚盜取息壤的事情,給抖了出來,那帝堯沒有辦法,隻好下令將鯀貶到羽山關押起來,這才保下了鯀的性命。

過了三年之後,這帝堯見風頭已經過去,覺得是時候派人將鯀招來,該重新複起了,而此時那舜提前得到了消息,覺得是該將鯀斬草除根的時候了,那舜就提前派心腹來到羽山,然後在羽山中放了一場大火將鯀活活的燒死了。

而由於那時候,人們還將那祖巫祝融當作火神,把火災也稱為祝融,於是就有傳說說鯀死於祝融之手,其實當時祝融也不知道隕落多少年了。

在得知那鯀的死訊之後,那帝堯已然心灰意冷了,再也沒有什麽想法了,隻是思念被封在丹水流域的長子丹朱,意欲召他入朝。舜堅決不允,他列舉了丹朱的數條罪狀,毫不留情的拒絕了嶽父大人的請求。

舜他擔心如果他的大舅哥丹朱回來,帝堯重新授權,那可就麻煩了。所以在大是大非麵前,所謂的孝心已經不重要了,和平過渡,坐穩帝位,這才是頭等大事。相比之下,區區孝心又算得了什麽呢?

在舜的阻撓下,帝堯一直到死也沒有見到兒子丹朱。帝堯在悔恨和失望中病死於宮中。舜即位稱帝,以甲午年為舜元年。舜認為唐堯政權氣數已盡,理當改朝換代,於是下令在蒲阪建造新都。

第二年新都建成,舜率文武大臣遷都於蒲阪,改國號為“虞”,正式建立帝舜有虞氏政權。舜執政後,十分重視選拔和使用人才。他一共任命了二十二位高層領導:

任命十二州州長為十二牧,分管十二州的事物;任命炎帝神農氏後裔薑四嶽為司嶽,主管四時方嶽、天文曆法;任命崇伯鯀的兒子禹為司空,主管水利工程;任命棄的後代為司農,主管農業

任命契的後人為司徒,主管教化;任命皋陶為司刑,主管法律;任命垂為共工,主管百工事物;任命益為司虞,主管山澤;任命伯夷為秩宗,主管祭禮;任命夔為樂官,主管音樂;任命龍為納言,主管進諫和傳達命令。

舜還規定:對現任官吏實行三年一考核的製度,三次考核之後進行罷黜或升遷。在舜的親自監督下,這二十二位國家的高層領導都各盡職責,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舜三年,舜命皋陶製定新的刑法,並頒行全國。舜四年,舜求賢納諫,在朝門外立“誹謗木”,設“敢諫鼓”,廣泛征求天下人的意見。舜九年西方一個國家的女王派使臣來中國訪問,並進獻了極其精美的玉璧和玉玦。

而在那女王進獻了極其精美的玉璧和玉玦後,那舜命令禹前去治理水患,那禹深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如何殘死的,也明白自己父親所犯下的錯誤,於是在接受任務以後,立即與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

在規劃水道水道的時候,禹來到了那水患最為嚴重的黃河之上,而這時候在北冥深海的妖師宮中又衝出一道混沌氣流,與多年之前幾乎一模一樣,這混沌氣流凝聚成一頭神龜,這神龜圍繞妖師宮一圈之後就飛走了,而這時候從那妖師宮中又傳出那與多年之前一樣的歎息聲。

那禹正在黃河邊視察水道,這時黃河中躍出一頭神龜,這神龜的背甲上由黑白兩色的斑點組成一幅奇異的圖畫,等那神龜呼的一下竄到半空中,忽然變成一塊上麵描繪著和那神龜背甲上一樣圖案的龜甲落在了禹的手上,禹一看就明白了,這龜甲上的圖岸會自動的變化,顯示的就是這天下的黃河水道,由於這龜甲是從黃河而出的,所以禹就稱這龜甲為河圖。

就在禹得到河圖之後,忽然那從天空之中飛出兩道光芒,落在禹的麵前,那禹定睛一看原來是一柄大斧和一根鐵棒,這時那禹的腦海之中傳了了一個聲音告訴禹,這大斧名叫開山斧,可以輕易將山川劈開,可以幫助禹開辟水道,而鐵棒叫做定海神珍,可以自由變化,可以測量水道的深淺,這是上天特意賜予禹治水所用的,要禹好好的使用,那禹大喜過望,朝天拜了三拜之後,就返回駐地,準備正式治水了。

在河圖、開山斧、定海神珍的幫助之下禹開始了他的治水生涯,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第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裏,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隻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亦關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見一個人窮得把孩子賣了,禹就把孩子贖了回來。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後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穿著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幹最苦最髒的活。

幾年下來,禹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幹枯,臉龐黧黑。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辟了無數的山,疏浚了無數的河,修築了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終於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

而借由治水的工作禹將人族之中幾乎所有的勞動力匯集到自己的手下,而使禹有了和舜對抗的實力,而有趣的是禹的三個助手的後裔則分別開創了商、周、秦這三個王朝。

此後數年裏,由於水患平定,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舜也開始追求起個人愛好來。他最喜歡的是音樂和歌舞,因此,他便在這方麵下了很大功夫。

古時候的帝王是臣民百姓的榜樣,帝王喜歡什麽,臣民百姓也都紛紛效仿。因此,在舜政權時期,音樂和歌舞就成了國中的頭等大事。但是朝中也有部分大臣對此不滿,認為音樂和舞蹈會消磨人的意誌,對國家的發展和建設不利。這些反對派的核心人物就是那位治水英雄禹。

舜十四年,舜醉心於歌舞音樂,疏於朝政,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滿。司空禹借機廣交朋黨,招納英雄豪傑,在國內形成了強大的勢力。

這年春天,一個爽心悅目的晴朗天氣,舜正率一班大臣在宮中欣賞歌舞和音樂,鍾、鼓、石、磬、笙、竽之聲播散在國都上空,十分悅耳。

就在這時,禹突然率軍隊包圍了宮殿,凶惡的士兵手拿著武器衝入了宮中,一下子打破了宮中美好和諧的氣氛。突發的暴亂仿佛晴天霹靂,烈火燒屋,宮中立刻大亂,演奏的藝人嚇得丟掉鼓槌,推倒鍾、罄,舞蹈的藝人嚇得抱頭臥地,樂隊的指揮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跑。禹命令現場安靜,然後在現場發表講話,他列舉了舜數條罪狀,對他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指責他貪欲誤政,已經沒有資格再當天子,強迫他把天子的神權交給別人。

舜雖然不服,但現在處於被動之中,根本沒有能力抗爭,隻好搖頭歎息,苦笑著說:“是呀,天下非我一人之天下也!”於是,舜傳旨詔告天下,由司空禹代替他行使神權。舜隻負責管理朝廷上的一寫普通政務。

舜十五年,禹代行天子神權之後,首次在太室山主持祭祀。舜十六年,舜為了培養人才,傳播知識和文化,下令在帝都開辦大學。舜十七年,春二月,大學籌備工作結束,第一批貴族子弟入學。舜親自參加了為帝係貴族子弟進入大學舉辦的入學典禮。在這次入學典禮上,首次使用了萬舞的禮儀,使得歌舞開始盛行起來,最後演變成為一種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