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壓叛亂的時候,楊威是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但是在行動之前往往喜歡采取懷柔政策,盡量縮小鎮壓的範圍,那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犧牲。畢竟隻要是有鎮壓肯定有無辜的人被卷進去,當然是殺的越少越好了,因為隻有那樣才能夠避免局勢的動蕩。
於永濤,楊堅南,周健良都明白了楊威的意圖,就是堅決鎮壓叛亂分子,隻是要劃定範圍,不要無限製地擴大。盡量的先控製住整個局勢,然後再行動,要不然最後十有八九會失控。
周健良說道:“現在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吧,對方選擇在這個時候最有利的原因在於,第一主席和我們幾個都在,很容易一網打盡;第二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引起更大的轟動。如果把兩個條件調換一下的話,你們會發現,大軍在審陽的時候,我們都不在基地,肯定消滅不了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帶著士兵殺回來,那時候他們肯定控製不了局勢。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不明真相的民眾,要不然是很難叛亂的,畢竟那個時候大家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想要大家響應叛亂是相當困難的。”
這時候,楊威終於理清楚了頭緒,他說道:“我明白,為什麽在我們去審陽的時候相安無事,而現在卻要鬧動亂了。理由有四,第一,當時的戰局形勢不是十分明了,雖然叛亂分子和聖嬰的臥底合作,但是他們也不願意看到基地大軍兵敗垂城,那樣的話他們即使叛亂成功也沒有什麽好處;第二當時基地除去警察之外根本就沒有武裝力量,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被劉海峰正壓的,畢竟是特殊時期。
我在臨走的時候給小子下的命令是對所有可疑人物一律就地槍斃,敵人手上沒有武裝反而不敢露頭;第三正如周健良所說,當時大敵當前,所有的人都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叛亂不得人心是不會有人相應的,搞不好是搬起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四那就是叛亂份子中有很重要的人物去了審陽,壓根就不再基地,因此不可能在那個時間發生叛亂。綜上所述,這個時間比大軍去審陽的時候更合適。”
楊威最後一條的觀點真是精辟,讓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不過照理論推斷這個觀點是絕對成立的,肯定叛亂分子中最重要的頭目去了審陽,這才是他們沒有叛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在去審陽的人中,究竟那一個人最可疑呢?這個問題可就沒有答案了,上層人物楊威,周健良,於永濤,楊堅南都去了,也就是說參加叛亂的應該是中高級軍官,要麽團長,要麽旅長。當然這裏麵的原因是壓根就沒有設置師長,軍長的頭銜,所以涉及到的軍官隻能是旅長或者團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群陰謀叛亂的家夥肯定籌劃了很久,所以才會隱藏這麽深,這說明他們的勢力根深蒂固,要想將其鏟除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那將是一場非常複雜的政治風暴。
於永濤說道:“按照主席的判斷,那個主謀絕對是一個智謀出眾的家夥,但是不排除這個家夥平日裏不顯山漏水,因此想要將其揪出來絕非易事。現在既然大家找不到破解的方法,那就不如渾水摸魚,我們先主動出擊,打亂敵人的部署,然後看對方有什麽樣的應對手段,然後再商量對策,要不然我們短時間很難對付敵人的。”
楊堅南分析道:“敵人既然能夠隱藏那麽深不被我們發覺,那就說明對於我們的活動非常的熟悉,因此我判斷這絕對不是一個人所為,應該是一個小的團夥,而且其中應該有一個人在管委會內部要麽是委員,要麽是部長,還應該有人在軍隊裏麵任職不是團長就是旅長。我們在明,而敵人在暗處,在這種情況下,於永濤說的渾水摸魚說不定還真得是個好招,我們不妨嚐試著做一下。”
很顯然,在這個時候,大家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楊威主動提出來辭去管委會主席的職務就是想著渾水摸魚,先提前行動打亂敵人的部署,看那群家夥會采用什麽樣的方式去應對。這場風波結束之後,管委會就會被新的政府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辭去主席這個位置並沒有什麽損失,隻不過是一個對付敵人的手段。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找到一個足恰當的理由辭職,要不然敵人會懷疑的。
楊威說道:“不錯,我們就是要渾水摸魚,這次我們先投下去一枚重磅炸彈,將基地錯綜複雜的局麵搞亂,讓敵人看不清我們的真實目的。這次我準備將辭去主席這個職務搞得大一點,讓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他們想要作亂,那肯定就要等這樣的機會。現在機會出來了,就看那群家夥如何拆招了。假如一切進展順利,他們肯定會分別派人找於永濤和周健良談話,表示出來大家很支持他們其中之一出任主席。雖然出麵的不會是什麽大人物,但是依舊是可以讓我們利用的,這樣大家就可以做一個好局,到時候就請君入甕。”
找於永濤談話的人還無疑問會來自軍方,而找周健良談話的絕對是來自管委會,但是出現的絕對不是什麽大人物,甚至有可能幹脆不出麵,隻是傳達消息。但是不管怎麽樣,反叛份子在這個時候一定會露頭,也一定會有大的動作,隻要實現布好局,就可以將敵人一網打盡。
當然事情不會這麽簡單,敵人已經策劃那麽久了,絕對不會那麽輕而易舉地被騙的,畢竟反叛是一種破釜沉舟的行為,搞不好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那群家夥會十分的小心,絕對不會輕而易舉地去冒險的。很顯然這個局不好做,會牽涉到方方麵麵的利益,一旦搞不好就會出大事。
幾乎外界每一個人都知道,於永濤,周健良,楊堅南是楊威最忠實的下屬,而且大家又是好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突然鬧翻的話,外界肯定會懷疑的。在這個時候,反叛分子的神經肯定會很敏感,絕對不會輕而易舉地出錯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事情都不好處理。
於永濤說道:“主席,現在我們應該很冷靜地麵對這次的危機,很顯然敵人要比我們準備的充分多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忙中出錯的。您說辭去主席職務,但是這好像在理論上講不通,別說反叛分子了,就是普通的居民也不會相信的。如果不能蒙騙敵人的話,這樣做又會有什麽意義呢?因此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推敲一下,爭取做到天衣無縫。”
的確,做為一個基地創始人的主席怎麽可能無緣無故地辭去職務呢?這於情於理都解釋不過去,想要蒙混過關,就必須有充足的理由,要不然是很難引誘敵人上鉤的。
楊堅南分析道:“主席辭職,隻有三種可能性,第一是醜聞,使得他失信於民眾,所以才引咎辭職的,醜聞無疑是金錢,女人,但是這兩樣對於主席的名譽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顯然很難讓人接受;第二是控製力,基地的下麵官員不願意聽從主席的調遣,他已經在實際上被架空;第三是政局動蕩,內憂外患,而主席又無力改變這個事實,所以才宣布辭職的,這樣解釋或許還符合邏輯。”
分析可以讓主席下台理由的時候,楊堅南的分析倒是沒有什麽問題,畢竟從理論上講也隻有這三種可能性可以被大家接受,但實際上實行起來的難度卻非常的大。第一如果真得鬧出醜聞的話,那麽即使平息叛亂之後,主席那高大光輝的形象也會在居民心中大打折扣,基地很可能從此分崩離析;第二誰都知道楊威手下有幾個鐵哥們控製著大局,如果不能夠拆撒大家這幾個人關係的話,局勢會一直在掌控之中的,幾個好朋友突然形同陌路似乎也不好解釋;第三就更加麻煩了,那就是政局動蕩不安的基礎並不成立,畢竟前不久才大勝而歸,在這種情況下基地內部應該是空前團結才有可能,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動蕩的局麵。“
在聽完楊堅南的分析之後,周健良說道:“我個人覺得這些理由好像都有點太牽強,是很難取信於人的,不要忘記了我們的敵人可是一個十分狡猾的家夥,在暗地裏已經觀察我們很久了,如果突然發生這麽大的變故,他們怎麽可能不生出疑心呢?如果對方懷疑了,那我們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時候,於永濤說道:“或許,發生上麵三種情況的任何一種都會引起敵人的懷疑,要是三種情況都發生的話,說不定反而會混淆敵人的視聽,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將成一抹黑什麽都搞不清楚,而我們反而可以掌握主動權,隻要那群家夥能夠浮出水麵,那麽一切皆有可能,我就不相信他有三頭六臂還能夠翻得了天,隻要大家齊心協力,搞定敵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於永濤的話大家倒是十分的認同,急性子的周健良問道:“那你倒是說一下我們大家應該怎麽做,才能讓外界相信這是真得。你可不要為忘記了這三種可能性的任何一種出現的概率都不大,何況是一下子三種都出現呢?”
“我的構思是這樣的,三種情況都出現但是都不嚴重,給人的感覺似乎有點可疑,但是他們怎麽也不會想到三種情況都是虛構出來的,況且這三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敵人是很難理清頭緒,去辨別其中真偽的。隻要是敵人半信半疑,那我們就有機會了,畢竟大局還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政權,軍權,財權都在我們手上,我們完全可以布下一個局,等著敵人乖乖地鑽進來。”
在聽到這裏的時候,楊威說道:“於永濤,你的思路和我十分接近,或許這個方法的確可以試一下,不過這其中的度不是很好把握,因此你一定要萬分謹慎,千萬不要給敵人空子鑽,要不然我們就會相當的被動,現在你就把自己的計劃說出來吧。”
於永濤說道:“我現在把這三種情況發生的基礎說出來,第一關於醜聞,最好是弄得若隱若現的好,至於是金錢還是美女倒不是很重要,主要是把這個搞成一場謠傳,而且隻在一定範圍內傳播。
第二關於控製力剛好可以打歐曉成這張牌,我主張殺來維護法律的權威,另外會尋求xxx官包冠的支持。而周健良選擇保護,畢竟那是他的下屬,楊堅南也選擇保護,他們兩個擰成一股繩,而在這個環節上主席打壓其中的一方,造成大家之間鬧矛盾。
第三關於政局動蕩,這個戲也好做,我們雙方爭執不下,形成對峙,無論主席打壓哪一方,肯定會引起一方的不滿,原來團結的局麵將會消失。另外可以在庫存上做點文章,讓居民發現出現糧食危機,這樣危機就會出現。
這三種情況同時出現看起來是很巧合,但隻要我們中間不出什麽大問題,外界是很難理清頭緒的。正常情況下,敵人肯定會露頭去拉攏被打壓的一方,那麽後麵的局麵就會逐漸進入我們的掌控之中。”
這一次,大家不約而同地認可了於永濤的建議,隻是覺得每一個環節操作起來難度係數都比較大,這中間還有肯多地方值得推敲,要是搞不好就會出大亂子。
楊威想了想說道:“這樣吧,今天就到此為止,大家先回去休息,明天接著討論。你們回去之後也想一下,看下一步怎麽做比較合適。你們的住所都換成了護衛團在戒備,敵人是不可能混進去的,我想,不僅歐曉成就連張成那張牌我們都應該好好地利用一下,想辦法讓敵人浮出水麵。”
等大家走走後,楊威將大家說出來的話全部總結了一下,看這中間那裏有問題。這時候,他發現,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沒有一個人能夠充分估算到敵人的情況。現在政權,軍權的確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財權卻並非百分之百,無論是大總管宋明安還是總會計史名山都不算是自己的朋友,甚至連親信都算不上,他們也會忠誠於自己麽?要是其中之一跟那群反叛分子一夥的話,那局勢可就相當的麻煩了。看來形勢比想象的要複雜,這中間的環節要重新整理一下才行。
從理論上將敵人要想發生叛亂,那麽肯定要從軍權和政權入手,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控製大局。但是所需要的導火索無疑是財權這個環節,畢竟現在的基地內部居民可以說什麽都不關心,最關心的就是食物問題。隻要這些人不能夠吃飽肚子,那麽危機馬上就會出來。
現在看來,敵人勢力紮根最深的地方就是在財政這個環節,倒不見得是大總管宋明安和總會計史名山投靠了敵人,但是不能保證他們的下麵不出問題。這兩個家夥被架空也是很有可能的,現在想要從他們那裏入手顯然有點晚了,應該想些補救措施才對。
這時候,楊威想的問題是越來越多,想得越來越複雜。看樣子敵人從政權,軍權,財權三個環節下手,隻不過在財政的環節上勢力更大,隱藏的更深,想要挖掘出來絕非易事。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楊威腦海裏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對敵人在管委會和軍隊實行隱蔽性地監控,慢慢地摸清敵人的底細。而在物資管理環節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讓敵人在這裏坐大,然後才能夠讓其徹底暴露,從而將其一網打盡。
楊威這個時候不再相信大總管宋明安和總會計史名山,決定一方麵進行試探,另一方麵暗暗實行監控,看究竟是他們那一個人周圍出現問題了。看樣子成立華夏銀行應該是一張好牌,打出去會非常有殺傷力的,不管這兩人那邊出問題了,都可以將其就地消滅。
從現在的局勢上看來,無論是那個環節出問題,最終的效果都一樣,那就是這場政治風暴注定要先從成立華夏銀行開始,殘酷的鬥爭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