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帝國動蕩 第二十八章 農畜工紡

農畜工紡

劉協為了帝國技術發展四處奔走,並積極推廣技術革新聯盟,為並以他們這個組織為核心,建立了專門的帝國技術革新獎章,每年獲得帝國技術革新獎章的技術革新成果就可以參加皇家技術革新獎的爭奪,除此之外,帝國還有專門的菊花獎,也專門進行帝國技術革新獎勵,可以說帝國對技術革新的發展追求到了一種極限。

在最近數年中,有二十多項技術需要重點獎勵,首先是長江學府的胡綜和京都理工學府的蔣琛共同研製的長江紡紗機、襄陽織布機、江南軋棉機。

其次是京都農業學府趙勒的中華犁技術,中華犁根據其犁的坡麵分為三種,一種是北方犁,其犁胸部較陡,翼部扭曲較小,碎土性能好,翻上能力差,適於耕熟地,是目前北方農業基地和黃河農業基地主要的鐵犁;第二種是南方犁,其犁體呈螺旋型,曲麵胸部平坦,犁翼長而扭曲程度大,翻土能力強,而碎土作用差,適於開生荒地和粘重、多草、潮濕的土壤,主要用於南方的運用。第三種是淮安犁,主要在徐州、豫州、梁州和荊州北部運用,結合了南方犁和北方犁的雙重特點,在熟地和濕地上都可以使用,適合黃河和長江之間土地區域的耕種。

中華犁一般分為三架和六架,用的是三馬或者兩牛的同時拉動,配套的番索、犁轅都具有新技術特征。

但是長江學府提出地免犁技術和思想是中華犁獲得技術革新獎的一個重大阻礙。長江學府的農業學者主張取消犁耕,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並用作物秸杆、殘茬覆蓋地表,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由於在抑製農田揚塵、減少土壤侵蝕、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和節本增效等方麵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加上目前國內勞動力缺乏,徐州和豫州的州治略台已經開始強行推廣這種免犁耕種技術,而且長江學府地這種研究很早就在進行。wAp.16 n如今已經取得了大量的經驗,形成了以長江學府為代表的免犁農業派,這個學派在國內整個農業內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學派,和中華犁學派是針鋒相對了五六年,互相批駁。

國內農業學比較著名地幾個院士都已經前往亞漢利亞洲探險去了,劉協也不太懂農業,不知道兩種技術到底哪種更先進,單純從技術上來講,中華犁無疑是一種技術革命,使整個帝國的農業耕種效率得到了比較大的提升。但長江學府的免犁技術是一種軟技術,它沒有很顯著的技術特征,沒有先進的勞動工具,隻是一些理論和試驗結論,從長江學府提交的報告來看,好像免犁技術應該是世界農業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才對,可劉協回憶自己在二十世紀的生活,好像當時的中國農業主體還是傳統地用了數千年的鏵式犁。

可不能因為這種映像就斷定鏵式犁技術是世界農業技術的未來,畢竟長江學府的報告是很清楚的。長江學府在荊州、揚州、興州和冀州選擇了二十二個比較典型本地地域特征的農場和莊園進行試驗,六年的試驗結果下來,非常清楚的表明,免犁耕種狀態下,隻要重視農肥、麥稈、碎草的施用和掩蓋土表,用撒播地方式耕種,試驗結果下,細耕細種還未必比得上免耕粗種方式,免耕種植技術下。由於重視農肥和土地保養,六年下來,土地的肥沃程度比較高,而且通常采用一年大豆四年稻的方式,由於大豆是固氮植物,確保土地含氮量的增加。促使了土地肥沃程度增加。在這種種植方式下,免耕的效果更佳。而且很少遇到農業災害,普遍可以達到旱澇保收的狀態,因為其對土地的破壞程度非常低,幾乎是越種越肥沃。

前幾年還經常遇到蝗災,所以免耕技術不太好控製推廣,這些年長江學府和京都農業學府聯手對蝗災和其他蟲害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冬初翻埂,人工養蛙,人工培育螳螂的克製方法,對蟲害克製程度大幅度提升,並且號召農戶保護蛙類生物,確保無蟲害。

在這種大趨勢下,免耕技術推廣已經全麵展開,麵前各州在長江學府和京都農業學府的勸說下,都有規模地推廣免耕技術。

單一從技術角度,中華犁確實是技術革新,可從農業發展趨勢上來看,大漢對免耕技術更加青睞。

免耕技術直接解決了大漢帝國地多人少的特征,對於各農場和莊園來說,都是最適合的推廣模式。

免耕的兩大優點,其一是省工、省力。過去一到水稻種植季節,男人犁田,女人插秧,麵朝黃土背朝天,頂著朝陽出,伴著星星歸,可以說插秧成了眾多農活中最忙、最累也最苦的一個工作,也是限製人口停留在土地上的最主要原因。免耕拋秧既能減輕勞動強度、又能節約成本,還能增產。其二,由於免耕拋秧技術對稻田不作任何翻犁處理,這對於保持土壤結構,保持水土不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可持續農業具有十分重要地意義。

從這個方麵免耕技術包括免耕拋秧和免耕撒種地種植方式,它都是一種遠勝於傳統技術的方式。

劉協考慮良久,最終決定對長江學府、京都農業學府中涉及免耕技術研究地三十二位學者和兩名博士授予華夏二十三年大漢帝國皇家農學集體成就獎,授予華夏二十三年大漢帝國技術革新菊花獎一等獎,而中華犁的主要研究者趙勒則授予了技術革新菊花獎二等獎。

由於帝國農學發展過程中,大量學者投入到農作物的研究和分類中。原有地五穀被打破,大漢現在主要的農作物有稻、小麥、大麥、大豆四種,黍和高粱基本淪為二類農作物,隻有部分幹燥貧瘠地區和興州寒冷地區種植。

目前大漢農學和生物學對小麥的共同研究下,小麥分成冬麥和春麥。紅麥和白麥,硬麥和軟麥,隨著羅馬麵包技術的湧入,紅麥的種植範圍在大漢帝國擴大數十倍。1 6 K小說網.電腦站主要品種是土耳其紅麥和巴比倫紅麥,而白麥和春小麥種植麵積則略有下降,主要品種是淮河流域地二月春和三月春兩大品種,而興州主要推廣的是春小麥。

大麥的種植上,分成了北方農業基地的春大麥區、藏州裸大麥區、黃河農業基地秋播大麥區,除了藏州,其他地區地大麥則主要用於牲口蓄養,尤其是牛馬蓄養上,主要以大麥為飼料,這也是從中亞地區對精馬培育吸納的技術。向國內農耕馬中占據七成以上的新河西馬和馱馬主要品種遼東馬都是專門吃大麥和大豆為主,而軍用戰馬則統一用大麥和大豆為飼料。

雖然小麥種植麵積擴大,但隨著安、泰、福三州的水稻種植推廣,整個大漢帝國八成以上食用糧食還是水稻,也是大漢帝國當之無愧的糧食之王。在對稻進行深入的對比研究後,長江學府退出的三稻論是最先進的,他們將稻分成硬稻(秈稻)、糯稻和精稻(粳稻)三種,也可以分成旱稻和水稻。

硬稻產量高,帝國內主要的品種是長江學府經過十年挑選。從四十多個品種選育的錦秀江南、江南春、茉莉香(泰國香米類)三大品種。

精稻是長江學府最重視地品種,主要在遼州、瀛州和淮河流域三個區域種植,主推的品種有瀛州和遼州的玉花香、興州局部區域的遠東玉、驪州局部區域的碧豐玉和司隸地區的胭脂玉。

其中遠東玉由於產量最低,而且口感細膩,和茉莉香一起成為皇家禦用米,在市場上的價格高達每石二十銀元,是普通稻米價格的十倍。牛蒡

在劉協的主持下,麥蔗(玉米)被正式定名為玉米,番豆(土豆)則正式定名為土豆。辣椒也被定名,加上從泰州一帶引入地番薯,作為帝國太學府新作物研究院的主要研究課題,胡蘿卜、甜瓜、洋蔥、菠菜、苜蓿、茴香、椰棗、豌豆、蠶豆、蘋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蓮藕等外域傳入的農作物也在仔細的研究,將在有了係統研究後,向帝國內適合的區域加大推廣。

從巴比倫帶回的巴比倫山羊、巴比倫兔(今天的安哥拉山羊和安哥拉兔)和細毛綿羊美利奴羊、西門達爾牛、薩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歐洲、中亞、埃及的一些優秀畜牧品種也在太學府專門畜牧業研究院進行仔細的培育和研究。

隨著帝國內部畜牧新品種地激增。肉牛、肉羊、奶牛、奶羊、綿羊、絨羊的培育和挑選工作得到了非常大的支持。選育的範圍也在大麵積增加,其中驪州、並州、燕州、涼州、藏州、西域州和興州作為主要的畜牧業基地開始大規模的推廣優秀地畜牧品種。其中驪州做為大漢帝國最主要地畜牧業中心,牲畜總類高達四十二種,是主要的研究基地。

帝國內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總體政策對豬肉地限製下,牛肉和羊肉成為主要的肉食品,國內魚肉需求也在大規模激增,很多水稻田中都混養魚類,傳統豬肉雖然受到限製,但並沒有退出主流市場,仍然位居第三位肉品類,總供應量僅次於牛肉和羊肉,而雞、鴨、鵝也是主要的肉類供應範圍,牛、羊、豬、魚、雞、鵝、鴨和兔被做為帝國的主要肉類品種進行推廣,而狗和馬則嚴禁宰殺,其中傳統的狗肉供應被完全遏製,馬則是在燕州、驪州等特殊區域,允許宰殺。

由於狗和馬被列入嚴禁宰殺範圍,各地狗種的培養也趨向實用和寵物類,馬則是做為戰略物資進行保護。

狗的培育上,藏州的藏獒、羅馬狼犬、迦太基獒(masty和圖蘭犬(中亞牧羊犬前身)被做為帝國內的四大軍犬和警犬來培養和培育,並引入一些品行溫和的獵狗,進行民間護衛犬和牧羊犬的培育。

無論是馬還是狗,大漢帝國的培育方式都是追求新種類和純血統化,一旦一個新種呈現出良好的優點,立刻做為單一血統進行登記,進入帝國純血統馬和狗品種的培育保護範圍。

這些都是大漢帝國在農業和畜牧業上的發展,而在其他工業技術領域內,新荊州鋼、白瓷工藝、彩釉陶工藝、剛玉砂輪工藝、錫罐工藝、新染工藝的出現都算得上對帝國影響比較高的技術革新。

新荊州鋼的工藝使用更高更大規模的熔爐,仍然保持三爐煉燒製,但產量增加一倍以上,是襄陽礦業集商社和江夏理工學府、長江學府共同研究的結果,彌補了帝國內高爐技術的空缺,使襄陽礦業集商社的鋼錠產量增加一倍以上。

剛玉砂輪工藝是徐州礦業集商社的研究成果,以陶砂為基礎,采用小碎剛玉為磨料,燒製後成為剛玉砂輪,可以用於玉和其他寶石的打磨,由於不能打磨金剛石,目前徐州礦業集商社正在研究金剛砂輪。

錫罐工藝是江東礦業集商社的研究成果,他們在錫製品的製造上,追求一次成型的衝壓法,並和江南民生集商社合作,生產了密封罐頭,解決了軍備院關於遠征軍備物資的購買需求和遠洋探險艦隊肉食水果之類的儲備問題。

新染工藝是北方紡織集商社在原有帝國印染工藝上的一個翻新,但最主要的是形成了朱紅、褐紅、暗紅、墨黑、深藍、水藍、紫藍、富貴紫、青、淺青、草綠、墨綠、醬紫、明黃、暗黃、土黃赭、乳白、素白十八種色澤二十二個類別的印染料,礦物染色和草本染色是主要的染色工藝,尤其在礦物染色的過程中,京都理工開始研究礦物的色澤和物性,包括燃燒、液化的各種特征,已經開始具備了化學的基礎,但其關鍵區域還沒有突破,劉協也沒有急著成立相關的學科,隻是鼓勵京都理工學府繼續加深研究。

就在劉協為了新技術工藝的綻放,要求太學府完成菊花獎和技術革新獎的頒布時,郭黃舞蝶前來求見。

劉協在幫她成立了競技總局後,就一直沒有再過多的過問相關事務,今天想起來,估計郭黃舞蝶是來找自己求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