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

大漢帝國的降雨情況:各種氣候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大漢帝國各州的降水有明顯的空間差異和季節差異。

大漢帝國降水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大致從濕潤的東南部向幹燥的西北部遞減,在西域州和圖州(今西亞一帶)出現最幹旱的荒漠地區。

(1)安、泰、交、廣四州及其附近,因處於赤道海洋氣團控製下,常年陽光直射或近於直射,溫度高、濕度大,年雨量超過2,000毫米。由於太陽直射一年有兩次越過赤道南北移動,因此雨量分配在一年中也有兩次高峰,但總的來看,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2)大漢帝國東、南部,青、豫、荊、冀、幽、安、泰、揚、廣、交、遼、瀛州和興州、以及荒州(西伯利亞東部)沿海,因受太平洋季風和西伯利亞幹陸風影響,夏季多雨,冬季幹燥,年降水量從南向北漸減,多在600~1,000毫米之間,是亞洲著名的季風夏雨區。這裏個別迎風山坡,降水特別豐富,如著名的世界濕角乞拉朋齊即在此區。另外,個別地區,冬季風從海上吹來,又受地形抬升影響,也有很多降水,如安、泰、揚、廣、交、瀛五個州都屬冬雨較多的地區。

(3)荒州(西伯利亞,屬於北亞),麵向北冰洋,一般是少雨區域。北亞降水分布,隨著距離大西洋的遠近而從西向東遞減,西部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區大部不超過350毫米,東北部則減到200毫米;但到太平洋沿岸一帶,受海洋季風影響,則降水又較多。北亞氣候寒冷,蒸發較弱,凍土廣布,雖降水較少,但仍為冷濕環境。

(4)西域州、藏州、圖州(圖蘭平原、包括部分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位於東北信風帶,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甚至有些地區成為荒漠。小亞細亞沿海及地中海東岸,因受地中海影響,冬季多氣旋過境,降水較多,小亞細亞內陸降水偏少。由於離海較遠,多為閉塞高原與盆地,且東、南方麵多高山環繞,海風難於深入,因此年降水量較少,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有的地區甚至不足100毫米,內陸有大麵積荒漠存在。

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也影響大漢帝國各州降水的季節分配。冬季大部地區盛行幹冷陸風,不易致雨,故降水較少;當冬季陸風經過海麵變為濕潤氣流再登陸後,受到地形抬升,亦可導致冬季降水;此外,冬季侵入興、瀛、遼、荒四州的大西洋氣旋,給四州帶來降雪,在圖州、藏州等地區,也能形成冬季降水。

大漢帝國夏季盛行海風,加以地形、氣旋等影響,極易引起降雨。西亞係與北非和地中海連續地帶,屬冬雨區和全年幹燥少雨區。

大漢帝國在降水方麵另一個特點,即在某些地區雨量變率很大。淮河以北可以超過25%,西域、圖州一帶可以超過50%。降水變率大的原因,與每年4~5月中緯高氣壓強弱和夏季赤道氣團的盛衰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