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卷 四海征伐 巴比倫省
巴比倫省?
劉協知道是急函,立刻抽出來仔細閱讀,看完之後與龐統、馬克西米努斯兩人笑道:“身毒王國準備和大漢帝國簽署邦聯協議了。”?
原來徐庶在站穩腳跟之後,立刻出兵剿滅了十萬當地反叛勢力,並按照劉協事先的決議,扶持大漢帝國羅貴妃婆羅散脂任身毒女王,其子劉玨(jue)為太子,發函向劉協詢問後麵該如何處置。?
劉協立刻讓龐統給徐庶回函,首先將新王國在漢語名稱正式定為印度王國,安排婆羅散脂女王接管朝政之後,將印度王國定都在新德裏,讓印度和貴霜帝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增加,同時隨著印度王國的核心向內陸移動,對斯裏蘭卡的控製能力就會迅速下降。?
要求徐庶和婆羅散脂女王簽訂了初步的邦聯王國協議,承認星石島為大漢帝國永不可分割的中央帝國領土,原星石島居民在三個月內遷移回印度半島,星石島正式規劃入大漢帝國之後,並入安州,成為星光郡,而其上所產寶石也被稱為星光藍寶石。?
為了限製印度王國的發展,劉協以佛祖出生地為中心,將恒河下遊和印度半島的東北部分獨立成一個安加佛陀國,規定所有佛教徒必須進入安加佛陀國,不得出安加佛陀國,任何出佛陀國傳佛教者,立誅不赦,而對於整片印度半島上的多信仰現象,劉協則采取放縱地方式。佛教、婆羅和道教都在這裏共存,婆羅散脂則希望獨立婆羅門教,劉協則懶得和她爭執,婆羅教義的不平等性隻能作為初步的管理工具,想要用來治國安邦是肯定不可能的。在這點上,它和道教的差距實在太多了。?
由於婆羅門教本身是從民族血統上來建立地,這點上和道教基本道義已經發生了完全衝突,想要融合是不可能的。劉協也沒有批準,隻讓三個宗教自行發展,實際上這也為未來印度進一步分裂埋下了禍根。?
對於印度王國和貴霜領土的分化,劉協也沒有過分偏袒,而是將印度河規劃給了貴霜帝國,正式改印度河為大月氏河。?
同時,波斯高原必須全部歸入波斯王國境內,以這個規劃,劉協就可以將三個國的實力都限製住。?
對於迦膩色迦三世來說,這還是無法接受地。大漢帝國皇帝就憑這麽一句話,就將貴霜帝國經過幾百年努力得到的土地全部歸還出去,這讓他心中非常憤恨。?
劉協沒有過分的逼他,隻和迦膩色迦三世表示這隻是一個建議,如果他不同意,可以再和波斯王商量。?
劉協自己則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巴比倫省的規劃上,兩河流域現在的氣候還是非常不錯的,也很適合耕種,難怪世界文明首先在這裏發源。這片土地上產生了太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早的法典,世界上最早的學校,最早的史學家,最早地兩院製議會,最早的藥典,最早的農曆,最早的倫理標準。?
兩河文明是偉大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裏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學到議會製,並將這些傳授給羅馬人,最終影響了整個歐洲;阿拉伯人從那裏學到了建築學和數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猶太人從那裏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因而出現了基督教。最終影響了整個世界。?
即使是中華文明,也多少受益於兩河文明首發.paóshu8Сom.仰韶文明的開掘和深入研究可以證明,中華文明在發展曆程中確實通過西域和兩河文明實現過對通,仰韶文明和兩河文明地相似性,也為中華文明增加十二、二十四等特殊代表意義的數字,而仰韶文化和兩河文明一脈相承的楔行文字和雙魚崇拜,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確實吸納了兩河文明的占星術。?
劉協無法諒解人類對於文明始祖的暴行,這也是他一定要將兩河流域規劃為巴比倫省,並最終由大漢帝國來管轄的原因,羅馬帝國也許是一個偉大的文明,但他實質上隻是巴比倫文明的延續者,並在中間經曆了希臘文明而已。?
安息人的破壞還不算太嚴重,到處都是醜陋地拜火教教殿,曾經優美的巴比倫建築消失殆盡,隻有早已衰落多年的迦勒底人所建造的新巴比倫城還能依稀看到昔日輝煌後的背影,但也同樣快要消失在戰火之中?
兩河流域的文明是這個世界上最早地文明,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在公元五千年前,他們已經學會製造陶器,城市、車輪等等現代文明地基礎都是他們首先創造的,在這點上,中華文明也不得不甘居其後。?
蘇美爾人和古巴比倫人已經徹底消失在曆史地長河中,他們的血統已經流入到波斯和敘利亞等國之中,現在兩河流域正好是一個真空時期,沒有新的人可以在這裏,原來的主人都已經逝去,大漢帝國的商運艦隊一次次向這裏輸送大漢子民。?
和羅馬帝國的代言人馬克西米努斯達成的協議中,整個兩河流域、波斯灣沿岸三百裏延長線內,除阿拉伯高原以及後代約旦、以色列、敘利亞之外的整個阿拉伯半島都歸屬大漢所有,除了兩河流域和波斯海灣東側外,其餘的都是沙漠地帶,羅馬帝國得到了地中海附近比較富饒的地段,對其他沙漠地域也沒有多大的奢求,在他們看來,即使得到這片土地又能怎麽樣呢??
劉協也並不是為了石油要控製這片土地,恰恰相反。不是為了物資資源,而是為了精神信仰才決心控製這裏,對於伊斯蘭教的恐怖,劉協至今也不能忘懷,曾幾何時。當他在校園中看著事件而歡天喜地地時候,來到大漢之後,他卻很清醒的意識到,一旦在大漢的領域範圍內出現這個宗教簡直就是對大漢帝國的一個毀滅性打擊。他將徹底讓大漢帝國喪失對中東、西亞和中亞的控製。?
乘著伊斯蘭教還沒有出現,劉協迫不及待地得到中東的控製權利,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前提壓製,使整個中東、西亞和中亞出現同等而統一的信仰。?
無可否認,猶太人地回歸和建國問題是中東問題的焦點,實際上直到劉協這個時代,目前的巴勒斯坦地區也就是羅馬目前的猶太省,它本身還是以猶太人為主。?
當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在譴責以色列不斷通過戰爭爭取自己民族建國權利的時候,所有的民族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在你的民族形成之後,被迫離開家園,你會報著什麽樣的感情。?
假設中國人在元朝時期被蒙古人趕出了家園和大陸,流散向世界各地,今天我們會著什麽樣的態度去麵對華夏大陸呢,劉協相信中國人會比以色列人更激進。?
人們喜歡同情弱者,但沒有想過。後來的那位強者曾經也是今天世界上最弱地民族,他們被人欺淩,無法回歸自己的家鄉,隻能在海外看著自己的家鄉被一個又一個其他民族占領,從亞敘人開始,猶太人就一直被其他民族所驅趕,亞敘人、波斯人、羅馬人、安息人、土耳其人都曾經占領這片土地,最終這片土地落到了阿拉伯人手中,並在這裏演化了新的民族。電腦站首發.paóshu8Сom.使這個地方成為世界和平的噩夢。?
大漢帝國現在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最強大的民族,大漢帝國和大漢帝國的子民有責任去保護弱小的但擁有自我文明體係地民族,同時這個民族的發展不會危及大漢帝國的未來,大漢帝國應該擁有大國的心態,大漢帝國的子民也要擁有大國民的心態。要富有人文情懷。?
當然。如果能夠在扶持這個弱小民族的過程中,實現大漢帝國在中東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更美好的事情。?
大國不是強大地國家,而是一個強大且有責任心的國家,他願意為弱小的國家提供保障,而不是閉門鎖國,隻顧自己,隻是這個世界上的小國和弱小民族實在太多了,對大漢帝國而言,首先應該保障並扶持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小國。?
在考慮猶太人利益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菲力士人地利益,華夏紀年地時候,兩個民族的意識都已經形成了,問題是這兩個民族應該如何分開。菲力士人最終成為所謂地巴勒斯坦人還要拜羅馬人所賜,羅馬人在公元年侵占了以色列和猶大王國之後,為了讓猶太人忘卻他們曾經的曆史,將整個猶太人定居地和王國改稱為巴勒斯坦。?
劉協在蘇格拉底翻看著所有關於這兩個民族的資料,結合後代的曆史資料,對他們的認識進一步加深,應該說猶太人、菲力士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閃米特人的後裔,而猶太人和菲力士人首先離開阿拉伯半島內陸,越過河流來了到地中海的東岸,也就是所謂的希伯來人,他們再一次的分化,形成了猶太人和菲力士人,從菲力士人誕生的時間段上來看,菲力士是非常有可能屬於希伯萊人和巴比倫人共同的後裔,這種血統的融合,使得菲力士人和猶太人在表麵特征上不太相同。?
在劉協得到這一結論後,他寫了一篇文章《關於猶太民族、菲力士民族和巴比倫人之間的關係》,文章寫完之後,他讓龐統將自己進行論證過程中收集到的曆史資料和原本全部送回天京城的太學府藏經書院,自己則摘引一部分寫了一份《地中海東岸小國規劃建議》,交給馬克西米努斯,並和他談了很長時間,告訴馬克西米努斯,如果想要保證這片地區的長治久安,就必須將各個民族分開居住,領土劃分要細致,告誡他羅馬帝國要承擔這種大國的責任。?
根據劉協地規劃。菲力士人在羅馬的敘利亞省沿地中海海岸的南部建立一個菲力士省,而猶太人則回歸自己曾經的故土,在耶路撒冷建立猶太省,兩個省都由他們本民族治理,並且允許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
這是劉協所要做地好事情。當然,他也要做一些壞事情,其中最惡劣的就是將西奈半島劃歸猶太省,而相應原猶太省的北部區域則規劃為阿拉伯人居住地。?
在整個中東地區。他輕易的規劃了三個民族地對立,這樣他們就必須持續依靠大漢帝國在巴比倫省中心的協調作用來解決他們之間的糾紛,即使是羅馬帝國也沒有任何辦法。?
為了得到劉協和猶太人以及菲力士人的,馬克西米努斯很快聲明該方案,同時追隨他的四個羅馬軍團以及敘利亞省也表示,對於巴勒斯坦省的反對意見,馬克西米努斯采取了迅速鎮壓得方式,將這裏徹底更改為猶太省,並和劉協一起呼籲猶太人回歸首發.paóshu8Сom?
在此之前,劉協和馬克西米努斯算過一筆賬。告訴他一旦猶太人回歸之後,他的勢力將比過去提升一倍,大量的人口和絕對效忠的戰士將成為他出任羅馬帝國奧古斯都的絕對保障,由於埃及省很快提出反對意見,馬克西米努斯也得到了理由,在淩統地相助下,糾集了十萬人的軍團向埃及出兵。?
現在的羅馬帝國北部,數位有能力爭奪帝國奧古斯都職位的將軍展開帝國有史以來最慘烈的廝殺,根本沒有人關心猶太省的問題。元老院雖然擔心,可惜手中沒有任何兵權,隻能眼看著他們當年的得意決定被推翻,猶太人紛紛通過地中海逃回了猶太省,在劉協和大漢帝國的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小國,雖然還隻能依附在羅馬帝國之下,成為羅馬帝國地一個聯邦,但畢竟實現了自己的治理。並且主要的防禦力量依靠的是大漢帝國。?
不久之後,劉協將最北端的泰西封城做為和羅馬帝國之間的防禦城市進行建設,而其中主要的商業經濟成分則分別遷回巴比倫城和蘇格拉底城,阿巴斯城的建設也開始全麵展開,隨著波斯灣的完全歸屬,雖然其中東岸地段還在波斯王國手中。但這也就是時間問題。?
從整個地域圖上來。巴比倫省是非常大地一片領域,實際上。真正比較適合居住的地段也隻有兩河流域和阿巴斯港口區域,波斯灣東岸即阿巴斯港口和蘇格拉底港之間一段土地也相對較為合適居住,為了考慮波斯灣的歸屬性,波斯灣也被劉協正式命名為巴比倫灣。?
在這以後,劉協召集所有的阿拉伯半島上的本地部落族長,這個時候的阿拉伯半島上所呈現地小部落比穆罕默德時代要多很多,幾乎每個綠洲都有一個不同地部落,各自的信仰也不相同,劉協在雄偉地蘇格拉底城召見了他們,以道教教皇的身份向他們傳授道教經義,為了加深道教和基督教、猶太教在體製上具有同等能力,劉協對道教也進行了深化的改革,在生活儀式上更加的貼近生活,對信徒成年、結婚、生子,對信徒子嗣的滿月、生日都有不同的禮儀,但都依靠道師進行主持,在道師缺乏的情況下,道士和有一定威信和資格的信徒也可以代為舉行儀式?
阿拉伯半島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半島上各部族人的特點。茫茫的沙漠把半島分為南北兩部分,居住的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也就分為南方人和北方人。?
半島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遊牧民族,以“毛屋”為家,他們原始的故鄉當然是兩河流域的大平原,而有曆史記載的故鄉,則是偏於半島中部的希賈茲和納季德。?
半島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定居的他們的故鄉是也門、哈達拉毛和沿海一帶,他們使用的語言是賽伯伊語和希木葉爾語。劉協思考了良久,還是決定在這裏推廣漢語,學習漢字,並在蘇格拉底建立兩所學府,並從道教中抽調了五百多名大信徒和幾十名資深道師前往各部落宣揚道教,在各個綠洲建立道殿。供信徒朝拜,向他們提供醫療和基礎教育服務。?
這裏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這些部落完整地族譜體係,他們用各種方式記載了他們的祖先,並將他們的祖先聯係到了一起,這個族譜可以說是《聖經》和《古蘭經》誕生的基礎。但慶幸的是他們還保持著原始信仰,並沒有進化到嚴格神論體係,劉協用利用道教將他們地他們原始神串聯起來,成為道教的次神。而他們以往崇拜的神隻是曾經拯救過他們的神,實際上所有地神都源自於三尊。?
在這其中,道教的局限性和通融性也紛紛展現,道教作為中華文明的本土教義,他的誕生是從中華文明發展中衍生的,這和以兩河文明為代表的單一神宗教產生了較大的對衝,劉協隻能讓中央道府的大道師們承擔這個修訂工作,將兩河文明的曆史和道教的理論結合,產生了一個道教理論地新延伸。?
由於道教認為人是依據三尊所製定的道義在宇宙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神直接創造的。但是人的發展過程中,神為人類主持公道,為人類決定在離開人間後的去向,並曾經幫助過人。所以,各個部落,甚至猶太教和道教之間都有獨特的衝突,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真正衝突最厲害的肯定基督教和道教,畢竟猶太教和各個小部落是依附大漢帝國存在地。沒有大漢帝國的扶持,他們在中東就是最底層的人。?
道教在巴比倫省,吸納了猶太教和阿拉伯人的傳說以及《舊約聖經》,並將道教所整合的各種小派進行融合,針對太學府提出的民族移動學說,確定世界上的人類擁有不同的祖先,這些祖先也曾經經曆過融合和遷移,誕生了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根據道教地決斷。世界首先分化開的民族有四個,一個大漢帝國的炎黃聯合部落,其次是閃米特部落,最後是雅利安部落和撒哈拉部落,而印度是四個部落匯集的地方。?
這四個部落不斷延伸變化和遷移,才出現了今天的各個民族。?
為了實現整個理論體係上的完整。劉協讓太學府抽調了兩百多名者配合道府進行理論地整合工作。結合各個民族地神話,讓他們編寫一本《人道全經》。?
劉協很清楚。這本結合科學知識和神學的大一統民族形成百科全書是非常難以完成地,但是這個時候很多資料還能夠查到,進行一場編訂是可以實現的,隻要這本書形成,基督教、佛教以及還沒有出現伊斯蘭教在道教麵前就是非常脆弱的,因為這些宗教所解釋的一些問題隻是本民族的問題,並且沒有道教這樣完整,而且幾乎這些宗教都無法邁過一個坎,那就是人類科技進步導致宗教神造人學說的坍塌。?
宗教早期是很有意義,但不得不承認,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宗教的神造人學說是肯定會被摧垮的,這也是所有宗教都喜歡迫害科學的根本所在,而道教的民族學說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隻要《人道全經》一旦完成,在整個世界內形成足夠共識,科學在幾千年內的發展都無法對道教形成根本上的打擊,而道教也沒有迫害科學發展的必要,因為科學存在的價值就是證明道教的強大,在很長一段時間,科學越強大,道教的力量就會越大。?
為了和基督教等教對抗,道教就必須不斷發展科學證明自己的正確性,讓道教在整個炎黃子孫的心中紮下堅實的根基,確保他們對科學和真理的向往,而不是每日隻知道頌詩奉典。?
同樣,也需要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形成道教的統一認識,提倡一個和平的有利大漢帝國發展的文化背景,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劉協已經開始將很多事情交給長子劉巍代為處理,慢慢鍛煉他的能力和認識,將他帶到中東,也是要他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世界到底是什麽模樣,他隻有自己親眼看到了,才真正明白。?
而劉協自己則將很多精力放到了宗教和文化的處理上,他已經決定將自己的後半身留給宗教和文化的推廣上,親自將道教進一步改造,最終推廣到整個世界範圍內,給整個世界留下一個巨大的文化遺產,以中華文明為基礎,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營造一個統一文明價值觀,為大漢帝國的進一步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大漢帝國的利益要想繼續擴大,僅僅依靠戰爭已經很困難了,剩下來隻能在文化上下功夫,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一個開放文明的環境,讓大漢帝國依靠貿易獲取更多的利益。?
劉協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夠充沛了,自己是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的,阿拉伯地區、中東、西亞、中亞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推廣漢文化,要讓這裏建立起足夠的王國,並和大漢建立起邦聯關係。?
大漢北方的遊牧民族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大漢的很多重要工程還沒有開展,西伯利亞北部和美洲、非洲還沒有被大漢帝國發現,錦州需要治理開發,大漢的體製和文明內核還要重新塑造,讓它更加的優秀。?
他認識到很多事情都隻能交付給自己的皇子們了,如何才能讓皇子們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起這些重任呢,這個問題已經成了劉協心中一個疑問,他忽然感覺到,治理一個偉大的帝國容易,但要培養一個合格的皇子是多麽困難啊,真是所謂十年豎木,百年育人啊。?
阿拉伯的很多部落都不接受道教,劉協隻能讓淩統出征。在淩統出征之後不久,劉梓來到了蘇格拉底城,一同前來的還有劉逸、劉平兩人,陪同他們前來的是伊籍。?
這讓劉協很驚訝,問伊籍這是何人的主意,伊籍無可奈何的答道:“皇後說聖上不可厚此薄彼,即讓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到了,三皇子和四皇子也該出來看看外麵的世界!”?
劉協指著東方笑道:“這個皇後啊,盡給朕出難題,不過這樣也來,就讓他們一起進入蘇格拉底學府吧,朕一起教!”?
四個大皇子一齊抵達蘇格拉底城,劉協也是分外高興,親自領著他們在兩河流域的各個地域參觀,一邊走一邊和他們講述整個兩河流域文明的曆史,一直到了耶路撒冷城,為他們講述希伯來人的整段曆史。?
在皇子的培養上,劉協深信一點,即百聞不如一見,很多時候不需要說的天花亂墜,帶著他們在異國世界走一遍,對他們原有知識體係的衝擊是巨大的。?
正如伊籍所言,四名皇子各有特點,長子劉巍外柔內剛,文武雙全,善守能攻,有識人斷事之能;次子劉逸剛柔並濟,文武皆備,善攻能守,遇強亦能隱忍,有蓄勢而發之智;三子劉平,少平庸,後發奮,雖不能文武雙全,亦無大缺,且有禮賢下士,廣聽眾言之德;四子劉梓鋒芒畢露,文有不足,然有誠信,武冠群子,有征戰四海之誌。?
這個時候,劉協已經顧不得太多了,曆史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是那麽充沛了,他終於下定決心在四個皇子麵前集中講解後代物理學和科學的基本體係,告訴他們天地宇宙的基本狀態,將自己的知識留給四位皇子,讓他們能夠承擔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