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農業類型

?亞洲無論就麵積還是人口來說,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自然條件複雜多樣,開發曆史悠久。由於不同的自然、社會、曆史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在長期的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幾種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

(1)水田集約化農業。它是亞洲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氣候區域,高溫多雨,水熱同季,有利於水稻生長發育。水田在耕地麵積中所占比重很高,水稻種植曆史悠久,稻農種植技術水平較高。這一地區是世界稻穀主要生產地帶,水稻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區,如我國的長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中南半島的紅河、湄公河、湄南河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帶,爪哇島,恒河中下遊和印度河三角洲等地。亞洲是世界稻米主要出口區之一,年輸出量約占世界總出口量的五分之三以上。中南半島上的幾個三角洲地帶水田最為集中,大都是單一水稻種植區和大米出口區。這一類型地區多以小農個體經營為主,除我國、朝鮮等國外,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關係居於優勢。一般來說,我國、朝鮮、日本等國采用精耕細作,單位麵積上投入的勞動量多,化肥施用量較大,單位麵積產量名列世界前茅;而東南亞、南亞的水利化、化學化等水平較低,多靠天收成,單產不高。?

(2)旱田農業。多分布在水田區的周圍,年降水量較前區為少,雨量變率較大,須具備完整的灌溉與排水係統才能旱澇保收。大多數國家多采用分散個體經營,屬集約化水平較低的自給性農業。多種植旱田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等。同時,種植業與養畜業結合較緊密,主要飼養馬、牛、羊、豬等。以我國華北、東北,印度德幹高原,恒河中、下遊以及日本的北海道等為代表性區域。?

(3)遊牧半遊牧農業。包括蒙古,我國的內蒙古、西北地區以及西亞的幹燥、半幹燥草原與荒漠區,同時也包括部分山區和丘陵地帶。主要利用天然草原為放牧場,逐水草而居,放養牛、綿羊、山羊和駱駝等。畜產品以自給為主,商品率一般不高。水草豐富的“綠洲”地帶發展有灌溉農業,以種植麥類和雜糧為主。(4)種植園農業。為亞洲近代出現的一種農業地域類型,是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後推行強製政策逐漸形成的。多為資本主義經營的大農園,一般為外資所控製,生產技術水平較高。主要種植供出口的熱帶經濟作物,多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5)遷移農業。這是一種原始的農業經營方式,以種植雜糧作物為主,大多同落後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主要分布在偏遠的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