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龍虎鬥三十二
孫權最近一段時間過得很不順心!戰事不順隻是一方麵,更讓孫權感到氣惱的,就是江東世家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支持變得如今曖昧了起來,自己所急需的錢糧不再像以前那樣拿得痛快,總是有意無意的拖延,尋找各種借口。?不過對於從江北遷入江東的百姓,這些世家瓜分的倒是幹脆,甚至能用吃相難看來形容。
孫權很清楚江東世家在打什麽主意,有心殺雞儆猴,可又擔心下手狠了反而會把原本已經搖擺不定的世家給推到劉福那邊。劉福倒是不在意江東世家是否投靠,可孫權卻不得不在乎。在以孫權為首的江東集團中,世家子弟充斥在各個階層,一旦與江東世家反目,甚至都不需要劉福動手,孫權就會自己玩完。
一想到這裏,孫權就暗暗後悔自己當初的決策有誤,不該跟世家走得太近,以至於如今尾大不掉。如果當初繼續保持兄長對世家的態度,說不定此時的江東就會是另一番局麵。可後悔歸後悔,現實還是需要自己去麵對。
江東如今什麽都缺,缺錢缺糧缺人,尤其是缺人。大敵當前,孫權發現手下竟然找不到一個能夠替自己分憂的大將。而對內孫權也發現手下那些平時看得不錯的謀士都變成了一個個鵪鶉,每次的會議幾乎變成了自己的一言堂,那幫人隻知道聽命行事,卻拿不出一點自己的建議。
再次出使西漢的諸葛瑾也回來了,帶回來的卻不是好消息。孫權原本還想要借著答應劉福的和談條件好向劉福討要一點好處,結果劉福絲毫不傻,根本就不答應孫權所提出的任何條件,隻是讓諸葛瑾帶話給自己,想和談,先把劉備的腦袋送來,至於其他,一概免談。
眼下孫權全麵退守江東,沿岸還要遭受西漢水軍的不斷騷擾,東麵就是大海,孫權退無可退,而一旦西漢軍過江進入江東,孫權不認為就憑自己的江東軍可以在陸路對抗西漢的鐵騎。
江東老臣如今隻剩下韓當一人,而韓當卻不知是腦子出了毛病還是怎的,回了江東以後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跟自己告老,說什麽自己的兒子韓平投敵,無顏繼續替孫家效命。自己好說歹說,才勸住韓當繼續留在軍中,可繼續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隨著自己退守江東,以前隱藏在江東的許多問題紛紛湧現,而更讓孫權頭疼的,就是遷入江東的百姓的安置問題。
江東世家倒是能夠吃下這些百姓,可這不是孫權想要看到的。自己累死累活,不惜背上罵名,結果全便宜了江東世家,這世上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孫權本來就不是一個寬仁的性子,以前不爆發一是他比較善於隱忍,二是他還指望通過聯絡世家來對抗以周瑜、張昭為首的孫策派。而眼下,孫權已經沒有太多顧忌了,可世家卻還以為孫權會像以前那樣哄著他們。殊不知一個性格暴虐的人一旦發作,那可真是能做到六親不認的。
在一個誰也沒料到的日子,孫權一聲令下,那些被孫權召來商議事情的各世家家主淪為了階下囚,也幾乎就是在同時,江東世家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如狼似虎的江東兵衝進了世家的大院,那些平日看上去高人一等的世家子弟盡數淪為了囚徒。
孫權的目的很明確,抄家!征集錢糧!世家私兵被編入新軍,世家的旁支被扶植成為了正房,所付出的的條件就是一半家產以及對孫權的效忠。
江東水軍大寨
朱然不敢相信的望著下令拿下自己的朱恒,怒聲喝問朱恒此舉莫非是要造反。而朱恒的回答卻讓朱然入墜冰窖,“因為你姓朱,主公對朱家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很是不滿。”
朱然本姓施,後來做了朱治的義子這才改姓朱,原本以為可以憑此得到飛黃騰達的機會,卻沒想到還沒飛起來就吃了朱家的掛落,成了階下囚。
隨著孫權對江東世家的突然出手,江東一時間陷入了內亂,不過也多虧孫權下手又狠又準,江東世家壓根就沒掀起什麽風浪就被擺平了。當家人被孫權一網打盡,家族主事人還沒做出一個應變的反應就盡數被捕,等到反應過來,各自家族的主事人已經換了人,這從側麵也證明了此事孫權蓄謀已久,這次隻不過是提前發動了而已。江東世家紛紛後悔當初自己瞎了眼,沒有看穿孫權的本質,以至於今日給自家惹來這場塌天大禍。
當然孫權這回算是賺了個盆滿缽滿,無論是錢糧還是兵源,都得到了一個極大的補充。不過這種如同殺雞取卵的舉動所帶來的後果也是嚴重的。江東內部的民政幾乎陷入了停頓,人人惶恐不安,唯恐孫權下一個要對付的目標就是自己。
這種不安的情緒讓不少人選擇了鋌而走險,尤其是那些僥幸逃脫的世家子弟,更是抱團開始向孫權發難,隻是這些人的力量相比起孫權太過單薄,更何況孫權的反應也很迅速,不等那些世家子弟成了氣候,鎮壓的大軍已經開過去了,將那些世家子弟逼入了深山,展開了遊擊鬥爭。
人在襄陽的劉福冷眼旁觀著孫權在江東的舉動,在劉福眼裏,孫權這樣做是在幫自己的忙,江東世家在江東根深蒂固,想要消除他們對江東的影響很是麻煩。如今好了,孫權先替自己解決了這個日後的大麻煩,等自己取了江東,這些實力大損的世家再難掀起什麽大的風浪。當然,前提是這些人能活到劉福去救他們。
劉福沒有去理會江東世家的死活,對於江東世家所派來的使者,劉福壓根連麵都沒見。孫權收拾江東世家越狠,將來劉福就越省心,為了讓孫權在對付江東世家的時候不用擔心,劉福甚至命人告訴陸遜,暫時停止對江東沿岸的騷擾,好讓孫權能夠抽調兵力鎮壓江東世家所發起的零星叛亂。
與孫權的清理門戶相比,劉福更關心劉備的動向。與孫權相比,劉備的荊南明顯要比江東穩定許多。荊南是劉備的發家之地,在荊南,劉備的人望很足,百姓雖然有些不滿劉備遷入百姓的舉動,但對劉備的支持依然很高。
而劉備在與諸葛亮與呂蒙匯合以後,手底下也聚集了近三十萬人馬,準備做困獸鬥,與劉福對抗到底。
在劉福的餐桌上,孫權就是一隻扇貝,除了緊閉貝殼,已經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了,隨時都能撬開貝殼吃了他。而劉備則是張牙舞爪的螃蟹,想要吃掉他還需要有點耐性跟手段。劉備已經沒有什麽退路了,別看交州已經基本上歸於劉備,但時日太短,短時間內根本就不能給劉備提供幫助。而荊南,就是劉備最後的依憑,一旦荊南失守,劉備退往交州就意味著他長久以來所堅持的夢想宣告失敗。
這點劉福清楚,劉備同樣也清楚。為了抵抗劉福,劉備不惜重金籠絡荊南各部蠻人,以五溪蠻王沙摩柯為首,各部蠻王紛紛率領蠻兵前來助戰。而對這些蠻兵,劉備甚至比自己手下的荊州軍更加信任。
蠻人圖財,而劉備此時已經顧不得考慮家財了,家都要沒了,還留著那些身外物有個卵用,先把眼前這場大劫過了再考慮其他吧。
也就在劉備提心吊膽的等著劉福大軍南下的時候,劉福卻在拿下江陵以後按兵不動了起來。也不能說是完全不動,西漢水軍還是時不時的要與荊州水軍打上一兩陣,可對於渡江的事情,劉福似乎已經不太關心了,反而將精力放到了處理新收地盤的地方治理上。
而劉福的按兵不動,不僅沒讓劉備鬆口氣,反倒越發的緊張了起來,總是半夜驚醒,以為劉福大軍過江。一連半個月,劉備明顯消瘦了下來,整個人的精力也明顯不濟,諸葛亮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有心勸劉備注意休息,可又知道自己勸了也沒用。
劉備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他認準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勸動。即便當麵答應諸葛亮會注意休息,可一扭臉還是會我行我素。這世上能讓劉備放鬆下來的,要麽劉福大軍後撤,要麽請關羽前來勸說。可無論是哪一種,從目前來看都不怎麽現實。
劉福不可能讓大軍後撤,而關羽此刻在柴桑也是一日三驚。如今的柴桑城內加上劉備後來派去的援兵,人馬已達十萬,憑借手頭的人馬,關羽有信心保住柴桑不失。可僅僅也隻是能保住,至於其他地方,關羽就顧不過來了。水軍方麵關羽已經不再指望,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好柴桑,至於擊敗劉福,關羽隻能將希望寄托在劉備這邊。關羽也曾經想過退出柴桑與劉備匯合以後兩人合兵與劉福在江陵城下決一死戰,卻不料天不遂人願,江陵卻在劉備退出襄陽以後拒絕了劉備,投入了劉福的懷抱。而失去了江陵,水路又被斷絕,隻要劉福願意,隨時可以將柴桑變成一座孤城。
對於劉備主動退出襄陽,關羽對此是頗有微詞的,可劉備終究是主公,講究忠義二字的關羽也不好多說什麽,隻能悶頭跟著劉備一條道走到黑。
“父親,夜深了,還是休息去吧。”關平關心的提醒了關羽一句。
原本眼望荊南方向的關羽聞言沒有回頭,隻是問關平道:“平兒,今日可有什麽消息?”
關平聞言不由苦笑一聲答道:“還沒收到消息。……父親,孩兒懷疑西漢軍已經派人阻攔了我軍派往荊南的信使,我們想要與荊南取得聯係,恐怕很困難。”
關羽也想到了這種可能,隻是之前沒人跟自己戳破這層窗戶紙。在呂蒙率領水軍退往荊南以後,柴桑與荊南的聯絡就中斷了,這些時日關羽每日都會派出兩撥信使,但每一回都是石沉大海,別說帶回什麽消息,就連一個逃回來的都沒有。關羽不覺得那些派出去的信使全都投了敵,唯一的可能就是那些信使全都在路上糟了不測。
信鴿這種先進東西目前除了西漢已經成規模的應用,劉備、孫權的軍中壓根就沒有采用,平日裏傳遞消息,還是依靠軍中的疾行士。但隻要在陸上行走,就有遇到敵人的可能,遠沒有在天上要安全快捷。
“平兒,明日你親自帶人返回荊南,等見了主公以後便留在主公身邊效命,不必再趕回柴桑。”關羽沉默了片刻,對關平吩咐道。
關平聞言人生頭一次的拒絕了關羽的命令,搖頭答道:“父親,孩兒哪都不去,就留在父親身邊。”
“你敢抗命?”關羽猛一轉身,怒視關平喝問道。
關平雙膝一軟,跪在關羽的麵前答道:“孩兒不敢。”
“既如此,下去休息,明日早點啟程。”
“孩兒不走。”
“混賬!”
“孩兒常聽人言,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如今柴桑不穩,孩兒說什麽也不能在這時離開父親。孩兒也知自己武藝淺薄,但留在父親身邊,哪怕是為父親擋下戰陣之上的一支暗箭,那也是好的。孩兒也知道父親為何要安排孩兒去主公身邊效命,隻是父親,孩兒留在主公身邊難道就真的比留在柴桑要安全嗎?”關平努力將自己心裏想要說的話說了出來。
關羽聽後久久無語,的確就如關平所言,雖然自己還是不願承認,但大勢所趨,西漢劉福一統天下的腳步似乎已經無人可擋,無論劉備還是孫權怎樣掙紮,似乎都逃不脫敗亡的結局。關平有句話說的很對,留在劉備身邊就真的比留在自己身邊要安全?恐怕不見得吧,傾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劉備戰敗,亂軍之中誰又顧得上誰?曾經與劉備一同經曆過多次逃亡的關羽十分清楚劉備在逃跑時是個什麽德性。
“癡兒!你既不願去主公帳下效命,那就留在為父身邊吧。”關羽長歎一聲,對跪在地上的關平說道。
“多謝父親。”關平聞言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