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漢帝欲出走

董卓死了,但在劉福聽完手下的報告以後,眉頭便皺了起來。但不是惋惜董卓的死,而是在刺董的整個過程中,與劉福所知的曆史有所出入。刺殺董卓的人變成了李肅而不是呂布,把持朝堂的變成了李肅跟李,卻不是李跟郭汜。董卓一家也沒被殺絕,李儒一家就活了下來,隨同呂布一起敗走河內。

當並州軍突然殺到的時候,李軍大亂,但隨著長安城中的李肅出兵,再加上白波賊郭太的突然加入,兵精卻人數處於劣勢的並州軍最終還是寡不敵眾,不得不退走。李肅、李掌握了長安,身在長安城中的劉協以及文武百官落在了二李的手中。

劉福雖然知道因為自己的出現會導致曆史出現改變,但卻沒想到會出現的如此的快。不過由於早就料到會出現,真等到出現以後劉福倒也沒多沮喪。曆史終究是人創造的,如今自己要忙的是消化剛剛被吞並的西域,隻要將西域經營好了,憑著手中掌握的力量,倒也不是沒有與天下群雄一爭高下的機會。至於眼下,隨他們鬧去吧,反正遲早要對上,真到了要見真章的時候,還是要靠拳頭說話。

如果說對董卓之死感到最後悔的,恐怕就屬身在長安的劉協。以前董卓在的時候,雖說董卓瞧不起劉協,但在生活上卻並沒有虧待過劉協,劉協的日常所用都有保障。可隨著董卓的死,劉協的日常所需就出現了問題。不管是李肅還是李,都對劉協不管不問。朝中百官還好說,憑著家中的積蓄還可以勉強度日,但劉協就不行了,如何解決一日三餐成了他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坐吃山空,縱然是家中有金山銀山,也架不住光出不進的消耗。更何況自洛陽來到長安以後,宮中的進項就一直被董卓把持,而隨著董卓的死,宮中的人就隻能自謀生路了。有點關係有點門路的人都找機會離開了皇宮,如今諾大的皇宮內,就隻剩下劉協以及上百個無路可去的宦官宮女。

人一餓極了,那是什麽事都幹得出來,為了填飽肚子,宮中器物被偷出去賣掉的事情屢見不鮮。劉協知道這件事,但他卻無力阻止,因為他也要為自己的肚皮考慮。隻是宮中的器物是有限的,而且還得不到補充,可以說是賣一件少一件,尤其是二李得知宮中器物總是丟失以後,親自帶人進皇宮來了一次卷包會,把值錢的東西全給搜走了。劉協為了不被餓死,不得不在謀劃奪權的同時,拿起簸籮以捕捉宮中鳥雀充饑。

不得不承認,劉協的確是個心誌堅強的人,都混得這麽慘了,依然不放棄夢想,有朝一日能夠重奪大權。這一日,劉協正躲在暗處等待傻鳥落入自己布下的簸籮陷阱,忽然就見身邊的小黃門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看著被驚走的鳥雀,劉協心中不由暗怒,但在聽到小黃門的稟報後,臉上不由大驚失色,董太後快要不行了。

顧不得責怪小黃門驚走了自己的午飯,劉協急匆匆的趕到了董太後的寢宮。自從董卓被殺以後,董太後的身體就一直不太好,再加上宮中缺乏補品,如今董太後也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皇祖母……”看著骨瘦如柴的董太後,劉協不由悲從心來。要說感情,劉協與董太後最深。自小喪母,雖然父皇對自己關愛有加,但跟董太後的時間卻是最長。如今看到跟自己最親近的董太後就要離自己而去,劉協的心裏不由一陣陣的失落絕望。

“協兒,莫要做小兒女態。”董太後氣若遊絲的低聲對劉協說道。

“皇祖母……”

董太後已經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伸手握住劉協的手輕聲說道:“皇祖母要走了,可憐你還要留在這人世上受苦……”說到這,董太後頓了頓,繼續說道:“長安非是協兒久留之地,還是要早作打算返回中原,至少在中原之地,忠心漢室之人還是有的。”

“皇祖母,何人能稱漢室忠臣?”劉協聞言急切的問道,卻沒有得到答案,抬頭望去,就見董太後已經閉上了雙眼。

“皇祖母……”劉協悲痛的叫道。

一國皇太後薨了,這樣的大事竟然在長安沒有掀起絲毫的波瀾,除了二李送來有限的一些應用之物外,一國皇太後的葬禮隻能用寒酸來形容。望著那些到場的文武百官,劉協的腦海中不由想起了董太後在臨終前對自己所說的話。

樹挪死,人挪活,長安非是自己久留之地,唯有中原,方有轉機。劉協很清楚董太後臨終前的話說得很對,可如何離開長安,卻還需要眼下這些人的幫忙。經曆了太多的事情,劉協已經不敢再輕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鄭泰這些人,從王允之死就可以看出,這些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眼下自己身邊無人可用,劉協也隻能選擇利用這些人,或者說是相互利用。

鄭泰等人為了掌握朝堂,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甚至為了除掉王允鋌而走險,可結果卻是被李肅、李撿了便宜。而且更過分的是,二李都是吃獨食的主,掌握朝堂以後就把自己這些“功臣”扔到一邊不顧不問,這讓鄭泰等人很是不滿。可又不敢發作,畢竟這人脖子沒有刀把子鋒利,但讓他們就此放棄,他們是說什麽也不願意。

對鄭泰等人來說,劉協的想法與他們不謀而合。長安非是自己這些“漢室忠臣”的久留之地,唯有前往中原,才能出現轉機。可如何離開長安返回中原,這事需要好好謀劃。二李是不會同意劉協率領百官返回中原的,這事不用試探都知道。所以想要返回中原,必須要除掉二李,最不濟也要讓二李無暇顧及他們,這才能有機可趁。

白波賊郭太在此次長安之變中起到了決定勝負的作用,但事後的酬勞卻很是令郭太不滿。賊依然是賊,雖然得到了一筆封賞,但與郭太心中的報酬差距甚遠。隻不過二李勢大,郭太也不敢表露出來。但隨著鄭泰親自登門拜訪,郭太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

讓郭太跟二李正麵衝突,郭太不敢,也不願。對於朝中百官的嘴臉,郭太比劉協要更加清楚。他可不想自己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這幫讀書人不要臉著呢,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什麽都幹得出來!

不過郭太也沒有直接拒絕鄭泰的提議,他反而提出了一個讓鄭泰心動的提議,憑著自己與南匈奴於夫羅交好的關係,引外族兵進入雍州,讓二李無法顧及長安。對此建議,急於離開長安返回中原的鄭泰思考了片刻就同意了。不過為了穩妥起見,鄭泰還是提議先想辦法離間二李,然後再由郭太前去引進外族兵,他們這些人則乘亂離開長安。郭太無所謂離間二李能不能成功,隻要不讓自己與二李正麵衝突即可。二人商議已定,立刻分頭行事。

離間李肅跟李要比曆史上離間李郭汜要容易。李郭汜好歹也是一起並肩戰鬥多年的戰友,二人之間的信任可以說非常深厚,若不是各自身背後的敗家老娘們胡出主意,二人也不至於刀兵相向。但李肅跟李之間就沒有那種深厚的信任了。

李並不是很看得起李肅,當自己已經成為領軍大將的時候,李肅還隻是董卓身邊一個溜須拍馬的小人。在李的心裏,李肅不過就是一個投機小人,與自己完全沒有相提並論的資格,再加上隨著郭汜死於並州軍之手,李又收編的郭汜的軍隊,實力大增。

而李肅同樣也瞧不起李,身為飛將軍李廣的後人,李肅有著高門子弟的傲氣,對於李這種泥腿子出身的,天生就存在著一種藐視。

就這樣兩個人,想讓他們和睦相處,那就跟讓狗不去****一樣困難。鄭泰隻是稍微耍了一點小手段,讓自己的妻子去拜訪了一下李的夫人,隨便送上一點禮物,說上幾句閑話,立刻就讓李對李肅心生警惕。

常言說得好,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是不缺一個惹是生非的敗家老娘們。收了鄭泰的禮,聽了鄭泰妻子的閑話,本來就沒什麽主見的敗家老娘們立刻聽風就是雨的把從鄭泰妻子那裏聽來的閑話添油加醋的告訴了李。而李偏偏就是一個耳根軟的。尤其是自己婆姨的勸說說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自己如今是長安城裏最有實力的人,憑什麽要把得之不易的權利分給李肅那廝,若是沒有李肅,這長安城不就是自己說了算嗎?

與此同時,李肅也對李心生不滿,認為自己在奪權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若不是自己,就憑李的腦子能夠有如今的身份地位?可李對自己不僅沒有絲毫敬意,反而處處跟自己作對,這是忘恩負義!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在有心人的撮合下,二李之間的矛盾越積越多,終於在一日朝堂之上爆發。二李很幹脆,根本就不顧及皇帝劉協跟朝中百官的意見,各自回到軍中便引軍互攻,在長安城內大戰一場,一方搶了天子,另一方搶了百官,將漢家顏麵扒得一絲不剩,順便還踩上了兩腳。

後來還是劉協命人出麵,這才叫感覺騎虎難下的二李暫時罷兵。但隨著這次衝突,二李也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中間的嫌隙越來越大。也正是利用二李不合,相互提防,無暇顧及劉協的機會,劉協命人寫給中原各路諸侯的信件才有機會送出了長安。

冀州鄴城

袁紹袁本初在討董結束以後,憑借盟主的身份以及袁家的支持,如今可以說是大漢北方最強大的諸侯。憑借袁家的聲望,袁紹身邊聚攏了大批可用之人。在收到天子劉協親筆所寫的書信以後,袁紹第一時間召集心腹六謀士商議應對之策。

一個人一張嘴,當六謀士傳閱了天子劉協的書信以後,紛紛各抒己見。有人說一個女人等於五百隻鴨子,其實男人也不差。反正袁紹此時就感到自己腦瓜子被手底下這幫人給吵得生疼。

六謀士中的田豐、沮授認為應該出兵將天子迎到鄴城來,那樣就可以占據大義的名分,挾天子以討不臣,而郭、許攸卻認為不宜將天子迎到鄴城,並且還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天子到達鄴城以後,誰聽誰的?若是袁紹聽天子的,那是否就要手中基業拱手相讓。至於審配、逢紀則對天子能否該來鄴城沒有提任何意見,隻是提醒袁紹,如今他們正與幽州公孫瓚爭奪幽州,不宜節外生枝。

袁紹這個人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能夠聽取不同的意見,但同時他又有個毛病,那就是有些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六謀士的意見在袁紹聽來都有一定道理,可真是因為說得都有道理,以至於袁紹對於如何取舍難以下一個決斷。

“再議……”袁紹如以往一樣做出了一個決定。可生性耿直的田豐卻想要讓袁紹早已做出決斷。在田豐看來,奉迎天子這件事意義深遠,一旦天子到達鄴城,那日後袁紹軍就掌握了大義的名分,說白了就是想打誰就打誰,而且別人還挑不出毛病。更何況隨著天下到達鄴城,袁紹軍就可以招募到更多可用之才。

正是天與不取,必受其害。為了避免天子被別家諸侯搶先奪走,田豐認為奉迎天子的事情迫在眉睫,豈容袁紹如同以往那樣再議。隻是說話是門學問,不是說你說得對就一定可以說服人,田豐很顯然缺乏這方麵的經驗,雖然他說的句句有理,可偏偏袁紹就是不愛聽。正主不樂意接受,身為幕僚也隻能徒呼奈何。

也就在袁紹接到天子書信的同時,身在兗州的曹操也同樣收到了天子的書信。作為討董時的副盟主,曹操也通過討董事件得到了好處。雖然最後追擊董卓的時候慘遇慘敗,甚至差點喪命,但憑著獨立追擊董卓這件事,也讓曹操在中原的名聲得到了根本的扭轉。首先就是別人提起曹操的時候,不會再說曹操是閹宦之後,反而視曹操為漢室已經為數不多的忠臣。其次就是遭遇慘敗後的曹操在進入兗州之後得到了一塊養兵之地,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至於人才方麵也讓曹操喜出望外。在討董之前,曹操身邊隻不過戲誌才一名謀士,將領也不過夏侯、夏侯淵以及曹仁、曹洪四人,但隨著曹操有了一塊地盤以後,先是李典、樂進來投,隨後又有於禁率領數百人投效,再然後就是程立作為謀士加入。人才就如同雨後春筍,紛紛出現在曹操的帳中。

截止曹操收到天子書信,曹操的麾下文有戲誌才、程立、荀、荀攸四謀士,武有夏侯、許褚、於禁等數十員戰將,也可以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對於是否奉迎天子,曹操麾下的謀士的意見很一致,奉迎!

富貴險中求!與家大業大的袁紹不同,曹操至今還沒有獲得家族的支持,能夠依憑的隻有自身的努力。但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將來不為他人做嫁人,就那必須冒險,抓住隨時可能出現的機遇。

而在曹操手下謀士的眼中,奉迎天子就是一次天大的機遇。隻不過曹操還是有點猶豫。倒不是曹操不想要奉迎天子,而是曹操擔心,自己奉迎天子,是不是會引起河北袁紹的不滿。要知道袁紹如今的實力可比自己要強得多,一旦引起袁紹不滿,袁紹會不會出兵對付自己?

“袁紹此人好大喜功,隻要等奉迎天子以後上表舉薦其為大將軍,相信也就不會有事。更何況如今他與幽州公孫瓚正在交兵,這時候應該也不想節外生枝。”戲誌才一臉自信的說道。

“他做大將軍?那我呢?”曹操皺眉問道。從本心出發,曹操是很想要做大將軍的。奉天子以討不臣,有個大將軍的名頭,更顯得名正言順。

戲誌才聞言笑道:“主公可為司空。主公,大將軍隻不過說起來好聽,隻要天子在手,將來想要什麽,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聽到戲誌才的話,坐在一旁的荀不由微皺眉頭。作為世家子弟,荀必須要聽從家族的安排,但在聽從之餘,荀也有自己的想法。對於漢室,荀一直想要振興,為此他在投曹操之前,曾經去見過袁紹,卻發現袁紹對漢室振興並不在意,這才辭別了身在河北的荀湛,投到了曹操的麾下。但今日聽到戲誌才的話後,荀忽然擔心曹操與袁紹一樣,也隻是嘴上說得漂亮,但實際上卻同樣隻是為自己打算。

緊張的望著曹操,就見曹操搖頭說道:“誌才莫要說笑,天子畢竟是天子,而曹孟德日後亦不想做董卓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