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端午(下)
王石家的十幾張八仙桌都搬到了大棗樹下,家裏的各種調料也都給了烤羊烤牛和做菜的隊伍,甚至王石還特意貢獻了一些水果,用作祭品。到了下午,王石已經在掛艾草了。
端午節掛艾草、菖蒲,主要就是為了辟邪、驅鬼。
王石將艾草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門前、窗子前都掛上一捆。也是沒有雄黃,不然還要在院子周圍、牆角等地方撒上雄黃粉,驅趕毒蟲毒物。
剛剛把艾草都掛好,老村正派遣小山過來,又交給王石一個任務。
那就是給大棗樹也掛上艾草。
王石馬不停蹄,立刻就到了村口,麻溜的給大棗樹周圍都掛上。
大棗樹下,二十幾張桌子擺成一個圓形,溜溜圓。一些孩子正在其中打鬧,嘻嘻哈哈的。村裏人家養的土狗似乎已經聞到了飯菜香味,早就在這裏晃蕩了。
王石還看見了大黃和二黑。
這倆家夥,自從空間裏出來之後,就成了野狗。整天不是和阿大它們混在一起,就是不見蹤影,完全不回家。看樣子是在空間裏養成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習慣。
看見王石,這倆家夥尾巴搖的像風車,諂媚的追逐王石的褲腳。
“去去...”趕開這倆家夥,王石來到烤羊烤牛的地方。
為了方便洗剝,就在河邊打了幾個泥灶和架子,準備在這裏洗剝烤製。
這時候,該殺的牛羊早就宰完了,而且已經洗剝幹淨。負責烤製的隊伍,有的在生火,有的在用鐵釺子把牛羊串起來,往架子上搬。
王胖子見王石來了,一邊擦著手,一邊開玩笑道:“稀客啊,石頭,怎麽想起跑這兒來?”
王胖子二三十歲,是村子裏唯一胖的人,即便再沒吃的,就是喝水,也長肉。所以大家夥就叫他王胖子,至於本名,王石是不知道的。而且這家夥很有做菜的天賦,每次王石家出了新菜式,第二個保準是王胖子家。
“胖子,”王石倒不與他客氣,指了指碩大的牛羊,道:“這麽大的家夥,烤的熟嗎?”
“嘿,你是瞧不起俺的手藝還是咋的?”王胖子不樂意了。
“呃,”王石道:“就是有點懷疑...這麽大的家夥...”
“那咱倆打個賭。”胖子道:“如果烤熟了,你就別吃。”
“那不行。”王石不幹了。
兩人盡扯些沒營養的話。不過這鄉野裏,人們相互之間一般也就是扯些沒營養的話。
在這兒呆了一會兒,看王胖子指揮著大家夥忙這忙那,王石覺得沒意思,返身就往回走。
回到家,正好碰上第一鍋粽子新鮮出爐。
王石家有足夠的糯米,所以全村人要吃的粽子都由他來供應。為此,老村正還特地派遣了一隊婦女過來幫忙。
不過王石家的廚房太小,大灶口隻有一個,所以搞得廚房裏很擠。
大牛媳婦和麻嫂兩人抬著一大筲箕熱氣騰騰的粽子從廚房裏出來。幾個孩子就在一邊盯著,似乎做好準備先嚐嚐,拔個頭籌。
順便解釋一下,麻嫂是王麻子的婆娘,因王麻子而得名麻嫂。
“去,去。”麻嫂揮手趕開幾個孩子,道:“還不能吃,得先泡泡涼水才行。”
因為糯米很有粘xìng,如果不用涼水泡一下,撕開菰葉的時候,就容易弄得亂七八糟的。就像煮雞蛋一樣,要先用涼水泡泡,才好剝蛋殼。
還有菰葉。
其實菰葉就是高筍的葉子,也就是茭白的葉子。先前老村正他們說去剝點菰葉,王石還沒聽懂,後來一看,才知道是高筍。
村旁的大河在村後有一段彎道,大河發大水的時候,河水從那裏衝過去,在水退了之後,就形成了一片淺水澤。高筍就生長在那裏,同時,水澤裏還有蘆葦伴生。
王石幫忙將四個角的粽子浸入桶裏,一邊問道:“麻嫂,天黑之前能不能煮完?”
麻嫂發牢sāo道:“你家廚房太小了,灶口就一個,真夠麻煩的...照俺說,你得把你家的廚房整一整了。”
“呃,是,是。”王石道:“那啥,能不能煮完?”
“能。”
麻嫂答了一句,又與大牛媳婦轉身進了廚房。
等到天黑的時候,這個特殊的端午節基本就差不多準備妥當了。
老村正滿臉紅光,看起來十分高興。
“俺們村子還從來沒這麽熱鬧過呢。”
“還是石頭有辦法。”
王石笑嗬嗬的:“那咱以後過節都這麽過,怎麽樣?”
“好主意!”
一行人說說笑笑,就到了大棗樹下。
這時候,全村人基本都到齊了。
一大堆木材在二十幾張桌子中間點燃,火焰噴shè的老高,將整個村子都點亮了。
村人們都圍著桌子做好,嗡嗡的交談著。
見老村正來了,大家夥都停住了交談,把目光shè了過來。
老村正大步走到中間,嗯哼了兩聲,開始講話。
話說,似乎自古以來,有啥事的時候都流行領導講話來著。
“鄉親們,咱全村明天要過一個史無前例的大節,今晚上就是預熱。俺老頭子也不多說啥,知道大家夥都餓了,準備開吃吧!”
村人們轟然大笑了起來。
接著,一筐筐粽子搬上來,分到每一張桌子上。一缽缽菜肴也端了上來。有燉的牛雜羊雜,有土豆燒的牛肉,有燉羊肉,等等等等,無比富足。
這一頓下來,王石家的土豆消耗掉五六百斤,整整減少了十分之一。還有紅薯也被用在了飯中,所有的米飯、麥飯,都是紅薯飯。玉米也用去不少,是烙的玉米餅。
人們先剝開粽子,喜歡甜食的就粘粘麥芽糖,喜歡鹹的,就粘粘鹽粒。
糯糯的粽子散發著誘人的香味,裏麵還有肉粒,簡直美味極了。
大家夥大口大口的吃著,大聲說著話,熱火朝天。
粽子隻能算是點心。
吃完粽子,又是玉米烙餅。
吃一口香甜的玉米烙餅,喝一口牛雜湯、羊雜湯,那簡直是神仙般的享受。
接著是土豆燒牛肉、燒羊肉,還有大家夥貢獻出來的野味肉幹,有小炒的白菜、青菜,還有涼拌的黃瓜、西紅柿,甚至有鹽須。
整整吃了兩個多時辰,村人們都捧著碩大的肚皮,心滿意足的聊著天。
似乎沒人有睡意,都圍著火堆坐著。雖然有點熱,但心裏很爽快。
一直到深夜子時,人們才漸漸散去。
第二天天不亮,王石就起來了。
這是他到這個時代以來,過的第一個正式的節rì,雖然昨晚上睡得很晚,但他jīng神卻更高昂。
先把家裏徹底打掃了一遍,然後就去廚房準備早餐。
因為昨晚上大家夥都吃的多,所以王石隻煮了一鍋粥,給大家消消油膩。
等李老他們起來的時候,熱粥都快冷了。
一家子喝完粥,大嫂子二嫂子準備廚**宜。李老和王石直接出門,往村口走去。
到了村口,昨天烤牛羊的地方,老村正他們已經在幹活了。
這裏要搭建一個的祭壇,用來祭祀河伯。
說是祭壇,其實就是用石頭搭一個台子。本來用桌子也能代替,但老村正要做一個永久xìng的,所以就要用石頭。原本老村正也沒這麽想過,不過昨晚上聽王石說,以後過節都這麽過,所以才臨時起意建這麽個永久的,以後逢年過節,祭祀拜神都用這。
王石見壯小夥兒們忙得樂乎,自己也不好在一邊看著,就過去搭把力,幫忙搬石頭。
人多力量大,在老村正等老人的指揮下,一個方圓一丈、高兩米的祭壇隻用了兩個時辰就做好了。
整個祭壇是方形的,全都是用青石板壘築起來的。在祭壇的一邊,還用青石板做成了階梯。
祭壇做好了,眼看午時就快到了,老村正呼呼喝喝,招呼棒小夥兒們將一頭烤全牛和一隻烤全羊搬上了祭壇擺好。然後又擺上了用盤子裝了切好的西瓜、西紅柿、番茄等等。
這時候,全村的人都到了。
“吉時已到!”
負責整個村裏的祭祀活動的王長庚老人唱了一個喏,老村正大步上前,點燃一炷香,對著祭壇拜了幾拜,將其插進了祭壇上的香火槽裏。
上了香,老村正從懷裏掏出一卷木簡,對李老招了招手。
這玩意兒還是王石親自動手臨時做的。因為祭祀前要念祭文,但村子左近又沒有竹子,隻好用木頭代替,上麵的祭文是李老寫的。老村正不識字,所以祭文隻能由全村唯一識字的李老來念。
李老接過木簡,也對祭壇拜了一拜,就開始念祭文。
李老念得抑揚頓挫,就像唱歌一樣,但王石沒全懂。不過大概的意思還是明白,不外乎就是祈求河伯保佑王家村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等等。
一篇祭文念了半刻鍾,李老才意猶未盡的念完。
祭文念完了,就是集體祭祀。
在王長庚老人的主持下,全村人展開了規模盛大的祭祀活動。
一直拜啊拜的,拜了河伯拜四季神,後來又拜天神太一。最後還拜了祖宗。
王石拜的是頭昏腦脹。
但同時,卻覺得有一種神聖的力量漸漸充斥在人群裏,王石心裏也跟著神聖起來。
“這就是文明的力量吧?”
王石心中默默道。
民族的傳統,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代表了一個輝煌的文明。想起兩千年後,無數的傳統漸漸消失,甚至連過年都沒了那個味道,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