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影

皇城,南海,瀛台。

曾經的穎王妃,如今的謀逆罪人家眷張夫人正在喝一碗苦藥。喝完了之後,連侍女遞上來的蜜餞都不想用了,直接揮手把人打發了下去,自己軟軟靠向引枕,隻覺得這病怏怏的身體真是累贅,害得她半輩子受苦。

前穎王世子高钜恭敬地奉上一碗茶水:“母妃,您嗽嗽口吧?嗽了口會沒那麽苦。”

張夫人溫柔地笑看了兒子一眼,依言拿過茶水嗽了口,高钜又連忙奉上了痰盂,等放下痰盂,他又接回了茶碗,起身走到母親身後,替她捏肩膀,力道不輕不重,恰到好處,已經是侍候得熟了。

他們母子在瀛台已經待了一年多的時間,整日相處,母慈子孝,高钜有無數盡孝的機會。橫豎他在這裏也沒別的事可幹,為母親侍疾的活計,可不是幹熟了麽?

張夫人享受著兒子的孝道,隻覺得心下平和安寧,卻還不忘提醒他:“你又忘了,怎麽還叫我母妃呢?應該叫母親才是。”

高钜手上的動作慢了一慢,默然不語。

張夫人自然明白兒子心裏在想什麽,歎了口氣:“我都不在乎了,你替我委屈什麽?叫母親也沒什麽不好,反而顯得親熱些。”

高钜低著頭:“這是您該有的體麵。皇上也不曾下旨奪了您的王妃誥命,我憑什麽不能叫您母妃呢?”

張夫人苦笑:“我的王妃頭銜,還有你的世子名份,都是從你父親處來。他已然因罪被廢,不再是穎王,那世上又何來穎王妃與穎王世子呢?皇上仁厚。我們母子卻不該不知進退。”

高钜含恨道:“從前他風光時,我們不曾沾過光,還要天天擔驚受怕,生怕什麽時候就被那賤人和她的兒子暗中害了!即使他真的坐上了那張椅子,於我們母子也無甚好處。可他壞了事,我們就要跟著受連累。這叫什麽道理?!”

張夫人歎道:“你是他的兒子,承自他的血脈。他壞了事。自然就要跟著受牽連。這是理所當然的,我的兒,你不要再埋怨了。如今的日子也算不錯。雖然出不去,但不必再擔驚受怕,更不用擔心有什麽人會來暗算我們,我們母子相依為命。日子也算過得安樂。我如今隻盼著什麽時候你身子好些,我就上書皇上。求個恩典,讓他給你尋個媳婦。也不求什麽名門淑女,隻要是清白人家出來的,相貌端正。身子康健,明白事理,能給你生兒育女。開枝散葉,我就心滿意足了。”

高钜微微紅了眼。低下了頭。母親長年病弱,從前在王府也甚少出門,因此困在瀛台的生活對她而言並不算難熬。可是他不一樣,他再體弱,也是男兒,是太祖皇帝的子孫!從前身體好的時候,他也曾策馬揚鞭於曠野,他也曾與同齡人肆意遊樂,他曾見識過外麵的世界有多麽寬廣。瀛台這麽小小的一座島,他要在此被困一生,這種日子他想一想都要發瘋了,隻盼著什麽時候可以出去。

可是他知道,他出不去了。就因為那個從來沒有愛護關心過他,對他隻有冷淡和嫌棄的父親,他這輩子隻能被困在瀛台上。這叫他如何甘心?!

他好恨,卻不知該恨誰。恨謀逆的父親?他已經死了。恨認了命又叫他認命的母親?母親是世上僅有會關心他的親人。恨幽禁他的皇帝?可皇帝讓他活下來了,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驚喜。他不知道還有誰可以去恨。

瀛台的生活是那麽的漫長孤寂,若沒有恨去支持著,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下去。他今年才十八歲,大好人生剛剛開始。可是他的人生已經結束了。

高钜兩眼無神,如同遊魂一般,走到了臨水處。陽光明媚,照得島上的花草也格外青翠鮮豔,可他的眼裏卻沒有美景,他隻是呆滯地往前看著,看著水的那一邊,代表著自由的陸地。

遠處響起一陣喧嘩,他沒有動。他知道,如果是宮裏來了旨意,總有人會來找他的。但是遲遲沒有人找他,喧嘩聲也很快平息下去了。

他在岸邊一直站到了雙腳冰冷,方才再次遊魂一般,回到自己的院子裏。

侍女給他倒了熱茶,又送了熱粥來。他平日根本不能依時用一日三餐,隻能隔上兩個時辰,就用一回粥食,還得是清淡平和的,一點油膩都受不住。哪日吃錯了東西,就要病上十天半月的。這樣破敗的身體,自從父親的側妃田氏所生的弟弟受到父親誇獎看重以來,就一直困擾著他,他早已習慣了。

侍女小聲跟他報告方才發生的事:“好象有人想要潛入島上,被看守發現,就立刻逃走了。看守四處搜遍,都不見蹤影,也不知道是什麽人。”

高钜原有些心不在焉,但聽完侍女的最後一句話,他的心微微動了一下。

有人企圖潛入瀛台的消息很快就報進了宮中。但皇帝似乎並沒有放在心上,隻是命人加強瀛台一帶的巡視,既沒有添加護衛人手,也沒有對瀛台中被囚的那對母子有何指示,甚至沒跟太後提一句,仿佛這是一件再微不足道的事一般。然而消息還是傳開了。朝臣們不知打哪裏聽說了這個消息,有些自認是今上死忠的臣子,便給皇帝上書,要求處死謀逆罪人,其實就是在暗示穎王妃與世子。他們覺得,不管那潛入的人有什麽目的,肯定跟島上住的人脫不了幹係。這些逆黨還能幹什麽好事?與其留著穎王妃與世子為禍,不如早早處死了幹淨。反正他們二人確實是罪王的原配正室與嫡長子,早就該死的。

皇帝對此不置可否,反而要求群臣將心力都放在災區善後諸事上。有眼色的臣子自然知道皇帝不欲糾纏此事,也就不提了,隻有一些愛較真的禦史,還在堅持不停上書。要求鏟除禍根。近日有些流言在市麵上流傳著,朝中有點腦子的官員都清楚,廣平王絕不可能是背後的始作俑者,散播謠言的人很可能是打著讓皇帝兄弟自相殘殺的主意,自然不會跟著起哄。但他們也明白,有這種謠言存在,定是有人在暗中圖謀不軌。為了避免有人利用穎王之子再起謀逆之舉。鏟除禍根是非常有必要的。隻是皇帝不理會。他們也不好逼得太緊了。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禍根”漸漸地不再局限於穎王妃與世子兩人,連山陰侯都被提到了。還有一些曾經參與謀逆卻保住了性命的家族,一些家眷子孫不曾送命的人家……最後,還有人提到,會有人窺視瀛台。就證明了還有逆賊餘黨殘存,而且他們還賊心不死。意圖危害當今皇帝的統治。為了杜絕這種人再次為禍,那名禦史上書請求皇帝,重新清查兩次謀逆大案,將漏網之魚全部抓起來!

方奕山被這個消息嚇得已經好幾日不曾睡好了。

當初他所擔任的官職比較機要。因此身份並不曾泄露,隻是在暗中聽候穎王的差遣。知道他是穎王一黨的人很少,但並不是沒有。在逆黨紛紛落網的時候。他每一天都膽戰心驚地探聽著消息,生怕有朝一日。官兵會敲響自家的門。可是等所有逆黨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該革職的革職之後,他發現沒有人找到自己。他就覺得,也許知道自己身份的人沒來得及招供,就先死了,又或者是僥幸地得以逃脫。死人自然不可能再說什麽,而逃走的活人為了活命,也不會再回來。他是安全的,雖然隻是暫時。隻要皇帝沒有發現他的秘密,他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活下去。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他就拚命想法子往上爬,還三番四次竄唆嫡支的堂兄再次聯姻皇室。隻要方家出了一位娘娘,或是一位太子妃,即使皇帝懷疑起他的身份,那也有回轉的餘地。可惜嫡支的女兒都沒有福氣,未能成為貴人。他近日開始籌謀,要趁著嫡支堂兄被皇帝厭棄之機,奪過家主之位。到時候他的身份就不一樣了,他的嫡女,未必就沒有資格去攀附貴人。正妃之位拿不到手,一個側妃之位還不行麽?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皇城裏傳來了有人意圖潛入瀛台的消息。

方奕山與旁人不一樣,一聽這個消息,就知道對方是誰了。穎王有一批在暗中的人手,也是死士,平日是養在京郊莊子裏的,隻聽從穎王號令行事,專門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方奕山因緣巧合之下,曾經將其中幾個人塞進了遼東邊城的軍隊裏。那些人在那裏做了什麽事,他沒有過問,卻也知道定不會是好事,興許就跟廣平王的傷有關聯。而穎王事敗後,這批死士並未落網。方奕山遍尋文書,也沒見到他們的蹤影。原以為這些人是秘密逃走了,但他們視穎王為主,自然對穎王的血脈看重幾分。如今穎王的同黨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能活下命來的都是關係淺薄的,即使心中有怨懟,也不會冒險去接觸穎王並不看重的嫡長子——他們從前也很少有機會見到他,見得較多的是田側妃所出的次子。那麽會去接觸穎王世子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這批死士。

他們知道方奕山,這就是他現在最害怕的一點。他害怕這些人會聯係上他,要求他做些大逆不道的事,讓他曾經努力想要掩蓋的秘密暴露在人前。到時候,他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這個時候,嫡支卻偏偏傳出了好消息。皇帝雖然惱火太常寺少卿方崇山怠慢了先帝元後,但考慮到方崇山在救災行動中,表現得比較積極,多少出了點力,皇帝就不從重處罰了,輕飄飄地降了一級,成了從四品,貶去濟寧做知府。

雖然是降職,但隻降一級,也不算嚴重了。最關鍵的是皇帝並沒有重罰的意思。方崇山終於能鬆一口氣。至於被貶為濟寧知府,他並不難過。這些日子他早就想過要求一任外官,好避開京中族人的傾軋,如今不過是心想事成罷了。濟寧也是大城,離京城並不是很遠,距離老家隻有不到二百裏路,那就更稱他的意了。方家嫡支長房上下頓時忙碌起來,為方崇山出京做準備。

方奕山看著嫡支長房忙碌的情形,心裏很不是滋味。方崇山隻被降了半品,官職依然在他之上,這就意味著他圖謀家主之位的盤算多半要落空。他頂多就是在方崇山不在京中時,利用部分族人之力,為自己多謀些好處,可是想要得到全族的支持,將他的其中一個女兒推到任何一位貴人身邊,就很難了。外頭的人隨時都可能威脅他的性命,他卻沒辦法為自己謀得一點倚仗,他該怎麽辦?

沒兩日,他的處罰通知也下來了。同樣是被降了一級,方崇山是由正四品被降為從四品,從太常寺少卿被貶為濟寧知府;方奕山是由正五品被降為從五品,從手握實權的兵部武選清吏司郎中被貶為禮部員外郎,意義完全不一樣。方奕山連手中僅有的實權都失去了。京中六部的員外郎不知凡幾,但大部分人也就是頂個虛銜罷了。先帝朝時曾有買官之人,買來最高的官職,就是從五品的員外郎。頂著這樣的身份出去交際,沒幾個人會真正看得起。

方奕山發起了愁,方崇山卻反而意氣風發起來。表弟尚太傅過來向他道賀,卻將文定的玉佩歸還給他,表示退婚之意。這事兒方崇山夫妻早有心理準備,不但沒有收下,反而親自帶著妻子和小女兒前往尚家,正式交換了庚帖,進一步將婚事定下了。尚家直到這時,才能確認方崇山聯姻的誠意。雖然方仁珠年紀比尚瓊小太多了,但尚瓊經過方慧珠毀婚一事,短時間內不想再提婚事,打算要認真著書立說,好為自己掙一個拿得出手的名頭,免得外人再因容貌而輕視他,因此婚事往後推了幾年,正好可以等方仁珠長大。

兩家婚事正式議定,就各自通知的親友。許多人都對方家與尚家聯姻的人選而吃驚,隻是麵上不露罷了,私下卻免不了議論紛紛。正好方崇山馬上就要出京了,親友們借著踐行的名義,紛紛來找他打探消息,方家門前一時車水馬龍,竟比當日方仁珠得太後青眼時的境況更盛。

趙琇得了方仁珠的親筆書信,知道她婚事已定,而她父親又即將出任濟寧知府,還不知道家眷會不會隨行,便事先打了招呼,親自往方家來,向方仁珠道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