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擊缶而歌
作為一個專業人氏,吳天放雖然覺得奧運會的開幕式有些過於奢華,但他也承認,為了這一幕,所有參加的人員都付出了太多太多。^http://.^(.dukankan.請記住我們的網址)有許多細節令人感動,也讓人難忘。
單就開幕式中的文藝表演來說,從去年8月創意初步確定後,開閉幕式小規模的排練就已經開始了。今年3月啟動大規模的排練。為了開幕式這50分鍾的表演,演職人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擊缶:編排7小時采用7分鍾。
“擊缶而歌,擊缶而歌”,古時文人雅士開懷暢飲後高興的場景,如今被誇張放大、儀式化地搬到了奧運會開幕式上。
同樣的身高,同樣的步調,2008名1.80到1.85米高的小夥子打出了中國人的情懷,表達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喜悅心情。
看似從容、簡單的表演,實則暗藏玄機。這個模擬青銅器“缶”,每個重達60公斤,配有4塊LED屏、一個電瓶和鋼支架。小夥子們每次排練,推著它還是需要把子力氣。編導孫育鵬介紹,為了與往常開場鑼鼓的打法有所區別,打出慢射波的感覺,光研究擊打方式和節奏以及舞蹈性就用了4個星期。“我們去年9月份就開始小樣排練了,恐怕是所有段落中最早進入的。”邊排邊改,“包括倒計時在內,7分鍾的節目,廢掉的編排足有7個小時之長。”
參與演出的小夥子都沒有舞蹈和音樂基礎,孫育鵬他們4個編導就訓練30名教官,他們教400人,這400人再教2000多人,美其名曰崗位責任製。他們的排練一年四季全趕上了,冬天雪地裏,小夥子們戴三層手套訓練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打太極,跳兔子舞。今年夏天北京雨水多,推出道具沒多久一下雨又趕緊推回去。
“精彩因為我參與,快樂因為我奉獻”;“今天擊缶不刻苦,明天就要當替補”……小夥子們非常可愛,他們在床頭,甚至在缶上、缶槌上,都貼上了這樣的話激勵自己。這個節目打整齊是基礎,平均每人200套動作一點不能錯。演員唐華銀說:“其中3分28秒是2008個人完全整齊劃一的,訓練時我們連續打10次不能出一點錯。哪怕一個人錯一次,就要全體加練一次。打完之後,站著的地方全被汗水浸濕了。”
活字印刷:897名演員897套動作。
昨天,“活字印刷版”上,一個個長方塊不斷變化出風吹浪湧、水滴、菱形、長城、桃花飛舞等動態和靜態圖案以及三種字體的“和”字。表演完畢時,一個個小腦袋鑽出方塊向觀眾招手。“太神奇了,還以為是機械傳動或者電腦作出來的。”
表演道具字模邊長75厘米,高1.4米,利用剪刀叉和滑道並輔以彈簧的原理。節目的魅力正是靠一個個人以不同度和高度推舉字模,形成種種畫麵。“897名演員誰跟誰的動作都不一樣。”該節目編導組組長薑鋼說。沒有先例,沒有參照,這個表演太難了。“我們先在電腦裏做出要表現的圖案,然後分析出每一個人表演的度和高度,再寫出每個人的口訣,最後就是練得不能出一個錯。”
參加演出的都是部隊的文藝骨幹,他們從今年1月開始訓練,每個人都要先過力量和度這一道關。一個字模的重量為20公斤,訓練前,一名演員10秒鍾最大力量能夠舉三四個落次,而表演的要求是在6分45秒節目中每秒完成一個落次。練,做俯臥撐,舉箱子,既要快還要持久。演員推1厘米,字模升起5厘米。到底推起多高很難掌握,編導就在字模上以鐵片做記錄,但也隻能是大概,更主要的是靠演員成百萬次的訓練,形成肌肉記憶。7月15日,節目組才拿到完整道具。7月30日彩排時,左邊第三排總有一個方塊“冒”下不去,弄得觀眾也跟著著急。8月5日最後一次彩排觀眾現缺了兩個字模,原來是有兩名演員被地麵突起物絆倒了,摔壞了道具。薑鋼說:“我們每天提心吊膽的,怕出錯。”地麵不平,演員用力不均,都會影響表演效果。
字模地坑很小,方塊之間相隔隻有10厘米,排練中這麽多人擠在一起,怎麽方便上廁所都需要費腦筋設計好。一進“鳥巢”封閉場地就好幾個小時,編導隻能狠狠心要求演員們控製吃飯、喝水。一般演出都有10%的替補,字模表演由於每個人的表演動作都不一樣,應該是100%替補才好,不過現在隻配了50%的替補演員。薑鋼說:“這些替補更累,他們既要記單數位置的口訣,還要記雙數位置的口訣,記的動作也多一倍,最後還未必能上台表演。”
如此充滿想像力的節目昨晚終於完美地呈現在全世界人麵前,然而,薑鋼曾想過許多次,排不出來怎麽辦?這個節目就可能上不了了。正是他們嶄新的創作理念和智慧以及演員們的努力,共同完成了一個藝術表演的奇跡。
太極:導演一次次“否”*出真功夫。
以靜製動,以慢製快,以柔克剛,2008名太極演員竟能做到氣韻相同,而且隊陣變化複雜,舞蹈感很強。昨晚開幕式《自然》段落的太極表演竟讓全場喊出了“好”。
該節目的編導組組長看上去是一位不像“武林高手”的“舞林高手”,北京二中的舞蹈老師孟豔。
太極和別的武術不同,它完全是內斂的東西,要找它的精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編導組請來少林寺武術指導解福印,他給孟豔買來太極方麵的和光盤。“各門派最精華的東西都要了解,了解越深想要表達的東西才越準確。我們合作非常愉快,比如我們想要一個‘白鶴亮翅’,他做出來,我們就想在不影響太極本體的情況下,手、腳的位置能不能再誇張點?”就這樣他們開始了漫長的創作。
孟豔他們自己否掉的就不下幾十稿,更別說讓導演組給否的了。這個節目真正排出雛形是今年5月28日,距他們進入這個節目組已經近1年的時間了。他們從河南塔溝少林武術學校2萬多學生中招了2000多人排練,每排出一版就錄像拿回北京給開幕式導演組匯報。這次導演看了說“哎呀,豔子,差一些,再去挖掘挖掘”;下次看了又說“豔子,整體的文化感、厚重感還不夠”;再來則說“豔子,還是覺得有點弱,要再打出些文化來”……“你知道這些詞聽起來都蠻準確的,但是空的,用肢體語言怎麽表現?”藝術要表現出人們想說而說不出來的話,孟豔那時覺得要完成導演的意圖太難了。“不能說一點委屈沒有,但如果沒有導演這一次次的否,不會變成這樣;一次次的否,也讓我的內心變得沉穩和安靜,這就是成熟。”
太極編導組一共有5個人,“感謝奧運會鍛煉了我,我以前是說一不二的人。這是奧運會,不是個人晚會,你不可能無休止地按你的想法走,你要尊重一起工作的夥伴。”有時怕傷害夥伴,說自己不會哭的孟豔在排練太極時竟也偷偷流過淚。“我相信為排開幕式每個編導都哭過。”
2000多名孩子也付出了將近1年的汗水,早上5點多練到中午,下午2點開始又一直練到晚上6點多,晚上有時還要加班。冬天盡管穿得很多,衣服也能被汗濕透;夏天在沒有一棵樹的*場上暴曬。
夢幻地球:4個月練成地球威亞人。
昨晚,劉歡和莎拉?布萊曼在一個藍色夢幻地球上深情唱起主題歌,四周圍繞著張張孩子們的笑臉,傳遞出北京奧運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主題。
這個巨大的升降裝置,設計、製造和安裝用了一年多的時間。58名帶著威亞(吊鋼絲)的演員有的側著,有的頭衝下,在“地球”上行走、翻騰,好像全人類共同奔跑的感覺。球的直徑24米,由鋁合金、能感光的彈性材料製成。歌手演唱時,原本壓縮在一起的9個環,升離地麵18米成球狀。開幕式技術總設計於建平介紹,這個球創意很新,但由於整個結構不是剛性的,中間靠很多拉鎖把它拉起來,技術難度很大,演員在上麵表演球體不能晃。演員表演時上麵還有小滑車拽著,借助滑車和安全繩繞球行進。這個技術在國內第一次用,在國外用的也不多,觀眾看完覺得很神奇。
設計這個地球的是開幕式舞美總設計、英國著名舞美設計師馬克?菲舍,當看到他的想法變成現實時也驚歎不已:“太陽馬戲團練側著走得一年時間,沒想到你們4個月就練成了。”這58名威亞人是從400多人中選出來的,來自山東宋江武術學校、萊州武術學校和河南塔溝武術學校。他們許多人剛一上去都不敢側著走,有的下來甚至嘔吐。最底下的8環、9環演員主要是克服大腦充血問題,而上麵的1環、2環演員更難練,一開始跑不了、翻不了。打套路表演的“3環”李華飛說:“練了兩個月才能站和跑,比練一套拳困難多了。”在球上練時間長了也鬧出了笑話,這個節目的編導趙洪武說:“有一次站隊集合,覺所有人都有點歪。我就喊站直了,他們說站直了呀,可看上去還是有點歪。”
觀眾會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趙洪武回答:“我們每次上球訓練都要6方簽字,包括球體技術組、威亞組、演員組、地麵安全網、導演組和教練組。而且,現在每個人都有兩條主滑車和一個保險滑車,保證不出意外。”他透露,為保證演出效果,昨晚表演並沒有安全網。
空中風箏:起死回生,19剩1。
還記得昨晚場地裏搭起“人體鳥巢”時,一個放風箏的紅衣小女孩突然出現從南到北“飛”過“鳥巢”夜空嗎?特寫鏡頭裏她美麗的大眼睛,可愛從容的笑容,讓人過目不忘。能這麽泰然自若地表演長距離高空飛行,並不是一般的小孩都能做到的。她其實是沈陽軍區前進雜技團9歲的小學員朱巧妍,幸運的她成為了全國雜技界在開幕式上表演的唯一代表,而這個環節的設置可謂一波三折。
這個環節原本是“人體鳥巢”中間升起一群飄逸的“蝴蝶”,前進雜技團今年3月受邀以各種雜技綢吊動作表現蝴蝶形象。雜技團上下歡呼雀躍,他們的綢吊節目曾獲得過第十屆吳橋雜技節金獎,他們為開幕式又專門編排了新的動作組合。前進雜技團在高空表演中獨領**,但高空表演最怕廣場:是否有合適的懸吊點、是否能承載19個人表演時的重量、風對表演有多大影響以及不帶保險繩演員如何克服對高的恐懼感等。今年5月份,19名演員被拉到了大興模擬場地用汽車吊車開始訓練。5月19日節目審查,評價是節目很漂亮但怕人多安全出問題。可人少了,在“鳥巢”這麽大的地方又顯得太渺小了。權衡再三,這個節目還是被拿下了。
演員們很失落,有的甚至哭了。“我倒沒怎麽上火,一邊訓練一邊等待。我們的演員有很好的空中表演素質,別人也許訓練好長時間,我們隻需要幾個小時就行。”團長董爭臻看似平靜地說。後來開幕式副總導演陳維亞把一部分演員安排到“空中飛鳥”的高空表演中,沒成想,這個節目沒多久又給拿掉了。總導演張藝謀則又想了一個轍,就是增加一個空中放風箏的環節,可謂神來之筆。董團長趕快調過來兩個小女孩備選,AB製。她們倆都正在學習,從未上過舞台。“雖說與剛開始的設計有極大落差,最終呈現的不是雜技典型符號式的東西,有人因此嘲笑一個專業雜技團幹這種事兒太小兒科。但我們覺得能參加奧運會開幕式表演史無前例,我們經曆過,這比說什麽都幸福。”可好心情沒持續多久,7月16日,開幕式內部彩排時,“放風箏”由於前期準備時間過長,又麵臨被拿下的風險。“誰也沒跟我正式說,是我從側麵了解到的……但又沒完全定,那就有希望。”董團長並沒有馬上告訴兩位小學員。在擔心與希望的複雜心情中又過了5天,董團長接到了陳維亞轉述張藝謀的電話:恢複放風箏節目,減少準備時間。正是張藝謀這最後決定,讓億萬觀眾看到了小女孩“飛”過“鳥巢”夜空這一充滿詩意的畫麵。這次董團長放鬆地笑了:“我跟學員說,結果是美好的,過程的複雜和殘酷隻是對人的一種曆練。”
皮影:7月17日憾別舞台。
7月17日中午,當張繼鋼通知皮影編導組組長張偉東,他們的節目被取消時,他一點兒都不相信。他趕到開閉幕式運營中心直接找到張藝謀,回答是“爭議比較大,還是砍掉了”。他蒙了,竟一下子不知做什麽好。有人說,一米八的他哭了,他事後沒有承認。
張偉東是戰友文工團副團長,去年5月他就受命參與編導這個節目了。這個節目的創意是一百多個大皮影的戲曲表演,張藝謀最初的想法是京劇用的比較多,秦腔也是一個古老劇種,就請陝西作曲家趙季平以《新婚別》配了一個秦腔音樂。
去年9月先做成了一個道具,重達96公斤。活動如此巨大的皮影需要7個人:兩個人扛,其中一個還兼負責*作頭、一個兼負責*作身體;還有4個人表演四肢,一個人撐住皮影。編導組請北京舞蹈學院的學生試驗道具,表演形態。春節後又做出了30個道具,一百多名表演者都是部隊文藝骨幹,他們輪流用這30個練習,人歇道具不歇。不多久,這些兵俑皮影不是線斷了,就是腰斷了,好在演員們自己上來就能修。說起這些,張偉東依然充滿感情。“有人覺得這個節目比較悲,與開幕式整體風格不符;有人覺得這個白色調的皮影太暗,應該是彩色的更亮一些;還有人覺得應該用京劇,外國人更熟悉。”藝術有時也很殘酷,張藝謀解釋說,總覺得這個節目別扭時就說明有問題,隻能大刀闊斧地砍掉了。現在,這個環節變成了一個京劇過場演出,依然由張偉東編導。他和一百多演員沒能堅持到最終把皮影這個節目展現給全世界的觀眾。
沒辦法,像這樣付出許多心血而最終沒有上場的人和事還有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