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上聯與下聯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書最齊的小說就是小說網在東陽縣,宋長江還有另一個綽號:“治亂書記”。

2001年4月,他被派到新店鎮任黨委書記。這裏一年換了4任鎮領導,其中一位上任不到兩個月,就找縣委鬧著要走人。那個年月,農村稅費改革還未推行,農民負擔沉重,幹群矛盾突出,鄉鎮幹部不好當。

宋長江上任後的第一站是鮮魚村。啟程前,有鎮幹部告誡他:見到幹部的小汽車來,小心村民潑大糞。

宋長江笑笑,一個人拎個包包,跋山涉水,單刀赴會。

聽說鎮上來人了,一聲吆喝,山坡上到處站滿了人。男人們手上攥著釘錘,女人扛著擀麵杖,甚至一個麵孔稚嫩的“細娃兒”手上也捏著一塊鵝卵石。

宋長江環視四周,聲音洪亮地說:“鄉親們,要打要劈先聽我說幾句話。我是剛來鎮上的黨委書記,就是來聽大家喊冤叫屈的。”

那天,村民和他擺起“龍門陣”,直到深夜。“我們恨的不是繳‘皇糧國稅’,恨的是負擔太重、賬目不清。”村民的坦誠讓宋長江心裏五味雜陳。

哪有什麽“刁民”?分明是基層幹部自身有問題,卻把責任推在百姓身上。

次日一大早,他命令鎮黨委全體成員自帶方便麵到鮮魚村開會,現場調查摸底。10多天後,他作出決定:退錢、換人、查賬。

很快,幹部多收村民的錢退了,群眾欠集體的錢也還了,鮮魚村迎來了“海選”,村民自主選擇自己的“當家人”。如今,這個毗鄰白龍江的村子發展起規模養魚,成為名副其實的“鮮魚村”。

這件事對宋長江觸動很大:幹群關係理不順,村裏、鎮裏烏煙瘴氣,談何發展致富?

2003年3月,宋長江調任天雲鄉黨委書記。與新店鎮一樣,在宋長江來之前,天雲鄉一團亂麻,被稱為“土匪鄉”。群眾三天兩頭到省、市上訪,幹部根本騰不出時間和精力抓工作。

為了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化解群眾積怨,共謀發展,宋長江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推出了一套“幹部下訪尋問題解決”的新機製。

開始,不少鎮村幹部急了: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問題來了躲都躲不贏,還入戶尋問題,這不是找麻煩嗎?

宋長江很固執,反複講一句話:問題找到一個,解決一個,也就少一個。老百姓不停地出“上聯”,幹部就要不斷地對“下聯”。

三星村龍明榮給鄉黨委出了個“上聯”:村幹部都把公章吊在褲腰帶上,農民辦個結婚證明、遷移證明,要漫山遍野找幹部。“腳板都跑大了,半個月還蓋不來章,有時還要送禮喲!”

宋長江會同班子成員馬上研究對出“下聯”:鄉裏設立政務村務集中辦事大廳,鄉村300多個公章都集中在這裏,每月逢場天,鎮村幹部集中坐鎮大廳為群眾辦事。

化育橋村的農民又出了一個更難的“上聯”:2004年,天河拆遷政策公布後,農民們恍然大悟,10年前他們應得的一筆拆遷款沒有下發,被開發商偷偷私吞了。

10年前的舊賬,涉及3個開發商,而且人都沒影了。宋長江沒被嚇倒:世界上哪有解不開的疙瘩?

他很快對出了下聯:派出3個工作組,並親自循著各種線索順藤摸瓜,找到已經轉戰到成都的開發商,幾上成都,軟硬兼施,硬是把出名難纏的房地產開發商“揪”回鄉裏談判。

談判中開發商耍賴,哭窮“沒錢”,平日看起來謙和、斯文的宋長江猛拍桌子,臉色厲害得嚇人:“你們必須說清楚!否則別想出我這個鄉政府的門!”

最終,被蒙騙了好幾年的老百姓,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拆遷款共100多萬元,每戶最多5萬元,少的也有1萬多元。

漸漸地,沉屙日減。如今在天雲鄉,即使千方百計,幹部們能尋回的問題也隻有10多個,而且基本做到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

宋長江感言:

當幹部要學會熱愛群眾提出的問題,帶著真情與群眾交朋友,這是一把通用鑰匙,你對群眾感情到位了,問題自然就好解決了。

“窮則亂,富則安。”宋長江深知,隻有幫助老百姓發展致富,才能真正斬斷矛盾叢生的根源。

天雲鄉雖然山場、草場麵積很大,但群眾生活並不寬裕。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幹部長期熱衷搞“馬路經濟”、“政績工程”,這任領導下令栽桃,下任領導動員種梨,來回折騰。鄉裏流傳著順口溜:“張書記栽樹李書記挖,王書記來了重規劃。”

此情此景令宋長江百感交集。他回想起1986年剛到鄉鎮農技站工作時,也按上麵指示推廣種植過桃樹,結果虧了,農民一氣之下砍了樹。

這成了宋長江心中永遠的痛:**的幹部,不能唯書、唯上,一定要唯民啊。他發誓,再也不能折騰老百姓了!

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宋長江提出一個新詞:“百姓經濟”。他認為,農村增收致富,首要的是尊重民意,因地製宜搞服務,百姓願幹的支持,不願幹的堅決不幹。

有一次,上級希望天雲鄉在幾個村裏推廣種植榆樹,白送樹苗,還付勞務費。宋長江到前進村調研後,發現農民擔憂榆樹根係發達,又遮陽,影響種莊稼。那就不種,宋長江把縣裏某位領導的安排頂了回去。

但宋長江深知,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發展生產,必須讓老百姓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經過調研,他覺得天雲鄉適於發展中藥材與花卉種植,於是從免費舉辦中藥材與花卉種植培訓班入手,向群眾投石問路。

開班時,興致勃勃的宋長江進門就愣了:盡管通知到各村,但隻來了十幾個人,到第二天隻剩下四五人。他一問,才知道老百姓還以為新書記又搞“老套路”。

宋長江安慰沮喪的幹部們:“這不怨老百姓,是我們過去犯了錯。”說完,他來到走農民李長旺的家,他知道李長旺是天雲鄉花卉種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2000年他就開始種植花卉,種花育苗由於周期長,生長緩慢,這幾年不僅沒有獲得理想收益,還倒貼不少生產資料,為此老李沒少受村裏人嘲笑。當了解到李長旺缺少發展資金時,宋長江就和鄉信用社協商,將作李長旺作為花卉種植試點給予5萬的信貸扶持。2004年,不少客戶上門求購花卉苗木,全村人都傻眼了,當年李長旺賣苗木賺了6萬餘元,掘得了“第一桶金”。

在他的輻射帶動和鄉村領導的動員遊說下,2005年春,天雲的花卉麵積由原來的20多畝猛增至800多畝。

為了掌握花木種植實用技術,李長旺潛心研究花木種植技藝及盆景製作,在宋長江的鼓勵下,李長旺還自費去武漢進修園藝大專班的課程。2005年,他還到江蘇、北京等地學習花木盆景技藝,並加入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掌握了先進種植技術後,李長旺依托該東陽縣是“中國辛夷之鄉”的品牌優勢,嫁接並培育了白玉蘭、紫玉蘭、黃玉蘭等玉蘭係列和桂花、含笑、紫薇等100多個花木品種,到2005年年底,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成了全縣聞名的“花王”。

致富後的李長旺,為使更多群眾掌握花卉種植技術,還在村中舉辦花木培訓班,自費編印科技資料1000多份,手把手地向種植戶傳授花卉苗木種植知識,使全村湧現出300多個花木嫁接修剪技術能人,花木種植麵積迅速擴展到3600畝,花木銷往北京、上海、山東等11個省20多個城市。天雲鄉有40%的農戶依靠侍弄、經營花木走上致富路。

搞現代農業,不能靠天吃飯。接下來,宋長江帶領鎮村幹部大興水利,修渠、築堰、建提灌站,實現了全鎮農田澆灌的全覆蓋。

之後,宋長江又幹了件轟動全縣的大事——修環形公路。天雲鄉的11個村全部是深山村,交通極為不便。過去每到收獲季節,蔬菜、水果運不出去,隻好拿來喂豬。幹部下鄉尋問題,群眾年年提修路,最終卻年年失望。雖然前幾屆鄉黨委也想過修路,但都沒能實施。

宋長江剛到天雲鄉就起意修路。他常私下問村幹部:老百姓究竟願不願意?如果修還有哪些困難?

第382章 上聯與下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