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朝聖到井岡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書最齊的小說就是小說網讓我慚愧的是,如果不是有人領讀,入黨誓詞我竟然是說不全了。小說網(_)作為一名縣委副書記,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又想了想《國際歌》和《國歌》,如果沒有提示,我也同樣有一些歌詞記不清了。這根本就不是一個記性問題,而是一個黨性問題。我站在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低下了羞愧的頭顱,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摘自吳天然的劄記。

12月8日清晨6點我們就出發了,從廬山到井岡山全程400公裏,我們要走5個小時。

中午,大家在**曾住過的“井岡農家”,大家吃了一碗紅軍當年的主食——紅米飯,又專門吃一道紅軍當年常吃的野菜——紅軍菜。

吃罷飯,大家開始換裝。同誌們穿上紅軍服,挎上駁殼槍,都顯得格外精神。大家背著鬥笠、米袋和道具槍,重新走上了當年朱毛紅軍的挑糧小道。這條路從黃洋界山下的大隴村一直到黃洋界哨口,全長3.1公裏。這條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我們差不多走了兩個小時。一路上來,同誌們氣喘籲籲。大家這時對朱老總的扁擔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黃洋界哨口,我不禁回想起了當年的那場著名戰鬥。1928年8月30日,四個團的敵軍攻打黃洋界。當時山上隻有紅三十一團一營的兩個連。打到下午,紅軍子彈所剩無幾,靠石塊禦敵。在此關鍵時刻,紅軍扛來一門壞的迫擊炮和僅有的三發炮彈。前兩發都是啞炮,第三發炮彈瞄準敵人山下的指揮部,隨著一聲口令,隻聽“轟”的一聲,炮彈不僅響了,而且正中敵人指揮部。刹時間,黃洋界上歡呼聲、號角聲、鑼鼓聲連成一片。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勢嚇壞了,竟誤以為主力紅軍殺上山來,於是連滾帶爬收兵下山。在這次漂亮的黃洋界保衛戰的關鍵時刻,我軍僅有的一門迫擊炮和一發炮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曾為此專門賦詩《西江月?井岡山》以表達勝利之後的喜悅。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誌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下午,還有一些時間。我們便來到北山烈士陵園,這座陵園創建於1987年,占地麵積400畝。園內篆刻烈士名錄具名一萬五千七百四十四人,無名烈士四萬八千餘人。忠魂堂安放有五位老紅軍戰士的骨灰,陳列室向世人講述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五位元帥、七十五位將軍生平事跡。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座落於園中。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我們敬獻了花圈。在這裏,大家又重溫了一次入黨誓詞。

讓我慚愧的是,如果不是有人領讀,入黨誓詞我竟然是說不全了。作為一名縣委副書記,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又想了想《國際歌》和《國歌》,如果沒有提示,我也同樣有一些歌詞記不清了。這根本就不是一個記性問題,而是一個黨性問題。我站在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低下了羞愧的頭顱,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第二天早晨,我很早就被小鳥的歌聲叫醒了。披衣出門,12月的井岡山已經有些涼意了。

看著眼前群山如聚的大好河山,我真的是感慨萬千。陸定一曾說過:井岡山,兩樣寶,曆史紅,山林紅。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藍,在八卦風水中屬“陽山”。當年蔣介石在廬山培訓的七八千軍官,一個個威風凜凜,可一見到井岡山畢業的,就被打得丟盔卸甲。**兩個打仗最牛氣的元帥,**、彭德懷,都是從井岡山起家,打出軍威打出黨威,可也正是這兩位元帥,都裁倒於廬山。

我此時的心情,大概隻能用**1965年5月重上井岡山的兩首詞來表達了。

第一首是《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裏,飛上南天奇嶽。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台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裏,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

第二首是《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淩雲誌,重上井岡山。千裏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是啊,“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12月9日上午,我帶領同誌們參觀了井岡山曆史博物館。在這裏,大家的心靈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在博物館第二展廳,看到一張烈士遺照。烈士犧牲時,被敵入挖去雙眼,砍去雙臂,身中18彈。聽講解員說烈士犧牲時,年僅二十二歲。

在第四展廳,看到一份當年的入黨誓詞。24個字中,竟有9個錯別字。“嚴守秘密”4字全寫錯了,寫成“言首泌蜜”。但是,沒有人懷疑那些淳樸的黨員對黨和信仰的忠誠,為了那寫錯的幾個字,他們也願意獻出自己火熱的生命。

在第四展廳,我被一位偉大而美麗的女性深深打動,她就是朱德總司令的第四任妻子伍若蘭同誌。伍若蘭湖南耒陽人,是當地活潑漂亮的女秀才,不僅文筆出眾,還是一員手使雙槍的女將。1928年春,42歲的朱德與24歲的女**員伍若蘭結婚。

二人剛過蜜月,朱毛會師井岡山,朱老總宏圖大展。不幸次年井岡山第三次反圍剿時,為掩護朱德突圍,已經懷孕幾個月的伍若蘭率警衛班斷後,在激戰中負傷被捕,受酷刑而不屈,她說:“要想讓我投降,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贛江的水倒流”。蔣介石親發電報命令“割頭示眾”。朱德聞訊後,在麵前灑下了熱淚,敵人將她的頭顱示眾三天。

原來我隻聽說過朱老總一生喜歡蘭花,現在才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1962年朱老總重上井岡山時,親手采挖一株蘭花帶回北京。1961年朱老總遊廣州越秀公園時,賦詩一首道:“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爭豔各爭春,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是啊,無情未必真豪傑。當年的革命者為了新中國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

下午,我們聽了一場報告,這是一次針對井岡山精神的專題講座。

其實,井岡山的精神到底是什麽,每一個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總書記所概括的24個字,“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三句話,24個字,相當精辟和準確。

聽罷一個半小時的報告,我們一行人就去參觀了位於大井村的舊居。

舊居位於井岡山市中心——茨坪東山腳下,麵對波光粼粼的挹翠湖。房屋坐東朝西,土木結構,麵積798平方米。房東名叫李利昌,家中開有一小雜貨鋪。1927年10月下旬,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抵達井岡山茨坪後,房東騰出此屋的一半給秋收起義部隊居住。1929年1月14日,、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後,敵軍一度占領了井岡山,茨坪大部分房屋被敵燒毀。1961年,井岡山人民按曆史原貌恢複遺址,供人們參觀。

同誌舊居是一棟座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民房,位於茨坪挹翠湖岸邊,過去稱店上村,這裏也是與賀子珍同誌在井岡山鬥爭時期共同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常在這房屋的右後間居住。在這裏,經常夜以繼日地工作,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按照部隊規定,連部以上機關夜晚點燈辦公可以用三根燈芯照明。身為前委書記、紅四軍黨代表,為了節省用油卻堅持點一根燈芯,就在那微弱的燈光下,他代表井岡山前委起草了《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即《井岡山的鬥爭》一文。文章中,結合湘贛邊界具體實踐,從理論上全麵係統地總結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經驗,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嶄新思想。

紅軍戰士看到經常工作到深夜,把打土豪繳獲來的馬燈送給他。可是考慮到馬燈費油量大,平時不用它,隻是在晚間外出或開會時偶爾使用。非常關心警衛員的成長,從百忙中抽空給他們講述革命道理,指導他們學習文化和技術知識。房前有條石徑小道是當年茨坪的一條主要街道,有一涼亭供來往的軍民在此歇息,經常在亭下與軍民們促膝談心,了解根據地的有關情況。

在這裏,同誌領導井岡山軍民度過了艱難的歲月。當時,由於湘贛敵軍對井岡山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紅軍的軍需給養非常困難,物質生活十分艱苦,與普通戰士一樣吃紅米南瓜度日。

白天軍務十分繁忙,晚間還要辦公,賀子珍也經常陪伴他抄、寫文稿、剪貼報紙到深夜。當時,部隊對晚上點燈用油有一個規定:各級機關晚上辦公時,隻能用一盞油燈,油燈上可以點三根燈芯;連部晚上值班,可以留一盞油燈,但隻準點一根燈芯。按照這個規定,當時是紅四軍的黨代表,軍委、特委書記和**井岡山前委書記,他晚上辦公時用的油燈,完全可以點三根燈芯,但他為了節省用油,每天晚上辦公他都堅持點一根燈芯照明。

就在這樣微弱的燈光下,同誌在這裏起草了《井岡山的鬥爭》這篇重要的著作,在這篇著作中,他總結了井岡山鬥爭的經驗,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思想,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途。

同誌還在此屋的廳堂裏,多次召開黨、政、軍的各種重要會議,研究部署根據地建設的各項工作。

1929年2月,國民黨反動派占領大小五井,燒毀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此屋僅存一堵殘牆和屋前平時讀書看報時坐過的讀書石以及屋後常在樹下觀看紅軍練兵的兩棵常青樹。

兩棵樹,一棵是海羅杉,一棵是鑿樹,當地人稱它倆是“神奇樹”。1949年,這兩棵被戰火燒得傷痕累累的大樹突然抽枝發芽,長得枝繁茂。1965年,重上井岡山,故地重遊。這兩棵樹竟第一次開出滿樹如雪似銀的小白花。1976年,這兩棵樹又莫名其妙地枯萎了,這一年的9月10日,逝世了!

兩棵樹的神奇,在於人民群眾對**的深切懷念。是不是如此,不必過多的考究了。

但八角樓的燈光,朱德的扁擔必將成為不死的傳奇。

第224章 朝聖到井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