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西周發展

姬昌自從與自己的母親詳談之後,便大開糧庫,為貧苦百姓解決饑寒之苦,而他自己也經常與萬民互動,遊走在民眾之間。

同時發榜招賢,聲稱隻要有一技之長,均可前來,即使西周不錄用其人,也會贈送金銀離開。

一時之間,西伯候姬昌好才之名傳於四方,聲名遠播,致使到西岐應征之人多不勝數,雖多為無能之輩,但也確實有不少大能之士前來應征。

如散宜生、伯夷、叔齊、閎夭、太顛、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才華人士,欽佩姬昌的所作所為,願為姬昌效力。

一日,姬昌向眾人詢問治國之策。

散宜生出班道,“民為根,治國便是治民,隻要百姓衣食無憂,國自安寧。所以依臣之見,隻要心中憂民,愛民,治理國家自然容易。”

一眾大臣聞言俱都點頭稱讚,見此,姬昌微微一笑,接著問道,“愛卿倒是說說如何憂民,愛民。”

散宜生躬身答道,“臣自幼家貧,年幼之時,家中無糧無金,每日所求不過是能吃飽穿暖,僅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料想這世間所有的貧苦百姓所望也不外如是。”

姬昌點頭道,“愛卿所言甚是,我西周大開糧庫,為萬民散糧,便是如此。”

散宜生聞言卻是搖頭,道,“主上誤會微臣的意思了,主上所做自然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卻不能解決根本,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稅收,讓升鬥小民能夠休養生息,不至於受那貧寒之苦,另一邊再為饑寒之民大開糧庫,如此當天下萬民都能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時候,主上的賢明也能被萬民看在眼裏,自然無人會去作奸犯科,西周也就安享太平。”

姬昌聞言雙眼大亮,散宜生確是大才之士,心中已經決定重用散宜生,而口上依舊道,“那依卿家看來,這稅收當收多少?”

散宜生道,“微臣認為,當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無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

姬昌聞言微微一愣,遲疑道,“這樣是不是收的太少了?西周有大量的軍隊,如此少的稅收,恐怕不夠開銷。”

散宜生卻是言道,“微臣覺得已經不少了,一來,就算納九分之一的稅,但是耕種之人多了,萬民的收獲自然也便多了,納稅雖少,但交稅之人增多,如此兩相相抵,稅收應該相差無幾;二來,主上如此施為,定會讓主上的賢明傳播,整個西周也便更加太平。”

聽散宜生如此一說,姬昌想了想,大為讚同,而後道,“卿家所言極是,此事便交由卿家來處理吧。”

散宜生等人聞聽姬昌真的答應了此事,不由大喜,認為自己等人確實找了一位為民著想的明主,然後一個個分頭行事,開始著手處理此事。

散宜生自得到姬昌首肯後,便開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日夜不停的辦理此事,為萬民奔走。

而百姓聞聽西伯侯實行“九一而助”的政策後,皆是大呼西伯候仁慈,且有不少他國百姓湧入西岐。

剛開始一年,當稅收全部繳納上來之後,姬昌見總的稅收並未減少多少,心中更加認可了散宜生的“九一而助”之策。

第二年,總稅收便與以前相當;第三年,總稅收足足增長了一成有餘;再往後,稅收時而增長,時而持平,時而減少,不過總的來說,比以前的稅收要多,這讓姬昌大為歡喜,當然,他也沒有歡喜過頭,將這事給隱瞞了下來,向外宣稱總稅收減少了。

之後,姬昌以此事升散宜生為上大夫,為百官之首。

西伯侯姬昌減少百姓賦稅之事傳入朝歌之後,帝辛大為讚賞,發下詔書,稱其為天下諸侯之表率,讓天下各路諸侯都向姬昌學習。

姬昌接到詔書之後,心中高興,因為如此一來,他在諸侯中的威望會更高,對於以後報仇雪恨,取代殷商,掌天下權勢,便更有把握。

當然,減少賦稅所帶來的好處可不止這一星半點。

比如,減少賦稅,一來,讓民眾認可西伯侯,傳其賢名;

二來,在天下間的名聲直接壓蓋其他大諸侯,為自己以後掌管天下打下基礎;

三來,能得到帝辛的賞識,稱讚,可讓他的名聲在朝歌傳播,將來反商之時,民眾也不會反對他;

四來,因為減少賦稅,定會讓帝辛誤以為西周總稅收少,不足軍隊所需,更不要說擴軍,因此他也就對西周減少了防範之心,對西周不再過多關注,而姬昌則可以暗中發展,擴充自己的勢力。

當然,好處也不止此四點,還有其它或大或小的好處,零零碎碎加起來也讓姬昌為之高興。

如此可謂一舉可得,不得不說,散宜生是個大才,不然也不會傳名曆史。

僅散宜生如此一法便讓姬昌得到莫大好處,而姬昌所納的賢才可不僅僅隻有散宜生一人,另外一些大能之士俱都向姬昌獻策,讓整個西周越發的國富民強!

……

再說雲中子,雲中子自從回到五行島後,便一直在東海四處走動。

截教弟子大都住在東海境內,另有一部分則是居住在洪荒大陸上,如今的整個截教弟子,可謂散亂。

通天教主,多寶,趙公明以及雲中子對此都無可奈何,特別是現在封神將近,再加上闡教將薑子牙收入了門下,讓截教的幾位重要人物全都將目光放在了闡教的身上。

而在這期間,雲中子則是四處奔走,一一探訪截教的眾位師弟師妹,並同時嚴謹告誡他們在封神期間,千萬不要外出,如若實在有事,必須與多位師兄弟等結伴而行。

雲中子在整個截教的弟子心中都是威信十足,不比通天教主差多少,因此,全都點頭稱是,至於到時候真遇到有事,是否會這般做,雲中子就不可而知了。

截教弟子太多,很多弟子,雲中子甚至都未見過,他去探訪的自然僅僅是與他一輩的師弟師妹,同時也是他認識的。

在雲中子去探訪三宵之時,發現女娃依然與三宵在一起,而當雲中子邀請三宵去五行島居住之時,三宵卻是婉拒了,雲中子也無奈。

最後雲中子想要三人去管理紫薇宮,但是三宵卻言要留在東海境內幫老師管理截教弟子,雲中子沒可奈何,隻得由她們。

之後雲中子找到楊蛟與袁洪二人,發現楊蛟此時已經成了一個遊走天下的逍遙道士,對此,雲中子並未多說什麽。

而當他發現袁洪與梅山六兄弟結拜,並成為梅山七聖之後,心中也是感歎,“天意如此!”

雖如此,但雲中子這次肯定不會順應天道,必定會救下袁洪。

再之後,雲中子便將目光放在了帝辛的身上,他蒙蔽了自己的天機,獨自一人來到了朝歌,關注著帝辛的一切。

從帝辛拜聞仲為師,習練武藝,到最後成為天子,懾諸侯,掌天下,廢除奴隸製等等。

帝辛的一切作為全都被雲中子看在眼裏,作為後世人的雲中子卻是明白了這帝辛為什麽會落得個國破人亡的下場。

帝辛這些來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如若一直這般下去,定會揚名萬世,成為人人尊崇的賢君。

但是事與願違,當帝辛重用奴隸之後,整個國家的國力昌盛,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能夠與之相比,帝辛整個人便沒有了目標。

眼見著國家昌盛繁榮,國泰民安,萬民樂業,這讓帝辛與後世漢武帝、唐玄宗一般,到了後期便變得好大喜功,一係列惡習便接踵而至。

再加上帝辛處於封神大劫期間,這國破家亡亦屬正常。

雲中子借鑒後世,分析出了帝辛滅國的原因,但是雲中子也知道,這其中肯定還有許多人的推波助瀾,否則以殷商幾百年深厚的底蘊,豈會在短短數十年內就被覆滅?

而且根據後世記憶,雲中子得知,帝辛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

帝辛剛愎自用,不納忠言,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且殺比幹,囚箕子,信小人,失人心。

眼前所見,後世所知,兩相比較,雲中子知道,帝辛的確是變了,可是他再變,也不會變到殺害自己的親叔叔,親兒子的地步。

更何況,最後帝辛不僅殺害了自己的親叔叔,親兒子,更是寫出淫詩,汙辱聖人。

現在人族之內,經常會有闡教弟子,截教弟子出來傳道,因此,整個人族都是知道聖人的存在,聖人乃是不死不滅,與天齊壽的神明。

他帝辛僅僅隻是一個凡人,即便是一個君王,一個賢君,即便再自信,自大,也不敢對聖人不敬,除非他傻了,可是帝辛傻嗎?不,他不傻!

可是他不僅做出了對聖人不敬的事來,更是寫出了淫詩,汙辱女媧這等身具造人大功德的聖人,這讓雲中子知道,帝辛做出如此事來,其中肯定有很多貓膩,而這背後之人,肯定是與女媧同等境界,地位的人——聖人!

雲中子如今要做的就是看看這背後之人到底是誰,雖然心中已經有了猜測,十有**是那西方教的準提道人。

之所以這般猜測,是因為西方教想要東進,就必須等截教衰弱,不然,東方全都信截教,他西方教連湯都喝不到一口,而要使截教衰弱,自然便是借助封神大劫。

可是,正所謂眼見為實,雲中子雖然心中這般猜想,但是畢竟沒有證據,所以雲中子自然想要親眼看上一看。

………

今天的第二章,前麵已經發過一章,各位書友不要忘了看。

原本以為今天會延遲很久,卻沒想到事情解決很順利,所以就早早更新了。

另外雲楓建立了一個書友群,書評區與作者信息中都有群號,簡介中不能發出來,讓雲楓很惱火,隻能放在此兩處了,望各位書友加群啊!

吼!!!!!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謝謝大家!】

《福德真仙》僅代表作者福德真仙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