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易經――生之大原則?大易無邊 慧行天下 13本性論

13本性論

生之易行文至本章,生之易的十三大原則就業已敘述完畢。生之易處處講原則,但實際上生之易並沒有任何原則,而隻是萬物自然之本性。我們所謂的原則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對自然之本性的不同側重點的描述。太極環生息運行是依照其自然之本性而生息運行。太極環之所以那樣運行,隻是其本性使然,係統最初和最終的動因,都隻是係統自身。一切都是本性,所以我們一旦就太極環生息運行這種本性進行歸納總結並述之為各種原則,實際上我們就是遠離了而不是貼近了生之易智慧的起源。因為無論我們的描述多麽地詳盡都不足以闡明太極環生息運行的本性。智之為慧就在於其一旦指明,便遠離了智慧。所以智慧的根本在於太極環的本性,而不是我們所謂的什麽什麽原則。

佛說:慧由心生。唯有我們心中的那一點點自性可以描摹太極環那智慧的本性。其他的,一旦開口便離題萬裏。

我們說,太極環的運行生息是全部的大係統的智慧之源,那麽承傳到我們每個人身上,我們每個人所秉承的這個子係統環相應地也必然地具有“太極環”的環結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智慧之源。可問題在於太極環的原始結構是容易、和諧與快樂的化身,是無以倫比的智慧之源。而我們身上的這個子係統環卻不知道是被擰了多少擰勁的N級子係統。我們必須消除掉所有多餘的擰勁才能複原那最初的太極環的原始麵貌。可見我們人之為人的本性距離智慧的本原是多麽的遙遠。

這樣理解似乎就產生了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那最為遠古的生物反而更加地接近智慧的本源。

沒錯,如果你心中有了這麽一個疑問,就證明你確實是在用心思索了。

這世界愈進化就愈是遠離智慧。進化確實讓生靈更精明、更適應,但絕不是更智慧。太極環的分裂與運行隻是更加地增加了係統的複雜性、多樣性與不確定性。而智慧則是一個恒量,智之為慧就在其不生不滅,不增不長,他與人自性中的那一點點慧根相通。悟性高的人可以籍由自身的這個子係統環複原和考證大係統的智慧。但我們大多數的的人卻隻能象小景一樣,對之望塵而莫及。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表達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個子係統環中,我們都必然地是智慧的太極環結構――隻要消除掉那些因分裂複製而產生的擰勁。在原則上我們依然可以完完整整地複原出太極環的原始結構。

太極環本身的結構是至為簡潔,至為和諧,至為快樂的結構,而且這些簡潔、和諧與快樂的特點全都源自自身的結構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推動和添加。所以我們說,太極環的本性其實就是自然的自然之性,是智慧的智慧之態。是簡潔在簡潔時、和諧在和諧時、快樂在快樂時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所以太極環本沒有一切所謂的簡潔、和諧、快樂及智慧之說,有的隻是他的自然之性。但自然的自然之性本身就具有簡潔、和諧、快樂與智慧的特點,但特點隻是對本性所做的具體而微的表述,而本性才是最為實在的東西。

而我們人,除非從內心的深處能意識到我們智慧的本性,否則對我們人來講更加容易表現出來的反而是我們的那些擰勁。我們人太聰明了,以至於看不出是否還可以表達智慧。

太極環本身隻有一個擰勁,但正是這個唯一的擰勁讓太極環擺脫了平麵狀態的生硬、艱澀與死板,從而擁有智慧的本性。而我們人則擁有2N+1個數的擰勁,2N個數的擰勁因其轉到了原來的位置沒有結構功能上的意義。所以我們的子係統若要表達和複原太極環的原始狀態,則必須不多不少地剔除掉自己身上的那2N個擰勁。這大概隻有佛祖才可以輕易做到吧。

但就算我們並不能做到,我們同樣應當明白我們的自性所秉承的那種智慧的體現與太極環自然之本性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就是說,並非我們芸芸中的眾生不體現智慧,而是我們所體現的那種智慧業已被後天而生的2N多的擰勁給湮沒了。

所以,首先要認識到智慧的本源或者說智慧本身是源自大自然自然而然的天性。智之為慧自宇宙誕生那一刻起直至宇宙終結都是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恒量,智慧相對來說是個靜止的傳承的東西。因其靜止,因其在漫長的進化和演繹過程中的承傳所以才最容易被後天而生的2N多的擰勁所湮沒。但自然的天性卻永恒地存在,他不因為這2N多的進化和演繹而失去智慧之天性。

再就是要認識到人的自性。雖然那2N多的擰勁足以攪亂我們對世界原本之智慧的認知,但畢竟我們的自性是源於太極環的最初。冗雜剝盡,世界原本簡潔、和諧而又快樂。

所以,世界的簡潔、和諧與快樂是自然之天性又是我們芸芸眾生之天性。盡管我們人之為人的天性被2N多的擰勁所遮掩,但天性之光可以衝破重重的迷霧,直射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