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老子 生之易第三部 6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
6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
本章我們敘述老子四章的內容。
老子前三章的邏輯似乎是有道而德由德而治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由自然之真實轉向人為之真實的過程。盡管老子從內心深處否認人為,否認人為之真實,但他被迫做出的妥協並為這種妥協提出的中和的方法卻是老子思想的精華。
以下四、五、六、七、八、九章似乎仍然延承了這一邏輯,即老子首先提出一種自然之真實,然後再提出人對這種真實的真實反應,最後提出治國、治家的觀點。當然有時候這最後的“治”老子並不提出,因為老子針對的對象是更廣大的普通的民眾,而且老子思想的重點是自然之真與人為之真。人為之真是對自然之真的模擬與複製,而且自然之真是混沌的完美的,而人為之真是混亂的清晰的。所以由此老子才得出回到原始的剔除一切人為的論斷。
本章的字句,老子就是對“道”對自然之真實做的一番描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所謂的“道”並不是直接的原創的理論性的東西,而是對那樣的東西所做的一種間接性的描述。
“道衝”說的是“道”,“道”的特點是“衝”。道之為真,而德之為用,所以道雖然“衝”但其反應在德上卻是“不盈”。那麽這裏“衝”與“盈”又是什麽意思呢?衝是道的特點,有人解釋為:“虛”,這也不能算不對,但我們解釋為:“看似相互矛盾,生硬而不近情理”。基於在“太極環”結構的非常體係內,正與反、對與錯、彼與此、我與你都是一體的,這種看似的矛盾性、生硬而不近情理性就是道之為真的“衝”的特點。而盈,指的是月滿之盈、人滿之盈,是一種閉塞、阻塞。而“不盈”則是“盈”的反麵,是一種暢順、流通。所以德之為用其道的表現反而因為“衝”而更顯得暢順、流通。
至於“淵兮,似萬物之宗”那個“宗”字,有人解釋為:“宗主,主宰者”,這是不對的。因為這一句明顯也是在說“道”。道之為真,其最基本的就是“無名,萬物之始”,所以這裏“宗”說的就是那個“無名”,是“萬物之始”的狀態,是“玄之又玄”的狀態。退一步講,老子曰“生而不有,為而不持”,而這裏一句“似萬物之宗”無論如何不能作“宗主”來講,不然就自相矛盾。而後文又有“象帝之先”,“帝”指的是“上帝”是“造物主”,是“萬物之母”,而比這些還要更早一步的當然隻能是“無名”是“道”,是“太極環”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狀態。所以由此也可以印證“萬物之宗”的那個“宗”與“象帝之先”那個“先”字指的是同一概念:“無名”。
“無名”是“太極環”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狀態,在那種狀態,萬物一體、概念統一,沒有彼此、沒有你我,即本章文字所說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所以,由此更顯出老子本章對“道”的論述完全是在間接地申述“太極環”的狀態。顯然這種申述是同源於“易經”的,隻是“易”的申述更加的直接,而老子的申述是經過了若幹的傳承。
綜上所述,我們給出本章在生之易意義上大概的釋義。
老子四章 釋義
附原文:
4.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之為自然之真,他的特點看似相互矛盾、生硬而不近情理,但其表現在德之為用的人為上卻是十分的暢順而亨通的。
道之為自然之真,他在認識上確實是有點難以理解,似乎他就是天地之始,萬物“無名”的狀態:沒有彼此,萬物是一體的,沒有你我,萬物是統一的。正與反的概念混沌統一,但這似乎確實是存在的。我不知道他是誰的兒子,隻知道他出現在造物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