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生意

“哦,董愛卿知道?盡可說來。”皇上好像也有些勁了。

“皇上,末將出生於西涼,對羌族尚有一些了解,這些年羌族的牛羊一到冬季便大量死亡,而羌族已牛羊作為食物,牛羊的大量的死亡使羌缺少食物,大量的羌族中人餓死。如此,他們便發生叛亂了。”

“這可如何是好?”皇帝問道。

“末將有一解決之道,還需眾位大人幫忙。”董卓看向眾位大臣,可是他們並沒有人理會董卓。董卓再次說道:“此事亦是不難,將羌族中較為瘦弱的牛羊賣入關中之地,賣得的錢財換取糧食亦可直接換取糧食,若此,可足夠羌族食用也。若是再有末將在涼州恩威並施,定然使羌族不再發生叛亂也。”

“董愛卿已有撫敵之策,真乃國之福也。”

“皇上,末將不知這牛羊賣於何人?士族中人皆不願與末將為作此生意。”何進也因為站在士族一邊不好開口。

張讓此時在皇帝耳邊輕輕的說:“皇上何不咱們自己來做。”

“做生意?便是賣牛羊的生意?”皇帝疑惑道。

“皇上英明。”

皇帝和張讓在耳邊嘀咕了數句,(大臣自然是不知道的)便向董卓問道:“這樁買賣是否有利可圖?”

“皇上有所不知,西涼的牛羊比南方的牛羊生長的緩慢,在草原之上又要躲避天敵的追捕,自然練得一身好筋骨,肉質鮮美多汁,滑而不膩。絕對是皇宮之中的必備之食也。”

“董愛卿如此一說,朕到想起來了,朕已經有數年沒有吃到涼州的牛羊了。”

張讓在一旁大獻殷勤:“皇上何不趁此機會,做下此筆生意。”

“董愛卿不知一年能賺多少錢財?”

“羌族之中一頭牛可換得10倍於牛的重量的糧食,末將給羌族五倍於牛的重量的糧食已足以羌族食用,再有剩下的一半自然便是利潤也。”

“如此利潤實在是高也,不想董愛卿在做生意也是厲害異常。”這時的朝廷就是董卓與皇帝二人做生意的地方了,其他大臣隻能在旁邊低著頭,看著腳趾板。

“若皇上在長安派一官員配合銷售,則會賺到更多的錢財。”

皇上大笑:“董愛卿實乃大才也。”

“末將微末伎倆,怎敢與皇上相比也。”一個馬屁把皇上拍的舒舒服服的。此時的皇帝樂的合不攏嘴。

張讓也在一旁諂媚道:“皇上宴請眾臣,用雙倍的價錢向眾臣收錢,也可小賺一筆,董卓處可讓些利與他,也可讓其送牛羊勤快些。如此一年賺百萬貫並非難事也。”

“甚好,甚好。董愛卿聽封,封董卓為西涼刺史,總領西涼軍政大權,加封為鼇鄉侯,食邑千戶。”

“謝皇上。”張讓本來還想在此說說馬騰的事情的,看看朝中大臣的樣子,待會兒散會直接找皇帝談就可以了。果然在金錢的誘惑下,皇帝二話不說的答應了。董卓自是回河東整兵不提。而馬騰也當上了彭城郡守。(徐州的)

張讓等十常侍可是心開怒放,董卓在涼州,馬騰在徐州,一東南一西北對洛陽形成包圍的局勢,這樣士族再想搞些小動作可要小心一點了。就算皇帝突然駕崩了(皇帝身體不好,是人就看的出來),也有外麵的軍隊為我助威,新皇帝不管是劉協還是劉辯都隻有這麽大,皇宮之中還不是在我等十常侍的天下!哈哈,值得一笑。

散朝之後,士族之數位大臣在王允家討論。

“不想這董武夫盡然可大勝叛軍,真乃士族人士一大敵也。”一位官員說道。

“董卓憑戰功得高官,吾自然是無話可說,但是馬騰何人也,乃是一降將,現今盡然為彭城郡守,皇上還美其名曰:體現朕的氣度不凡,如漢武帝一般。”(漢武帝也用刺客為將軍的,電視上有,嗬嗬)

“眾位同僚勿憂,西涼乃大漢邊疆,完全妨礙不到朝庭的安危。”

“不然,馬騰與董卓乃是張讓黨羽,一旦洛陽有變,二軍同時派大軍前來可如何是好。尤其是董卓。”

這時王允說道:“諸位同僚可曾想過,董卓在西涼素有邊功,當時他來求我等士族助其高升,而我等士族卻不願也此等武夫為伍,為了得到更高的地位自然隻有去賄賂張讓了。此事我等亦是考慮不周也。”

旁邊的司徒袁隗說道:“子師之言謬矣,非我等士族官員我等怎麽可輕信也,我等士族之中雖有皇甫嵩與朱雋,但是遠遠不能維持大漢的安全。唯今之計隻得我等士族之中自行培養武將了。”

“司徒大人可有人選?”

“吾侄袁紹,袁本初,略通武藝,熟讀兵書,可堪大任。”

“諸位可再有人選?”

旁邊馬上有人拍馬屁說:“袁本初一人足矣。”

“是,是······”可見袁家勢力之大。

董卓回到河東便整軍前往涼州,當夜董卓便問李儒如何一統涼州。

“主公勿憂,我軍先到離雍州最近的武都郡駐紮,傳皇上的神諭,言主公為涼州刺史,總領涼州的軍政大權,郡守和縣令定然聞風而來。主公可將城池守將換成自己的心腹。如此將士皆聽主公之言,涼州便在主公掌中也。不過還有羌族大軍在後,我軍隻大軍35000,非擴軍不可。”

董卓亦是說道:“涼州乃天下十三州之一州,地處邊陲,西北地勢平坦,西南山脈連綿,北部與南部俱有異族獨善其身,防守甚是不易,且糧食匱乏,人口稀少,並非是立基之地也。然而其州民彪悍,品直好義,土風醇厚,有先民之流。且涼州戰馬出眾,冠絕於世,本將為得涼州便是為此。

“主公放心,治理涼州有儒來處理,主公隻需處理軍事便可。”

“有勞儒了。”

“主公,可知太平道教?”李儒終於還是提出來了,他也知道好久了。

“略有耳聞。”

“聽馬騰雲,太平道教要反!”他一個字一個字說的清清楚楚,生怕董卓不知道一般。

“嗬嗬,此事本將也知道久矣。”董卓悠然的說道。

“主公何不告知皇上,可是大功一件。”

“賢婿可知,大漢的子民現在過著什麽樣的生活?”董卓看向了李儒。

“這······大漢的子民現在生活的確實不好。”李儒略有感歎的說道。

“隻是不好而已焉?簡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太平道教便是一個導火索,一經引燃便是燃起整個大漢的熊熊烈火。百姓盡皆奮起反抗,燒殺搶掠,如此大的“功勞”現在我等前去已經告訴皇上,晚矣。此次叛亂定會發生,且波及區域之廣,世間罕見,此皆士族,閹黨與皇上之功也。我等隻需守護涼州便可。”

“主公,如此靜看天下大亂,終是要禍及涼州,不知主公······”

“儒怎會如此糊塗,天下大亂,定然有朝廷大軍前去剿滅,或許本將亦需前去征繳。太平軍乃是農民起義,雖人數眾多,但多是百姓,未加訓練,怎敵天下百萬大軍。”

";既然大漢仍舊被大漢掌控,又有何慮?”

“儒不知,戰國七雄焉?”

“主公的意思是······”

“儒不愧為軍師,一猜即中,天下大亂,諸侯崛起,而朝廷卻無掌控之力。豈非如戰國時期一般。”

“主公遠見。但是依儒所見,西涼地處邊陲卻不是立基之本也。”

“儒盡管放心,我等虎踞涼州,以待時機,時機成熟之時便是我軍揮師進雍之時,雍州現今可沒有大的勢力,還不被本將揮師而克,再派一良將鎮守函穀關,已擋東麵的進攻,揮師向南,攻進漢中,直至進川,虎踞西南,若事成,當雄踞天下,不成,亦可稱霸一方也。”董卓自信的說道。

“主公遠見,儒遠遠不如。”李儒心悅誠服的說。

董卓笑著說道:“賢婿隻是未往這方麵想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