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魏博軍重步兵、騎兵已然盡失,步弓手衝著陌刀隊射了幾波,也奈何不得這種重甲如牆的大唐鐵軍。而此時官軍中軍殺出火龍騎,重裝騎兵的衝撞力外加原始“手榴彈”的威力,魏博軍根本無法抵禦,甫一接觸,戰線便告突破。

火龍騎仿佛狼入羊群,魏博步兵稍稍抵抗,便仿佛潰堤一般,從撕開一道口子,到全線崩潰,僅僅是一眨眼的工夫。

尤其是當對麵那象征著秦王的大纛迅速逼近,而任何一個唐人都熟悉的《秦王破陣樂》合著征伐的鼓聲同時響起,這種心理上的巨大壓力,讓他們再也無法正麵官軍。

逃吧,逃吧……

所有人都顧不得什麽軍令,什麽戰線,甚至顧不得失敗後將會麵臨什麽下場,唯一的念頭隻剩下一個字:逃!

李公佺、史仁遇、左行遷、李重霸四人也出現分裂,李公佺還想糾集殘軍抵抗一番,史仁遇則直接領著親兵朝羅紹威奔來,口中大喝:“勾連叛賊朱溫與朝廷為敵,是公陷魏博於險境,何不獻上人頭,還我故鄉安寧!”

羅紹威想不到史仁遇會臨陣倒戈要殺自己,大吃一驚之餘,忙招呼牙兵上前抵抗。

但史仁遇這麽一做,左行遷、李重霸二人也便沒有了顧慮——其實魏博將校廢立節帥常有之事,哪裏談得上什麽顧慮——既然有人領頭,這二人也立刻加入了臨陣叛變、斬殺羅紹威的行列……

根據總參謀部戰後統計,是役,魏博軍戰死、重傷四千三百六十一人,被俘及輕傷兩三六千二十七人,約有五千米魏博士兵失蹤。與之相反的是,官軍死傷微乎其微,其中戰死僅數十人,其餘約七八百人受傷。

秦王李曜收回戰前“不要俘虜”的命令,下令將魏博牙軍從將校到隊正的軍官全部斬殺之外,牙兵士卒分散送往“西北邊軍”,也就是關西三帥麾下,“以戰功贖罪”。與此同時,魏博尋常士卒,即非世襲牙兵家族者,按照慣例打散重編。

秦王進入魏州後,河北行營宣布此役主要罪首羅紹威被押解長安待審;李公佺負隅頑抗,被陣斬當場;史仁遇、左行遷、李重霸雖臨陣投誠,但在接下來的審查中發現其家族在魏博各地根深蒂固,且有諸多不法行徑,民怨極大。秦王遂賜其佩劍“守正”與河北行營都虞候張訓,當眾將三人斬首,以示還民公道。同時,秦王宣布將羅紹威、李公佺、史仁遇、左行遷、李重霸等魏博將帥家族查抄之賊贓充抵魏博民眾應繳稅款,且額外免稅一年。

至此,魏博大局遂定。

按照總參謀部戰後評估,魏博作為一個藩鎮勢力,經此一役“實已不存”。朝廷大軍駐軍魏博,也宣示著朱溫北上河北的橋頭堡徹底喪失。

三日之後,王班領河中水軍突襲半渡黃河汴軍得手的消息傳到,經過前線指揮、參謀、細作等多方匯報,李曜判斷是役朱溫損失了海量輜重,兵員損失至少三四萬人。另一個有些意外的消息是,“鐵槍”王彥章此役似受重傷,生死未卜。

按說,李曜對王彥章是有些好感的,但這人愚忠,李曜也沒想過能讓他轉投自己,若是這般死了,曆史上或少了一員本應更加大名鼎鼎的將星,雖然有些為他遺憾,卻也……少了自己一些可能的麻煩。

這個消息剛剛宣布,元行欽一路的勝報也隨之傳來。相對於擊敗魏博主力和擊潰朱溫北渡援軍而言,元行欽的勝利顯得不那麽輝煌。同樣是兩萬大軍對陣,元行欽占據絕對的裝備優勢,兵員上麵也至少不會處於劣勢。但最終,雙方的戰損比幾乎差不多,元行欽損失兩千七百,楊師厚損失三千一百,這算是此次李曜出兵以來,戰損比最大的一場仗了。

不過好在元行欽還是完成了他的任務:將楊師厚“趕下黃河”。雖然楊師厚算起來是主動撤退,也並非跳河逃命,而是坐船撤回黃河以南,但不論怎麽說,戰鬥目標算是達到了。

待元行欽回到魏州之後,李曜細細詢問才知道,元行欽實際上是中了楊師厚的計策,被他層層拖延,將戰線拉得過長,最後在前陣遭到楊師厚優勢兵力迎頭一擊,才打成這種戰損比。換句話說,右天策衛本身的戰鬥力還是強於楊師厚所部。於是李曜雖然當著眾將的麵仍然為元行欽敘了軍功,背地裏卻著實將他訓斥告誡了一番。

朱溫大軍不能北上,魏博也徹底平定,邢洺、橫海二鎮再沒有半點掙紮的機會,當李曜領兵北上時,諸城幾乎可以說是望風而降。

接下來,秦王李曜做了一件天下人感受到他決心的事,他宣布,鑒於幽燕局勢,他作為河北行營都統,又是宗室親王,將親率二十萬禁軍(包括河中軍及降軍)代天子北巡,北巡途中將經過鎮州、定州,命二鎮節帥郊迎三十裏。

王鎔與王處直緊急磋商,均無半點把握,這時候才知道,夾在兩大勢力之間雖然不好做人,但兩大勢力若是隻剩一個,更是連繼續維持現狀也求之不得了。

端午剛過,李曜便進入了鎮州地界,成德節度使王鎔以及提前南下到來的義武節度使王處直領各自軍府文武官員郊迎三十裏,拜見秦王殿下。

秦王倒並非殺氣騰騰而來,但語氣之森然決絕,卻令王鎔、王處直等人心中一片冰涼:“陛下有旨,王鎔加順寧公,可中書侍郎,王處直加順安公,可中書侍郎。”

秦王微微一頓,淡淡地道:“二位的旌節官印,不妨先交予孤王,待孤王回京,自會交還陛下。”

事已至此,二人還能如何?王處直麾下軍力微弱也就罷了,王鎔多少還有四萬餘兵馬,想起數代基業,忍不住問:“那成德鎮今後……”

李曜淡淡地道:“非邊鎮,皆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