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投靠漢人
“好在我們的關係還算好…”兩人都這麽想著。
其實是燕山派大小高手傾巢而出,曉陽府也派人給予協助,還出動了火藥火炮,一舉刺殺了鄂穆圖。鄂穆圖正是那種情況:小兵很多,高端武力缺乏,野戰很厲害、在城市中反而束手束腳。
公開送走了陳友諒,曉陽提兵兩萬去往侯城,三麵圍住了城池,亮出300門火炮。
此時城裏已經亂作一團--因為鄂穆圖也是個比較專權的人,平時啥都管,這下子他一死,誰都做不了主;再說蒙古人也是互不服氣。而且鄂穆圖都給刺殺了,其它將軍、大佬紛紛調遣大量兵將高手保護自己,深居簡出,反倒造成城防的兵力不足。
其實就算大部分出去守城也不過一萬人,侯城城牆又比較老舊,麵對這麽多火炮,城上的人幾乎沒什麽生存機會。
於是大半夜的,城裏的蒙古人開了北門偷偷走掉了,曉陽的人開始裝作不知,隻是快走完的時候放了兩炮,呐喊幾聲,嚇得蒙古人放馬狂奔,把輜重大炮都丟了。
蒙古人跑光,就有“特戰隊”的高手上城打開了城門,曉陽府接管整個侯城,接管整個遼省!
至於東北剩下的地方,雖然好東西很多,但是太過廣袤,牽扯太多人力物力,暫時顧不上,於是曉陽很快伸出了橄欖枝,除了那些鐵杆反對者,其餘的一律拉攏,暫時隻給出一個條件:隻要投靠過來、聽話,幫助銷售牛羊、糧食!(具體幫助銷售的比例,看狗腿程度。)
曉陽有龐大的船隊和商業網絡,可以把食品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他有這個底氣。
何況此時的食品的確是暢銷品。
這下子可了不得了,東北蒙古人頓時高興得炸窩!蒙古人主要靠牧業生活,最近些年又多了種植業,東北地大物博,每年出產的糧食和畜產品海了去了,許多都因為運不出去浪費掉(路途遙遠再加上治安的原因),這下子要都能給包銷了,那真的發財了啊!
發大財!
於是投靠者眾。大批蒙古人反過來投靠漢人,多少年都沒這盛況了。
其實他們也沒什麽選擇,曉陽實際上已經基本控製了東北的物資外運渠道。
隨後又有些小族,比如女真、赫哲、鄂倫春等來投靠,曉陽也答應他們慢慢協調土地,暫時的幫忙措施就是包銷他們的土特產品:珍貴木材、獸皮獸筋獸角、珍貴藥材…沒有了鄂穆圖的剝削,這些好東西都能賣上不錯的價錢。
於是小族們也大多投靠。
投靠之後,由曉陽府協調,他們各自出些人馬維持各地治安,並不需要曉陽府出很多人力物力。
幾年之後,曉陽已經基本控製了東北直到阿穆爾山、庫頁島的廣大地區,這是後話。
後來曉陽跟老婆們吹噓,說這叫“經濟武器”,比直接攻打強多了。
說白話,就是說用銀子砸死你!
而且這“經濟武器”也可以反著用,要知道曉陽目前掌握著全國幾乎大半的糧源!這個時代,糧食就是戰略武器!就是朝廷也得求他。
…
至於燕山派,拿出“投名狀”之後不久,曉陽就給他們出銀子出人,在千山給他們重建了山門,而且允他們在自己的地盤招收弟子。
當然,燕山派服從調遣。
曉陽府最新的武裝組織變動:
手下主戰兵力“曉陽府護衛隊”共三萬正規軍(另有一些新兵正在訓練),共分為三個護衛師,每師轄四個團(含一個火力團)、每團轄三個營和一個火力營和勤務中隊、每營轄三個連和一個火力連、每連轄三排和一個火力排、每排三班、每班10人。
這其中火力團、火力營…這些機構裝備的中小型火炮,同時管理弓箭手。
以上三個師,師長分別由關德興等得力幹將擔任,另設副師長與參謀長。一下子把小子們樂得夠嗆,才二十歲左右,一下子都成帶上萬人的護衛將軍了,
特種作戰大隊500人,由軍中抽出的好手和可靠的武林高手組成,顧名思義,負責特種作戰,還有一部分護衛任務,是曉陽直屬武力,日常由若蘭和風清管理。
高手團,屬於高端武力,曉陽直屬,日常由若蘭和風清管理、管仲平坐鎮。
此外另訓練出一萬多“治安軍”主要負責維持各地日常治安。
為了方便與民間打交道,也方便安置一些年齡較大、不好管理的綠林人士,鏢局仍然存在,不過將會逐步消亡。
這幾萬人看來不少,不過跟各路義軍動輒幾十萬比起來,數量實在是少得可憐,散布到廣袤的東北大地上更加算不得什麽;不過其戰鬥力也不是普通義軍可比。
一部分正規軍是按照後世“海軍陸戰隊”的標準訓練,是海上陸上都能戰鬥的,還能適應各種地形和環境。
所有的軍隊平時除了訓練,還要參與護送等商業任務,會創造經濟效益。
…
控製遼省之後,曉陽府又“代表皇帝陛下”推出一項重大政策:原蒙古大佬在東北擁有的土地,除了正在使用的,其它撂荒的大部分收歸公有。蒙古人若有足夠的能力,也可申請耕種更多的土地,正常交稅賦即可,但不能長期撂荒。
這個措施將率先在遼省推行,慢慢向北鋪開—這樣,安排移民就方便多了。
消息傳開,蒙古財主們當然不滿意,可是一考慮“全部包銷牛羊糧食的可能”和人家的戰鬥力,大部分也就忍了下來。
當然氣性大的也有,不過這樣的一般就…不用別的,鄰居就把你賣了!
局勢漸趨平穩後,曉陽再次充當了“甩手大老板”,把一幹事情都交給眾老婆和手下處理,自己再次閉關,風清和若蘭輪流陪他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