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重練重煉

“喂…喂…”若蘭看他這樣子,有點害怕,先是輕輕叫了幾聲,又在他眼前搖搖手,曉陽全無反應。

若蘭就抓住他肩膀,就要猛搖,卻聽見曉陽說:“我沒事…”

“艾瑪嚇死我了,還以為你走火入魔了呢!”若蘭緊張道。

“還沒練呢,入什麽魔?我隻是看這幾句話挺有意思,符合我的性子…沒準這部功法真的和我有緣!”

大部分功法基礎階段的修煉方式差別並不大,都是運用內力在體內形成大周天,隻是運行線路都有有所不同,這部功法也不例外。

功法真正的區別,要在基礎階段以後才能顯現出來,那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曉陽既曾經認真練過玉虛功、紫霞功,當然對這些基礎的東西了然於胸;他的經脈也早就適應了內力的流動;甚至他都不用費事去凝練第一縷內力,身體裏還有些遊離的內力,那原本就是他的,隻是重新建立聯係罷了,這個並不是難得不得了。

“來,小盆友,乖乖到哥哥碗裏來….”

和第一縷內力重新建立聯係,用了一天一夜。

運用這縷內力形成第一個大周天,隻用了兩個時辰!

幾個大周天過去,曉陽身上氣息稍稍浮動,《自在真魔功》第一層入門了。

用了一天一夜,突破到第二層。

又過了三天三夜,突破到第三層。

十天後,突破到第四層,此時他身上的氣息波動已經頗為不弱,顯是有了一定的基礎。

倒是若蘭擔心他基礎不穩,讓他先停下來鞏固鞏固。因為內力還有個精妙控製的問題,如果不能如意控製,那內力還算不上是自己的。

鞏固內力的常見辦法,就是應用,打拳、用兵刃,進行戰鬥,熟練控製自己的內力。

練習,從簡單的招式練起。

衝拳!“輕飄飄地…內力慢了半拍”曉陽喃喃道。

衝拳!“這次內力又早出了些…”

基礎階段,內力要與動作同步才好,講究招到力到。

僅僅這一個衝拳,曉陽就練習了上萬次!

煉完了衝拳,再開始踢腿….

終於,曉陽打起一套常見的“太祖長拳”,這拳法相傳是宋太祖趙匡胤創作,簡單易行,十個江湖人中倒有五六個拿它入門。

拳法倒是簡單,曉陽閉著眼都能打出來,不過現在是拿它練內力。

一開始動作是可以,但是不連貫,其實並不是動作不連貫,而是內力控製的問題,於是繼續練習…

獨自練好了拳法,再與若蘭切磋,從輕到重,適應不同的變化。

“用全力!你傷不到我的!”若蘭一麵招架,一麵喝道。

曉陽就這麽不眠不休的練習了一個月,其間隻是偶爾用雙*修恢複內力。好在曉陽曾經練功數年、又吸收了不少的處子元精,身體素質已經不錯,可以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鞏固了內力,曉陽又喚來十個處子爐鼎,采集了十份處子元精,再回到修煉室煉化,再與若蘭雙*修,把這些元精全數化為內力,輕易就突破到《自在真魔功》第五層!

然後再鞏固一番…

曉陽閉關練功之時,一樣新鮮玩意出現在市場上。

那個東西叫《曉陽時報》,對開四版,逢“三”出版(初三、初六、初九…),比後世的報紙小一圈,格式倒是差不多。

第一版是社會新聞,主要報道國內及周邊大事,什麽南邊發大水了損失如何、北麵刮大風損失如何、哪裏旱了哪裏澇了、哪裏土匪做下什麽大案…

政治性軍事性的新聞基本就是加工過的介紹、沒有評論,比如說***升任某地知府、哪裏人什麽的,官軍與紅巾軍在某地大戰(並不詳細描述細節)。

曉陽在東瀛的戰績,自然也要加工了說,特別是政治和經濟方麵。

第二版是經濟,主要包括:經濟新聞、商品行情、市場分析、日用品參考價格等等,甚至“青龍島海鮮市場”商品的參考價格都有。

第三、第四都是文化娛樂版,包括詩詞散文、奇聞怪事、青樓軼事、笑話小故事,甚至有關於武林人物、門派的簡介和主要事跡。另一個特色就是連載小說,第一部連載小說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每次安排一章。

一開始自然是賣不動的,人家不認,後來想了個辦法,上茶館。

那時候也沒什麽娛樂,許多人就樂於到茶館打發時間,喝茶嗑瓜子打屁啥的,還有唱曲說評書打快板什麽的。

這天前門某茶館突然出來個新鮮的“表演”:讀報。

“曉陽時報第一版:新聞。頭條:曉陽府奉旨征討東瀛,大獲全勝!…”

茶客們稍稍注意,對打仗打劫死人的消息一般都比較感興趣。

浙江嘉興發生大水災,死亡超過千人,超過萬人流離失所…(這樣的新聞一般都是左耳聽右耳冒)….

“第二版,經濟。頭條:南方茶葉價格暴漲—因為水旱原因….”這下子大家夥可都豎起耳朵來了,因為茶葉可是必須品!

“今後半年的茶葉市場預測分析…”

“青龍島海鮮市場參考價格:大黃花魚**文一斤、中黃花魚**文一斤、一等帶魚…豬肉**文一斤…雞蛋**文一斤…”大部分人都在凝神傾聽,因為副食是老百姓生活的重要組成,而且青龍島的信譽還算不錯、規模也大。

娛樂版就更受歡迎了,說書先生為了幾個錢,用戲劇化的表演讀報、特別是故事和連載小說,反正他演什麽也是演。

讀到後來許多茶客就發現,這個“時報”裏麵有許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向活計借,活計一努嘴…就上來個小子:“大叔您好,三個大子一張!”

“還要錢…”要錢就有點難過了,不過想想紙錢也得兩個大子,回去這紙還可以重利用,當時就有不少位掏錢的。

這一場節目陸續在各茶館上演,有的時候並不上去念,就是茶客拿著報紙在一邊念,倒也能吸引一些人,慢慢地,《曉陽時報》有了一定量的穩定顧客。

賣不完也沒關係,第二天拿到曉陽府的生意去購物搭送,也算打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