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些城被攻破,阿裏骨被生擒的消息,很快就像風一般在吐蕃高原傳開了。而此時宋清與朱武已經率大軍將邊境的吐蕃軍團團包圍。

當聽說邏些城被梁山軍隊占領,頭領被生擒的消息後,所有人都失去了鬥誌,被圍兩天後,在梁山火炮的強大威懾下,最終選擇了投降。

另一方麵,企圖頑抗的墨脫守軍,在關勝一通炮火下,最後也終於放下武器,向梁山人馬投降。

吐蕃之戰,會以這種方式結束,確實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這場勝利可以說與宋清的運籌帷幄、梁山士兵的驍勇善哉、犀利的火器,以及最後嶽飛的千裏奔襲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分不開的。

戰場上的勝利,並不代表已經完成對吐蕃的占領,還有很多的細致工作沒有完成呢!

首先就是這幾十萬俘虜的安置問題,全部讓他們解甲歸田,不現實,全部收編,宋清也沒那麽大胃口。

而另一個急待解決的就是民族宗教問題,若卓浦巴活著,或許會簡單多了,或者說他死在別的地方,也都不會讓宋清這麽撓頭了。

在梁山之前,吐蕃一直都實行的是奴隸製,一些貴族、部落首領,就連許多活佛手下都有一批奴隸。在他們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但在梁山政權下,這卻是決不能準許的。

奴隸製的存在,勢必會嚴重製約社會的發展,但這個製度在吐蕃已經實行了千百年,若是一下將之打破,很容易引起吐蕃貴族們的集體反彈,所以必須小心謹慎地對待這個問題。

在梁山的兵威下,有一些活佛已經陸續趕到梁山大營。

宋清先命人將他們安置好後,並沒有立刻與他們會麵,而是拉著朱武,研究起如何治理吐蕃來。

吐蕃麵積數倍於西夏,而且那裏在漢朝的時候,就不歸屬於中原王朝,所以治理起來可謂是難上加難,必須得有一個智勇雙全的人才行。

其實宋清最屬意的還是朱武,但西涼這邊也同樣重要,那裏是勾連西域和蒙古的重要通道,若沒有朱武在那裏坐鎮,宋清又怎能放心?

思來想去之下,宋清決定先和朱武談談。

似乎早猜到宋清為什麽鬧心,所以說幾句閑話之後,朱武就笑著道:“千歲可是在為由何人來鎮守吐蕃煩心?”

宋清不由歎了口氣道:“還是哥哥知我啊!縱觀我梁山兄弟,個個勇則勇矣,但說到治理地方,除了哥哥,我還真想不出其他人來,吳用哥哥倒也是一時人選,不過他年歲太大,這兩年身體由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我真的不知該派誰來了”

朱武心中感動,不過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猶豫了一下,才道:“臣倒是有個人選,就是不知千歲敢不敢用?”

宋清不由笑了,道:“能得你推崇的一定不一般,我又有何不敢用的?說吧!他是誰?”

“張叔夜”

竟然是他?這家夥可是大宋的死忠份子,朱武怎麽會向自己推薦他?

迎著宋清疑惑的目光,朱武道:“張叔夜此人有大才,臣就梁山時就同他打過交道,臣知道千歲的顧慮,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隻要是稍有見識的人,都可看出趙宋的下場,而這個下場可以說,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的,我梁山不過趁勢而起罷了”

“臣向人了解過,這些年他待在登州,看上去很悠閑自在,但也在時刻關注著局勢,千歲收燕雲、破金都、平西夏、定蜀中,那一件不是利國利民、揚我大漢國威的?他對千歲的印象早就改變過來了”

“正如千歲所言,我梁山弟兄戰場殺敵,各個都不含糊,但要說治理地方,卻真的是差很多,所以臣鬥膽推薦張叔夜任職吐蕃,同時再輔以一員大將,這樣兵權始終在千歲手中,他即便是有想法也是沒用的”

朱武的話,可以說毫無私心,吐蕃的麵積快有中原大了,而隻要他開口,宋清一定會把這麽大一片地域交給他管理,可是他偏偏推薦了別人,而且還是一個從前與梁山為敵的人。

天天把忠心掛在嘴邊的人,不見得就真的忠心,而朱武卻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宋清的赤膽忠心。

到了宋清和朱武這種感情,有些話是不用說出來的。

宋清沉思片刻,終於點頭道:“文有張叔夜,武將派秦明來吧!”

“千歲英明,但不知千歲準備如何處置這些吐蕃降兵?”

“剛剛我想了一下,這裏加上墨脫的吐蕃軍,不下三十萬,全部裁撤的話,勢必會形成一個新的隱患,所以我打算將其中的老弱裁撤掉,然後將他們分散到嶽飛、林衝、韓世忠的部下。同時在嶽飛和關勝的軍隊中抽調十萬大軍,駐紮在邏些一帶”

“當然,這還隻是權宜之計,待我們在吐蕃完全站住腳之後,就可以在吐蕃的下一代中招募新兵,與三邊的士兵輪防,這樣算下來,相信不出十年,就可徹底將吐蕃軍隊的影子抹去”

其實宋清心中關於奴隸製的隱憂,並沒有對朱武說出來,他打算待張叔夜到了之後,好好與之談談,聽聽張叔夜的想法再說。

邏些城即是後世的拉薩,如果不是帶著兒子,宋清真想去看看,布達拉宮啊!後世他也沒去過。

因為嶽飛生擒了阿裏骨,所以有關他企圖假借宋清之手,除掉卓浦巴的陰謀,也最終公之於眾。

在知道事情真相後,更多的活佛趕到宋清的大營,沒別的,都知道這位王爺寵佛,所以都想在宋清這裏撈取最大的好處。

宋清也沒有讓他們失望,重申自己尊重他們信仰、不幹涉他們佛教事務的宗旨,另外,宋清還承諾,在吐蕃舊地興建佛寺,並由洛陽直接負責供養他們。

聽到這個消息,活佛們可謂是皆大歡喜,不過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了,因為宋清手中的刀也舉起來了。

宋清要求他們一不可幹涉地方事務,二不準蓄養農奴,第三、百姓信佛可以,但不得隨便出家為僧,最後一條更狠,就是要他們將現有的農奴釋放出來,恢複他們普通百姓的身份。而這些農奴的衣食住行,則暫時由官府提供。

這幾條公布完,所有的佛爺們都傻了。這梁王也太狠了吧?雖說承諾由洛陽供養他們,可那能同自己擁有大批奴隸,呼來喚去、被信徒供養著自在嗎?

一個滿麵紅光的胖大和尚當即站起來反對。

躬身合十道:“千歲此言差矣,寵佛、信佛,均是信徒們自願,而佛門廣大,世人皆為我佛弟子,我等豈能硬將之拒在門外?還請王爺收回成命”

宋清笑眯眯地聽著他說完,然後才道:“何為真佛?大師又為何信佛?”

很多吐蕃人一生下來,就被家人抱著在佛像前發下寵佛的心願,直到長大正式成為佛教信徒。

在吐蕃人心中,這一切都是在正常不過,是天經地義的。還從來沒有人這麽問過他們。

所以宋清的一句話倒是把胖和尚問住了,張了張嘴,半天才道:“拯救世人脫離苦海,使眾生平等,乃是我佛真諦,本師也是在一直向這方向努力的,有何不對嗎?”

“本王也一直堅信佛祖的宏願即是拯救世人,使世人不受苦難折磨,最終達到眾生平等,可是大師覺得眾生真的平等嗎?您寺院裏的奴隸,他們也是佛祖派來修行的嗎?”

“這、、”

要是論佛經、講禪機,十個宋清也不是大和尚的對手,可偏偏宋清劍走偏鋒,從令一個角度來說這件事,一下就把大和尚問住了。

“本王知道有一位大師,他從不住名山古刹、從不對人講經說道、從不去化緣求施舍,可他卻有無數弟子,眾位活佛可知是為什麽?”

“大師說佛經是佛菩薩所注,多一番注釋就多一番支離,再由別人說起來,豈不如癡人說夢一般?大師還說,這世上能打擾他清修的還有很多因素,適體的清風、悅耳的鳥鳴,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一心隻等著別人供給,還如何成佛?”

這個故事是宋清實實在在聽過的,不是臨時抱佛教,想通過這個說法來教育這些大和尚。

而假如這個故事從別人嘴裏說出來,這些佛爺們也沒耐心聽下去。但宋清說完之後,這些和尚們卻誰都不開口了。

倒不是讚同了宋清的旨意,隻是想不出該用什麽話反駁宋清。沒人敢說自己當和尚精研佛法,是為了受萬人膜拜,可以招奴使俾的被人供養。

因為這樣的話一旦傳出去,他的聲望勢必會一落千丈,也不用再裝什麽活佛了。

宋清肚裏的墨水也就這麽多了,見震住了他們,立刻就開始收尾。

語重心長地道:“諸位大師,本王剛剛說過,會為你們興建寺院,所有的供養也都由本王一力承擔,你們隻要安心地研修佛法即可,這不是很好嗎?何必去理那些俗務?”

頓了一下又道:“吐蕃將來隻是一個民族的稱謂,而不會再做為一個國家存在,本王很快就會向邏些城派駐官員,本王在這裏向你們承諾,對待漢、吐兩族百姓會一視同仁,決不偏差,但若有人蓄意違抗本王的旨令,破壞漢、吐兩族的和平,本王手中的刀也決不答應”

宋清最後這句話說的雖緩慢,卻也擲地有聲,殺機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