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逍遙端坐在轎子中渾身的不自然,以前出行全部都是自己騎著馬匹,然而他擔任戶部尚書後,隻能選擇最常用的代步。雖然沒有轎車一樣寬敞明亮,不過也別樹一幟。李逍遙穿著常服在四人抬著的轎子裏,挑開窗簾向外看去,大街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百姓,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然而身上的衣飾皆是樸素,還有小販叫賣的聲音,他已經一個月沒有踏出王府一步,根本就不知道長安城內百姓生活的情況,沒想到今日居然在轎子的遮掩下,使得李逍遙沒有百姓認出來,而且一個月的時間使得百姓們知道逍遙王,已經從百姓的視線裏消失。

戶部尚書是正三品的官員,掌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的大臣,其職位相等於當今的主管財政、稅收、民政、金融、公安等部門的國務院副總理。此職可追溯至漢朝,時有置尚書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財帛委輸,即國家財政工作。

戶部尚書主管全國戶口、賦役方麵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實征等會計統計工作,其日常工作有為移民墾荒,招撫安置流民,以魚鱗圖冊、黃冊為根據,抑製豪民兼並;以限田裁異端之民;以樹藝課農官;以草地養馬放牧;以電種召佃盡地利;對多年積欠賠累可根據情況給予蠲免;根據各省收支情況,調劑餘缺;差役的減輕免複;對災區貧老的撫恤救濟,對有功人的賞賜;權量市糴,評估物價;征收山澤坡池、關市、坑冶之稅;贍軍輸,督漕運,贍及轉輸屯種,開中以實邊,和百官俸祿支給;定期編造戶口冊籍,調整戶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減變化;對隱匿戶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為及時給予製止、糾正。

戶部之中又設有四司,分別為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戶部司則是具體負責稅收、各地進貢、官營手工業、衣糧鹽茶等事務的實權機構;度支司掌國家財政收支,郎中掌收入,員外郎掌支出,侍郎總管檢查;金部司掌天下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管理兩京市、宮市等交易,並百官、軍鎮、蕃客之賜,以及供給宮人、王妃、官奴婢衣服;倉部司掌天下糧倉以及運輸、提前測算好大軍全國的糧食問題,囤積糧倉以防天災人禍。

官職由上至下:尚書、左侍郎、右侍郎、郎中、員外郎、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共分十一個級別,司功以上皆是在京城為官,以下則在地方各司其職。各部置尚書一人,總管本部政務,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為尚書之副。戶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倉部主事三人,共計上百人,然而戶部司看似位高權重,實際上並無實際權力,唯有其它三司才是真正握有實權之人。

李逍遙坐在轎子裏,冷笑一聲:“想要架空本王的權力,就憑你們的本事了,到時候不要讓本王失望才好。”

半個時辰,李逍遙的轎子終於停下來了,轎夫躬身輕聲道:“尚書大人,府衙到了!”

他們四人將轎子輕輕地斜放著為得就是能夠讓李逍遙更好的出來,門簾也是轎夫拉開,眾人驚訝地看著裏麵出來的李逍遙,皆是震驚不已,哆哆嗦嗦的急忙稱道:“草民不知王爺駕臨,還望王爺切莫責怪小人!”

李逍遙大吃一驚,低聲問道:“你們怎麽會認識本王?”

他們四人苦笑連連地麵麵相覷,其中一人恭聲道:“當日王爺率領大軍剿滅劉黑闥亂軍,聖上下令百姓出城相迎。草民有幸見過王爺您一麵,隻不過一個月時間都不知王爺的消息,草民還以為王爺您再次率領大軍遠征,還望王爺恕罪!”

“你們何罪之有,眾位請起!”

李逍遙微微一愣,微笑的將他們幾人攙扶起來,而且給了他們幾人一兩銀子,他們看見一兩銀子遠遠超過了自己計算之外,而且能夠保證家裏一個月的開支,他們急需要錢卻無法接下李逍遙給的賞銀,李逍遙硬是逼著他們接下,並且讓他們下午繼續前來等候自己。

轎夫才心安理得地接下銀子,他們知道自己被逍遙王府的人喊去,原以為是哪個官員前去,而且他們也沒有仔細地觀察就稀裏糊塗的將李逍遙抬著前往尚書衙門。抵達衙門,掀開門簾才看清楚裏麵坐的人是逍遙王本人,他們大驚失色,才知道許久未曾露麵的逍遙王再次出現在眾人麵前,而且穿著是官服,他們也非常的驚訝,不明白到底怎麽回事,目送著李逍遙進入尚書衙門後,才確定剛才的一切是真的,不過他們不可能將李逍遙出現的消息傳出來,這也是李逍遙命令的,他們必須遵照執行。

“宋大人,為何新上任的尚書大人遲遲未到,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王大人切莫著急,新上任的尚書大人並不知道值班時間,實屬正常,不必著急,應該也快到了!”

“就算是不知值班時辰,也不應該日上三竿才到衙門來,太陽已經起來了,這樣下去如何是好,難道我們這些人就隻能繼續等著他一個人前來嗎?此人到底是何來路,居然這麽大的官威,不知宋大人是否知曉?”

“稍後你便知道了!”

果不其然,眾人千呼萬喚下,李逍遙的身影終於出現在眾人麵前。英俊的相貌,昂首闊步的向前,縱然有官帽遮擋住銀白色的頭發,仍然掩蓋不了他風流倜儻的身姿以及身上的王者氣息。眾人看到李逍遙的那一刻,全部都倒吸一口冷氣,之前討論的兩人也全部都愣住,他們麵麵相覷,暗暗的點點頭,尋思道:“逍遙王居然是新上任的尚書大人?”

李逍遙踏進府衙內看見眾人都在等著自己,大吃一驚道:“諸位大人,逍遙何德何能勞煩大人們在此等候!”

“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眾人在此躬身高聲喊道。

李逍遙急忙攙扶起眾人,沉聲道:“如今逍遙棄武從文,在尚書衙門內沒有任何的王爺,以後諸位大人還是喊逍遙為大人!”

眾人默默地點點頭,唐高祖李淵任命李逍遙為戶部尚書,此事在朝廷中早已傳開,隻不過坊間甚少知曉。雖說他們在京城為官,卻很少有機會麵聖,更不用說是一品大員。雖然李逍遙是戶部尚書,也是逍遙王,因此禮數不可廢,聽聞李逍遙所言,眾人才稍稍放心下來,誰都不敢違背。

李逍遙來到大堂之內,眾人一一通稟姓名職務,戶部左侍郎宋珠明,右侍郎王熙,度支郎中楊成,金部郎中黃晟,倉部郎中許超等。李逍遙一一與他們見禮,然後就直奔主題,他命宋珠明、王熙將卷宗全部拿上來,然後仔細地查看了一番,以及上任戶部尚書的劄記,全部詳詳細細的記錄在冊,眾人全部停下手中的公務,全部都好奇地看著李逍遙,在他們看來,李逍遙乃是武將,戶部又是文官,根本就不在同一個官級上,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

宋珠明、王熙兩人在戶部中位高權重,雖然沒有戶部尚書官級大,不過在眾人中卻是領頭者。尤其是他們兩人都是兢兢業業之人,剛正不阿的性格在戶部是出了名的。他們兩人皆是揶揄地看著李逍遙,在他們的眼裏,逍遙王在軍中的地位無人動搖,領兵打仗的確是無人能及,說到看文縐縐的文字,就不一定有那麽厲害了,因此他們以為李逍遙隻不過是擺擺官威,做做樣子。

半個時辰後,李逍遙閱讀所有的卷宗,低頭沉思片刻,沉聲道:“宋大人、王大人,本大人問你們兩人一些問題?你們要如實稟報!”

宋珠明、王熙兩人上前一步躬身,道:“尚書大人請問,臣下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為何卷宗之內隻有前隋的戶數以及人數,卻無當代的戶數以及人數?還有為何記錄在冊的良田隻有五百九十萬頃,長安城米價最低也需要四十文一鬥,難道就不能降低米價嗎?賦稅為何一直都在減少,國庫沒有稅收,大唐又用什麽征戰,給大軍發放餉銀,而且為何記錄在冊的商賈所繳納的稅收遠遠低於平民百姓?難道這就是你們兩位侍郎大人給本大人的答案嗎?”

宋珠明、王熙兩人大吃一驚的看著李逍遙,他們以為李逍遙隻不過是過過場,沒想到他發現了記錄在冊的許多問題。眾人紛紛麵麵相覷,誰也想不到武將的李逍遙,居然能夠看得懂文縐縐的文字,他們都知道大唐帝國剛剛穩定,根本就無法真的做到圓滿,尤其是百廢待興,戶部對於米價、大唐戶數以及賦稅等都疏忽了,之前李唐大軍南征北戰戶部主要也是倉庫中的糧食以及軍餉等發放,以致一些原本屬於戶部之事,一拖再拖,根本就沒有辦法執行,而李逍遙一語道破戶部眼下出現的問題。

宋珠明上前一步,恭聲道:“尚書大人所提及的問題,臣下等都知道,隻不過有心無力,以致問題越來越大,甚至就連大人們都無法解決,以致一拖再拖,直接放棄了!”

“哦,宋大人且說來看看,到底是何原因導致公務一拖再拖!”李逍遙好奇地詢問道。

宋明珠見李逍遙想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也就如實相告。李逍遙才明白,這一切不是一天兩天積累下來的。前隋留下太多的問題讓他們去解決,天下大亂之際,人口銳減,疆土被外敵入侵甚至是戶數也逐漸的減少,而且大唐連年征戰根本就無法統計出良田具體多少,關鍵是戰爭平息下來後,大唐根基雖然穩固了,卻無法真正的解決農民糧食問題,而且軍餉也一直有問題,所有的問題夾在一起,根本就無從下手,而且上任的戶部尚書,也想解決此事,卻也無能為力。

李逍遙聞之,沉默不語,尋思道:“沒想到事情不像我預料的那樣簡單,居然如此的複雜,不過任何事情都有緣由,隻要找到根源所在,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他猛地抬起頭,鄭重其事地說道:“一切國家利益為先,首先我們理應解決朝廷的軍餉以及大唐的日常開支,必須製定相應的手段,征收賦稅。既然商賈所交稅收比以往較少,就首當其衝的由他們開刀,之後再推行均田製,使得每一家每一戶都有田可種,又大力鼓勵開荒使得良田增加,糧食自然足夠,國庫充盈,不懼任何外敵;其次,規定部分上等良田實行年限承包製,隻要達到朝廷要求,就可歸其所有,死後必須還給官府,不得承襲土地。”

“均田製推行後,再實行新的賦稅製度,以租庸調製為主。此製規定,凡是均田人戶,不論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納定額的賦稅並服一定的徭役。至於富甲一方的大戶則多征收賦稅,既然平民百姓挨餓受窮,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商賈卻大吃大喝,如今大唐初建,他們身為大唐子民理應出一份力!”

“由於前隋統治下,天下大亂,各地反王紛紛自製錢幣,使得大唐內貨幣雜亂,沒有統一的規範。我們必須製定一套新的錢幣才能穩住大唐的地位,將貨幣鑄造權牢牢地抓在朝廷手中,控製著整個大唐的經濟命脈,到時候一直延續下去必定能夠收服人心,天下萬民真心歸附,到時候朝廷必定有足夠的財政收入用以朝廷的開支,百姓安居樂業。”

眾人聞之大驚失色,李逍遙上任戶部尚書,即可頒布三道命令。而且,這三道命令全部都是關乎著國家利益,以及戶部麵臨問題的根源所在。尤其是最後重新鑄造錢幣,宋珠明、王熙等人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李逍遙卻敢提出來,而且看他的神情,必須要實行,因此他們全部都瞪大著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李逍遙,隻要將鑄錢幣大權收歸於朝廷中,也就是說百姓手中的錢財全部都由朝廷調度,一時之間,他們猛然驚醒,此招可以更快地推動大唐經濟的發展,而且李逍遙也重視了商人的地位,隻不過這樣一來,朝中必定有人反對,隻不過宋珠明等人知道李逍遙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此行必定會言而守信,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