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被迫歸降

楊侑生於大業元年,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母韋妃。楊侑自幼聰明,氣度非凡。大業三年,被封為陳王,後改封為代王,食邑一萬戶。隋煬帝親征高麗時,命楊侑留守長安。大業十一年,楊侑跟從隋煬帝巡幸晉陽,拜太原太守。不久之後,被隋煬帝任命鎮守京師。

李淵身為太原郡守,又身兼晉陽軍元帥,是代王楊侑的管轄之地。可是,李淵在太原起兵,攻入長安城,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楊侑在李淵的脅迫之下推上了皇位,手中已經沒有任何兵力能夠與李淵對抗了,隻能登基為帝,奈何朝中大權以及手中的兵權全部被李淵一人獨斷,此時他就像是李淵手中的提線木偶,做什麽都必須經過李淵的同意,而且又不得不按照他的意思做事,他的性命被他人掌控的感覺讓他每天壓抑的睡不著覺,又無可奈何。

“唐公,屈突通此人仍然頑強的抵抗著!”劉文靜躬身說道,“末將有一事不明,為何他非要如此的堅持?”

李淵微微一笑,歎息一聲道:“其實,屈突通算得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隻不過此人迂腐的可以。當初,先皇在位時就曾經說過,屈突通能征善戰,忠心耿耿,是一位好的將軍,但是感情用事,不忍殺害無辜。因此,煬帝就任命他與代王楊侑一起鎮守長安城!”

“如今長安城被我軍攻破,即使煬帝自刎於江都,不會改變屈突通的心意,他仍然會一心一意的守衛長安城。代王楊侑被我強行推上帝位,被我挾持著,以此號令天下。在他看來,我就是亂臣賊子,以下犯上。再說,長安城內還有他的妻兒老小,試問誰會將自己家人的安全交托於犯上謀逆之人的手中,這不是等於將自己的性命交到敵人手中。”

“屈突通一直頑強的抵禦,想要將長安城重新從我手中奪回,他實在是小覷了我李淵的手段。既然已經到手的長安城,怎麽可能會乖乖的交出來,再說楊侑這張王牌才是我在乎的。隻要有了恭帝楊侑這張牌,長安城內兵力皆在我的掌握之下!”

“既然屈突通此人能堪大用,因此我才決定圍而不攻,畢竟忠心耿耿的大將實在是難以找尋,我就是讓他歸降於我,成為我的屬下。以他的性格這件事比較艱難,劉大人我就交予你去完成。若非萬不得已,定要留住他一命!”

“末將領命!”劉文靜躬身回道,心裏暗暗地想道:“要想讓這個倔驢子歸降,確實有些難辦,但是也不會無計可施,隻不過是有些麻煩而已!”

屈突通是鮮卑族人,他的父親屈突長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剛直、堅毅,擅長騎射,且頗好武略。他年輕時仕隋為虎牙郎將,後任右親衛大都督。開皇十七年三月,屈突通任親衛大都督,奉隋文帝楊堅之命到隴西一帶巡查直屬朝廷的牧群。

屈突通秉公執法,經過多番查證,一共查出兩萬多匹隱馬。隋文帝楊堅聞訊後大為震怒,欲將罪臣太仆卿慕容悉達及一千五百多名管事的官員全部處斬,屈突通見隋文帝要將所有人全部處斬,於心不忍,便向隋文帝求情道:“人命至重,人命至關重大,人死不能複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撫育天下,難道容許因為牲畜財產而在一天之內殺戮一千五百人!臣鬥膽敢以死請命!”

隋文帝怒目而視,並且大聲斥責屈突通,身為大隋的開國君主的楊堅,何時有人敢如此頂撞自己。可是,屈突通仍然不為所動,繼續勸諫說道:“臣情願自身受殺戮,來免除千餘人的死罪。”

隋文帝聽到屈突通願意以死換取他們的生機,他深深地震撼了,此時楊堅才明白,屈突通確實是真的想要救助這些人,為了避免自己的錯誤,寧願以死謝罪,楊堅看到了屈突通忠心耿耿,一絲不苟的唯自己的命令是從,暴怒中的隋文帝歎息一聲,道:“朕不明此理,竟然到這個地步。現在應當免除慕榮悉達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議!”

經過屈突通以死勸諫,隋文帝楊堅才免除了眾人的死罪。但是,正因為這件事,屈突通在隋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漸重用,升右武侯車騎將軍。屈突通為人正直,秉公辦事,即便是親屬犯法,也依法製裁,決不包庇寬容。當時他的弟弟屈突蓋任長安縣令,也以嚴整而知名。

因此民間順口流傳:“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

隋文帝與隋煬帝兩人雖是父子,性格卻迥然不同。隋煬帝登基之後,由於錯估大隋王朝的國力,動搖了國之根本,農民起義四起,屈突通被任命總指揮參加多次鎮壓起義。可是,性格耿直的屈突通根本就做不到將農民起義首領全部格殺,他認為有傷天和,使得隋煬帝大怒,最後被隋煬帝留守長安城與代王一起堅守京師。

李淵在太原起兵,此事天下皆知。屈突通留守在長安城內,得知李淵在太原起兵,沒有絲毫的慌張,可是聽聞李淵要攻打長安後,他就親自率兵鎮守河東,阻止李淵的去路。隋煬帝自刎於江都後,代王楊侑便知道大隋王朝大勢已去,現在手中掌握兵力才是最強大的,而且隋煬帝在世時對於屈突通的忠心,知之甚詳,可是就是迂腐不變,將他的大將軍職位撤下,由代王代替。

代王楊侑隻不過是少年,根本就不懂得什麽是戰爭,沒有任何的主見,經過自己麾下大將的議論,使得屈突通領兵出征,鎮守河東沒有給予他太多的兵力。因此,李淵才有機會將屈突通圍而不攻,就是消耗他的兵力,也是為了攔截屈突通救援長安城的道路。

屈突通得知李淵攻破了長安城的防守,心急如焚,將鷹揚郎將堯君素留下鎮守河東,自己率部自武關出藍田回救長安,至潼關附近,被劉文靜部阻遏,不得進。此時,隋將劉綱守衛潼關,屯軍都尉南城,屈突通欲與劉綱合兵,李淵軍左統軍王長諧率部搶先襲占都尉南城,斬殺劉綱,屈突通被迫退守都尉北城。

屈突通在此與唐劉文靜相持月餘,急於進軍,便派桑顯和夜襲劉文靜軍營。由於李淵已經將長安城攻破,桑顯和率軍攻破二柵,隻有劉文靜一柵久攻不下。桑顯和率軍再次於劉文靜交戰,李淵軍死數千人,並且箭射劉文靜,使的李淵軍士氣大減,已經露出敗相。

此時,桑顯和不趁勢追擊,隻要再攻擊一次,劉文靜必定死於他們的手中。可是桑顯和卻因軍士連續幾次作戰,早已疲憊不堪,便下令停止進攻,就地開飯,失去了最後一次勝利的機會,白白送給劉文靜建功立業的機會。劉文靜抓住戰機,派兵重起營柵,當時有遊軍數百騎自南山擊隋軍背,三柵之兵也呐喊而出,前後夾擊,桑部全軍覆沒,隻有桑顯和一人幸免於難。

此戰後,屈突通的處境愈加窘迫,但是他依然頑強的抵禦劉文靜的大軍。當時,屈突通的軍營中早已有了非議,有人勸屈突通投降,屈突通苦澀地笑道:“我蒙受國家厚恩,侍奉二主,陛下對我的恩寵照顧非常優厚,拿著人家的俸祿而在困難時背叛,怎能逃避國難?隻能以死報國!”還摸著自己的脖子大喊一聲:“應當為國家挨一刀!”屈突通慰勞勉勵將士時,沒有不痛哭流涕的,大家對此也很感動。

此時,早已攻占長安的李淵,知道長安城內屈突通的妻兒老小,便將他的家人全部請到自己的帳下,並且讓他的家僮去招降屈突通,屈突通當即將家僮殺死。屈突通知道長安已失,家屬都被李淵所俘,便命桑顯和鎮守潼關,自率主力東去,準備去洛陽投奔越王楊侗,就連自己的妻兒老小都願意放棄,他的忠心耿耿使得李淵等人非常的欽佩,於是李淵吩咐下去將他的家眷照顧的很好,並沒有為難於他們。

屈突通剛走,桑顯和便迫不及待地獻上潼關,歸降於劉文靜。之前桑顯和率領的軍隊被劉文靜大軍消滅,隻有他一人幸免於難,實際上是他早已歸順,隻不過這些時日被屈突通鎮壓著,使得他無法行動,一旦失去了屈突通鎮守的大軍,所有的兵權被他一人接管,急忙就獻城投降。

劉文靜接管了潼關,從桑顯和的口中得知屈突通準備投奔越王,急忙派遣副將竇琮、段誌玄等率精騎與桑顯和去追擊屈突通。屈突通在稠桑為劉文靜軍追上,遂結陣自守。竇琮將從長安城前來的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前去勸說自己的父親,沒有想到屈突通大罵道:“往昔與你是父子,現在就是仇敵了。”

屈突通不顧及父子之情,仍然命令身邊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壽。可是,眾人都知道屈突壽是將軍的公子,屈突通的威嚴在軍中無人能敵,不僅僅是他為人正直,其次還是因為他對每一位軍士都愛護不已,仿佛就像是他的親人一樣,所有的軍士對屈突通異常的尊敬。再說,他們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事,所有人都遲疑不定地對視一眼,誰也不敢第一個放箭,屈突通見他們遲遲不肯射出箭矢,將身邊得士兵弓箭搶來,準備自己動手。

眾人都看出屈突通雙眼通紅,顫抖的雙手,心裏知道他也不願意親手射死自己的兒子。可是,忠孝兩難全,身為大隋王朝的恩惠,屈突通隻能選擇忠義,不顧父子之情。此時,桑顯和見屈突通真的想殺死自己的兒子,心中暗暗地焦急,其實他投降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屈突通的性命,他不願意見到屈突通真的做出這等之事。

他急忙對屈突通的部眾高聲喝道:“京師陷落,各位都家住關西,為何還要向東去?”

眾人聞聽此言,紛紛想起了家中的妻兒老小,戰意全無,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見大勢已去,下馬向東南方向,再三跪拜,並號哭道:“臣力盡兵敗,沒有辜負陛下,天地神祇,實所鑒察。”於是,他也被迫歸降,擒送長安。

屈突通在長安城與李淵見麵後,李淵問道:“為何相見得這麽晚呢?”

屈突通大哭道:“我未能盡人臣的忠節,所以到了這個地步,讓本朝蒙羞,實在是愧對代王。”

李淵對他的忠心耿耿,寧死不屈的行為讚賞不已,讚歎道:“這是隋朝的忠臣啊。”然後,李淵親自將綁縛與屈突通身上的繩索解除,並且並授於他為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

於是,屈突通歸降於李淵,並且得到他的封賞。劉文靜圓滿的完成了李淵的命令,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隨著,屈突通的歸降,長安城內附近再無任何一方軍士反抗李淵的命令,使得李淵真正的將長安城控製在自己的手中。既然長安城已經在他的控製之內,李淵也準備將遠在太原的家眷接來,定居在長安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