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隆基的心機
長安,夕陽歎了最後一口氣,拖著長長的一抹血紅沒入遙遠的群山,夜色早早地便悄然來臨,長安的街道上飄起薄薄一層灰色的霧靄,漸漸又轉成了黑色。
隆隆的鼓聲在皇城中回蕩,已到了放朝的時間,一輛輛馬車掛著明亮的燈籠從含光門和安上門湧出,疲憊地朝家裏駛去。
可有一段時間安上門卻一輛馬車也沒有出來,仿佛在等待什麽,隻聽整齊的馬蹄聲有節奏地響起,大隊士兵護衛著一輛馬車從城門駛出,這種排場也隻有大唐宰相李林甫才有,不停有低品官員在他經過時大聲問安,若是在往常,李林甫一定拉了車簾一一含笑致意,可今天的車簾卻至始至終沒有拉起來。
馬車穿過務本坊,駛入了平康坊大門,到府門前,家丁慌忙將中門大開,馬車徑直駛了進去,停在中院的照壁前,李林甫拉起袍襟大步走下馬車,他臉上毫無表情,眼光冷漠,鼻槽拉得老長,所有家人見了都急忙退避,無人敢上前問安,他不言不語地走過一道回廊,直接進了書房。
李林甫今天心事忡忡,他下午得報,隴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進京獻俘,已經過了鳳翔,李林甫又是歡喜,又是暗暗擔憂,歡喜是皇上終於要對太子動手了,而擔心自己會不會最後成為這次東宮易主的祭品,李林甫地書房裏極為安靜。隻聽見那張發黃老舊的藤椅不堪重負,在‘吱嘎嘎!’呻吟,李林甫仰躺在藤椅上,半合著眼,細細思考此事的來龍去脈。
自古帝王人家便是人倫悲劇的發源地,父子相弑,夫妻反目,自大唐建國以來便沒有停止過。玄武門事變、武後臨朝、韋後弑夫,一直到今天的李隆基,他政變奪位、逼父退位、逼兄讓位、殺子保位,種種手段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濺起的血腥之氣淹沒在開元盛世的風流文采中,一切一切都是為了保住天下那張獨一無二的位子。從前太子李瑛被廢被殺至今已近十年了,十年是一個輪回,更是一個新地起點,李隆基又要換太子了麽?
但太子李亨又是典型的外強中幹,太子黨在朝中的勢力日趨削弱,說話的力量越來越輕,甚至有時還比不上裴家,但他的外援卻十分強大,朔方、河東節度使王忠嗣;河西、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安西大都護夫蒙察靈;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這四鎮的兵力加起來已經不下三十萬,這才是李隆基最忌憚地。但王忠嗣的忠心、夫蒙察靈的多病、章仇兼瓊的謹慎,這些都可以暫時忽略。惟有皇甫惟明,是太子李亨的死忠鐵杆。這才是廢太子之前必須先除掉的障礙。
可李隆基究竟是幾時開始布局,這才是李林甫最關心之事,隻要確定了時間,便可以從其後發生的一係列細微小事推斷出李隆基伏筆和後著,自己也才能從容應對此次東宮之變。
李林甫輕輕地揉了揉太陽穴,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份奏折上,這是他草擬表彰沙州都督李清和豆盧軍的奏折,雖然他個人深惡李清。但攻占石堡城的巨大功績若不賞,他地宰相聲譽將會受到極大損害。孰重孰輕,他是分得清的,但他萬萬沒料到,李隆基隻在上麵批了兩個字‘再議!’便將奏折打回中書省,李林甫一陣苦笑,這樣一來,豆盧軍封賞遲遲不下,所有人都以為是他李林甫在摯肘。
不過李林甫也覺得奇怪,李清不是李隆基最看重之人嗎?沙州大敗吐蕃軍,他可是被封爵地,攻占了石堡城卻無功績,難道是因為他斬殺吐蕃讚普的關係嗎?不會,雖然這件事讓李隆基處境尷尬,就算李清功過相抵,但也不應將豆盧軍地封賞一並打回,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既然把封賞打回,為何又命李清代理隴右節度副使?
李林甫撫摩著自己碩大的鼻子,眼中精光微閃,忽然,他的瞳孔急劇縮小,仿佛解開了一團亂麻中最關鍵的一個結,他突然明白了,李清!李隆基就是從將李清封到沙州時便開始布局,什麽南詔功勞統統是假的,他就是看中了李清這個無背景之人,難怪李清從南詔回來後李隆基又將他送回太子黨,原來他的真正用意竟是在這裏。
既想通這個節,一切都赫然開朗,調李清去沙州,隻因為豆盧軍被抽空;默許李清向安西借兵,是不想挑破此事;調董延光去蘭州不過是為了迷惑皇甫惟明;而壓住李清和豆盧軍的封賞更是造成了朝中黨爭地錯覺,讓所有人都以為李清是因為太子黨之人,這也是演戲給皇甫惟明看,一步一步,滴水不漏,恐怕連這吐蕃戰事也被他算了進去,否則李清怎麽會有機會做隴右副使。
李林甫駭然歎服,他的眼睛漸漸眯成了一條縫,好深地心機,好厲害的手段,他現在敢完全肯定,李清根本就不是什麽太子黨,他就是李隆基的人,而且恐怕連李清自己都不知道他已成了李隆基的一枚棋子。
李林甫再也坐不住,,就仿佛眼前的牆壁忽然開了一扇門,裏麵都堆滿了他從不知道的東西,他站起身,推開了窗,一股凜冽的寒風撲麵而來,太子將要被廢的喜悅也被這刺骨的寒風洗蕩無存,他心中生起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李隆基陰險而狠辣的笑臉仿佛在他眼前晃動,天下都在他手上,每個人都小心翼翼活在他的眼皮底下,前麵布滿一個又一個的陷阱,也不知哪一個是屬於自己,太子若倒,下一個會不會就輪到自己,他有一種立於懸崖的膽顫,高處雖風光,誰又知道那不勝的寒意。
半晌,李林甫的情緒漸漸平息,關了窗,他坐到那張跟了他二十年的藤椅中,思緒又回到即將發生的東宮之變,毋容質疑,這件事必然又要由自己來當推手,李林甫疲憊地蜷縮在藤椅裏,碩大的鼻子變得通紅,眼光微微閃爍,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之中。
街上的霧靄越來越濃,空氣寒冷而潮濕,行人越來越稀少,新年的氣氛更多地體現在家裏,人們紛紛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圍著碳爐憧憬明年的生活。
這時,一輛馬車悄悄從十王宅駛出,借著濃霧的掩護,迅速向善坊方向飛馳而去.
和所有普通人一樣,高力士送李隆基回了後宮,也早早趕回家
團聚,此刻,他與老妻、小孫兒正圍坐在碳籠旁,兒新年祭祖之事,不能陪在身邊,或許是年事已高,對人生早已參破,他更珍惜與家人相聚的點滴時間。
廂房裏被碳火烘烤得十分暖和,高力士盤腿坐在羅漢床上,斜靠著軟墊,兩個小丫鬟正跪在後麵輕輕給他敲捶肩背,他穿了一件寬身大袖的深衣,戴一塊普通的細麻襆頭巾子,正慈愛地望著躺在祖母懷中孫兒,給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蘇定文率軍十三萬東征百濟的故事。
高力士正講到蘇定文手刃敵酋首級,他身子前傾,揮舞著手臂,臉上神色緊張,仿佛他的手臂就是蘇定文的刀,他的孫兒也摒住呼吸,眼睛瞪得溜圓,而後麵的兩個小丫鬟也聽得入了迷,粉拳握在半空,遲遲敲不下去。
偏這時,門口急碎的腳步聲打斷了高力士的興致,他臉色微微一沉,眼一斜,隻見管家正站在門口猶豫。
高力士坐直身子,拉長了聲調道:“什麽事?”
“老爺,門口來了一輛馬車,但車上人卻不肯下來,他給你送來了這個。”
管家雙手將一張拜帖遞了過去,有小丫鬟接過,轉呈給了高力士,高力士卻不看,隻盯著管家冷笑一聲道:“把你收的錢如數交給帳房,再自己去領五十板子,若再有下次,我砍斷你地雙手。趕出府去。”
管家的汗刷地流了下來,他是收了十兩金子的賄賂才肯替那人遞帖,聽老爺戳穿此事,嚇得他大氣不敢出,心中暗暗詛咒那送禮之人。
高力士的目光移到拜帖上,打開,裏麵隻有四個字:‘永王李璘’,他的嘴角立刻浮現出一絲會意的微笑。對管家淡淡道:“把他領到小客房去。”
說罷,高力士歉然對孫子道:“明天爺爺再接著給你講那蘇定文是怎麽殺了百濟敵酋。”
小孫子隻得戀戀不舍地應了,跟丫鬟回房睡覺去了,高力士的老妻給他披上件厚祅,囑咐道:“你也要早點休息,明天天不亮就要進宮呢!”
高力士拍拍她的手笑道:“其實晚點去也不妨。皇上早晨已經起不來了。”
“那你不是更累了嗎?”
高力士笑而不語,轉身便去小客房了。
他當然知道永王來拜訪自己地目的,現在太子將廢的風聲已經傳遍了長安,真真假假,普通百姓也隻將它當作一碟佐餐的調料,可對於李隆基的其他兒子來說,卻似天塌了下來,每個人的聲色犬馬統統收斂,一夜之間,長安城內無數施粥棚同時開出。一家挨著一家,每個粥棚上都貼了鬥大地黑字。什麽王李琮、甄王李琬、光王李琚、壽王李瑁,不知是怕人家喝了他的稀飯不領情。還是怕自己做的善事傳不進宮中。
高力士腳步悠閑而緩慢,一路上不時弄弄花草,半天才走到了小客房,如果說李隆基廢太子之心是被李林甫猜出的,那高力士則是直接知道,李隆基並不隱瞞他,一份份密旨都經他的手發出,這是一種建立在信賴之上的默契。高力士明白,太子李亨已經完了。在此事上他隻能保持沉默。
永王李璘是李隆基的第十二子,母親郭順儀,是一個不受寵的小後妃,比不得武惠妃、趙麗妃、劉華妃等人的風光,這也注定了李璘的沉默,他幾乎是一個被遺忘地皇子。
但是,高力士和李林甫幾乎是同時發現了他,低調、謙恭、仁孝、母家沒有勢力,這幾乎就是現太子李亨的翻版,一切都符合李隆基心中地框框套套,如果李亨的被廢不可避免,那下一任太子應該就是這個永王了。
而且此人極聰明,高力士昨晚不過派人送了一筐萊州貢梨給他,他便回過味來,今夜便趁霧趕來拜訪。
小客房也就是李清第一次來時受接待地地方,永王也在瞻仰那張鬆下奕棋圖,他年約三十出頭,皮膚白皙,相貌倒也普通,惟獨長有一張女人般的櫻桃小口而令人難忘。
身後有腳步聲響,李璘急回頭,隻見高力士正背著手緩緩走來,這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而此時卻打扮得和尋常長者並無區別,李璘快步上前,深深施了一禮,“李璘見過阿翁!”
高力士輕輕擺了擺手,微微笑道:“十二郎多禮了,請坐!”
李璘惶惶坐下,他剛要開口,高力士卻伸手止住他的話頭,笑道:“那筐梨的味道如何?”
李璘恍然醒悟,原來阿翁不想談正事,之前他心中想好了無數的理由和措詞,但目的隻有一個,想求高力士支持他,可現在高力士卻不想提此事,讓他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多謝阿翁了,隻是李璘這兩天腸胃不好,還不能吃。”
高力士又隨意笑了笑,若無其事道:“這其實是皇上賞的,別地皇子都早派人來領了,惟獨十二郎不來,我知道十二郎一向低調、謙讓,所以才命人給你送去。”
話說得平常,但高力士卻有意無意將低調和謙讓兩個詞的語氣略微加重了一些,再偷眼看了看他,不知他是否能理解。
李璘沉默了片刻,他細細咀嚼高力士地話,漸漸地他的眼睛閃出了異彩,高力士不就是在暗示他,低調和謙讓將是他贏取太子之位的最大砝碼嗎?
明白了高力士的深意,李璘退後兩步,向高力士再深深施了一禮,感激道:“阿翁能想到給我送梨,將來我一定重重回報!”
“嗬嗬!天黑霧大,十二郎還是早點回去吧!”
話不要多,點到要害便可,送走了李璘,高力士負手慢慢向房裏走去,忽然,圍牆外麵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一名宦官翻身下馬,將手中金牌一亮便飛奔進門,老遠便大聲喊道:“阿翁!陛下命你即刻進宮。”
接下來的一段老高用的曆史背景是發生在天寶五年上元夜的韋堅案,這是天寶年間第一大案,老高在作品相關區貼了一個韋堅案的史實,建議大家去看看,增加感性認識,但千萬不要認為就知道了老高下麵的情節,老高寫書,大背景真實,但細節處卻是自己發揮,因為多了個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