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返京
的長安已到仲春,陽光從窗格裏透射進來,將暖意帶內,屋角,蟠龍瑪瑙爐內青煙嫋嫋,房間裏異香彌漫,暖洋洋地空氣中洋溢著催眠的味道。
但大唐皇帝李隆基卻沒有絲毫睡意,他在禦案前奮力批閱奏折,堆積如山的奏折壓得他的心中沉甸甸的,他已經幾天沒有進禦書房了,但每天來的奏折卻並不因此而中斷。
前幾日是他的六十歲壽辰(注),舉國歡慶,張燈結彩尤勝上元節,且都是官家出資,李林甫又刻意討好,所耗費的錢帛不計其數,可在奏章裏卻隻字未提,李隆基也猜得到,隻是沒有勇氣去麵對那個數字。
批著閱著,他開始覺得頭腦眩暈,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望著堆滿案的奏折,李隆基暗暗歎息一聲,心中竟產生一種畏懼。
這也難怪,他已是六十歲的老人,可仍然象年輕人一樣夜夜行房,怎麽還能有精力應付紛繁的國事,或許無數朝代的衰敗都是種因在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好色自然要透支精力,透支了精力自然就會昏庸。
當然不能指責紅顏禍國,也不能一味責備君王好色,有自製力的人畢竟是少數,問題的關鍵是君王為何能擁有如此多的女人,打住,有點走題了。
李隆基將一疊奏折隨手一推,奏折斜斜倒下,桌上地上。落得到處都是,他按著眉頭頹然地倒在椅子上。
‘高力士!’
李隆基低低呼喚一聲,卻沒有人答應,一陣輕快地腳步聲走近,
“皇上,老奴在!”聲音低微而悅耳。
不是聽了幾十年的聲音,李隆基登時記起,高力士操勞他的壽辰。累得病到了,他抬起疲憊的眼皮,眼前是一名約四十歲左右的宦官,和一般宦官普遍白胖相反,此人麵皮微黑、身材高瘦,若不是他聲音尖細。乍一看倒象一名從西域歸來的將軍。
他也是李隆基十分信任的宦官,名叫邊令誠,在高力士染病期間暫代替他幾日,不等李隆基吩咐,他手腳麻利地從地上拾起奏折,輕輕將它們放在桌上,隨即垂手站在一旁,等待皇上吩咐。
“你幫朕分一分,中書省傳上來的放一邊,翰林院傳上來地則放另一邊。還有就是禦史的折子單獨放置。”
這是李隆基的批閱習慣,以往的高力士不等他吩咐。總是會做的妥妥帖帖,如今高力士不在。這些小事也需要他親自安排了。邊令誠答應,不一會兒便將上百本奏折整理完畢,禦案上隻剩下小、中、大三疊折,可見邊令誠對大唐的人事結構十分熟悉。
“做得不錯!”
李隆基讚了一聲,卻發現了一個奇怪地現象,在禦史類竟隻有一份奏折,孤零零地躺在那裏。
“難道天下真是太平嗎?”
李隆基笑了笑,隨手拾起奏折。隻看了兩行,便立刻被裏麵的內容吸引住了。他又翻回封麵,是禦史中丞王鉷上的折子,說姚州都督李彈劾果毅都尉李清在東假傳聖旨,擅自封寒崇道為南寧州都督,洋洋灑灑數千字,說得活靈活現,每一個細節都講到了,仿佛親耳所聞、親眼所見。
李隆基又看了幾遍,心中一陣冷笑,他相信這個李說的是真的,李清也敢這樣做,他若不敢,就不可能替自己解決如此棘手的南詔問題,問題不在這裏,王鉷是李林甫的心腹,這份奏折李林甫怎麽可能沒看過,上麵卻沒有他的批閱,而且禦史的奏折就隻有這一本,可能嗎?
借別人之手行事,這是李林甫的一貫做法,隻一眼,李隆基便看透了李林甫地心思,他嫉妒李清在南詔的功勞,恨他與韋堅合作,欲對他下手。
李隆基心中忽然一陣厭煩,隨手將這本奏折扔給邊令誠,道:“宮裏人中,你算有幾分見識,你來說說,這事如果是真,朕又當如何處置?”
邊令誠望著奏折,仿佛在看一塊誘人地胡餅,他想看嗎?他想看,他並非自幼入宮,年輕時他也曾飽讀詩書,遊曆大好山河,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這曾經是他的夢想,‘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也曾為他向往,但後來入宮,年紀又長,使他地銳意消退,暮氣漸生,雖然他也曾在李隆基麵前表現過他的才能,但生理的殘疾讓他自卑,宮廷的險惡使他膽怯,他不敢和高力士爭權,隻打算默默無聞地殘了此一生。
不過高力士的病倒了卻使他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一絲光明,這幾日他替代高力士,使蟄伏在他內心深處的那一顆種子因雨逢時,竟悄悄地滋生、抽芽,機會終於來了,皇上竟將大臣的奏折讓他來評述。
邊令誠卻不敢看,奏折仿佛又是一塊燒紅的碳,讓他遲遲不敢拿起,這是高力士才享有地特權,拿起它會有什麽後果,他比誰都清楚。
他微微抬頭,卻一眼瞥見皇上嚴厲的目光,手一哆嗦,拾起了奏折,他收拾過不計其數地奏折,卻從沒有象今天這一本如此沉重,機遇靠自己把握,既然已經邁出這一步,他便再沒有回頭路。
邊令誠深深吸一口氣,匆匆瀏覽一遍,有人竟敢假傳聖旨,這可是滅門之罪,邊令誠剛要開口,卻仿佛有一隻胳膊將他往後猛地一拽,‘等等!事情決不會這樣簡單,否則皇上就不會如此神色凝重,還讓自己參詳。’
他的腦海裏在迅速思索,忽然想起昨日皇上給玉真公主說的話,‘你給朕推薦的李清,隻帶三百人去南詔,竟解決了讓朕發愁十幾年的南詔困局,這是朕今年收到的最好的一份壽禮。’
話語欣喜,還開懷大笑,多少年也沒見皇上如此高興過,現在竟有人在這個接骨眼告李清假傳聖旨,邊令誠迅速摸準了皇上此時的心情,不屑、惱火。
想到此,他猛地下定決心,拿自己的未來作賭注,押它一寶,邊令誠毫不遲疑道:“皇上,老奴年幼時家境貧寒,有一次母親生病,家裏無錢去醫治,我便去醫堂偷藥,結果被抓住了,可那醫者並沒有打我,更沒有抓我見官,反替我母親免費看病,說我為孝而為,不能算偷。今天李清所做之事和老奴十分相似,或許他是假傳了聖旨,但皇上要想想他當時的處境,隻有三百人,且職位低卑,更重要是他在為皇上效命,假傳聖旨的最終目的也是為皇上解決南詔困局,而並非一己
說到此,邊令誠又偷眼看了一下李隆基的臉色,見他目光柔和,臉色淡然,知道自己押對了,心中不禁暗暗竊喜,又繼續道:“老奴雖不知前因後果,但我想皇上一定也給了他臨時處置之權,既如此,他也不算假傳聖旨,隻是做的尺度上沒把握好,所以,依老奴之見,皇上隻責備他幾句,讓他以後當心便是了,皇上,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啊!”
說完,邊令誠垂手而立,等待皇上的發落,李隆基盯著他,半天沒有說話,他忽然又道:“那朕再問你,南詔如果突然被一拆為二,不複從前的強大,那朕首先要做的是什麽?”
邊令誠想了想,聲音低低道:“老奴以為,首先要做的是防備吐蕃。”
“說的很好,深合朕意!”
李隆基笑了笑,從禦案下取出一麵金牌,遞給邊令誠道:“這兩天,從南詔歸來的李清就該到長安了,你帶朕的金牌去接他,隻要他抵達長安,就立刻帶他來見朕。”
邊令誠接過金牌走出房門的一瞬間,一顆心悄悄落地,隨之而來的是眉眼中掩飾不住的狂喜,在他身後,李隆基盯著他的背影,暗暗地點了點頭。
李清率領三百騎護送著大唐最後一批出使南詔的官員返回了長安,一路餐風宿露。這一日,他們已經遙遙看見了沐浴在金光中地巍巍長安城,終於到家了,將士們不約而同地爆發出一聲歡呼,連一路不芶言笑的十幾個文官也忍不住笑逐顏開,讚善大夫杜有鄰滿臉風塵的臉上竟忍不住老淚縱橫,南詔內訌,險些波及到他們。大唐使團駐地據南安門不遠,震天的喊殺聲,臨死的慘叫,衝刷不掉的血跡,成了這些文官揮之不去地夢魘。
這裏離延光門約還有五裏地,此時正是仲春。樹蔭濃綠,杏老花謝,官道上許多去郊外遊玩的長安市民來來往往,都詫異地看著這支奇怪的隊伍,穿著大唐地軍服,卻一個個皮膚黝黑,滿麵風塵,不少士兵盔甲殘破,上麵還有斑斑血跡,路人不敢多看。趕緊離他們遠遠的。
李嗣業縱馬來到李清身邊,感慨道:“交了差。我就要返回安西了,此次和陽明南詔一行。讓我受益太多,最重要的還是結交了你這個兄弟。”
他伸出碩長的手臂按住李清的肩膀,眼中流露出一絲留戀,誠懇地說道“你也來西域吧!那裏才是你施展才華的地方。”
李清默默地點了點頭,拍拍他地手道:“我也很想,若有機會,我一定去!”
這時,高展刀與武行素也催馬上來。武行素這些日子一直沉默不語,人也變得消瘦。眼看已經到了長安,他再也忍不住,遲疑一下對李清道:“我決定回去後便辭去軍職,那裏沒有我出頭之日,我要跟隨陽明。”
李清急忙擺手,“這怎麽行,這次你立了大功,回去後必有封賞,少說也是校尉,甚至還會升到果毅都尉,正是你出頭之時,跟隨我最多做個小吏,又何苦!”
武行素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道:“我從東起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不會因為你說兩句就改變主意,你如果不收我,那我們的交情就一筆勾掉!而且不光是我,你再看看弟兄們,甚至在成都分手的南霽雲,都是和我一樣的想法。”
李清抬頭向眾人看去,隻見所有的人都停下了馬,圍成一圈默默地注視他,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滿了不舍,李清隻覺眼角有點發酸,勉強對眾人笑道:“我們都住在長安,以後見麵的機會多著呢!我會經常請大家去喝酒。”
這時,高展刀卻上前笑道:“其實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次陽明立下大功,皇上定會升你的官,從皇上免你太子舍人來看,以後你應該是軍職,若是派到地方上去,你便可以趁皇上高興,提出將他們都帶走,我想才三百人,皇上應該會答應的。”
一句話提醒了李清,這倒是個機會,去地方上為官,躲開太子對自己的拉攏,一舉兩得,是最好不過。
這時他忽然想起一事,便對大家笑道:“險些忘了,走之前敲了於誠節一筆竹杠,大家拿去分了,每人十兩黃金,另外陣亡地弟兄要給雙份。”
十兩黃金相當百兩紋銀,在黑市上可兌得一百五十貫錢,雖然羽林軍不同於一般的府兵,可以不用自備兵器、糧食、日常用品,甚至還有一點津貼,但每年也不過幾貫,而且這次去南詔是件苦差,有錢有門路地都說情脫了身,隨行的大多是清貧人家子弟。
聽說李清要給他們每人十兩黃金,狂喜之下,眾人竟忍不住大聲歡呼起來,直看得一幫文官眼中羨慕,暗歎自己沒這麽好地運氣,不料李清又對他們微微笑道:“各位大人自然都會嚴守朝廷戒律,不過這一路車馬津貼也該是有的,況且也不是公款,十兩金子大家都有份,就算是給大家的一點茶錢,若不收下,可是不給我麵子哦!”
眾文官麵麵相視,心中想要,卻又不知該怎麽開口,這時杜有鄰哈哈一笑,“李將軍說的是,錢雖不多,若不收下,真是不給麵子了,老夫第一個收下。”
眾官見有人帶頭,而且還是太子嶽父,皆喜笑顏開,紛紛表示一定要給李將軍麵子雲雲,心裏卻暗讚李清會做人,有財大家發。
倒不是李清想給他們,而是於誠節送別給金子時,他們在一旁都見了,倘若不堵住他們的嘴,恐怕士兵們的錢也捂不了多久。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雜遝的馬蹄聲,隻見旌旗招展,似有大隊人馬開來,這裏是延光門外的官道,並非主幹道,官路較狹窄,沿路地百姓們紛紛向兩邊逃避,惟恐惹了這群馬隊,漸漸地馬隊走近,約五、六百人,都騎著馬,還有十幾輛馬車,裏麵人員混雜,有衣甲鮮明的軍士,有滿臉凶蠻地家丁,護衛著中間近百名男男女女,均年紀不大,個個紅裙綠裳,衣著豔麗,正吵吵嚷嚷朝這邊快速而來。
杜有鄰打手簾看了半天,忽然臉色一變,大叫道:“不好!是長安那幫小混蛋,大家快閃開!”
注:李隆基的生日是八月五日,因情節需要,將它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