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少年徐階 第十回 履名山臨大川脫胎換骨 中舉人題金榜奉旨完婚(3)

殊不料樂極生悲,不幾天,縣學秀才狎妓放浪白龍潭的消息就不脛而走。顧俊父親恨鐵不成鋼,狠狠地揍了顧俊一頓板子。縣學查實以後,對顧俊他們做出停廩半年,停學三月的處罰。諺雲: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縣學對秀才們嚴格了管理,加碼了課讀分量,搞得徐階他們有苦難言。

到了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北京政壇發生了一場“地震”,頑劣成性的武宗皇帝“大漸”了。這“大漸”,是中國封建時代特有的用於皇帝的專用術語之一。“龍體違和”是說皇帝病了;“大漸”則說病勢沉重凶險要死了;“崩”即一命嗚呼!“大行皇帝”是指剛死的前任皇帝。就算皇帝當了俘虜,成了敵方的階下囚,也有一個非常光彩的專用名詞——“—打獵去了,連當俘虜也瀟灑。狩”——可見做皇帝的好處不勝枚舉,無怪乎一部封建史隻見殺來殺去,爭當皇帝,皇族間也勢不兩立,甚至不共戴天。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不就是從北平起兵,殺了個昏天黑地,才殺進南京城,從親侄兒手裏奪取皇位的嗎?就這麽個殘忍的主兒,年號倒蠻好聽——永樂。死後還叫成祖,大概宣示他奪位成功吧。

且說武宗,躺在豹房那張恣意取樂,不知糟蹋了多少女子的床上,麵如金紙,兩頰深凹,幹瘦得幾無人樣,已經是隻見出的氣沒有進的氣了,身邊沒有皇後,沒有太後(因為她們是不來這娛樂場所的),也沒有一個大臣,圍在他身邊的是一群攛掇他狠命地玩的太監玩伴,所以,直到斷氣,武宗也不知道該留下點什麽遺旨。最後,隻留下那幾句官樣文章:“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後,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似乎臨死還在護著太監。這些話都由太監轉述,可信度不高。

武宗一死麻煩的事兒一大堆,享年三十一歲的武宗沒有兒子,皇位誰來繼承呢?內閣大學士楊廷和根據祖訓,提出“兄終弟及”的慣例,主張由武宗堂弟朱厚熜繼位。此議經皇太後懿旨批準,內閣執行。就這樣遠在湖北安陸的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熜喜從天降,撿了個皇冠,進京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宣布明年(公元1522年)為嘉靖元年。

跨入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按例應天府的鄉試開考。華亭縣學把希望寄托在徐階、顧中立、王白穀三人身上給他們開小灶強補。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徐階雙眼視力竟頻頻失明。開始時感覺是兩隻眼睛上下兩片黑幕,漸漸向中間推進合攏,然後是一片漆黑。稍隔片刻,黑幕又漸漸向上下拉開,漸漸又恢複視力。起始間隔時間還比較長,後來就越來越頻繁了。這種情況,怎麽參加鄉試?不但徐府上下著急,而且縣學教諭、知縣聶豹也著急。於是請醫診治,無效;找偏方煮湯汁喝,無用。而徐階呢,一著急,那病就越發加重了。

看來,參加鄉試已無望,再等三年吧。當然也有怪命運的,說是徐階時運不濟,舉人無望。眼見得試期逼近,徐階反倒不著急了,反正赴試無望,也就認命了。

休息在家,徐階也不看書,也不撰寫文章,但思索是不用眼睛的,那就思考縣學布置的試題,怎麽立意,怎麽破題。一天,徐階正思索間,一聲“無量天尊”直灌耳朵。忙問緣故,仆人回說,門外有位道長求見。顧夫人被藍老道嚇怕了,連忙問,何處來的道士?回說東嶽行宮。原來是本地嶽廟的道士,夫人這才放心,出門迎接。那道士年齡四十光景,白麵長髯,手執拂塵,走路一瘸一瘸,動問“貴姓”,說是“姓謝”。“不知道長駕臨,有何見教?”“聞聽貴府公子目疾,前來一訪,看能治否?”

歡迎您轉載分享並保留本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