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論道
< >
?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唯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雲: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於皇天後土,天下萬世矣!
這是曆史上楊漣被殺之前留下的血書。
對於楊漣這種人,如果衛明還和他誑來誑去的,自己都感覺對不起自己。這種人,就應該肝膽相照,而不是虛與委蛇。有什麽便和他說什麽,這是對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
“那麽小子就有些疑問了。楚黨也說想要把國家治理好,浙黨也說想要把國家治理好。而您身在的東林黨,更是將此作為了目標。那麽,你們到底在爭什麽?爭到底哪個黨派更厲害一些?還是哪個黨派的勢力更大一些?這些有用嗎?”衛明奇怪了,很奇怪,非常奇怪。有這麽一種說法,明朝亡於黨爭。事實上黨爭也確實給明朝帶來了巨大的內耗。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對的,那麽到底誰是對的?就好像宗教的信徒,都認為自己信奉的神是最神通廣大的,但是到底哪個神是最神通廣大的呢?不說到底有沒有神,就算是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會不會因為這麽點兒事兒出來大打出手呢?既然沒有辦法證明,那麽這裏邊就產生了矛盾。
“哎,你還小,這裏邊的事情,你不懂。”說到這些,楊漣也是一副嗟歎不止的表情。他是多麽希望大明朝能夠強大起來?希望人民能夠富足起來?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力往一處使,心往一處用。可是,現實情況根本就和這嚴重的不符。總會有些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總會有一些人認為利益才是最關鍵的。國家大事,與我何幹?醉生夢死才是這些人想要的。
“禦史大人不妨對小子說道說道,就當是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晚輩正好也有這方麵的一些想法,好和禦史大人討教一下。還請大人不吝賜教。”衛明施禮說道。行的是弟子禮,這就是將楊漣當成了老師對待了。楊漣不在乎功與名這是真的,但是並不是說誰對他好他就看誰不爽。如果能有衛明這樣的弟子的話,想來楊漣還是會很高興的。
“好吧,那我就說道說道。”楊漣最終還是沒有拗過衛明,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之所以會有黨派,這和科舉有著一定的關係。我朝將科舉一事發揚光大,除了世襲爵位,想要獲得功名,大家都要去參加科舉考試。科舉是好,能夠讓平民子弟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對於所有的人都公平一些。但是,有利必然有弊。而黨爭,便是科舉的一個不好的產物。想要去參加考試,便要開始求學。求學便會有同窗。同在一所書院讀書的叫同窗,同一年科舉的也叫同窗。這些人之間的關係自然便比其他的人關係好。尤其是同一地參加科舉考試的同窗,關係更是親如兄弟。在書院的教習是老師,而考試時候的考官也是老師,這就有了師生情誼。而在朝廷之中,想要戰穩腳跟,使得自己的主張可以得到認可,得到實行,那就得有同伴。來到朝堂,都是要找關係容易走近的人,老師,同窗,老鄉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所以,現在便有了以地方為名的黨派。黨派也是一個組織,在一個組織裏邊,必定會有領導人。而分屬於不同黨派之間,不管是出乎什麽原因,肯定會有矛盾,這便有了黨爭。原來是一兩個人的事情,也就成了一個團夥一個團夥的事情。黨爭,也便由此而來。沒有對錯之分,隻有勝敗之分。說起來,對於這種現象,我也很是看不慣。但是看不慣又能如何?大勢所趨,大勢所趨啊!”說到這裏,楊漣已是老淚縱橫,哽咽著都要說不出話來。衛明也是歎息不止。黨爭是怎麽來的,他也知道。但是聽到身為一名黨派人員說出這種話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
本來衛明還有很多的話想要說,比如勸一勸楊漣,試圖去阻止黨爭。但是現在看來,好像有些可笑。楊漣很不願意去卷入這種漩渦,但是話說回來了,誰又想著要卷入這種漩渦?當初考取功名,又有多少人是抱著千裏為官,隻為求財的心理?他們難道就沒有宏圖大誌?他們難道就不想流芳千古,成為中興之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想過,腦子也熱過,也在沒有人的田野裏邊大喊過要為民謀福祉。但是真正的到了考取了功名,當上了官員,又就不是那麽回事兒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話雖如此,但是你如果自清的話,在眾人的排擠之下,你連官兒都當不上,還談什麽當年的宏圖大誌?就好像楊漣最後說的,大勢所趨,大勢所趨啊!科舉到底是好是壞,這沒有辦法說。但是在**巧技還被認為是賤業的時候,科舉真的沒有什麽好考的。即便是這樣的人被選拔為官員,荼毒鄉裏的可能也遠要大於造福於民。
楊漣走了,拖著疲憊的身子。今天來本來是向衛明說教的,可是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是自己失態了。這讓楊漣深以為恥,以後根本就不願意去說這件事兒。衛明更加的不願意去說這件事兒。隻是在楊漣臨走的時候說的那句話,衛明還是引以為戒的。
“你現在得天寵,沒有人敢對你怎麽樣,就連如日中天的東林黨都不行。畢竟,不管是誰,都是陛下的臣子。但是如果你有一天失去了聖顧,那麽你就危險了。你救了王安,這是一件好事兒,我也認為是對的。但是以後這種事情,還是少做。王安都多大了,不管怎麽死都稱不上夭折了。而你不同,你還小,大明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送走了楊漣,衛明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書房裏邊一天,沒有出來。送過來的飯也都是讓放在門口。等會兒過來的時候,飯菜早已經涼了,卻沒有動哪怕一口。
衛明沒有看書。他的腦子裏很亂,就像是一團亂麻,理不出一點兒的頭緒。做人,到底要做個什麽樣的人呢?這是一個問題,衛明從來都沒有想明白過的問題。前世的時候被坑了,自己絲毫沒有反抗的能力,想了也是白想。而現在,衛明也算是身居高位了,有了一定的能力,甚至自己的一個決定有可能改變之後的曆史走勢,不得不慎重。楊漣無疑是一個好人,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人。即便是刀斧加身也麵不改色的狠人。楊漣是一個猛人,逼走鄭貴妃的時候有他,搶太子朱由校的時候還有他。他是顧命大臣,他有他的驕傲。他不是天才,他是一個很純粹的人。在他眼裏,隻有國家社稷,沒有功名利祿。
而就這樣的人,最後還是死在了魏忠賢的手裏。憑什麽?難道老天沒有長眼嗎?憑什麽讓這樣一個人就那麽屈辱的死了?雖然三年後沉冤得雪了,但是那又有什麽用呢?人死了,也就死了,不會再詐屍活過來了。即便是詐屍,起來的也是個僵屍,而不是楊老頭了。在天之靈?知道了又有什麽用?得到個安慰?呸!
而又像項羽這樣的英雄式人物,霸氣絕倫,武功蓋世。推翻暴秦,他居功至偉。但是最後,被小人劉邦給弄死了。天底下的好人難當就沒有一個善終的嗎?衛明想了一天都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