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捏緊拳頭(2)

作為全國各根據地中軍工生產條件最好的東北,當然有責任支援其他根據地。1947年7月10日,中央軍委發出《一年作戰總結及今後計劃》的指示中,就明確提出:“東北軍事工業應全力接濟關內,目前開始的一年內,你們必須用大力建立大規模軍事工業。”8月29日,中央軍委又電告林彪、羅榮桓:東北應當“將大量山野炮彈及黃色炸藥向南線各軍輸送。他們對此如大旱之望雲霓”。為了更好地發展東北的軍事工業,東北局於1947年9月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軍工會議,在會上宣布了東北局的決定:任命何長工為軍工部長,伍修權為政委,韓振紀、王逢源為副部長。在此之前,東北局已經決定由黃克誠以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任後勤部司令員,分管軍工和軍需工作。軍工會議上,對整個東北的軍工生產做了全麵的研究,確定了今後的生產任務。為了加強對各地軍工生產的領導,軍工部還在琿春、興山、雞西、安東、齊齊哈爾、牡丹江、吉林、哈爾濱、大連等9個有軍工企業的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將原來由各地分散進行的軍工生產統一領導起來。

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東北軍工生產在琿春基地之外,又建立了大連基地。當時的大連還在蘇聯的“租借”之下,是蘇聯的軍事基地,但隻要我們在大連的活動不使蘇聯方麵在與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係上發生麻煩,蘇聯方麵一般不會過問。大連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市內又有我黨的很多人員(當時的副市長和公安局長都是中共黨員),我黨還成立了大連市委。所以,為了利用大連的工業優勢,從1947年春,中央陸續從延安和華東派出得力人員來到大連,同蘇軍交涉之後,接管了一些工廠,以“建新公司”的名義組織軍工生產。建新公司是我軍曆史上第一個大型的軍工聯合企業,由原華東財經委員會主任朱毅任經理,由從延安來的曾長期在蘇聯從事技術工作的江澤民任副經理。江澤民還被任命為東北軍工部的副部長。

經過一年的努力,建新公司有了8個工廠6000名員工,主要生產部隊急需的各種炸藥、無煙火藥、炮彈、引信、收發報機、電話機、藥品,原料部分還從朝鮮采購。為了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東北局和華東局共同向建新公司投資東北幣3.5億元。這是我黨曆史上第一筆大型的工業投資。

當大決戰開始時,據1948年6月的統計,我東北軍區軍工部已有軍工廠55個,幹部2500多人,工人1萬多人,不僅能為東北軍區提供各種軍需物資,而且還能大量支援關內(為了完成好支援關內的重要任務,東北局特派曾經擔任過新四軍秘書長的李一氓出任旅大地委副書記兼財經委員會主任,專門負責對關內各解放區的物資供應),為整個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1948年底,華東野戰軍首長陳毅、粟裕曾簽發親筆信件,向旅大地區的黨組織和工人群眾表示感謝。

四、東北野戰軍有了一百萬

要準備大決戰,擴大和整訓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特別是大兵團作戰的協調能力和大中城市的攻堅能力,當然是東北局工作的重點。

首先是要對部隊補充兵源,擴大部隊。由於這時根據地的建設已經取得很大成績,所以我軍擴軍的主要方式是動員翻身農民參加地方部隊,再由地方部隊到主力部隊,而不再是剛到東北時那樣以改造俘虜兵為主。1946年8月29日,東北局發出了《關於補充主力加緊作戰準備的指示》,指示說:

沒有強大的主力,並使它得到源源不斷的兵源補充,就不能有效地、連續地打擊和殲滅敵人,因此也就不能鞏固地方部隊,確保根據地及群眾鬥爭的果實。因此地方黨、地方兵團的同誌應當自覺當所謂“兵販子”,認清源源不斷地補充主力,正是地方黨與地方兵團的責任。

各省委應負責在每個工作區從自己的地方兵團、縣大隊和獨立營中,抽調出2000到2500人的建製部隊補充各該工作區的主力部隊,以保證每一主力師、旅除充實現有三個團外,另增編一個補充團,充實該師、旅到1萬人左右。

當東北局的指示下達並逐步貫徹之後,各地開始向主力部隊補充新戰士。但由於當時作戰任務很重,新戰士一參軍就可能上戰場,不可能有訓練的時間。而地方部隊和縣大隊中有一些成員是不脫產不離家的,並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不能適應陣地戰的要求。於是,東北局在此基礎上又做出了進一步的決定,在各地組建二線兵團。其辦法是以部分主力部隊的幹部和老兵為骨幹,將自願參軍的農民和工人直接組建為獨立團,進行訓練。訓練要求必須按民主聯軍總部所頒發的《獨立團軍事教育計劃》進行,待達到要求之後,再補充進主力部隊。這一計劃從1947年8月開始進行,半年的時間,就組建並訓練了88個獨立團,共22萬人,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從開始組建獨立團到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共組建了189個獨立團,總人數達42萬人,保證了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

在積極從翻身農民中發展兵源的同時,東北民主聯軍並沒有放棄對大量俘虜兵的改造,特別是在出了一八四師叛逃的事件之後。

前麵已經談到,1946年5月在南滿的鞍海戰役中,當我軍進攻海城時,國民黨的滇軍第六十軍的一八四師在潘朔端師長的率領下宣布起義。起義之後,被編為民主同盟軍,開到通化地區進行學習整訓。由於對這支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做得不夠,對其中一部分思想頑固的反動分子有些遷就,特別是未能及時派去政治工作幹部做政治工作,讓一部分思想頑固的反動分子在原副師長楊朝倫的串通下,抱成了一團。當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向我通化地區發起進攻時,楊朝倫等人認為我軍不可能打勝,就違反了潘朔端的命令,拉了1000餘人叛逃了。

一八四師叛逃事件給東北局和各部隊敲響了一次警鍾,決定要認真總結這次深刻的教訓,重視並改進對俘虜和起義人員的改造教育工作。

當“三下江南”結束之後,就把大批被俘的國民黨軍官集中起來辦了“哈爾濱解放軍官教導團”進行集中教育改造。1948年1月,東北野戰軍政治部還在譚政主任的主持下專門召開了“國軍工作座談會”,重溫中央對俘虜工作的指示,研究俘虜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討論了若幹有關的政策和方法。自此以後,東北各部隊再也未出現過一八四師叛變這樣的事件,不少解放戰士參加我軍並成為很好的革命戰士。如1948年9月攻打錦州時,在全班打得隻剩一個人的情況下,高舉兩顆手榴彈衝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鬥英雄姚尚雲,就是1947年被我九縱七十四團俘虜過來的解放戰士。我軍專門改造國民黨軍官的哈爾濱解放軍官教導團先後有15533名被俘國民黨軍官前來學習,其中僅中將就有29人,少將210人,上校397人,中校、少校1484人。經過教育改造,最後隻有76人送入撫順戰犯管理所繼續改造,其餘的陸續走出了教導團,有的回家,有的參加工作,也有的參加了人民軍隊。還有的出去之後就到國民黨軍隊中做策反工作,讓他們放下武器,起義投誠。所有這些,都充分顯示了我軍改造俘虜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在1947年底,我軍在東北的主力部隊人數已經與國民黨軍持平。到1948年4月,主力部隊加上二線兵團總計已經達到98.8萬人,成為一支名副其實的百萬大軍,形成了對國民黨軍的絕對優勢,為大決戰做好了最重要的準備。

為了適應形勢不斷發展的需要,使部隊能進行更大規模的作戰,從1947年夏天以來,民主聯軍總部對整個東北的部隊編製陸續進行了調整,擴充補足老的部隊,組建新的主力縱隊。1948年1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人民解放軍包括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兩個係列,但是隻有一個統一的總部,現將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領導幹部與截至1948年4月的編製序列簡介如下(按:由於當時部隊在擴編之中,幹部調動比較頻繁,所以下列幹部名單中有個別重複):

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林彪。

第一副司令員高崗。

第一副政治委員羅榮桓。

副司令員呂正操、周保中、蕭勁光。

副政治委員陳雲、李富春。

參謀長劉亞樓,副參謀長伍修權、曹祥仁。

政治部主任譚政,副主任周桓。

後勤部部長李富春(兼)。

東北軍區之下分為十二個軍區:

安東軍區司令員程世才,政委江華,副司令員沙克。

遼寧軍區司令員張學思,政委白堅,副司令員解方、趙傑,副政委劉惠農。

遼南軍區司令員陳奇涵,政委張秀山,副司令員邊章伍、副政委林一山。

吉林軍區司令員周保中,政委陳正人,副政委唐天際。

遼吉軍區司令員聶鶴亭,政委陶鑄,副司令員高鵬、蔡斯烈,副政委彭嘉慶。

龍江軍區司令員葉長庚,政委王鶴壽,副司令員關慶寰。

嫩江軍區司令員朱滌新,政委劉錫五,副司令員趙承金。

鬆江軍區司令員陳光,政委張策,副司令員李壽軒。

合江軍區政委洛甫(張聞天),副司令員李荊璞、楊梅生,副政委張啟龍。

牡丹江軍區(1948年7月撤銷)政委何偉,副司令員田鬆。

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雲澤(烏蘭夫)。

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程子華,政委黃克誠,副司令員李運昌、副政委黃火青。

在冀察熱遼軍區之下,又有三個軍區:

熱河、冀熱察、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