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均衡之道
王振虎,韋朝奉,王明瑞三人殺了根本不算什麽,他們三人所犯的罪責就是再斬殺十次都夠了,而且殺之也不足以平民憤。但是林銀漢就難辦多了,用徐階這個實誠人的話說,林銀漢根本抓不住把柄。
皇上要兔死狗烹展出後患就必須辦了他們,但殺人也要讓人信服才行,林銀漢做到的滴水不漏。首先他沒有犯書信通往舊部的大忌,不存在什麽吃裏扒外弄權造反之事。其次他潔身自好,不光沒有過分的窮奢極欲,而且還不時的賑濟百姓,為富不仁放在他身上純屬栽贓陷害。故此林銀漢在廣州城內這短短的時間內聲望很高,新國不限製言論自由,所以一旦處理了林銀漢,那就勢必被人指出是濫殺無辜和過河拆橋,為皇威所不利。
所以林銀漢被捕之後,嚴嵩和徐階就受到了莫大的輿論壓力,這讓他們有些左右為難了,聖上的意思毋庸置疑了,可是如此草菅人命栽贓陷害卻也不是嚴嵩和徐階所能做得出來的事情。恰至此時,戰爭前線傳來了兩封書信反倒是替二人解了圍。
信分別是陸尋和陸繹寄來的,陸尋心中上書請求保林銀漢之性命,並稱會向聖上陳述詳情還望刀下暫且留人。而陸繹所來的書信之中,也大抵是這個意思,他們都沒給嚴徐二人說明具體原因,隻說稍後執行,待聖意裁奪。
嚴嵩和徐階正樂得如此,便順水推舟的打贏了。並也給聖上陸炳去了書信說明情況,以防失職之過。沒過幾日,嚴嵩等人就接到了釋放林銀漢。宣布他無罪的消息,並製造輿論與王振虎等三人相比,顯示新國賞罰分明司法公正和明察秋毫之意。
王振虎、韋朝奉、王明瑞三人根本沒有押解回京,直接在集市梟首示眾以正法紀,並解百姓心頭之恨以安民心。王振虎、王明瑞二人是大罵連連,不過行刑之前卻也沒有拔舌,任由他們謾罵這在先朝是十分少見的。
對此景象立刻有聖上的崇拜者和文人雅士讚不絕口。聲稱這樣才叫真正的仁政,這樣才叫真正的無愧於心,不怕人說不定心中無鬼。並稱三人乃是咎由自取遭受的報應。兩人所言無非是什麽陸炳不守信用,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是個無信無義的小人等等,韋朝奉卻笑而不語。他深知就算幾人老老實實。也不如林銀漢的性格、過往經曆那般值得的保留更好操縱,所以這一天是早晚的事兒。
先前韋朝奉隻以為陸炳是個忠厚老實之人,若是不行直接反出新國,結果他吃飽喝足斂足錢財之後,上書陸炳想要回到廣西。按照當時的約定,若是有不適應者可再作打算,可調回原地等候安置,給個地方官做做。但先前幾封信函要麽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最後一封直接聖上親自朱批。當麵被駁回不準韋朝奉的請求,讓他好好安養就是了。從這一刻起,韋朝奉就知道,陸炳要對他們下手了,而且絕不會手下留情。
到底陸炳還是個帝王,心狠手辣斬草除根是必備的。同時他也明白王振虎,王明瑞兩人也絕對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動作,到時候定會一同斬了,所以韋朝奉更加變本加厲,目無法紀,反正早晚要殺,不如在最後的日子裏恣意妄為活個痛快。但對林銀漢的處理,卻又讓韋朝奉感到吃驚,隱隱感覺出林銀漢可能會被重用,這不光說明了陸炳內心也有宅心仁厚的一麵,更說明了廣西兵馬定出了大事,需要人收拾殘局,這般睿智的君主自己無力抗衡。至死,韋朝奉都沒有看透摸透陸炳的心思。
行刑當天,三人遊街示眾,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大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到頭終有報之爭與早與來遲雲雲的。百姓向著三人扔石頭扔爛菜,弄得三人到了刑場上也狼狽不堪頭破血流。嚴嵩當即宣讀聖旨,並數落三人種種罪責大告於天下,同時陳列出許多證據,證明三人不光是天怒人怨,更是背信棄義在先,不守約定。百姓無不佩服聖上不任意妄為恃強淩弱,即便要處理這三個敗類還是講究證據,實在是刑法嚴格一視同仁。
列完證據,宣讀完罪證,劊子手便梟首行刑了,三把大刀同時一閃,人頭落地血濺三尺百姓歡呼。三個縱橫沙場多年,手握重兵的廣西老牌首領就這樣被陸炳慢慢拆去了實力,就此消亡了。
幾日後的紫禁城中,陸炳得到了三人被斬的消息,他看著眼前的幾封文書思索了起來。這些天他的身體正在慢慢的恢複,還未從長嶺大敗損失十餘萬兒郎的陰影中走出來。這些年幾番的心急吐血導致陸炳傷病加劇,加之逐年累月的純陽真氣侵蝕,看似偉岸的身子,其實已經千瘡百孔十分脆弱了。
陸炳一旦倒下後果更甚於常人,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真氣紊亂在體內亂竄,導致整個人被焚燒成一團灰燼。好點的情況也是陰陽失調功力盡失,一旦功力失去了陸炳就會恢複先前沒有功力時候的樣子,而且手筋腳筋和肩胛骨的舊傷也會發作,無法動用之氣之下,失去真氣的支撐則讓他根本用不上大力氣。即便這些都不會發生,如此灼熱的真氣在體內燃燒,也難免讓陸炳陽壽減損,隻怕能不能活過五十歲都是個未知數。
不過這些天陸炳的心情好了一些,首先是長嶺之事雖然痛心疾首,但畢竟已經過去覆水難收,所以多想無益。其次通過嚴嵩和徐階,一圓滑一直臣以及魏和情報之細致,陸炳得到了最為確切和真實的答案,知道在自己的帶領下,新國百姓國泰民安人人富足,於是也就安心了下來。同時他也知道了各級官員都對國策完成的很好。沒有貪墨之徒,說明自己的政策也十分得當,這就更令陸炳高興了。
人有時候活的就是一個心情。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之下,陸炳的心情也宛如雨後出現的陽光一樣,出現了一絲溫暖,身子也比前幾日要好了許多。在廣州斬殺幾位廣西退隱首領的事情,百姓們也沒有非議什麽,可謂是做的極好。
看到兩個兒子的上書以及嚴嵩、徐階兩位內閣大臣對林銀漢調查的報告,以及魏和的情報。陸炳思索了起來。陸尋在書信中是這麽說的:廣西兵馬全軍覆沒,消息還未傳入廣西,一旦傳入勢必引發大亂。到時則需一人等安撫,否則隻怕會引起兵禍。廣西百姓尚武性急,而新國剛剛收複廣西不久,不似長治久安之地。民心所向。故此必須有一當地權威者前去相安,韋銀豹戰死,唯有林銀漢最為合適。此人寬厚,重義講理,不同於其他廣西將領,在百姓間也極有名望,百姓至今還口口相傳林銀漢英勇之舉,而本欲留林銀漢統領廣西兵馬馴服傳道。改變教化蠻兵,怎奈蠻性難去。隻得出韋銀豹之下策。故此,此時重用此人,此人便於朝廷操縱,更不會背叛,雖有些愚鈍,然卻是此時最佳人選。
而陸繹的信中也提到了進來前去廣西所聞所感,其實那裏的百姓雖然尚武好鬥,但實際上還是愛好和平的,所以對相對寬仁的林銀漢格外仰慕。況林銀漢等四人在陸繹眼皮子底下,陸繹故意放任四人,讓他們恣意妄為,企圖讓他們自取滅亡。怎奈林銀漢的確人品稱讚,本性不錯,沒有絲毫違法亂紀之舉,接濟百姓造福鄉鄰可謂是一名義士。新國義字當頭,需這樣的人才相助,更不至於殺了林銀漢,讓廣州百姓對朝廷略有非議,到時候影響立國之根基。故此,兒臣繹保薦林銀漢前去廣西練兵鎮撫,隻需嚴加看管嚴密監視,就定可令事半功倍之,為廣西日後安撫民眾招兵買馬之便宜。民心難測,尤荒蠻之地,非本地元首者不可安也。
陸炳看了兩個兒子的上書,心中已經打定了注意,就按兩個兒子的說法去辦。雖然兩人切入點不同,但同樣高深睿智,陸炳為兩個兒子高興。且看林銀漢的履曆,此人倒也真是個忠義之人,即便很可能是表麵上忠義卻也足以。當年幾人誆騙王振虎說立他威望,讓他與陸炳火拚,結果王振虎把家底兒全拚光了才打退了陸炳,可謂是死戰。其他人等皆不認王振虎,想背信棄義違反當初打退陸炳立王振虎為王的約定,唯獨林銀漢遵守諾言,輔佐王振虎重立大業。
而後高居大旗,王振虎在林銀漢的輔助下這才沒被吞了地盤,各方小頭領紛紛來投,王振虎重拾崢嶸,欲以與林銀漢平分山河,卻遭林銀漢拒,甘願輔佐王振虎。而後狼兵建立,幾方混戰之日,林銀漢以身作餌,深陷敵營,為主盡忠實在端的是一員猛將,在人品和做人方麵皆是無可挑剔。
正如兩個兒子所說的那樣,林銀漢是徹底收複廣西民心的上佳人選,為日後地方開戰工作也提供了方便。更何況林銀漢來自民間,自己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地位,現如今的作為也表明他會是個好官,對廣西的風土人情相對熟悉,更有民聲口碑方便開展工作,可謂是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不過問題同樣也有,首先林銀漢會不會真心降服,還是心存王振虎這個舊主,他們又是結義兄弟。若是心懷仇恨,到了那邊手握重權,隻怕還要起禍端。另外,現如今白羽生死不明,而這個林銀漢據情報顯示,曾經被白羽救過,兩人會不會有聯係呢?
想到這裏,陸炳作出決定,當即釋放林銀漢,宣布其無罪,並著其赴任廣西,協助南疆大員陸繹行事,並且給崔淩下了命令,讓他嚴加監視林銀漢的一舉一動,若有不軌之事,可先斬後奏。若是能把白羽這條大魚釣出來,那反倒是壞事兒變好事兒了,總之先做此計,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