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禮儀之邦
當所有人都認為大軍這是要回大明,從天津衛登陸的時候,陸炳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徹底打亂了凱旋而歸的節奏——出擊日本。
誰也沒有料到陸炳會有這個決定,但是軍令如山倒,既然陸炳下令了屬下就要遵從,這下他們終於明白陸炳為什麽一直笑而不語,同時也有部分人明白了甲板下的秘密。
俞大猷揮舞著手中的長劍興奮地說道:“太振奮人心了,直接打到倭寇老家去,揚我大明國威啊,痛快,痛快!”
戚景通卻淡然的舉著茶杯說道:“海上喝茶別有一番滋味哈。”
“戚大哥就一定都不興奮嗎,您抗倭抗了這麽多年,前些年一直擔任備倭的工作,如今終於要與倭寇在他們的國家一決雌雄,且看我等蕩清賊小掃平匪虜了,難道你不覺得熱血沸騰嗎?”俞大猷道。
湯克寬笑道:“世顯兄早就過了興奮地年紀了,也就咱們幾個這般年紀的人才會熱血沸騰,不過說起來這還真是個能夠頌揚千秋萬代的大事兒,你想現在咱們大明境內,尤其是南方匪患不斷。其實不少都是咱們大明百姓,多是些遊手好閑的癩子地痞,借了倭寇的名聲,若是把倭人都滅了,還借個毛啊。如此一來,那些刁民就沒了理由作亂了,國家太平盛世歡歌啊。”
“非也非也,百姓之所以反多是官逼民反,隻有把民眾之間的矛盾徹底解決了。才沒有人反。若是百姓人人富足了,甭說讓他們造反了,就真的是倭寇來了,咱們的百姓也得自發的把他們趕出去。所以這一切的造成不光是倭寇起了帶頭作用。擾亂了局麵,也絕非一個刁民這個詞就能解釋的清楚的,階級矛盾由來已久,說來話長一言難盡,等來日再細細討論吧。”李杜搖頭晃腦道,眾人一片嬉鬧紛紛笑著諷刺李杜是個酸秀才。
魏和盯著戚景通突然道:“世顯兄,你到底啥時候知道的?”
“知道什麽?”戚景通喝了一口茶問道。
“陸大人什麽時候告訴你要出征日本的事情的?”魏和含笑問道。
戚景通點指著魏和道:“果然是錦衣衛出來的,這情報抓的,好了好了,都是自己人我索性就說了。其實從一開始我便知道。隻是怕你們年輕。心浮氣躁,就沒告訴你們。文孚也是這麽個意思,所以我兩人合計著等正式出征後再告訴你們。一是剛才我說的怕你們樂極生悲惹出別的事兒,還有也是怕萬一到時候又別的事情,去不了了,讓你們在大喜後再次失望大悲。其實你們早就該發現啊,這些天文孚一直命人準備糧草,你們也不想想,如果隻是從琉球到回大明的話,不敢說多了,咱們的糧草就是撐上五六個來回也是夠的,何必再補充呢。”
“陸文孚這家夥太不仗義了。竟然瞞我們這就。”
“就是就是,當上總兵官就不跟弟兄們透氣了,晚上得讓這小子罰酒。”
“對,罰酒。”
兄弟們吵吵鬧鬧的,戚景通笑道:“我說小老弟們,雖然現在沒啥事兒,海況也好風平浪靜的,但我覺得你們是不是也要回自己船上去指揮了?”
眾人嘴中喊著戚景通無趣,卻依然聽命行事,軍令如山倒於是各自乘船回自己的指揮船上去了。戚景通看著平靜的大海,側頭問向魏和說道:“李祥那邊沒事兒吧。”
“這幾天除了安撫自己以前老部下中的傷員,沒幹別的,也沒怎麽抱怨,把事情看得挺透的,除了那天進攻與那國島的時候說過得那番話之外,再也沒說過別的。”魏和說道,相對於軍事才能來說,魏和更適合做刺探情報的工作,他負責的這方麵一直是井井有條頭頭是道。
戚景通冷笑兩聲評價道:“會叫的狗不咬人,李祥此人訓好了是個好幫手,亦是個好將才,訓不好就是引狼入室啊,總之日後小心吧,回頭我跟文孚說說,你刺探情報不能帶有主觀色彩,有些話不適合說。”
“對。”魏和同意的點了點頭。
十幾日後,陸炳等人到了日本的南側,這速度對於目前的航海技術已經是很快的,說明陸炳日夜兼程沒有耽擱,因為陸炳生怕遲則生變,擔憂朱厚熜知道自己出擊日本的決定後阻攔自己。畢竟出擊海外已經違反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祖訓,所做這些全為救出沈紫杉,而今救出了沈紫杉,再打東瀛已經屬於違抗聖意,故而必須快刀斬亂麻,玩一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同時陸炳也想早點結束這場戰爭,回去老婆孩子熱炕頭,現在一妻兩妾其樂融融,這等美事誰還願意奔波在外連年打仗呢。隻不過陸炳心中有一個夢,就是揚我中華國威,一雪侵華之恥,雖然侵華是發生在後來幾百年後,但是陸炳作為穿越過來的人,對日本有這天生的痛恨與仇視。
陸炳沒有直接下令發動進攻,現在打起仗來屬於出師無名,對待日本大明采取羈縻和朝貢並行的政策,羈縻也就是說承認日本那些大名或者寺社以及將軍的合法性,以此籠絡外族勢力。有點類似於藩屬國的意思,隻不過日本這個藩屬國從來不把自己當藩屬國看,南宋滅亡後日本人也從心底再也沒把中國當做天朝上國過。大明的羈縻政策本來是為了消除雙邊釁隙,結果倭寇依然不斷,絲毫沒有改善什麽。至於朝貢,大明享受著萬國來朝的“快感”,而日本人則把朝貢當做一個生意來做。
每年去大明上個疏,磕個頭,弄點土特產給大明的皇帝捎過去,就能獲得真金白銀綾羅綢緞。這種劃算的買賣他們認為不做才是傻子。對於大明的武力,嗬嗬嗬嗬,他們是不屑一顧的,另外對於大明的官員。他們十分熱愛,因為一旦在朝貢的途中與大明子民發生了衝突,那些“優秀”的官員們總會不論青紅皂白的向著藩國人,認為有朋自遠方來必須禮待有加,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看來這就是禮儀之邦的“天朝上國”啊。
陸炳自然了解這一現實,也知道這是國人的秉性,不論什麽朝代都是一樣的,若你不同意要反駁這種慷慨的“饋贈”就會有無數的官方專家學者,和民間閑散專家出來說一些大道理。什麽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總之能用上的道理都用上了。但為何等了幾十年,盼了幾十年,那些大道理依然沒有實現。受傷的卻總是自己呢?
這不,國內有消息傳來,有兩夥前來納表朝貢的日本使臣就因為爭奪朝貢資格,在寧波大打出手,寧波百姓軍民死傷諸多,兩夥人又在寧波和紹興之間互相追殺,足二百一十五裏。事情至此,若按照陸炳的想法那就該派大軍圍剿,把鬧事者統統抓捕依法處置,結果也的確如此。抓住賊首宋素卿,可是那些裏應外合與倭賊共謀的南方勢力,為了自己利益忍氣吞聲至人民不顧的官員們卻沒有收到一點處分。
那個宦官賴恩也是平安無事,但據陸炳得知,這個賴恩是導致整個事件的罪魁禍首,乃是當之無愧的主要責任人。更可氣是出了這等大事,賴恩他非但不老老實實反思過錯,還保舉賊首宋素卿,說他們死者居多應釋放,最後還差點給放了,也多虧有禦史熊蘭等彈劾,這才沒做出更加荒唐的事情來。陸炳的之消息後,氣的他當場甩掉了五六個杯子並聲稱回去後定讓賴恩好看。
陸炳不服,可是挑起兩國戰爭的罪名他是擔負不起的,更何況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祖訓》上曾經有言,日本是不征之地,也就是說隻要日本不舉國之力與大明為戰,大明就不能做侵略擴張。故而陸炳隻能按住心頭的怒火,等待著時機,等待著日本挑起事端的時機。
無奈的情況下,陸炳避重就輕另辟蹊徑率領大隊人馬,以上國考察的名義開始了征途。這場考察令那些日本當地分散的統治者們極其害怕,因為陸炳是海陸兩方麵的檢閱。隊伍走到哪裏,船隻就垂直跟到哪裏,隨時可以作炮火策應,這對沿海地區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如此一來沿海大名和將軍們就再也沒有心思反抗了,否則鋪天蓋地的炮火定會接踵而至。而陸炳率領近七千兵馬上岸,這些人對於倭人來說,已經算是驚天動地的實力強悍了。
這樣的情況在來倭地之前陸炳就已經想好了,於是乎他在甲板下的秘密起到了用處,其實這一招是戚景通想到的。在琉球的戰爭之中,戚景通關押了近千名俘虜,把他們關押在
幾艘福船的甲板最底層。這些人耗費了不少糧食,這讓陸炳頗有些心疼,生怕用不上這些人就白白浪費了錢糧。但如今看來,戚景通果然老謀深算料事如神。
近千名俘虜換上了大明的軍服,開始撒入日本疆境各地。這些人多是西表島和與那國島的賊寇,常年在這片廣闊的海域裏作案,精通附近島國的各種語言。他們這下等於重獲自由,於是如同魚入大海一般撒入了日本各島之中。
可想而知,有的人被日本的大名收攏,有的則幹起了強盜的買賣,陸炳發出了清剿令,宣稱有人身穿大明軍服冒充明軍,破壞大明和日本的友誼,更加令大明天威蒙羞,限日本三日內把這些賊匪押解給明軍。
日本當時正混亂著呢,哪有空去管這等事情,再說即使想管也是有心無力,各地之間配合不力,追尋賊寇到了別人的領地內就隻能停止步伐,否則兩地必定會因為主權大打出手。在如此條件下,過了三日,竟隻抓來了五六十人,陸炳佯裝大怒,再次下令要協助日本清剿。
於是一場長達四個月的名義上的清剿行動開始了,明軍迅速接管各地的軍政機關,遇到抵抗的部隊一律按逃亡賊寇論處。一時間不少日本人因此喪命,但百姓卻對陸炳的這支大軍十分歡迎,每每明軍入城各地百姓都簞食壺漿夾道歡迎。原因很簡單,大多百姓都是熱愛和平的,陸炳接管後軍不擾民,解除除明軍外所有人的武裝,百姓遠離了戰禍,不會禍從天降般的突然被抓去當兵亦或是被強盜匪賊和敵對勢力殺害了。
陸炳的這場行動其實沒有什麽作為,除了殺了不少抵抗的日本大名雇傭軍以外,主要就是打破勢力格局,摧毀勢力較大的政權。這點現在看來並沒什麽,但很快日本人就會發現此舉的惡毒。
一旦陸炳帶兵走了,就會留下大片的真空地帶,各方小勢力權貴都會為了這些地方打的死去活來,但現如今各個大名的實力都相差無幾,厲害的都被陸炳趁亂殺死了,亦或是找高手暗殺,再不行就是不斷造成摩擦趁機削弱對方兵力。
剩下這些領主互相爭鬥,雖打了個頭破血流卻勝負難分,隻不過是勞民傷財罷了。故而,日本陷入了更加混亂的局麵,陸炳短短四個月的作為卻讓日本徹底亂了幾十年。同時,因為打去了冒頭的霸主,所以日本難以大一統,這也令阻礙了這個國家應有的發展軌跡,不進反退,比應有的國家實力倒退了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