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仁泰十二年,錦朝上至聖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歡度年節。這一年年成好,百姓手中有餘錢,家中有餘糧,人人都帶著幾分喜色。
連著幾年都還算豐收,季宣和卻並不覺得這是什麽好兆頭。錦朝版圖很大,即使正常年份,也有不少地方會有各種各樣的大小災害,最近幾年氣候並不如同往年那樣正常,卻如此大麵積長時間的好收成,在季宣和看來是極其反常的。
想多了沒用,末世生活太過艱辛,季宣和隻想舒舒服服過日子,沒有意外那是最好不過。錦朝傳承到現在不過百來年,正是國力強盛的時候,比明末要好多了,縱使真如曆史中的小冰河時期那樣災害不斷,處境也比明末要好過許多,想要改朝換代估計難度有些大。
楊家埠離京城不遠,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在災情沒出現前,並不需要疑神疑鬼。
康平縣城中的季宅買了有快一年,因著短時間內沒打算入住,隻留一個仆役看著宅子。季宣和打算年後收拾出幾間屋子,偶爾閑了可以進城住幾日。
仁泰十三年,季宣和九歲,邵雲辰十二歲。由於從小體弱多病,盡管好吃好喝,季宣和個頭卻不高,比邵雲辰矮了至少一個頭。自從不用喝藥之後,季宣和讓邱伯托人從草原上買了奶牛回來精心養著,每天早晚一杯牛奶。
牛奶解腥味之後,味道還是不錯的,邵雲辰不討厭,正所謂有樂同甘,有難同當,他也和季宣和一個待遇。邵雲辰本就身體不錯,飲食又健康均衡,加之修習初級鍛體術,常年累月下來,個頭比同齡小孩要高出一截。如此一來,季宣和也就不算矮小。
初級鍛體術隻能強身健體,季宣和不是不想買更高級的鍛體術,隻是一看那價格,他就卻步了。寫手係統裏諸般好東西,他現在能買的實在有限,他也就懶得看了,免得自己禁不住誘惑,買了並不那麽適用的。
寫手係統是季宣和的最後退路,不到萬不得已,係統幣他都打算存著,也許哪一天他就能用上了。
今年的天氣一如往常,並不算風調雨順,百姓卻並不擔憂。也是,最近幾年都是如此,收成卻比氣候正常的年份還要好一些,連續幾年都如此,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並不像剛開始那樣憂慮。
季宣和聽段媽媽他們講起楊家埠的這些情況,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這算不算是狼來了的翻版?
楊家埠地處北方,一年隻能種一季莊稼,人均田畝比南方要多。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收成不好,壓力也比南方人要大。畢竟南方能種植兩到三季作物,即使有一季歉收,還可以種第二季第三季彌補。隻要不是長時間的災害,南方百姓要比北方平民抗災能力更強一些。
明知如此,卻也沒多少北方人願意背井離鄉去南方討生活。古代不比現代,若非實在過不下去,很少有人願意離開故土。錦朝北部靠近邊境處,有大片土地無人耕種,曆代皇帝頒布諸多優惠政令,願意前往的人卻不多。一個是因為那裏環境惡劣,另一個則是百姓們不想一家子單打獨鬥。
錦朝百姓多是聚族而居,有不少村子半數以上村民都是同一個祖先。人多力量大,獨門獨戶的被欺負了,都找不到人幫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麵。
這樣也沒什麽不好的,個人的力量太過弱小,同族間互相看顧正是適應環境的寫照。如此一來,宗族的權利就很大。穿越前輩們推動了經濟,卻沒有改變政治狀況,不知是沒法改變還是不願意改變。
季宣和夫夫並不常在村子裏走動,對村子的情況卻很了解,這都是季家下人們的功勞。楊家埠和其他村子一樣,都奉行多子多福。這也難怪,家裏男丁多了,其他人家輕易就不敢欺負,即使真被欺負了,族裏也會看在他家子孫眾多的情況下,更願意為他們出頭。
從楊家埠的情況來看,女性地位真心不高,重男輕女的思想比比皆是。這一點季宣和倒沒怎麽驚訝,就算在現代,說是女性能頂半邊天,但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處於高位的女性比例明顯很低。事實勝於雄辯,光從數據上就可見一斑。
這些和季宣和關係不大,隻在腦海裏一閃而過罷了。
由於連續好幾年豐收,楊家埠村民生活日漸紅火,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難見菜色。有些貧困戶手裏有了餘錢,都打算農閑時間重新翻蓋泥瓦房。
春去秋來,很快又到了收獲的季節。
今年看著和前幾年沒什麽不同,等到麥子水稻灌漿結穗時,有經驗的老農在田間地頭來回查看,才發現情況不甚樂觀,不說像仁泰十二年那樣的大豐收,就連正常年份都比不得。據他們估算,今年的產量起碼得減少一到兩成。
每家每戶伺候莊稼的能力不同,減產幅度自然也不等。因著減產幅度不大,並沒引起人們的關注。也就最近幾年都豐收,今年小幅度歉收百姓們才會抱怨幾聲,要放在以前,這樣的收成還算在正常範圍之內。
季宣和手中的兩個莊子同樣減產,邵雲辰將賬目算清之後,讓季宣和過目。寧莊和安莊都比去年減產一成以上,季宣和翻看了一遍,便合上賬冊擱在一邊。
耕種本就是看天吃飯,今年的收成也算不上有多差,尚在接受範圍。隻要底下人沒有欺上瞞下,那就沒什麽好說的,該給莊戶的福利一樣都不會少。
季家人口不多,吃食多數都是由自家莊子提供,季宣和夫夫都不是虧待自己的人,就算這樣,一年下來也沒多少開銷,每年都有不少銀錢富餘。
季宣和還不到十歲,季家又是外來戶,在康平縣沒有親戚,連個幫襯的人都沒有,近幾年攢下的銀錢他就沒再置辦家業。目前季家的產業已經夠多了,再多即使有雲州府季府在後麵撐著,估計一樣會遭人覬覦,還不如就維持現況,每年收個七八百兩,足夠季宣和夫夫過上富足的生活。
季宣和又想起了邵雲辰做的那個夢,若隻是個夢那也就罷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真是真實的寫照,那麽就得找找原因了。
像季府那樣的人家,若沒發生什麽變故,除非自願,否則根本就不會逼迫邵雲辰改嫁。就如今的情況來看,要麽是糧食歉收甚至絕收,導致季府產業大幅度縮水,要麽就是遭到季府對手的打壓,甚或兩種情況兼得,使得季府一時難以周轉或者幹脆就敗落。
從邵雲辰的描述來看,季府那時至少表麵還是光鮮的,內裏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一切不過都是猜測罷了。
上回季宣和去給季老太爺拜壽,就碰上食物相克之事,想對季府不利的人一計不成,估計還會來第二計,從送年禮的孟管事口中,並未得知季府有發生什麽不好的事,想必季老太爺有了防備之後,對手再想要禍害季府就沒那麽容易了。
季宣和並不想季府出什麽事,錦朝很多律法都是連坐製,季府出事了,他也跑不了。正因為如此,季宣和才不想動寫手係統中的係統幣,那真是用來保命的。萬一真發生點什麽事情,也好提前跑路,若連跑路的時間都沒有,那更得動用係統資源進行突圍。
季宣和如今的生活無需寫手係統就能過得很好,寫手係統就成了他的最後一道保命利器。若不然的話,他根本沒必要每天花一兩個時辰用來碼字,能悠閑過日子誰會不喜歡?
季宣和之前不通農事,身體好了之後才隨著邵雲辰對農事有所了解。就算季宣和再白目,一些常識他還是懂的,修水利套種之類隻要說個大概,自有底下人付諸實施。也是如此,季家兩個莊子今年的收成才會比附近其他人家高出近一成,在大家都歉收的情況下,寧莊和安莊收成隻比正常年份減產半成左右。
季家兩個莊子並未用圍牆圍起來,裏麵的一切動靜村民都是親眼所見,隻不過季家兩個莊子具體收成他們不知道,更不樂意在本就不多的田地裏開挖渠道,看過熱鬧之後就付之高閣,並沒放在心上。
不說村民,就連為數不多的幾個地主也沒有跟風。村民祖祖輩輩都是如此勞作,看不到具體結果的變動,誰也不願意成為那個帶頭的。
北方本就少雨,修水渠和挖一眼深井還是有必要的,雖說真要幹旱了,這些也不足以抵擋旱災,但平常或旱情不厲害的時候,總能多收些糧食,長時間積累之下,這點收益也不能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