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帝眼裏的確是看不到的火,可是他心裏卻有著一把火,燃燒著他心裏的蓬勃。
“朕一會能去看看嗎?”
宋有根:“陛下,說來有些慚愧,那東西有些危險。您不如登上山峰看對麵的牛羊,滿山遍坡都是,很是壯觀的。”
大禹國,除了青山這裏養了足夠多的牛羊,別處還真就沒有這個景觀。
暖陽照在身上,暖池當中還有魚兒嬉戲,時不時的啄著身體,竟有著異樣的舒服。
眼下看什麽他們都不急著去看,主要這裏風景也很獨特,真的是讓人流連忘返。甚至讓人有種在這裏生根的感覺,不離開才是最好的。
宋有根還說著,“這裏不比上京繁華,陛下能夠屈尊降貴來到這裏,夠我們青山五村說上幾輩子的了。”
禹帝聽他說著青山五村,問道:“你這裏不是青山村嗎?怎麽又是青山五村了?”
宋有根道:“陛下有所不知,如今青山四村的人都來到了青山村居住,那些原有的村子都已經推倒,構成了一個個廠區。”
禹帝就問了都有哪些廠區?
宋有根說,“主要是有食品廠,目前為止咱們這涉及了有近百種吃食。涉及到米麵糧油,還有各類小吃,像水果罐頭等等這些,都是食品廠出品。另外還有調料品,也歸類在食品廠這塊區域。由於品種太多所以占了兩個村。
另外就是玉石廠、鞭炮廠、玻璃廠,屠宰加工廠和鹽業局造糖局等等,都分別占了半個村子或者是小半個村子,這地方都不太夠用,現在好多加工廠就開在了縣上。”
禹帝被李青輕輕的擦著背,他說,“你們這是涉及了多少產業?”
宋有根以往的時候為了保護安寧,從不在外人跟前先露著他們有什麽東西。可如今麵對的人不同,他的態度也不一樣。
就說,“這三百六十行,我們這能有百行就很好了。”
禹帝清楚了,望著村頂上那特殊的琉璃瓦,“這也是你們自己造的?”
宋有根:“是的,除了瓦還有磚的。青山的地鋪的大塊磚就是自己燒製出來的。”
禹帝:“你們這是萬物皆可燒啊!都燒出了不一樣的光彩。”
禹帝看中了酒樓裏的琉璃盞,一問說是高溫當中燒出來了,所以才有了剛才的話。
宋有根,“會長說,沒有做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
禹帝品味著這句話很是認同,尤其是看著這個世外桃園的地方,他突然想告老就此。
還問秦稼成,“要不咱們就不走了。”
秦稼成也是老神在在,“不走,臣大概還有這個自由,陛下怕是暫時還沒有。”
他們這長時間沒回去,都不知道上京是個什麽樣子?
而禹帝把他帶出來,真的是陪同嗎?主要是不想他參與一腳,或者說不好參與一腳。總之出來是對的,這裏的一切都這麽愜意。
幾人泡好了澡,出來走走的時候宋有根不再跟隨了,禹帝要去那幾個村子轉轉,就是想看看那裏的工廠,都做著怎樣的運營?
這需要他親自去安排,因為旁人很難看到裏麵真正的運作。
宋有根派了他的小跟班鄭玉石來,這年輕人活力就不同,帶他們走上山看著這裏獨特的風景。
牛羊在翠綠的草地上看著的確是一道不錯的風景,尤其是多的滿山遍野的時候,如同滾動的雲朵,煞是好看。
而最好看的是這裏時常發生的鬧劇,就在這些小動物之間,讓人看著也是忍俊不禁。
還有更特殊的風景,如今成了這裏真正的一道風景線。
好多隻雞願意跑到鴨子或鵝的身上,由它們載著在湖裏遊來遊去,弄得好像它們一樣能遊泳一般。
禹帝看得份外高興,說:“能繁殖出這麽多的家禽,這是幾年的光景?”
鄭玉石道:“陛下,咱這有將近四年的光景,才有這份的成就。”
禹帝眯著眼睛看著這一切,四五年的光景有了這份成就,可這些人似乎很不滿意,還在向著某些方向發展。
可就是這麽個發展方向,也是他力爭上遊的地方。
禹帝瞧著欣喜不已,他一定要看到這個安寧,讓她於朝堂之上。
禹帝心裏正正的想著,山下就有人急匆匆的來,正是李魁省帶著的人。
這人過來直接跪倒在地,給禹帝磕了頭後說道:“陛下,臣是青山縣令柳尚言,得線報,有人要害朝廷命官沈移星及他的妻子和孩子。”
禹帝一聽這話額上青筋便蹦了起來,“要害有沒有害到?”
柳尚言,“這件事情臣得派人去查。目前為止臣和他們聯係不上。”
禹帝聽著聯係不上,急忙和李青交代,“快,發動朕的情報網,一定要保他們平安無虞!”
李青領命而去,柳尚言稟報完這些事情,也退了回去。
秦稼成和他分析著,“誰要謀害他們夫婦?”
禹帝:“自然是坐不住的人,就這麽急不可耐。這是看我們對此地流連忘返,生怕和他們扯上更加緊密的關係。”
秦稼成,“還是有人在監視陛下和臣,也真是膽大妄為了一些。”
禹帝:“不是說舍得的一身刮,敢把皇帝給拉下嗎?我看他是真能這麽做。”
秦稼成:“陛下,如果賢王真這麽做了,陛下要趕盡殺絕嗎?”
禹帝麵色不太好,“殺。仁慈隻會留下後患。”
秦稼成沒有言語。正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他不是那個仁慈的人,隻問事情是怎麽樣了?
秦玖和安寧不知道他的心聲,否則會告訴他,你老寬心。
現在的他們一點不輸於這裏人得愜意,乘著一艘直達京城的小舟,有帶著的三個男孩子,歡騰熱鬧的入了上京城。
安寧一來到這裏,首先被這裏的繁華驚呆了。不愧為政局的中心,這裏處處透著奢華。在紅磚綠瓦間在鮮豔的樓閣飛簷上,流露著泱泱盛世。
安寧不錯眼的看,這裏不同於她打造出來的奢華,這裏有著曆史的底蘊。叫買叫賣的聲音不絕於耳,不過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少有人喊。是街道兩旁的空地上的小商販覺得叫的格外的歡,他們當中有挑擔趕貨的,有駕牛車送貨的,還有趕著毛驢拉貨賣貨的,在屋宇鱗次櫛比間,在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門前不停的吆喝著,來達成更高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