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
沮授給袁紹詳述天下大勢。
大將軍勤王成功後,短期內隻會考慮穩定河北,出兵征伐的可能很小。即使要出兵,也受限於河北財賦的緊張,隻能在局部用兵。
曹操在年初的時候,趕走了呂布,穩定了兗州全境,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發展實力。
徐州被曹操連續兩次屠殺,實力幾乎折損一盡,因此劉備更需要時間恢複元氣。
田楷雖然在名義上占據了青州全境,但事實上青州南部控製在北海相孔融手裏,他隻有北青州的三個半郡,實力不是很強,他也需要時間壯大自己。
袁術占據著揚州九江和廬江兩個郡,都在長江北岸。長江南岸的丹陽、豫章、吳郡、會稽四郡被揚州刺史劉繇控製。目前袁術手下大將孫策正在率軍攻打,如果孫策能擊敗劉繇占據長江南岸的四個郡,那麽袁術的實力將得到很大增長,所以袁術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也無力北顧。
今年,我們和劉表聯手進入關中勤王,耗費非常大,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投入所有力量鞏固和發展霸業,而劉表也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綜上所述,明年,黃河南北兩岸都很安寧,戰火將會暫時平息。我們如何利用這段寶貴時間,最大程度地削弱和掣肘河北的發屎,為將來我們聯盟各地州郡共討李弘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是致力連橫,打擊合縱,孤立河北。
李弘挾持了天子,控製了朝廷,又有強悍武力,更兼有河北三州,這對某些鄰近河北的州郡大吏來說,是個巨大的生存威脅。他們迫於各種各樣的壓力,尤其是在尊奉天子中興社稷這個前提下,極有可能投靠李弘。比如西涼的韓遂,青州的田楷。至於荊州劉表、徐州劉備、益州劉璋因為是宗室後裔,他們雖然明知李弘有篡逆之意,但依舊會向天子獻表,向朝廷效忠。其實劉表這兩年的所作所為已經說明了一切。
曹操連續犯下滔天大罪,沒有出路。袁術是袁閥的人,他的命運和我們緊緊捆在一起。雖然大人和他矛盾重重,但一旦事關袁閥生死存亡的時候,他還是要和大人攜手抗敵。
因此,李弘的合縱對象,除了西涼的韓遂、益州的劉璋外,隻有黃河以南的田楷、劉備、劉表。曹操和袁術即使也是他的合縱對象,但李弘不會信任他們。李弘和他們聯手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激化我們之間的矛盾,削弱我們的實力和掣肘我們的發展而已。
打擊李弘的合縱之術,也就是致力我們的連橫之道。我們除了河北的李弘,其它各方勢力都可以聯手,包括西涼的韓遂。
我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大範圍的連橫,是因為我們有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我們手中沒有天子。我們和其它勢力一樣,都是李弘的敵人,實力都不如李弘,都受到李弘的巨大威脅,因此我們就可以把沒有天子的不利因素迅速轉化為有利因素,讓李弘象過去的董卓、李傕一樣,陷入各方勢力的對抗和包圍之中,徹底孤立河北。
如果我們連橫成功,天下則以黃河為界,分成兩大勢力。一大勢力是河北李弘,一大勢力是以大人為首的黃河南部州郡聯軍。如此一來,李弘優勢盡喪,敗亡之期指日可待。
致力連橫,打擊合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各方勢力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在我們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他們很難相信我們,更難徹底背棄天子和李弘為敵。說句實話,很多勢力,比如劉表、劉備、田楷、袁術等人可能腳踩兩隻船,既不得罪李弘,也不得罪大人,以便靜觀時局變化,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所以,要想連橫成功,關鍵是實力,要最大程度地保證各方勢力都能受益。
如何在削弱李弘的實力的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各方勢力受益?
“改變爵製,分封公侯。”沮授此言一出,滿坐皆驚。
本朝承秦製,實行二十等爵製度。第十九等關內侯和第二十等徹侯最為顯赫。(孝武皇帝時為了避諱,改“徹侯”為“列侯”。)
在秦之前的兩周時期,實行的是五等爵製度,即公、侯、伯、子、男,統稱諸侯。諸侯有食邑,在食邑的土地上(即諸侯國)行使軍政大權。到了戰國時,各國紛紛變法。秦自商鞅變法後,定二十等軍功爵製度。這個製度一直延用至今。
高祖皇帝建國時,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實行封建與郡縣並行的政策,大量分封自己的親屬為封國的國君。這些國君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軍政大權。他們相當於兩周時期的五等爵諸侯,但這些封國的國君隻能稱“王”。二十等爵中的列侯,在名義上也相當於兩周時期五等爵中的諸侯,但他們隻食封邑,沒有軍政大權。
高祖曾令眾臣設誓:“非劉姓不得封王,非軍功不得封侯。”可見“王”、“侯”兩爵的尊貴。(這裏的“侯”,就是指二十等爵製中的關內侯和列侯。)
由“七國之亂”到孝武皇帝集權後,封國的“王”逐漸失去了諸侯地位。同時間,由於戰爭多,因軍功而封侯的人也非常多,關內侯與列侯站滿了朝堂,這是武人最輝煌的一段時期。
與此同時,還發生了一件和侯爵有關的大事。孝武皇帝將列侯與三公重臣聯係了起來。若被拜為三公的朝中大臣,還沒有列侯爵位的,則立即被賜封為第二十等列侯。孝武皇帝的這一封賞行為,卻被後世當作一種慣例製度沿襲了下來。
孝武皇帝一朝,關內侯與列侯的分封,還是較多的按軍功來賞賜。但在“武”功之外,憑“文”功而封侯的大臣也在逐漸增多。到了昭宣中興,即本朝文治時期,尤其是孝宣皇帝一朝,地方官吏憑借“文”功政績得以封侯的情況,一時達到了極致。
昭宣中興之後,國勢日下,外戚宦官相繼擅權。這些人大量私封自己的親信子弟為侯,外戚更是一門數侯,而中官一日數侯者也是屢見不鮮。關內侯與侯爵隨即不再尊貴。到了後來,天子開始賣官鬻爵,斂錢之風愈演愈烈,關內侯與列侯多如牛毛,越封越賤,徹底不值錢了。
朝廷的官職畢竟有限,現行的二十等爵位又不尊貴。在這個關係社稷存亡的時候,朝廷應該修改封爵製度,恢複兩周時期的五等爵位製。在現行二十等爵製度上,另外再加上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二十等爵位製和五等爵位製同時實施,互為補充。
凡州郡大吏建有文武功勳,在無官可升的情況下,除了增加俸祿外,更應該賜高等爵位,從而激勵各地州郡大吏為穩定社稷,中興大漢而浴血奮戰。
當然了,此時我們要求朝廷改變封爵製度,目的不是為了激勵大家多建功勳,而是為了削弱河北實力,打擊李弘的合縱之策。
五等爵位製的關鍵不是爵位的尊貴,也不是封邑的多寡,而是世襲行使封邑之地的軍政大權。僅此一點,就能讓各地州郡大吏趨之若騖。
各地州郡大吏聯名上表後,河北隨即就會陷入混亂。
五等爵位製的實施雖然可以暫時安撫各地州郡,暫時穩定天下,但隨著各地州郡實力的增強,天下必定大亂。諸侯逐鹿,先得者為王,大漢從此分崩離析。所以,天子不會答應,朝廷不會答應,李弘更不會答應。
五等爵位製被否決的後果非常嚴重。
首先,天子和李弘得罪了各地州郡大吏,李弘的合縱之策隨即失敗,河北被孤立。
其次,李弘已經是大司馬、大將軍,晉陽侯,食邑一萬戶的朝廷重臣了。他的地位極其尊崇,他已經不能再升遷了,他也可以不要賞賜,但他的下屬呢?他否決五等爵位製,也就等於斷絕了他下屬們的升遷之路,搶去了他下屬們的榮華富貴。試問,有多少文武掾屬會因此而怨恨李弘,會因此而喪失對李弘的信任和忠誠?河北大吏們必定要和李弘離心離德,河北的情況會越來越糟糕。
第三,這個表奏雖然是我們遞上去的,但受益最大的卻是李弘。當今世上,若論軍功,李弘最大,五等爵位製一旦通過,天子至少要拜封李弘為晉陽公,而偏偏這一點,正好刺痛了天子和大臣們最為敏感的地方。當年董卓先是自封太師,後來甚至想自封“尚父”,他把天子和皇權的尊嚴踐踏到了極致。今天,李弘更是變本加厲,他不但要踐踏皇權,還要搶奪皇權,霸占天子的江山。天子和大臣們為了防患於未然,會不惜一切代價,聯合河北的一些大吏,誅殺李弘。河北崩裂的危機隨即開始。
隻要河北發生叛亂,李弘拿起屠刀誅殺大臣,他就坐實了簒逆之名,剩下的事就很簡單了。大人可以高舉勤王興漢大旗,主盟天下,集結各地州郡兵馬同擊河北。
另外,李弘迫於合縱失敗的壓力,可能不待河北恢複元氣,冒險出兵。
各地州郡大吏聯名上表要求修改封爵製度,也就等於告訴李弘,我們雖然尊奉天子,但我們尊奉天子是有代價的。我們要分享皇權,要分享大漢的土地,要行霸道,繼續“桓、文”之功。李弘從這份表奏中看到了我們連橫的強大,看到了各地州郡實力大增的後果,所以他會趁著各地州郡實力不濟的時候,率先展開進攻,意圖占據平定天下的先機。
李弘不待元氣恢複就匆忙出兵,傷上加傷,實力會繼續受損。李以要打,肯定要挑選一個實力最弱的,不是青州田楷就是兗州曹操。田楷和北疆的某些大吏有很深的交情,他是河北可以拉攏的對象,所以李弘隻會打曹操。曹操被他打敗了,我們再聯合其它州郡共同出兵。這樣一來,我們既可以占據兗州,又能消滅曹操,還能重創李弘。
“不管李弘是否冒險出兵,此策或多或少都能幫助我們贏取發展的時間,幫助我們順利實施連橫之策。”沮授最後說道,“李弘雖然救下了天子,占據了部分有利因素。但隻要我們實施此策,李弘的所有有利因素就會全部轉化為不利因素。到時,他救的就不是天子,而是刺殺自己的一把鋒利武器了。”
大帳內良久無聲,袁紹和眾人都在用心思考沮授的這個建議。
田豐衝著沮授微微一笑,雙掌虛拍,以示敬佩之情。
沮授這個建議看上去處處都在為袁紹出謀畫策,又是連橫各地州郡,又是打擊河北。但他真正用意卻是試圖利用五等爵位製來提醒和警告袁紹,重建皇統不宜操之過急,而陰謀篡立更是自取滅亡。霸業畢竟不是王業,要成就霸業,要繼“桓、文”之功,就要尊奉當今天子。
沮授和田豐一樣,都已猜到袁紹要求極力重建皇統背後的深意。五等爵位製的提出,正好給了袁紹一個緩衝的機會,暫時把袁紹推到一個正確的位置上。
袁紹坐在案幾後,兩眼望著牛皮帳頂,麵無表情。
“如果李弘同意實施五等爵位製,或者……”郭圖說了半句,覺得李弘同意的可能性太小,於是把後麵的話又吞了回去。
沮授垂首不語。田豐輕輕一歎。
袁紹兩眼盯著沮授看了很久,臉上漸漸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李弘一定會同意。”他轉頭看看神情錯愣的郭圖,緩緩說道,“不同意五等爵位製對李弘和河北來說,是一場災難。如果你是李弘,你會如何選擇?”
郭圖若有所悟。
沮授的目的其實就是逼著李弘同意實施五等爵位製。
五等爵位製一旦實施,首先李弘的合縱之策就能成功,他能為河北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其次他能安撫河北軍政大吏,得到河北上下的擁戴,能夠讓河北迅速從災難中走出來。至於天子和朝中大臣的反抗,根本不足為慮。這場關中大亂,其實已經徹底摧毀了天子和朝廷的威嚴,能劫後餘生逃到河北的朝中大臣寥寥無幾,天子已經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隻要河北大吏忠誠於李弘,北疆無論如何不會出現象長安一樣的大叛亂。
李弘仔細權衡利弊之後,隻有選擇同意。雖然同意的結果是諸侯鼎立,但此時此刻,他已經沒有回旋餘地了。他隻有實施五等爵位製才有合縱的可能,隻有合縱有成,他才能找到機會消滅敵人。
但沮授此計的真正目的卻是讓袁紹稱霸,逼著袁紹放棄重建皇統。袁紹如果要重建皇統,就會失去很多盟友,失去眼前的大好形勢,最後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滅亡。他隻有尊奉天子,才能不孤立,才能連橫成功,最後才能擊敗李弘成就霸業。霸業成功了,他想幹什麽都成。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袁紹此次不顧一切攻打關西,白白放棄了救回天子,平定天下的絕好機會,顯然表示他沒有這個耐心。
袁紹看出了沮授的最終目的,他十分不高興,他覺得自己受到了製約,受到了侮辱。
大漢國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十一月。
十一月上,天子、皇後和五十二位大臣,一百多名僥幸逃生的虎賁、羽林衛士,以及張繡、楊密等四百多殘兵敗將在北疆軍的護衛下,緩緩到達安邑的天子行營。
十一月中,長公主、大將軍李弘、鎮北將軍鮮於輔、大臣張溫、馬日磾、崔烈、蔡邕、趙岐等十幾位大臣日夜兼程趕到河東拜見天子。
自先帝仙逝之後,天子和長公主一直天各一方。五年後再次相見,兩人悲從心生,抱頭痛哭。
大臣們心裏酸楚,也是暗自垂淚,唏噓不已。
李弘和眾臣告退之後,立即召集徐榮、麴義、楊鳳、玉石、華雄、呂布、張白騎等人議事,詳細了解了關西一戰的始末,對徐榮、呂布、張遼大加讚賞。
下午,李弘以大司馬、大將軍、參隸尚書事的身份,延猜太尉楊彪、司徒淳於嘉、司空張喜、前司徒趙溫、尚書令士孫瑞、衛尉周忠、禦史中丞鍾繇等十幾位三公上卿商議國事。
天子居於何處?是晉陽還是邯鄲?還是其它地方?
朝廷被毀,如何重建?
關中、關西兩次大戰,如何議定?何人該承擔天子蒙難,朝廷被毀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