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立馬橫槍篇 第十二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
盧植眼窩深陷,人顯得非常憔悴,凍得發紅的臉上憂色重重。
袁紹迎於懷城十裏之外,大家互相寒暄一番,隨即回到城裏。袁紹要請盧植上座,盧植躬身說道,大人現在是車騎將軍,主掌國事,位尊權重,理應上座,尊卑之序不能亂。袁紹謙虛一番,勉強坐下。袁紹落座後,盧植這才恭敬地坐到袁紹左側。
許攸把目前的形勢說了一遍,尤其對玉石、楊鳳和顏良三位將軍的動向非常關注。許攸說,按照我們的估計,這三人至少有一個人要率軍渡河南下,以便和駐守滎陽的徐榮形成犄角之勢。這樣一來,在西北方向和正西方向阻擊我們的就是董卓和李弘的聯軍。西北方向是李肅、張揚和北疆的一個將軍,正西方向是徐榮、胡軫,而西南和南麵兩個方向是董卓的手下李蒙和呂布。
“各州郡大軍是否已經集結完畢?”盧植問道。
“還沒有。”許攸搖頭道,“西麵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已經集結了三萬多人,目前隻剩下青州刺史焦和和濟北相鮑信還沒到。曹操已經答應出兵了,他很快就要趕到酸棗。陳國相許瑒、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谘至今沒有出兵的意思。其他州郡雖然接到了檄文,有的甚至口頭答應了,但都在遲疑觀望中,暫時還指望不上。”
盧植神情焦慮地對袁紹說道:“大人,要早一點會盟,以便聚集力量。現在各州郡兵力這樣分散,無法對董卓形成巨大威脅。”
“會盟的事我已經拜托孟卓(張邈)在辦了。”袁紹說道,“隻待大軍集結完畢,立即歃血為盟。”
袁紹隨即說到了自己擔心的幾件事。
袁紹承製天下,以車騎將軍領兵馬討董,袁閥隨即成了大漢叛逆。袁隗袁基和洛陽的袁閥親族自然要被抓起來處斬,這也是大家預料中的事。袁隗為討董所做出的犧牲天下士人有目共睹。沒有人因為這件事唾罵袁紹,在大義麵前,個人家族的犧牲是避免不了的,袁閥將會因為自己的犧牲而搏得萬世美名,受到世人的敬仰和崇拜。袁紹強忍淚水,把撕心裂肺的痛苦埋在心裏,自己拿刀殺死了自己的親人,這的確是件非常殘忍非常痛苦的事。
犧牲必須要有價值。
袁隗的目的是要以這份“承製詔書”來確定袁閥在討董中的中堅地位和將來在朝廷上的主宰地位,同樣也是這份承製詔書,把追隨袁閥的士人統統逼到了當今天子的對立麵,讓他們徹底失去了退路,唯有一條道走到頭。討董聯盟的強大凝覆力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對急需幫助和賑濟的北疆來說,是個致命的威脅。董卓已經山窮水盡自身難保了,北疆的存在不是決定於董卓和當今天子的支持,而是決定於討董聯盟,決定於有雄厚實力的各地州郡的支持。袁隗認為李弘最後肯定要倒向討董聯盟一方,他根本沒有第二個選擇。現在就算李弘要南下平叛,他的軍隊要吃要喝要軍餉,他怎麽解決?李弘聯合袁紹打董卓之後,當今天子對他來說就是個潛在的隱憂。此時袁紹如果提出重立新帝,李弘恐怕不答應也得答應了。袁紹有了李弘的支持,不但可以重立新帝,更有了伺機主政的機會。
董卓沒有立即殺袁隗,說明他很清醒,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厲害,他也許還不想立即和討董聯盟走到徹底決裂的地步。留下袁隗,大家還有坐下來談談的機會。
袁紹想救袁隗和自己的親人,所以他不願意率先攻擊,也不願意其他軍隊立即對洛陽展開攻擊。酸棗會盟的事他其實並不著急,他最著急是如何掌控局勢,用什麽辦法可以聯合李弘。
李弘現在不但派兵南下,而且還把崔均、王瀚和楊奇三位大人抓了起來,他這種做法明顯就是和董卓聯手。北疆有九個將軍,他先後派了六位將軍南下,等於把北疆一半多的兵力送到了長城以南。徐榮、玉石、楊鳳和顏良現在在京畿,從正麵威脅討董大軍,張燕和麴義一個在常山,一個在壺關,從側翼威脅討董大軍。北疆大軍的這種攻擊態勢已經嚴重動搖了討董大軍的信心。陳國相許瑒、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張谘本來對出兵一事就比較猶豫,現在看到北疆大軍鋪天蓋地的一瀉而下,更不敢輕舉妄動了。
如何盡快知道李弘對起兵討董的態度?如何盡快把李弘拉到自己一邊,聯手對付董卓?
弘農王被董卓殺了,這個事情在袁紹公開弘農王的“承製詔書”後,大家都已經預料到了。從當今天子和朝廷這個角度來說,弘農王這份“詔書”已經坐實了篡叛之名,不死就是奇跡了。袁隗和袁紹一幫人的想法是想重新擁立一個藩王為新帝,這樣士人大權獨攬,可以毫無阻礙地修訂和執行國策,迅速穩定社稷。但袁紹現在不敢公開自己的想法。一來將來的朝廷名義上是士人獨掌權柄,其實就是袁閥主政,這會引起士人之間的內訌,有可能失去洛陽士人和各地州郡士人的支持。自己如今實力不濟,根基未穩,因為州郡起兵討董而造成的危局尚未解決,此時宣布這個想法,無疑是自取滅亡。袁紹既然不敢說,隨即引發了第二個問題,討董的終極目標沒有了。大家討董之後,如果還繼續效忠於當今天子,那今天這討董有什麽意義?自己不就是禍國奸佞了嗎?當今天子怎麽會放過這幫舉兵討董,揚言要廢黜自己的州郡官吏?
弘農王的死讓大家失去了起兵討董的終極目標,也讓大家無所適從,不知道是繼續討董還是另謀他策?起兵已經是既成事實,大家騎到了虎背上,誰也下不來。現在撤兵是死路一條,但繼讀討董又沒有勝算,大家更不知道討董以後將怎麽辦?州郡兵馬遲遲不能集結完畢,這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如何解決此事?現在我們已經否定了當今天子,甚至汙蔑他不是先帝的兒子,大家都沒了退路,此時用什麽辦法重新鼓起大家討董的士氣和信心?
董卓沒有錢糧了,李弘在為錢糧絞盡腦汁,而袁紹也在擔心自己的錢糧。
黃河下遊州郡連續兩年受災,今年冬天又遭受酷寒,再加上朝廷和州郡賑濟無力,災民越來越多。雖然這兩年已經北遷兩百多萬災民入晉,但大部分都是黃河以北郡縣的人口,黃河以南的形勢依舊非常嚴峻。泰山附近郡縣的小規模暴亂此起彼伏,這兩年一直就沒有停歇過。所有人都感覺到一場可怕的暴亂風潮正在醞釀當中,這股風潮一旦爆發,將如狂飆一般席卷中原大地。
先帝曾經為此下旨,命令各地州郡征募郡國兵,門閥富豪自建義兵,以便迅速剿殺流民的叛亂。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平叛效果並不好。相反,流民叛亂的規模越來越大,抵抗也越來越頑強。尤其是去年十月穀物成熟後,各州郡為了準備這次討伐,幾乎沒有賑濟,結果惹得天怒民怨。先是老天連下暴雪,流民饑寒交迫,屍盈遍野。然後就是暴亂,頻繁的暴亂,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雖然這些小叛亂大部分都被官軍迅速撲殺了,但流民的怨怒已經達到了極致。這時,蟻賊餘孽司馬俱、徐和、管承等人趁機在泰山舉起了黃巾大旗,各地叛亂首領以及流民紛紛聚集而去,大暴亂一觸即發。
這次為了討伐董卓,冀、兗兩州和河內郡的兵力幾乎是傾巢而出,而青州和徐州也有部分州郡舉兵響應,徐州廣陵郡的張超已經急行千裏趕到酸棗了。這麽多郡國兵和各地門閥富豪的義兵聚集到陳留郡的酸棗,後方兵力的空虛那是顯而易見的。
黃巾軍會不會趁機發動大暴亂?
這個問題袁紹和眾人心裏都有數,在暴亂已經成為流民的習慣,成為他們繼續生存的手段的時候,暴亂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青州刺史和濟北相鮑信遲遲不能趕來,徐州刺史陶謙雖然口頭答應了,卻沒有做出任何承諾,原因就在於此。此時上百萬流民聚集在泰山一帶,暴亂的危機已經彌漫了青、兗、徐三州,他們處在暴亂的中心,誰也不敢輕易帶兵離開州郡。
從中平元年張角率領百萬大軍暴亂以來,黃巾之禍就成了大漢國的一個頑疾,經久不衰,曆平不止,到現在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了。無論是天子還是大臣,都已經麻木了,熟視無睹,見怪不怪了。對於州郡而言,流民太多,暴亂也太多,即使有心去剿,也沒有那個精力和錢財。有平叛的錢,還不如拿去賑災來得實惠。當然了,暴亂越多的地方,官員們也越富裕。既然不平叛,那麽黃巾軍一來,大家隻好把城門一關,給他們鬧去。沒有武器沒有食物的暴民久攻不下,自然也就三三兩兩地散去了,這就是大部分郡縣的平叛之策,也是流民叛亂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今年冬天的這場大雪,黃巾之禍也許象過去一樣,波瀾不驚,對討董大軍形成不了威脅。但老天偏偏在正月下了大雪,結果風起雲湧,頓時掀起了驚濤駭浪。這個浪何時打下來,每個人心裏都有數,應該就在今年四月春耕的時候,也就是說,滿打滿算,還有兩個月時間。
兩個月後,如果冀、青、兗、徐四州爆發黃巾大叛亂,聚集在酸棗的大軍至少有一半要急速撤離。如果城池給黃巾軍占了,這些州郡官吏們就不是有沒有飯吃的問題了,而是在哪裏落腳的問題了。根基都沒有了,還打什麽仗?
討董大軍兵力龐大,缺少幾萬軍隊不是什麽大問題,即使影響了軍心也沒什麽關係。隻要能保證糧草的持續供應,能持續維持這種威懾的局麵就行。但問題是,黃巾軍暴亂如果控製不住,愈演愈烈,甚至威脅到四州的安全,這個麻煩就大了。討董大軍不但有糧草盡絕的危險,而且更有全軍覆沒的可能。其次,就算控製了暴亂局勢,但春耕時間肯定錯過了,到時大片田地荒蕪,那明年的日子又怎麽過?
如何應對這場驚天動地的黃巾風暴?如何安全避過這場危機?
袁術的事現在成了袁紹的一個心病。
袁隗當初並沒有安排袁術出京,袁術出京純粹是個意外。
袁隗非常欣賞袁紹,多次在公開場合宣揚袁閥的下一代家主非袁紹莫屬。但袁閥這一代還有袁基、袁術,他們的身份、官職都比袁紹要強。為了袁閥輝煌的將來,袁隗把這次討董重任交給了袁紹,讓袁基和袁術留在京城和自己同為內應。此事若成,袁紹功高蓋世,不但執掌大漢權柄,還理所當然成了袁閥家主。
人算不如天算,袁術意外出京了。此事連累袁隗失去了參隸尚書事,拱手把權柄交給了董卓一個人,破壞了袁隗的整盤計策。
討董之事,事關社稷,袁隗再怎麽糊塗,也不會讓兩個袁閥的人同時指揮。兩個人做事不但無法協調,參予此事的袁閥各路勢力也會無所適從,到底聽誰的?
袁紹和袁術一向不和。袁紹瞧不起袁術,認為他不學無術,是個紈絝子弟,敗家子。“路中悍鬼袁長水”就是袁術的生動寫照。這個長水是指長水校尉,袁術這個外號就是他做長水校尉的時候留下的,名動京師。
袁術更瞧不起袁紹,罵他整個就一騙子。袁紹才智出眾,未成年便做了郎官。二十歲時,做了兗州東郡的濮陽縣長。這一年他母親死了,按禮製,袁紹棄官回家服喪三年。喪期滿了,袁紹孝心大發,又追行父親的喪期三年。這六年袁紹雖然服喪,但他沒閑著,四處結交朋友,士無貴賤,莫不傾心折節相交,袁紹因此聲名大振。朋友太多,未免有些閑言碎語,中常侍趙忠就曾警告袁隗,叫他回去告訴袁紹,稍加收斂,不要太露鋒芒,免招無妄之災。袁術罵他騙子不為別的,就為“士無貴賤”。士貴者隻要有學識,袁紹都大力結交,但士賤者有學識就不行了,還要有名氣。沒有名氣,袁紹連大門都不給進。“愛士”是不假,但袁紹是為了“養名”。
袁紹和袁術之間的事袁隗一清二楚,袁術不會聽命於袁紹的。當他聽說袁術到了南陽後,立即知道事情不妙了。袁術知道自己沒有袁紹的朋友多,所以他直接到了袁閥的根基所在。汝南、穎川、南陽三地遍布袁閥親族門生故吏,袁術到了這裏如魚得水,要什麽有什麽。果然,袁術得到三公檄書後,立即急書豫州的孔伷、李旻、許瑒,荊州的王睿和張谘,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聽我指揮,把軍隊和糧餉都給我運到魯陽來。他甚至還給袁紹寫了一封信,叫他不要瞎指揮,說攻擊洛陽的事由我來作主,我是家主。
袁隗為了彌補這個意外,壓製袁術,於是想出了“承製詔書”之策。在他看來,袁紹“名正言順”做了車騎將軍,你袁術總要聽話了吧。其實這份“詔書”對討董大軍沒有太大的意義,它反而激怒了董卓,在很短時間內便害死了弘農王和袁閥在洛陽的幾十條性命,弊遠遠大於利。弘農王死得太早,對討董大軍的士氣是個很大的打擊。袁隗過早離開朝堂,既影響了董卓和士人之間的溝通,也極大地挫傷了洛陽士人的信心。何顒、伍瓊、周毖等人的先後死去,也使討董大軍過早失去了內應。
袁術是不是因此就聽話了?沒有。王睿和張谘之所以遲遲沒有動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袁術的貪婪。袁術出生官宦世家,久曆官場,對官場的汙濁和黑暗非常清楚,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好手。相對而言,他對形勢的判斷也比較準確,他知道如何及時擺脫險境,如何最大程度地為自己攫取利益。袁術對攻占洛陽沒有任何信心。這些州郡兵馬沒有經過訓練,沒有精良武器,和北軍、西園軍沒得比,和西涼兵那就更不能比了。兵不精可以用數量彌補,但領兵的人如果不擅長打仗,甚至還有保存實力的想法,那這個仗根本就不要打了,但現在的情況恰恰就是如此。
袁術是後將軍,官不小,兵也通過各種關係勉強湊了一萬人,但他沒錢沒糧,靠人家施舍不是長久之計。他想自己掙自己花,這樣花起來舒坦,也不用看人家的臉色。於是他的眼晴就盯上了南陽和荊州。南陽僅人口就有兩百多萬,是大漢國最富裕的一個郡。不過南陽緊鄰京畿,沒有緩衝地帶,所以袁術還想要荊州。此時,袁術的心思已經不在攻打洛陽上麵了,他一心想著如何圖謀地盤,連晚上做夢都想著這事。
一隻貪婪狠毒的老虎在一旁虎視眈眈,王睿和張谘怎敢離開自己的老窩?隻怕人還沒到魯陽,州郡就已經丟了。這事王睿和張谘還不敢對袁紹說。袁術和袁紹是兄弟,袁紹現在又是車騎將軍,又是承製權柄,假如袁紹護短,那事情可就鬧大了。這時董卓派出來的招撫使者秘密趕到了南陽和荊州,張谘和王睿幾乎沒有猶豫,立即向天子呈遞了請罪表,宣布效忠當今天子,而且還和董卓約定,南北夾擊,殺死袁術。
袁術既然想奪取南陽和荊州,當然要對王睿和張谘嚴加監控了。朝廷的這個招撫秘使還沒走出南陽地界就被袁術抓到了。袁術看到兩人的獻罪表,欣喜若狂,下麵怎麽辦?是不是出兵攻打兩人?當然不會了,他才不會這麽傻。
他立即給長沙太守孫堅寫了一封密信,把王睿和張谘背叛討董聯盟的事隨便說了一下,叫他立即帶兵到南陽來,順路把兩人都殺了。孫堅以討董為名北上,這兩人必然沒有防備,一殺一個準,不費吹灰之力。自己要是帶兵南下去殺,那可就是連番血戰,白白便宜董卓了。
袁術早在起兵的時候就寫信給孫堅,邀請他參加討董。袁術說,你窩在江東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有什麽意思?到南陽來,到中原來,這裏才是你的天下。現在洛陽大亂,各方權勢雲集京畿,血戰在即,正是你我大展身手之際。想做揚名青史的英雄嗎?想建蓋世功勳嗎?到南陽來,到中原來,你我兄弟聯手,賭場無敵,天下無敵。
孫堅一點沒猶豫,滿口答應。他回信袁術說,待我把家小送到揚州廬江郡,立即整兵北上討董。時逢過年,這事隨即耽擱了一陣子。年後,孫堅回書袁術說,我正在整頓軍馬,籌備糧餉,大約二月中即可出發。袁術算算時間,估計他還沒有啟程,這下正好,一舉兩得。
毫無理由的殺了兩個朝廷大員,於情於法都說不過去。袁術想了一下,又給車騎將軍府寫了一封信,說王睿和張谘至今不給糧餉,如果袁紹不能解決,他就自己想辦法了,言下之意他要殺人了。這當然是滿嘴胡話。王睿和張谘不但給他糧餉,還給財寶美女,唯恐招待不周,把他得罪了。袁紹的車騎將軍府現在主掌討董一事,各地的奏章都送到懷縣大營。
袁術又給袁紹寫了一封密信。兄弟還是兄弟,雖然不和,但關係到討董的大事,該說的還是要說,不能隱瞞不報。討董如果失敗了,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袁術於是把這事仔細解釋了一下,說這殺人的事就讓孫堅背個黑鍋吧。王睿和張谘投降董卓的事無論如何不能讓人知道,如果消息泄漏,對討董聯軍的士氣可是個巨大的打擊。
袁紹憂心忡忡,但又不能明說。孫堅一路殺來,南邊將會是個什麽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