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走向大國?
縱觀中華數千年曆史,繁榮與頹敗構成了曆史的主旋律,但滾滾發展的曆史中,中華民族可謂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不因有他,隻因中華民族每一朝的興衰交替,都會帶來戰爭,從春秋戰國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從漢武大帝覺醒大漢再到巍峨大唐榮耀東方,直至近代共和國結束半殖民半封建的大清王朝,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偉大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恢弘的戰爭史。
因此,可以說沒有戰爭,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發展。無論是國與國之間的征戰,還是農民起義、外族入侵,中華民族並不需要以四大發明而讓世界矚目,隻需將自己數千年發展史中的那些大大小小戰爭事例表達出來,種類繁多、規模多樣、數量超群的戰爭,已經給中華民族塑造了一個很特別的本性,那就是中國人從來不懼怕戰爭,但直到戰爭威力的中國人又更加渴望和平。
“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美好願望,一種小小的期望非常完整的體現了中國人的生存渴望,泱泱華夏曆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戰爭破壞了繁榮與和平、帶來了死亡和衰敗,破壞了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毀掉一座又一座的恢弘城市,所以中國人骨子裏是不懼怕戰爭,麵對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候,中華民族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足以讓整個世界震撼,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久經戰爭”的中國人,更多的是渴望和平。
“生活並不容易,從嗷嗷出生到入土為安,我們需要經曆很多的事情,這其中不免有大大小小的波折和坎坷,但由始至終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生活得幸福,而非痛苦。一個人能有如此願望是正常,而整個民族都有如此一樣的共同願望,那也就注定讓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成為一個不怕戰爭卻渴求著和平的民族、成為一個經濟繁榮卻與世無爭的國家。”
“但是,現在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封建農業社會,我們的人民也不再是以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年複一年的農民,我們的社會有了很大比例的工人、商人、學者等,我們的經濟富於多元化,單純的農業經濟已經遠遜於我們的工商業實體經濟,作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我們所需要的已經和我們所渴望的,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與衝突。”
“過去,我們一直在想,我們中國人到底需要什麽,是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耕種的土地,由此便可成就幸福生活?還是需要更大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多少年來,我們的民族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思考與探索著。”
“然而,我們的祖先走向了第一條路,他們選擇了保全每一個小家庭的小小願望,修好了長城、興修水利、不斷的抵禦外敵,我們的過去始終圍繞著封建農業經濟轉圈,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朝代興衰,都與農業經濟的興盛無不關聯,似乎任何一個朝代都是為了農民而生、為了農業經濟而強大,也因為農業而衰敗。”
“但是,在今天,我們的民族已經走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現代工業文明時代,我們的生活來源不僅僅局限於農業種植,我們可以經商開廠或者成為職工,也可以參政參軍或者從事教育科研等等,工業時代的社會結構已經遠遠疏同於農業時代,我們的渴望與需求也已經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很坦白,也很坦誠,張宇以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在出席教育部主辦的“共和國教育論壇”,暨共和國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年會。這樣一個屬於教育事業的盛會,沒有避開正在火熱進行中的朝鮮半島戰爭,依舊如期在共和國首都召開,隻因為共和國教育事業已經走過了整整二十八年,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共和國教育事業即將誕生出第三代。
第一代學生是從1915年開始算起,整整十年時間既是當年自治區迅猛發展實體工業的黃金時期,也是自治區逐步崛起進而漸漸擁有強大實力的重要十年。在這樣一段時期內,對人才的強烈渴望與自治區所實施的全民義務製免費教育相得益彰,貧苦的自治區家庭在以逐步走向富裕的道路上,教育也讓他們開始受益匪淺。
所以,這一代的教育是改變共和國西部、西南部等地區麵貌的重要十年,教育與經濟的發展締造了共和國廣雲貴川甘陝等省份的崛起,更重要的是這一代的學生是共和國能有今天這般強大的重要幹將,可以說是他們改變了中國貧窮落後的麵貌,讓共和國走向了工業、科技、教育、軍事等多重領域的迅猛發展。第二代的十年教育同樣是以全民義務製免費教育為主,這一次的範圍已經籠罩涵蓋了整個共和國,教育事業的空前規模和奢靡投入,締造出了共和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首個黃金十年
第二代的十年教育產生了數量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他們相繼成為了第一代的強力支撐,並且很快與第一代一道成為了共和國發展前進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力量,也可以說第一代創造了共和國崛起基礎,而第二代則實現了共和國的騰飛,而現在第三代即將完成,究竟會有什麽樣的曆史作用,現在還不得而知。
但是,第三代教育也是共和國教育曆史上的首次重要變革點,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共和國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依舊很多,但第三代教育更為注重人才的高素質教育,而非第一代的綜合應用型人才培育、第二代的複合型人才教育,並且更為重要的一點,共和國的全民義務免費教育製度有了演變,教育費用依舊為零,但雜費和學生生活費等開始由家庭承擔。
教育理念的改變是第三代的一個重要特征,並非因為教育部分階段出現了自費而對整個教育產生重要影響,畢竟經過多年發展的共和國家庭,學生的生活費和學雜費等根本就是小數目,就算是讓千千萬萬個家庭將學生教育所有階段的費用都一力承擔起來,恐怕無法完成所有階段的家庭數量也比較少。因此,此次教育論壇重要的議點就是第三代教育理念的成功與否,以及第四代教育的發展規劃問題,並非糾結在錢這個問題上。
第三代教育隻有兩年便會宣告完成,而先期完成的七八年中有百萬計學生相繼結束完了整個教育期,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作為第三代教育理念之下的學生,他們當中已經有不少人融入了社會,也有的正在融入,從各方麵的表現來看,第一代的已經成為社會主體力量、第二代成為重要的發展力量,第三代很如教育部得期望一樣,他們擔當起了社會的創新力量。
以往的教育,共和國應社會、政府和軍事所需,努力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也就是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都努力教導著學生掌握足夠豐富的科學知識,擁有良好的動手和自主思考能力,絕大部分都集中於如何成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而現在的也就是第三代教育,科學化的教育成為主要特點,學生們並不再是書海、題海中的苦讀者,“教有所思、教有所學”開始融入了整個教育體製當中,用教育界人士的話來講,第三代教育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更為科學化和人性化,絕不會出現過去的那種刻板和教條化,比如小學生什麽“小明有一百個蘋果,他每天吃一個蘋果,請問小明需要吃多少天才能吃完所有蘋果?”,像這種有腦殘嫌疑的題目,壓根就是根本不符合科學事實的題目都不會在第三代教育中出現,不僅因為蘋果保質期沒法達到一百天。
思考和動手能力成為第三代教育所強調的重要點,而已經融入社會中的第三代們能很快成為社會創新的主力,成為時代進步的動力源泉,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理念的偉大的成功,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一代的學生有屬於自己的思考、判斷和利益訴求,所以他們當中不乏放棄高薪職位而選擇自主創業的時代勇士,數數共和國滬市和深市每月新上市公司股票有多少屬於第三代,就知道第三代學子們到底有多強悍。
話又說回來,不管第三代教育已經取得或者說注定取得偉大成功,第四代教育的發展藍圖設計問題已經擺在了共和國麵前,而作為一國領袖的張宇,他的發言仿佛並未側重教育問題這個重點,而是在探究一個思潮問題,那就是當今的共和國和未來的,到底需要什麽。或許,這也是從另一個層麵上,闡述作為社會支柱的教育事業,應該提供什麽樣的人才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之前張宇已經講述到當今共和國和過去的不同,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需求,現在的共和國究竟需要些什麽,顯然已經不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國民都應該明白的問題。
“將我們的需要闡述為兩種類型,實際需要和廣義需要。那麽,我們當前的實際需要顯然已經與農業經濟時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雖然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衣食住行,可我們每天需要更為豐富和營養的食物,我們需要質量和款式稱心的衣服、我們需要住得舒心、我們以更快的速度出行,所以我們的社會中開始有了生產與服務,服裝生產、食品加工、房地產建築、公共交通等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身體和身心的健康保障,賦予精神文明的大眾傳媒和影視娛樂,提供身體健康保障的醫療機構等…”
“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更多類型的需求,需求決定生產方式,所以更多類型的需求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並主導著變化的趨勢。看看現在的我國,我們的社會已經很大意義上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型社會,社會的生產已經與社會的需求緊密聯係起來,經濟的健康發展成為了國家穩定的重要前提,更成為了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的攸關保證”
說了半天,張宇終於將話題引到了今天自己想說的——大國需要上,已經大不同於中華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國度的共和國,不管是為了自身健康持續發展也好,還是為了所謂的民族偉大複興也罷,已經走到了一個抉擇的關頭,是選擇繼續死守田園還是銳意進取,張宇選擇了在教育方麵做文章。
“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成為了當今我國所最為需要的一大命題。在此之前,我們還應該重視另外兩個方麵,首先就是何為穩定?何為發展?我們中華民族璀璨的曆史已經證明一點,要想摧毀我們的繁榮,強敵入侵和威脅壓迫是毫無作用的,反而會激發我們民族的鬥誌,真正的覆滅是來自於我們的內部——政治上的腐敗。”
“如果政治出現不穩定因素,社會的矛盾就將日臻突出和尖銳,進而引發連鎖效應導致社會的急劇動蕩,如此一來繁榮就將成為過去。而發展問題,我們過去的曆史也給出了最佳的明證,焚書坑儒、閉關鎖國等是自掘墳墓的,教育上的健康發展與國民思維的開放,才是真正發展的動力,封閉和愚昧隻會導致更加的落後。”
“因此,我們在強調新時期裏我國到底需要什麽之前,我們應該有著一個穩定的根基,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構築我們發展的重要保證。也就是說,開明且有效的政治體質、強大又忠誠於民的國防力量、健康科學且積極開放的國民思想,這才是我們實現真正需要的前提。”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這三個方麵不斷努力,成績斐然的今天,我們終於走到了該向我們真正需要出發的時刻,但我們現在到底真正需要什麽?如果以剛才的經濟穩定與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可以推斷出我們的需要也是相對簡單
的。”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經過多年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工業上的成就鑄造了我國綜合實力的穩步提升,工業經濟成為了過去我們的主要社會特征,我們是世界的工廠,我們生產的汽車、電器、輪船、飛機等工業產品,帶給世界新生活方式變化的同時,也給我國帶回了經濟的不斷繁榮。”
“但是,經濟危機的出現和作祟為我們的經濟穩定提出了挑戰,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威脅。新的情勢之下,我們是任憑經濟走向萎靡還是主動求變?我們選擇了繼續為穩定和發展努力,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健全經濟政策和健康市場環境,我們很快走出了金融困境,但世界其他國家卻相繼走向了其他解決途徑,其中不乏有走向極端的國家在內。”
“也就是這樣一個事件,足以為我們民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們始終是相信,我們有必要有需要繼續維持經濟的絕對穩定和蓬勃發展,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度,穩定永遠是我們的重要前提,發展是我們幸福生存的需要。”
看著台下數百位教育方麵的專家學者,還有為數不少的社會精英人士和在校大學生們,張宇並不緊張,但他接下來所說的話就會讓人“緊張”了。
“作為一個東方大國,一個始終以文明之邦聞名於世的國家,我國在世界風起雲湧的時期裏,是否應該繼續為了我們的經濟需要而奮發努力,即使在不少國家民族看來,我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足以彪炳世界?但,我現在想說的是,無論任何時候,對於我國而言保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不僅僅是實現國家長期穩定和民族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億萬中華人民幸福生活的絕對渴望。因此,我們的國策由始至終都將圍繞這個需要而開展,因為它就是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的真正需要,其他的一切都是浮雲。”
“當今我國所需要的經濟發展,已經不再是過去我們所渴求國內市場經濟繁榮,我們的發展早已與世界緊密聯係起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暢銷世界的工業產品之汽車、飛機、家用電器、工業設備等,倘若出現了銷售遲滯甚至是根本沒有市場需求,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市場,那麽我們國家將會出現什麽場景?”
“我們可能將有千萬計的產業工人將失業,將影響到數量巨大的家庭生活,大規模失業所造成的社會負擔將很快導致經濟發展的遲鈍甚至是倒退。而假如我們工業生產所需要得原材料,價格出現了大幅度波動甚至是供求不穩定,這又將帶來何種影響?顯然,我們的經濟發展需求,已經簡化為對消費市場和原材料市場的渴望。”
張宇的這番話並不好聽,但卻是很實在的問題。一個民族的崛起和興盛,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社會裏,必然會給其他民族的生存發展帶來影響,說什麽互惠互利彼此共贏發展,都是虛假的利益訴求所引發的借口,正所謂“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所講述的一樣,每一個國家都是以人為單位所構成的龐大集體,為了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要空間。
戰爭所富含的掠奪性,是一個國家對生存發展需求渴求的直觀體現,而共和國長期走來的道路,其實也是一條經濟戰爭之路,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既是產生需求的源泉,也是發起經濟戰爭的主力,工業產品便是戰爭的一枚枚炮彈,所以共和國經濟繁榮的背後是西方世界的全麵衰落。
當彼此之間矛盾更為尖銳的時候,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戰爭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大國,至少也是軍事和外交大國,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經濟需求而服務,無論是軍事衝突還是外交風雲,包括現在的朝鮮半島戰爭。
對於半島戰爭,說好聽點,共和國就是在為了拓展自身生存空間、確保自身周邊穩定且為了朝鮮民族獨立的正義訴求而與日作戰,說實際一點,其實就是共和國在為了爭取獲得亞洲絕對統治地位,牢牢掌握住亞洲這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而努力。作為東亞地區最大威脅的日本,不幸要成了共和國崛起的首個殉葬品而已。
試想一下,如果朝鮮和日本的角色顛倒一下,朝鮮成了殖民日本的國家,也就是共和國亞洲戰略的最大威脅,恐怕現在共和國要教訓的就不是日本了。反正,作為一個大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工業、科技等等領域都全麵領先於周邊國家或地區的時候,這樣的國家很自然會有強烈的主人翁感,既不允許其他大國插足自己勢力範圍,也不允許自己的地盤裏出現威脅自己統治的地頭蛇。
這個道理已經在經曆明治維新後躋身近代工業強國的日本,欺負當時落後的大清王朝一事中得到了真切體現,國家與國家之間叢林法則,比起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生存法則來得更為殘路和無情,更是毫無道理可言,利益始終是主導大國戰略的主要因素。
“低廉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消費市場,是構成我們偉大經濟繁榮的重要條件。曆史已經證明,當這種需求成為整個國家需求的時候,我們已經走上了大國之路”
張宇的雷人雷語還在繼續,他之所以要在教育論壇上如此講述大國之道,也就是在向在場的所有人講述一個觀點,那就是當今的共和國已經不再是任人欺負的農業經濟大國,作為一個對整個世界都有利益訴求的大國,應該在新時期裏學會更多的大國思維——包容與進取。
包容,當然是指包容對自己友好的弱小國家,對自己有依附性且忠實支持本國的國家。進取,自然是為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國際事務,而並非是“人若犯我我再犯人”,而是以負責任的大國態度,尤其是對本國利益極為負責的態度看待與處理國際事務。所以,張宇所希望的第四代教育新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將固步自封的中國人傳統思維解放出來,以更新更好的角度審視自己所生存的環境,審視這個奉行著叢林法則的世界,塑造出整個國民社會的大國思維,明白“寧肯我負天下,莫讓天下負我”的世界大國內涵。
Ps:關於大國這個概念,小子不是很懂,長期以來對於這樣一個概念也是各有見解,真正的大國應該是怎樣?歡迎各位兄弟提出寶貴的大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