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前妙兒選葡萄時、刻意選了上頭白霜多的買,買回來後更是不能像以前那樣仔細清洗,哪怕是要洗也千萬不能用手、刷子等物事來“窮”洗,要最大限度的保證微生物的成活,所以妙兒先前才會阻止巧娘仔細清洗葡萄,而是選擇用粗略簡單的法子把葡萄過水。

這葡萄過過水後要將它們晾幹至表麵沒有任何水珠,於是妙兒把葡萄鋪開晾著後,便拉著巧娘上街把先前沒買齊的物事給補齊了,這回為了不再有所遺漏、妙兒還特別把該賣的物事全都記在紙上,一上街就照著紙上記著的買!

妙兒和巧娘先去了一間酒肆,向掌櫃的買了幾個密封性較好的空酒壇,然後再去買了幾個高大的木盆、紗布、糖以及釀酒時需要的一些零碎物事。妙兒二人把這些物事都買齊拎回家後,這葡萄的水分也正好晾幹得差不多了,於是妙兒馬上帶著巧娘正式進入了釀葡萄酒的實質階段……

首先妙兒先是檢查了葡萄表明沾著的那些水珠幹了沒,隨後選了些徹底晾幹的葡萄倒進高大的木盆裏,倒好後妙兒也不急著進行下一個步驟,而是拉著巧娘來到井邊,打了桶水上來後便招呼巧娘坐下洗腳:“趕緊脫了鞋襪、把腳丫子刷洗幹淨!”

巧娘雖然乖乖的坐在小杌子上洗了起來,但卻忍不住好奇的問道:“妙兒,咱們不是要用那些葡萄來釀酒嗎?怎麽好端端的你突然叫我洗起腳來了?你這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

“待會兒你就曉得我為何讓你洗腳了,”妙兒邊說邊拿了個盆出了門,把門外灶上那口大鍋裏燒著的熱水全都倒進了盆裏,進來後勺了幾勺涼水兌了兌,最後把兌完的熱水推到巧娘身邊:“來,洗幹淨腳丫子後,再把腳放到這盆熱水裏頭燙一燙!”

巧娘見妙兒故意和她賣關子,隻能無奈的照著妙兒的吩咐做了。待巧娘把腳丫子洗幹淨並燙過後,妙兒才跟著把腳給洗了、燙了,然後取了兩塊放在大鍋裏煮過晾幹的白紗布,示意巧娘學著她的樣子、把紗布緊緊的裹綁在腳掌上。

紗布裹好後,巧娘都還沒來得及問此舉為何,妙兒就拉著她踏進了先前倒了葡萄進去的木盆,並一本正經的對她說道:“好了,從現在開始我們使勁的用腳踩這些葡萄,直到把它們踩爛為止!”

妙兒的話讓巧娘大吃一驚,隻見她一邊小心翼翼的扶著妙兒的胳膊,一邊難以置信的看著一本正經的妙兒,雖然意識到妙兒不是在和她開玩笑、但還是忍不住再確認了遍:“妙兒,你是說把這些葡萄踩……踩爛?我沒聽錯吧?”

妙兒一臉肯定的點了點頭,道:“沒錯,我們就是要用力的踩踏,直到把葡萄踩爛出汁為止!放心,你沒聽錯!”

原來妙兒前世曾經看過一則有趣的新聞,那則新聞說法國那些專門出產上好幹紅的酒莊,把釀酒用的葡萄洗淨放到木盆裏後,都是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站在木桶裏,邊哼著輕快的小調邊使勁的踩葡萄,直到把那些葡萄踩到適合用來釀酒為止……這可以說是釀製葡萄酒的必經步驟,所以妙兒才會拉著巧娘一起踩葡萄。

既然妙兒反複強調沒錯,巧娘自是隻能帶著一肚子疑問照做,若不是妙兒有過不少搗鼓出新物事的前例,巧娘一定不敢真下狠心踩那些葡萄———那可是沒爛、沒壞用錢買回來的葡萄啊!

如此古怪的法子讓巧娘一邊感歎、一邊笨拙的抬腳踩盆裏的葡萄,雖然知道踩下去沒錯,但巧娘到底還是生出了幾分暴殄天物的感覺,動手也沒妙兒那般利索和果斷。幸虧妙兒這頭一回釀製的葡萄酒不多,所以用來踩的葡萄也隻有十來斤左右,因此妙兒和巧娘很快就把那十來斤葡萄都踩完了。

踩完葡萄後,妙兒便招呼巧娘把木盆裏那些破碎得不成樣的葡萄,連汁帶渣的倒進洗幹淨的酒壇子裏。這倒的過程中,妙兒沒忘記反複交代巧娘千萬別把葡萄皮扔掉、一定要把皮一起丟進酒壇裏……

這之所以把碎葡萄連皮一起丟進酒壇裏,一來自然是因為葡萄皮上那層野生酵母菌可以用來自然發酵;二來是葡萄酒需要葡萄皮的顏色,也就是那種漂亮的紫紅色。妙兒心想這北宋一定還沒有顏色為紫紅色的酒,這點在賣的時候也可以弄成一個噱頭。

妙兒和巧娘一點一點的把踩破的葡萄都放進酒壇子裏,並且每個酒壇隻裝到七成滿,把葡萄裝完後他們才動手把酒壇密封起來。

密封的時候妙兒率先做了示範,並反複叮囑巧娘封壇時不要密封得太緊———因為壇子裏的葡萄發酵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如果酒壇裝得過滿會讓寶貴的葡萄酒汁溢出酒壇,而密封得過緊則可能會讓酒壇子爆炸!最重要的一點是葡萄發酵時也需要微量的氧氣,所以一定不能將酒壇子密封得太緊,否則將會發酵失敗、功虧一簣。

因頭一回試著釀製的葡萄酒不多,全部裝滿密封好後也就隻有八壇,妙兒買的空酒壇子不大、每壇大約能裝一斤酒左右。把那八個酒壇子都一一封上後,妙兒和巧娘一起把它們搬到了陰涼通風處,一個挨一個的排好。

妙兒知道這葡萄裝入酒壇後,大約會在十二個時辰內發生化學反應(發酵),具體表現為葡萄汁中會有較多氣泡產生……

妙兒前世釀製過好幾回葡萄酒了,自然知道這一步是釀造葡萄酒最最關鍵的步驟,於是為了能夠順利的把葡萄酒釀製出來,妙兒把時間掐得十分準確,一滿十二個時辰就挑了一、兩壇酒,揭開蓋子細細的查看……

確定酒壇內已經產生氣泡進行發酵後,妙兒便開始用筷子將葡萄皮壓入酒液中,壓完才重新封上酒壇口,每壇每天壓兩次,目的是想讓那些葡萄渣沉澱在壇底。

妙兒記得發酵產生後一到兩天內,必須往酒裏加白糖促進發酵,於是第二天她便把事先買好的半斤白糖分別加到酒壇子裏。這放糖的分量比例也不難記,大約相當於用來發酵葡萄重量的1/20,例如10斤葡萄按照比例需要放半斤糖……而將糖浸入葡萄汁裏後還要將它們攪拌均勻才行。

巧娘不明白釀酒為何要放糖、以為放了糖後這酒就會變得甜甜的,於是她少不得又好奇的追問妙兒原因,可妙兒卻不能把這些現代人研究出來的原理告訴巧娘,隻能含糊其辭的隨意說了幾句話糊弄她……

其實放糖的作用一是為了促進發酵,二是為了提高酒精度,妙兒記得每升葡萄汁每加入17克糖可提高酒精濃度一度,以此類推。這還要多虧妙兒前世釀酒的次數較多,也把每個環節都查得十分清楚,否則這些數據她穿越後還真不一定全都記住。

當然這些幾分之幾在古代妙兒是計算不出來,她以前釀的少、都是憑著經驗與直覺判斷出每一壇大概放多少糖,這次也則直接把糖分成十分,然後分兩次放到酒壇裏———頭一次是在兩天內,第二次則是在發酵產生後的三到四天內,每次都必須把糖浸入葡萄汁中攪拌均勻,這樣才能讓糖發揮效用。

放完糖後妙兒就暫且不去管那幾壇子酒了,每天該幹啥照舊幹啥,一直到過了大半個月,妙兒覺得時候差不多了、才挑了一壇子葡萄酒打開驗收最後的成果,這驗收成果除了細細觀看酒的成色外,妙兒還要親自品嚐才能判斷出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