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如狼似虎(1)
劉氏低聲道:“相公,我指的是西邊,你說那邊百廢待興,相公你以友人相邀以為幕僚之名,遠遊他鄉,背地裏卻前往那裏應試!
若是成,相公你就給咱家留了後路,若是不成,相公你在回來也不是不可麽!”
劉氏眨巴幾下眼睛,手蘸茶水,在桌子上留下一個“宛”字。
宛是南陽的簡稱,南陽古城,曾有宛城之名,是以,就有了以宛代指南陽的說法。
“那可……”
蒲鬆齡豁然大驚,他一骨碌跳了起來!
“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夫人你瘋了?”蒲鬆齡壓低了聲音。
“噓!”
劉氏手指掩嘴,輕聲道:“相公,切勿嚷嚷……”
蒲鬆齡臉色都變白了,他緩緩坐下,深吸幾口氣,眉眼上挑道:“娘子,這可是要掉腦袋的,要不得啊!”
劉氏搖搖頭:“相公,此事你不說,我不說,天下誰知道?況且,那一位旦夕即下南陽府,這可是天下膏脂之地!”
“此人能力之強,怕是那晉王李鴻遠公第二!”(李定國字鴻遠)
“南陽北麵,秦嶺之外就是陝甘,那是王輔臣的地盤,這人可是吳三桂的舊臣,可不跟朝廷一條心!
況且湖廣這些年又頻發水災,清廷是指望不上那邊的!”
“那人現在唯一麵對的就是東方之敵,以他展現的能力,還能守不住了?
若是給他三五年發展,吳三桂那梟雄又豈能坐視了?
彼時天下皆反,這一位的名頭,卻又極有優勢……你說說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下注目標嗎?”
劉氏衝著丈夫眨巴著眼睛。
她一雙大眼睛忽靈靈的,漆黑的瞳孔,配上鴨蛋臉,倒也是一個小美人。
她倒是覺得投資朱慈炯,要比將寶壓在鄉試上,要保險多了!
蒲鬆齡苦笑:“娘子,我這隻不過一個秀才,你說去了人家會高看我一眼嗎?”
“相公犯渾了不是?”劉氏伸手捏了一把蒲鬆齡腰間的軟肉,抿嘴笑了起來:
“才能豈是科考可以明證的,若是以考舉定高低,那四公子可就要寂寂無名了!”
“況且,彼等正是苦寒之時,這個時候相公前往投靠,這是雪中送炭啊!
此時,莫說相公你這少年秀才了,便算是去了一個童生,那一位都是要重用的啊!”
蒲鬆齡被說動了,他擰起眉頭:
“若是我走了,家裏這邊怎麽辦?”
蒲鬆齡最舍不下的,就是麵前這個溫柔賢惠的女子。
“相公隻管去就好了,家中不是還有我嘛!”劉氏輕笑。
“況且父親還年輕呢,家中又有小廝,大兄那邊雖然分家了,但是,爹媽他也要照顧不是!”
劉氏伸手點了點蒲鬆齡的額頭:
“況且,你若是在那邊受重用,隻管差人來接我們過去便是;若是不得重用,有前途可奔,那就送了銀錢回來,到時候我再請一個長工,家裏不就顧住了。
若是相公你在那邊得不到位置,那便直接回來就是,家裏私塾的事情,我讓我父親去說說給你留一段時間。”
妻子都說到了這裏,蒲鬆齡隻得點頭應了。
劉氏卻是伸手從床頭摸出了一個錢袋:
“這個想法,我早就在盤算了,想明白了厲害之後,昨日,我將陪嫁的首飾當了,給你兌換了十兩銀子作為盤纏。”
“要不了這麽多!我剛剛拿到了學堂那邊的年俸,身上還有幾兩銀子,足夠作為盤纏了!”
蒲鬆齡心中感動,他推回了錢袋:“你明兒去將首飾贖回來,那是你一生的念想呢!”
“相公,你怎麽傻啦吧唧的?”
劉氏捂嘴輕笑:“我給的是你來回的路費,再者說了,首飾我當得是活當,一年後去取就好了,無非是多了三兩的利錢罷了。”
“若是相公你有了奔頭,又豈會在乎這三兩銀錢?”
劉氏都說到了這裏,蒲鬆齡隻得將銀子收下了。
……
兩人商議完畢之後,月牙已經升上樹梢。
劉氏手拉蒲鬆齡:“相公,你明兒就要走了,玉湯可要全部灌給柳兒呐,若不然,柳兒會渴死的……”
劉氏在蒲鬆齡身邊磨蹭,卻是附身吹熄了油燈……
……
蒲鬆齡的妻子劉氏,生的卻是極美,他筆下的女子,大都是以自己妻子為藍圖的。
這個聰慧、溫柔、體貼的女子,褪去了衣衫之後,渾身早已滾燙……
一遍公糧吃不飽,兩遍猶自還嫌少,三遍腰酸腿不直,四遍雞鳴天將亮……
第二天,蒲鬆齡去拜別父母、兄嫂的時候,腿腳都在打顫……
蒲鬆齡出了廳堂,在劉氏依依不舍的目光下,跨上毛驢,離家而去。
他扭頭望著正在揮手相送、淚眼婆娑的劉氏,微微歎息一聲。
怪不得市井俚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
朱慈炯伸手在地圖上點了一個點:“光化付家寨鎮楊灣村,有型砂,這東西用來倒模,效果卻是最好的!”
吳大錘頻頻點頭,他這才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手藝,在殿下麵前,竟然一文不值。
他會的鍛打熟鐵造炮法,竟然被殿下一口說出了利弊……
殿下三言兩語交給他的方法,就讓他驚為天人了!
朱慈炯要生產的新炮,是以弗朗機和前裝三磅炮為主的。
當然到了他這裏,自然就沒有磅這個名字了,他直接將三磅炮定名為三斤炮。
一磅等於九兩七錢多點,倒是與一斤也相差不多。
至於鑄炮的方法,他決定采取坩堝熔鑄法。
華夏鑄造三大法:泥範鑄造、鐵範鑄造、熔模鑄造。
融模就是失蠟法,適合鑄造小型器材,大型器材的鑄造比較麻煩、不好控製。
泥模、鐵模模範法,勝在製造速度快。
等到明初,發明了一種新型的製造辦法——鍛造法。
隻不過因為高爐煉鋼的不合格,再加上沒有大規模的戰事。
使得這個方法直到被黑出了翔的正德時期,才逐漸成熟。
等到嘉靖末年、萬曆時期,伴隨著戰爭的出現,於是鍛造法走向了頂峰。
而等到明朝末期,因為長達十幾年的天災人禍,製造代價太高的鍛造法,就被成本低,速度快的泥模法再次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