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繼續說道:“豈止如此,東林諸公!那資本主義要想成型,勢必以男人為兵,四處征戰,殺的四方血流成河!女人小孩也得做工,勞累若奴隸。就是資本主義要成型之後,天下物產大豐,卻是寧可倒在河裏也不給無錢的百姓,就是所謂的經濟危機,為了爭奪利益征戰數年死傷千萬!戰火遍及世界,稱之為世界大戰!東林諸公這不是你們仁愛的儒家能做到的!可是未來卻隻有這一條必經之路繞不過去的。”
東林諸公聽到這人道唯一之路居然如此血雨腥風,不由得互相看去,卻隻見對方的臉上隻剩呆滯,茫然和震驚的表情!顯然這一切遠遠超出了東林的理解能力。
朱由檢又說道:“人教每一次變化都是人類大興,卻也都是人類大劫,我等修士為求長生。比那凡人凶險了何止十倍!何況這資本主義一興就意味著山河元氣被汙染。天材地寶逐漸滅絕!眾人民智大開,隻怕信仰之力成道也難如登天!這才是所謂的末法時代神仙末劫!我心誌堅定,早將生死榮辱置之度外,你們做不到資本主義,我卻決心去做,!
諸位請仔細考慮在這次人道變化中該怎麽做,我絕不強迫,隻是你們得答應東林一脈要遵守國法,偷稅漏稅,隱蔽土地之類的事最好別做,否則別怪我不講情麵,諸位請回吧!”
東林六君子各各麵色鐵青,急忙回去商議這人道變化的驚天秘密去了…
過了一會桃林外一個聲音響起:“信王不好了!西方出大事了!那西方教廷的鎮教之寶十字星晨仗被盜了!隻怕是那西方叛逆和儒門敗類建州勾結起來。用十字星晨仗頂住龍脈。圖我華夏的基業啊!那十字星晨仗是接引聖人教化西方人教的聖物,功德無量,隻怕還在軒轅劍之上!輕慢不得!”
朱由檢一見來人身形高大麵容白皙,穿著大明官服,脖子上還掛個十字架,一副特立獨行的別扭打扮。仔細看來頭上隱約見到一個黃色光圈,背上隱約見到一對潔白的羽翼,倒是西方聖教傳說中的聖徒模樣!頓時就猜到來者是誰了不由得張嘴說:“來著可是徐光啟?不知道你是以大明官員身份說這話呢?還是以聖教教徒的身份說這話呢?”
徐光啟最是討厭別人這樣擠兌他,朱由檢身份尊貴,自己又發作不得,不由得一聲苦笑:“朱由檢何必難為我?天啟皇帝想必也告訴你了,我們墨門弟子在儒家威壓下,自保都難!不得不在西方聖教那有個善緣,求個自保,何況這聖教和佛教並無區別…”
哪成想大朱由檢眼睛死死地盯著自己,眼神竟然如同刀一樣犀利不由的實話實說:“。信王這人道變化儒家衰微已成定局,可儒家實力獨尊已近千年!不是我們墨家簡單就能撼動的!不如借外力抗儒。。西方聖教乃是接引聖人教化,也不懼那準提的佛教!”
徐光啟天花亂墜,說了許多,朱由檢卻似乎不理隻是最後就冒出了一句:“是不是讓我華夏奉西方聖教為國教,教廷教皇地位在中原皇帝之上?”
徐光啟一聽不由得大汗直流叫苦不迭,半天才說出話來:“這不過是那幾個頑固不化的紅衣主教的主意,教皇陛下甚是實際,可以仿效俄羅斯,以大明皇帝為最高首腦,稱為東華庭,隻要神州奉西方聖教為國教。教廷定然全力支持…”
朱由檢卻是冷笑一聲:“其實就是教廷教皇地位在中原皇帝之上又是如何?那教廷倚仗老資格不守君臣之道,竟然害了上帝的使者貞德!所以上帝不在單獨眷戀教廷,以致教廷之外牧師也可獲得主的恩賜,所以西方現在教派林立。。教廷隻怕是早力不從心想在東方留個後路吧!是也不是?”
徐光啟頓時滿臉尷尬:“東西方遠隔萬裏,就是以教廷教皇地位在中原皇帝之上也隻是禮儀,當不得真!就是教廷真的東移,到時隻靠我東土信仰,我東土又隻重君權,不但教廷教皇地位在中原皇帝之上是一泡影,運作得當以大明皇室世襲罔替作教皇也不難啊!臣對大明忠心一片!所謂的“聖教三柱石”不過是哄西夷人的,要是信王殿下怕臣不忠,臣立刻就退出西方教就是!”說著說著徐光啟滿臉淚水,嗚咽不成聲!
朱由檢急忙把徐光啟扶起:“我倒不是疑你不忠!隻是你太憨厚!被西人哄了!”
徐光啟卻是疑惑:“那十字星晨杖是接引聖人教化西方人教的聖物,是教廷命脈所在!不會沒丟說丟,在這個事情上撒謊,怎麽對西方聖教的萬千子民交代?”
朱由檢不由得心急:“不是說十字星晨仗還在教廷手裏而是被搶走了!西方聖教三聖物就是荊棘冠,聖甲蟲,十字架,是接引聖人教化西方人教消滅一切非人外道狼人血族,以及其他神道德魯伊,奧林匹斯諸神北歐諸神,最後化身身死替西方萬民頂罪留下的聖物!如果我猜得不錯定是教廷忙於德意誌的宗教戰爭,被英格蘭的聖公會撿個便宜搶去了!想哪英格蘭是西方氣運所在。。教廷哪裏敢在亂接因果!所以前來哄你要我們為之火中取栗罷了!“
徐光啟頓時明白,可還不死心:“但是西方教廷的確實力強大不遜於中土佛門,與之交好的話。。”朱由檢回答:“太遠了!何況他的對頭更強,就是大明的南洋群島都是反教廷的夜天使所占,我們要是信了教廷,隻怕教廷援兵不到,夜天使倒是和建奴合兵殺來,那卻真的危險了!”
徐光啟正失落間,卻聽朱由檢又說:“不過也得維持和教廷的關係,人道變化在即,多一個盟友總比敵人好!隻是不可全信就是了!”
徐光啟得命走了,朱由檢微微一笑:這次總穩住了東林。雖然東林六君子未必代表所有東林黨,但是隻要江南士林不再鐵板一塊,南下之行未必就一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