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王大娘的行頭
“還有啊。”小周姑娘繼續掰著自己的手指頭,“安小老太太平時話比較少,上來個勁兒話就滔滔不絕。”
好吧,她是抽風性話嘮。
安然很勇敢的自我承認。
小周姑娘斜眼看她,“還需要我繼續數下去嗎?”
安然憋了半天,終於吐一句,“不正常人人皆有,變態各自不同,正常正常哈。”
總而言之吧,不管是正常人類還是非正常人類,有個健康的愛好呢,總比沒有強,最低限度還能愉悅身心呢,不是?
而與此同時,李彩鳳和王大娘這對舊物改造二人組也繼續發展著她們的愛好。
有了頭兩件成品的經驗,接下來對舊有衣物的改造就進行得順利了很多。
兩人在這方麵也是各有善長和分工,李彩鳳的手工活比較粗糙,拿不出手,但她總能在設計方麵想出一些靈巧機變又很實用的點子。王大娘的長於裁剪縫紉,但在設計方麵就缺少了一些靈性,比較循規蹈矩。兩人也算是正好可以優勢互補。
除了改造舊有衣服之外,她們也開始試著設計一些衣服。
最先興起這個念頭的還是王大娘。
王大娘的愛好很多,每晚必定要在離家不遠處的小廣場上跟一群老頭老太太們扭大秧歌。
這是本地的一種喜聞樂見的群眾活動,老頭老太太自發的湊份子給一些有鼓樂經驗的退休在家的同齡人一點辛苦費,給他們配樂,再給自己鼓搗出一身色彩鮮豔的戲服,弄一把或兩把同樣豔麗的扇子,也許再配上一條大手帕,老太太們再整點大紅豔粉的絹花往腦袋上一插,老頭中也有那些精益求精的,還要弄塊綢巾樣的東西把腦袋一包。一般情況下,這樣也就足夠隆重了。遇到一些節日或重要場合,還有一些更講究的,還要真的扮上戲裝,戴上假發,搽上雪白的脂粉,撲上紅紅的臉蛋,抹上豔豔的口紅,喜氣洋洋。
每晚一到時間,歡快熱烈的鑼鼓點一響,小廣場上立刻一片歡騰,這些上穿粉下著綠,腰紮一條紅綢帶的大爺大媽樂嗬嗬,美滋滋的搖晃著頭腦,踩著歡騰的鼓樂,手裏的豔豔的扇子和手帕上下靈活翻飛,眼神明亮,神采飛揚。
吹著嗩呐,打著鑼鼓的老師傅們也是一個個精神煥發,再也不見了平日的老邁,個個臉上都有著難得光彩。
因著場地有限,舞著秧歌的大爺大媽們兩人一排站成一列,呈圓圈狀的站著圈扭。
大秧歌永遠不缺觀眾,周圍的住戶早已經養成了晚上飯後出來散步順道圍觀的習慣,這會兒還沒有什麽擾民不擾民的一說,網絡時代還沒有來臨,電視節目也不像多年之後那樣的豐富多彩,小城裏普通大眾們的休閑娛樂方式依舊有限。
大爺大媽們轉著圈的扭,這些圍觀的人們就是在圈外形成包圍圈的看,左一層人,右一層人。還有一些人不愛看扭秧歌的,專門愛看那些敲鑼打鼓吹嗩呐的。
因著小廣場上有著這群扭大秧歌的,圍觀的人也多,不知不覺間,就有商業嗅聞靈敏的小商小販們開始自發的往這邊聚集,漸漸的,在小廣場的圍繞著扭大秧歌的隊伍周圍,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夜市,賣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在這些扭大秧歌的大爺大媽中間,也不是所有的老頭老太太都有那個多餘的閑錢和精力置辦服裝行頭,於是,在這群老頭老太太們中間也有一個默認的規則,有行頭的,服裝頭飾妝容俱全的,站在頭裏,隨著行頭數量的往後遞次,站在隊伍末端的就是光杆的,穿著日常的衣服,隻有手裏的扇子和手帕,甚至有的,連扇子和手帕都木有,一嘛原生態上陣,腳下踩著舞步,手裏舞動節拍,也能舞得一身歡暢火辣。
還一類人是蹭曲子的,即人家在圈裏扭的,哪怕是一身白板光杆裝,連最基本的手帕和扇子都木有的,也是交齊了鼓樂師傅們的辛苦費的。而在圈外頭跟著扭的,是一分都木有交的,倒也不都是覺得差那幾個錢,有些人是覺得自己扭得不好看,上不得台麵,就躲在廣場邊冷清的角落裏以鍛煉身體為目的跟著扭,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叫“扭不好,瞎扭”。
這些扭大秧歌的老頭老太太們每天準時準點的開扭,除了下雨下大雪以及春節元旦會被迫休息,否則下個中雪的都攔不住他們。
之所以如此熱衷,原因也有幾個方麵,第一自然是為了鍛煉身體。這位大爺大媽們也不是一口氣扭上幾個小時不拉倒,而扭上半個小時就要中場休息一下,鑼鼓師傅們也要歇歇氣,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了,肯定是沒年青人的勁頭了。
但是以大秧歌那種節奏和運動量,半個小時下來,也足夠這些老頭老太太一嗆了,沒練過的,一般還真堅持不下來,扭過二十分鍾左右,就有一些挺不下去的大爺大媽們漸漸掉隊。長年這麽扭下來,用王大娘的話說就是別的不說,身上這些零件就跟上了油似的,不鏽了,靈活多了。
但又是弄服裝,弄假發,弄絹花,弄首飾,此外還要畫妝,顯然不僅僅是為了鍛煉,如果僅僅是為了鍛煉身體,連扇子和手帕都可以省了。
還有那份受人關注的成就感。
觀眾們不是白當的,他們會聚在一起議論,哪個老頭的動作幹淨漂亮,哪個老太太的扮相好看,哪個老頭的行頭有意思,哪個老太太的扭得夠味……
長年圍觀下來,這些老頭老太太也有一些老粉絲兒,會聚在一起品評今天的表演如何如何,會向加入的觀眾們傳授欣賞的訣竅,還會在中場休息的時候,圍著喜歡的“老角兒”們說說話,扯扯家常。如果哪天,哪位老頭老太太們沒來,觀眾們還要問一問,那誰誰今兒怎麽沒來?什麽有病啦?哎喲,啥病啊?感冒啊,那還行,我就說他體格一向挺好的。唉,這上了歲數啊,就怕聽說誰有病有災的……
這些平日裏看著普普通通,貌不驚人的老頭老太太們當他們一穿上自己那身其實並不漂亮,甚至很有些俗豔的行頭時,你往往會發現,他們整個人的精神氣都變了,佝僂腰背忽然間就挺拔了起來,即使擦了厚厚的脂粉依舊遮掩不住皺紋的臉龐也像是被抹去了許多歲月的痕跡,渾濁的眼睛一下子清亮有神起來,顧盼而神飛,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氣場和神采,恍然間,似乎所有的目光都因著他們而牽引,而轉動,所有的燈火都為他們而點燃,而明亮,那一瞬間,天地對他們來說都消失不見,隻有這一方逼仄而簡陋的舞台,而這方麵舞台因他們的心而變得無限的廣大,他們是如此的喜悅,又是如此的投入。
除了以上這兩點之外,對於這些老頭老太太來說,健身,成就感之外,他們還通過這種方式來抒解和釋放壓力,隨著熱情歡快的鼓樂,扭出一身的熱汗,很多煩心事,仿佛都隨著那些汗水而蒸發不見。
除此之外,這裏還有他們的社交圈子,在這裏,他們可以找到誌趣相投的朋友,可以找到欣賞不同於工作時的同事,不同於家裏的親戚,也不同於鄰裏的相處,兒時的夥伴與同學。
王大娘也是一名鐵杆的秧歌愛好者,用王大爺的話形容就是,這老太太,飯可以不吃,老頭子可以不要,秧歌必須得扭。
作為一名鐵杆秧歌愛好者,王大娘也有一套自製的行頭,顏色鮮亮的豔粉色的衣服,下麵係著白色的裙子,腰裏束著紅綢帶,頭上有頭套,挽著高髻,插著自己DIY的珠花,後麵還垂著長長的大辮子,腳下還有粉紅色的軟綁鞋,沒繡花,因為不會。
王大爺對老伴這副扮相的形容是,晚上乍一看到都敢認,跟老妖婆似的。
話是這麽說,可老頭依然天天拎著馬紮陪著老伴去小廣場,老太太扭秧歌,老頭就在附近下棋。扭完了,下完了,老倆口還時常在小攤上吃點宵夜,喝點小酒,一路晃晃悠悠的相伴著把家還。
因著李彩鳳的關係,與王大爺和王大娘真正熟悉起來以後,安然總是喜歡在做宵夜的時候,約摸著時間差不多,便扒著廚房的窗子看著老兩口從遠處相攜著慢慢歸來的身影,那畫麵有一種讓人難忘和感動的,最生活的平淡溫馨世俗幸福。
自從迷上了舊物改造,並且有了幾件成功的作品之後,王大娘就開始不再滿意自己那一身原本還挺喜歡的行頭了,覺得它們不好看,不精致,不能體現出她的優勢,,王大爺吐糟,媽呀,就你那水桶腰,老褶子臉,還有優勢哩。
王大娘才不在乎自家老頭子的評價呢,用日後的話說就是人家王大娘也是有觀眾基礎的,也是有粉絲捧場的,才不把自家死老頭的話放在心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