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孔融獻計

重生孫策vip第一七二章孔融獻計聖旨上的文字廖廖無幾,這其中卻承載著獻帝以下,眾所有的期望。字數不多,卻已經言簡意賅的將天下將來的利益,做出了大致的劃

損失的隻是江南軍一方,得利的卻是參與圖謀的四方勢力了。這次的傳達聖旨之人,都是經過董承精心考察的老禦林軍衛士。他們曾跟著獻帝西行長安,又東遷洛陽。

這來回數年之間行程何止千裏之遙,其中又有多少的艱難困苦與生死一線。這樣的遭遇對他們的忠誠就是最好的考驗,必竟不似和平時期的大內侍衛那般的風光無限。

在這樣的遭遇下,這些人也沒有背叛皇帝。他們也就不太可能背叛從小就被教導,要一世對之忠誠不移的皇帝陛下。對這些人,獻帝是也是與董承等人一樣,引以為心腹的。

殿中眾官看著背著聖旨,迅速領命出殿的三名大漢將軍,不約而同的輕鬆了一口氣。希望已經送出,接下來的就是短暫卻讓人心焦的等待了。

自從入朝以來,一直都靜靜觀看各方形勢的孔融,在此刻終於有了決斷。開始了遵從他自己本心的支持皇帝的行動。上前躬身為禮道:“皇上,臣有事啟奏!”

對這個名聲在外的孔門子孫,獻帝與董承當然明白孔氏孫子在當今士人與世家心目中的影響力。而大權旁落之下,極為弱勢的皇權當然需要這樣重量級的人物來幫扶。

雖然不知道孔融能幫皇帝達到何種程度,但自從孔融從青州來到金陵並投入朝廷之後。獻帝這個小團體就早已有了默契,對他都是十分的敬重。

當然沒有人會逼迫他做出什麽表態,不過眾人所有重大事件的商議,對孔融來說幾乎都是毫不設防。這樣的氛圍,在無形中已經將孔融拉入了保皇一黨之中。

加上此時大事已經辦妥,心中心情大好的獻帝,急忙做出激動的樣子道:“孔先生對朝廷忠義之心,世所皆知!此刻在這殿中的皆是朕最忠義的賢臣,孔先生不必多禮!

孔先生可知朕等你的金玉良言,可是等到心亦苦了!還請先生能對朕知無不言,助我大漢朝廷一臂之力!朕代前朝曆代先皇,感謝孔先生!”

說著,獻帝居然向著孔融端正的鞠了一躬!深感朝廷勢單力薄的獻帝,已經沒有了別的辦法與渠道,來拯救日漸衰落的皇權。但日漸長大的獻帝,又怎麽能甘心就此做一世的傀儡。

對於野心隱隱膨脹的獻帝來說,處於絕對弱勢的朝廷,想要做些不宜的動作都是十分的危險的。因為在朝廷中的任何人都是有可能將自己出賣給江南軍來換取功績。

他如今能相信的除了董承這有限的老人之外,也隻有眼前這個儒家的領軍人物了。這樣的世道,也隻有書香傳家的孔家子弟,會真正的還將漢室正統的皇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對獻帝如此折節下拜,孔融頓時感動不已:“皇上怎能如此這,這可真是折殺臣下了!尊奉朝廷正朔,本就是臣與天下讀過聖賢書的士人一世堅持的道義所在,這是誰也不能違背的!”

獻帝與董承極為迅速的相視一眼,隻能是無奈的苦笑搖頭:“這天下還有幾個士子到了這個地步,還會將毫無作為的落沒朝廷與皇帝,真正的放在心上。”

就連身為儒家正統代表人物的孔融自己也同樣是觀望許久,才做出的決斷。又怎能要求他人冒死投效呢!加上群賢閣配合著江南軍宣傳隊,刊行了數以萬計的各類書籍與宣傳資料。

極大的收攏了士民的心。

最重要的還是科舉製度的施行,使得江南軍的政治製度,在如今江南的士子與民眾中,早已是深得人心。就算是那那些世家中還有一部分會反對這樣的製度。

但目前來說,世家依舊占據著更多的教育資源,有才之人同樣不會

就看這第一次的科舉士家子弟在其中得官的人中還是占了很大的份額。而已經或是即將得到利益的多數世家,同樣不會反對這樣公平的製度。就算想反也沒有人有足夠的力量。

長此以往皇帝的地位必然會越來越退化。最終隻能成為江南總督所期望的,僅僅是一個隻會頒布聖旨蓋璽印的傀儡,或者是一個隻會點頭的應聲蟲罷了。

這樣一來,就算是孫策到時想要讓獻帝禪位,獻帝也隻能無聲無息退位。對大勢觀察思考了許久的孔融,絕不是一個笨人。看到兩人的表情當然明白皇帝所擔心的是什麽。

不論是皇帝還是江南軍,抑或是當初的董卓、李與郭汜。眾人的爭奪的焦點,無非就是整個大漢真正的統治權而已。誰真正的掌握了這個權力,並收伏了民心,這爭鬥也就結束了。

也就等若是一次和平狀態下的改朝換代了。隻不過皇帝如今還有一丁點的名義,卻沒有權力。而江南軍對皇帝還有借用的價值,才會形成這樣奇怪的三方製衡的局麵。

反而微微一笑道:“皇上與贄人深謀遠慮,對天下大局早有布局謀算!臣下佩服之極

不過皇上、國舅大人,臣下觀你們隻是從外部招來外援,可曾想過從江南軍內部將之瓦解?”

霎時間,獻帝與董承的眼中都閃現出一道明亮的光彩。不論是從內部還是外部,隻要能將江南軍的勢力瓦解,不正是他們日思夜想都想要做的事嗎?

可是渴望是一回事,現實卻又十分的殘酷。江南軍對皇帝與每一位大臣都十分的尊重,但沒有人敢出麵去指責江南軍的行為。

不論是董卓還是李郭等軍閥的行為,已經很好教育了獻帝等人。與執掌了生殺大權的軍閥們講正禮商談收回皇權。那不但是自找苦吃,甚至根本就是在自尋死路。

如今日子過得還算好,沒有必要就盡量不要橫生枝節了。隻看江南軍最近的行動,又有什麽事是需要獻帝批準的。除了在一道道送來的時政奏章上蓋印之外。

奏章上的內容,獻帝不論°看或是不看,都沒有多大區別。就算是獻帝不同意也沒用,人家要實施的政策就必定會實施。送到獻帝這裏,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就連獻帝手中的傳國玉璽,還是人家江南軍找到並交回上來呢!還是老話一句,這世上三條腿的人不好找,但長著兩隻手,能蓋章的劉氏皇親可不會少。

亂世天下,各地戶籍被敗壞的不知多少。又沒有a的先進檢驗技術,不論你真正出身如何。隻要一個人自己想姓劉,或者是有心人想讓你姓劉,你就可以姓劉。

既然誰都能姓劉,那麽是不是劉氏皇親,也就不存在什麽問題了。說你是你就是反之說你不是,那也就不是了!

不過看孔融說的似乎把握十足,董承還是有些激動的問道:“孔,孔夫子,莫非能有妙-計,將皇上麵對這困局改變一番嗎?若是成功,孔大人必能位列三公!”

在這座大殿裏的眾臣之中,不論於公於私,對於能扳倒江南軍都是董承最渴望的事。隻有江南軍倒下了,皇家才能有重振權威的可能。而他這個依附皇家的國舅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威風。

孔融卻是淡然的掃視了一眼董承又將視線轉到了獻帝身上。他當然能看出獻帝眼中迫切的渴望,年少的獻帝如能重掌皇位,必然不會是一個昏君。

經曆了這樣多的挫折在逆境中如此能忍受屈辱,耐心的等待時機。籠絡著一批忠心之人,為自己,為大漢做出最好的謀劃。這不正是大漢中興所必須的明君嗎?

而做為將皇帝從逆境中解救出來的忠臣,孔家的地位必然會因為自己的存在再上一個高度。

這一刻,孔融的眼中隻剩下了即將成為明君的皇帝。

恭敬的施禮道:“皇上!臣下以為。這江南軍能在之前的作戰中,幾乎是戰無不勝!自然有他們的高明之處!若是皇上一昧以外力來打壓於他們,怕是會讓剛剛平定下來的大漢再陷戰火。

若是再起大戰必然是真正的生靈塗炭。如此對皇上將來的治理對天下萬民的休養生息,皆非上策。大漢如今這不足千萬的人口真的經不起大戰了。”

原本同樣激動的獻帝,眼光突然一清:“唔!孔先生言之有理朕受教了!朕知道,對於平定亂局這一點,江南軍對我大漢是有大功的!朕也不想如此,不過.¨!”

見獻帝陷入為難的沉吟,孔融胸有成竹的道:“皇上聖明!臣亦知道,在這樣的局勢之下,想要讓江南軍自己放下兵器,使皇上奪回朝廷的權力根本是妄想!

不過我方能事先預謀,將這流血的範圍與程度,控製在一個相對小的內部。如此就能將影響減小到盡可能輕的程度,就是最好了!”

說到這裏,孔融卻是頓了一下,看著獻帝與眾臣子都是一臉詢問之色的望著自己。心中不由得十分的得意:“誰說手無縛雞之力的才子,就不能掌握天下大局!我孔融就能!”

“皇上,臣以為,不但要召來外軍勤王。皇上還應在朝廷之上,提撥自己的人才。要在朝堂之中有自己的勢力方可。如今在殿中的這眾位老臣,雖然皆是忠義可嘉,但所掌握的力量太小!

皇上還應大力選拔一批自己可用的文臣武將,大幅增加忠於皇上的勢力才是!”

聽著孔融的老調,獻帝隻是苦笑搖頭。太尉楊奉無奈說道:“唉!孔文舉,此事若是能辦,誰不想增加皇上的權力呢?可是江南軍開始施行科舉以來,已經完全掌控了朝廷中的人事。

這用人之權,根本不在咱們手中。再則,就算皇上想提撥忠誠之士。可也找不到幾人能如文舉你這般忠心耿耿,不遠千裏的前來投效皇上的士子啊!

唉!人心不古啊!這世上眾人皆喜趨炎附勢卻少有人原與皇上共赴國難啊!唉!”

對於這位太尉一連聲的感慨,本就是一起堅持著跟著皇上東奔西走,嚐盡艱險的殿中眾臣,都是深有所感。這一刻那居然不約而同的齊聲歎息起來。

看到眾臣的沮喪表情,孔融卻笑道:“缺少世家士人的支持嘛,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麽問題!若是由在下出麵,號召一番呢?在下在青州多年,倒也結交到了三五位極相知的知己好友。

這幾位雖不喜仕途卻皆是世之大才。況且他們在青州,乃至整個河北地方皆極有賢名。若是在下與這幾人一同向天下人呼籲,投效皇上,以秉承儒家士人的精忠報國之誌。

在其他州郡,臣下不敢誇口,但河北的有識之士必然會紛紛響應。那時,皇上還擔心無人可用嗎?若是大批士人前來投效皇上,他江南軍難道還敢都不錄用,與天下士人世家們為敵嗎?

何況如今江南軍根本不在金陵,這江北廣大之地的征戰他們還不知何時方能回軍呢?”

聽到有世家名士能前來提交,董承極有興趣的追問道:“不知孔先生所言好友,又是何方高明之士?可否見告呢。”

“嗬嗬!”對國舅董承的接腔孔融是極為滿意的,這誇誇其談本就如此。若是自言自語的沒人接話,那孔融就算再能言善辯也必定會陷入冷場,此刻對董承的態度不由得就和氣了幾分。

“國舅可曾聽說過北海王修、彭、邴原等賢士之名呢?想當年他們皆曾與名士鄭玄,同在本官府中,鑽研學問!與那鄭康成也算是同學好友了!”

“咦!就是如今與那馬日並列群賢閣主的鄭玄鄭康成!唔,難怪啊!如今這幾人皆是北海名士,本官倒也聽說過他們。若是有他們相助對河北士子倒確是大有鼓動之利!

孔先生不愧是聖人傳人,結交的無一不是名士啊!皇上有先生大力相助,大漢有望了!”

雖然學識淵博但並不代表自命清高的孔融不喜歡被人吹捧。何況眼下吹捧自己的還是皇上麵前的紅人,當朝的國舅爺呢。更為重要是,皇上也在眼前呢。

“不敢!國舅過獎了!不過下官相信,隻要下官振臂一呼,這些名士世家還是有許多願意聽下官一言的。不過他們同樣隻是屬於外力,下官真正想要借助的還是江南軍內部的力量啊!”

這一番話,頓時讓獻帝等人更加高興起來。如果孔融能鼓動河北的世家大族,與著名的名士一起前來勤王這就是又一大助力。如此獻帝對壓製江南軍就更有把握。

何況聽起來孔融居然還有更強的力量可以借用,又怎麽能不讓到處尋求支援的獻帝君臣感到欣喜若狂呢。必竟這變盤的力量越強,將來奪回手中的皇權就能越加的穩固。

這一刻獻帝等人已經是病急亂投醫的四處尋求外援,想要趁著江南軍出動的機會來一次徹底的翻盤。而在他們眼中,孔融就是個相當特殊的人物。

他不但是孔家的當代傳人、家主,更是名震天下的河北名士。如今的群賢閣主鄭玄,都曾托庇於他。同時他還是重要的朝廷命官,堂堂的虎賁中郎將、北海相可不是白給的官銜。

可是獻帝等人雖然知道孔融的在世家士人名頭,卻並不了解孔融真實的才幹。隻知攻讀自己的聖賢書的孔融,除了與知己們坐而論道,在真正的戰略與政治上並沒有多少高明的機謀。

當初連管亥手下一群烏合之眾的黃巾軍,都能將他這個北海相,打得屁滾尿流的逃回北海困守。而不得不向隻有兩千精兵的劉備求救,才能解圍。

坐而論道是什麽?說穿了,不過是一群無關痛癢議論時政的清談書生罷了。這樣隻說不做的清談風氣。到了不思進取的晉朝之後,就急劇的膨脹起來。

在意誌消沉的晉朝高層裏,成了所謂的貴族們,最優雅高貴的習慣性活動。以至於在五胡亂華之時,習慣於自我陶醉的司馬家,真正的談掉了江北的半壁江山。

在這樣文士相互吹捧的清談活動中,本就作為中心人物的孔融自然得到了最多的關注。讓他變得更加自信,自傲起來。似乎天下諸事,隻要他孔融一開口就能平定。

而曆史上孔融與曹操做對,並不表示這些能夠成為曹操將他殺掉的理由。

而隻能作為曹操殺他的動機。通過一些解釋能證明孔融沒有與曹操做對?沒有得罪曹操?不是不識時務?

而敢在曹操麵前這麽做,不是自取滅亡是什麽?而他為什麽這樣?原因無非是他是名士,而且是影響巨大的大名士,以為曹操不能將他怎麽樣。

事實上曹操也“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這就加劇了這位孔子二十世孫的膨脹,總是不把曹操放在眼裏,大事小事,處處做對。

隻是這樣也就罷了,孔融甚至在一些軍國要事上,也要冒頭與曹操做對。比如官渡之戰前夕,就他發表的那一席悲觀言論,會對曹操集團造成多麽大的打擊?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