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 即矣不喜
初秋的空氣裏總是可以嗅到非常幹扁而淒涼的幹草味,黑暗裏時時傳來的微弱喧聲也不越於耳。在這種氣氛下,回憶往事似乎最是應景和理所當然。
於是陳皓不負眾望,沉默片刻後悠悠道:“好久沒來這裏,記得我第一次來什刹海還是小學……”
陳皓這廂動情倒述,王成平卻瑟瑟發抖寒毛倒豎,且不完全是為秋日寒風所累。她一向認為回首崢嶸歲月這種行為對青壯年百害無利,因此閉口不語,也期望陳皓識趣的閉上尊嘴。
陳皓卻認為這是王成平鼓勵自己說下去的信號,繼續道:“那個時候我才從香港回來,一句普通話也不會說,也聽不懂別人在講什麽。不過那年冬天我跟著幾個北京孩子還來這裏滑冰刀。”
王成平緊走幾步,狀似遠眺風景,實則想避開陳鳳凰的碎碎念。但沒眼力的陳皓在自己身邊站定,繼續饒有興趣的回憶,順便問她:“你小時候有來過這裏滑冰麽?”
“沒,我媽管我管的嚴,再說我滑的也不好。”王成平都快煩死了,琢磨著陳皓什麽時候才能說到正題。
陳皓卻仿佛若有所思:“唉,是不是你們女的剛開始學滑冰都滑不太好啊。”隨後他再自己笑笑,主動解釋:“那時候我們幾個男的都不會滑,但上場溜幾圈就成了。但就有那麽一個人,一滑就倒。就這樣還偏偏不讓別人教不讓別人帶,後來自己把臉都磕青了。”
王成平有點幸災樂禍:“喲,這人可真別扭。”
陳皓卻已經沉浸往事,口氣都溫柔低沉許多:“是吧,我也這麽覺得。當時她在我們身邊滿臉都是眼淚,就這麽一聲不吭的爬起來接著一點點滑,也不讓別人幫……真是倔死了……”
王成平不易察覺的撇撇嘴唇:這人豈止是倔,都可以算上愚蠢。既然明知技不如人,不妨先學習別人經驗再後期苦練,幹嘛非要當場獻醜以愉眾人?
但隨後她聽到陳皓自揭謎底:“這人就是蘇素,就昨天那個腦子有病的家夥,她從小就這樣,你別理她。”
王成平恍然後冷笑,想怪不得陳皓刻意追溯童年,原來在這裏挖個坑等她呢。不過王成平不覺得自己聽了這個故事後會對蘇素有什麽改觀,她隻更加深刻認為蘇素是個被寵壞的大脾氣小姐(且擁有無用自尊,她暗暗補充道)。但王成平不敢擅言,打起精神敷衍場麵:“你這麽小就認識她了,那也算上青梅竹馬吧。”
王成平隨口說出的評論很輕易就觸碰到陳皓內心角落,頓時他胸口洶湧無盡甜蜜酸澀。強咽下喉嚨裏的某些情緒,陳皓讓自己平靜了一會才佯裝隨意:“不是。我們隻是一起長大,算不上青梅竹馬……”
這句話的尾音以一種不易察覺的姿態輕飄飄摔在地上,再惶恐的融進難言的夜色裏。兩人間突然陷入一種詭異的沉寂,而過了一會,王成平聽到陳皓用一種很困惑的語調問自己,仿佛提出內心隱埋許久疑問。他輕聲道,“對你來說,青梅竹馬這種東西是什麽?”
──其實陳皓不需要王成平回答,他也不期望她能回答,而這句話更像是陳皓一個人的自言自語。是的,青梅竹馬是什麽?這麽多年他曾自問多次,因為這個概念陳皓自己也不好把握。
隻陳皓卻知道,那個可以輕易安撫他情緒;隨意影響他思維;無聲改變他習慣……那個人,那個在陳皓心中,第一個喜歡也決意是最喜歡的女人隻會是蘇素。僅僅關於此點,他想這根本就不需要別的,任何的理由。
就如陳皓此刻安靜凝望烏色湖麵,幾乎不必費力便能清楚回憶童年場景:少女蘇素軟弱無力倒在自己腳下,鼻子凍得通紅,而左頰混著眼淚青腫一片。這幅模樣,從當時陳皓站立的角度看去不可以說是不狼狽的;隻他身邊人群川流而過陳皓唯獨注意蘇素的臉龐是閃閃發光。
之後,又是多少年的嬉笑相伴悲樂相隨,陳皓熟悉這個女孩所有的輕踅淺笑;參與了這個女孩所有的成長過程,見識她所有的蛻變和美麗……而生命裏留下這樣深刻印記的一個人,怎可隻用青梅竹馬這四個膚淺的字替代?
但為什麽?陳皓也多麽不解和寂寞。為什麽,為什麽此刻站在自己身邊聽聞他回憶的女人不是蘇素?他的頭顱黯然垂下:蘇素蘇素,任何遊戲他都可以勝過她,唯獨沉迷此局的隻有陳皓孤單一人。
──就在此刻,陳皓意料之外的聽到王成平對自己的回答。那女人一掃平日溫婉俏皮,聲音在無情夜色中冰冷擲地,話語中的每一個字都帶著完全的嘲諷和惡毒:“我啊,大概是性格陰暗的關係,反正最討厭青梅竹馬了。我真想不到,如果有那麽一個人,他不是親人但從小和我一起長大,知道我全部的喜怒哀樂,也見識我的所有掙紮……隻是一想到這種可能,我就感覺糟糕透了,惡心死了。這就好像身邊存在著一個活檔案,記錄你從小到大的白癡紀錄。而且一般來說,人在小的時候思想最愚蠢,也最容易幹蠢事。同樣的,一個人越瘋狂越愚蠢的時候呢,也越容易感到孤單,所以青梅竹馬這種毒瘤就應運而生。但我跟你講,這還不是青梅竹馬最可怕最糟糕的地方:最可怕的是,我們小的時候因為過於愚蠢,就太容易托付出所有感情;而長大後的我們又變得貪婪,因此又不想放手曾經長時間陪伴自己的人,這種惡性循環就是青梅竹馬了……所以拜托,這種不能控製自己感情的行為真的很幼稚。我們又不是小孩子,怎麽還能把自己的成長和情緒再寄托他人?小的時候傻點就算了,長大怎麽還能這樣?所以世界上之所以有些填堵和犯渾,隻是因為我們把一些東西看的萬能,這是病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