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搖滾情懷
這差不多算是現場拉票環節,如果是有心計的選手,會在這時刻發表一些讓人淒然淚下的感言,從而博取觀眾的同情分。
然而蔡安瀾顯然也不是這樣的人,拿著話筒猶豫了一會兒,才衝四周鞠了幾個躬,然後幹巴巴的來了一句:“謝謝大家支持我,我會努力的。”
雖然她心裏也許的確就是這麽想的,但這樣的拉票詞還是顯得蒼白,並沒有給觀眾留下什麽更深的印象。
“好的,那麽接下來,大家期待已久的觀眾投票環節就要開始了。”麵向大屏幕說道,那上麵有一個大大的零字在閃爍。
“在十分鍾內,現場的每位觀眾和場外的觀眾都可以為蔡安瀾投票,增長粉絲值並轉化為其得分,十分鍾後投票截止。”
伴隨著他的介紹,大屏幕上出現了具體的投票方式。
這次的投票方式也做了小幅修改,首先,場內觀眾可以在1到10分的分值內給選手打分,換句話說是權利更大了。
這也正常,最終現場一張票的價格都炒到了3萬以上,人家觀眾花了那麽多錢進來,能不讓人家享受些權利嗎?
其次,投票時間從三分鍾增長到十分鍾,這也好理解,反正就是方便讓粉絲花錢嘛。
粉絲值和人民幣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兌換,而每一百粉絲值能夠讓選手的得分上漲一分。
換句話說,就是花一百塊錢才能讓自己支持的選手上漲一分。
“現在投票十分鍾倒計時,正式開始。”高聲宣布道,話音未落,身後大屏幕上的數字就開始飛速的往上滾動。
現場一萬名左右的觀眾,每人最多可以打十分,再加上場外觀眾投票,使得蔡安瀾的得分呼呼地往上漲,很快就超過了三十萬。
最終當十分鍾結束,她的得分達到了四十三萬,贏得了一片掌聲。
蔡安瀾向四周觀眾鞠躬,然後和張安安一起下台,緊接著,整個舞台的燈光顏色開始轉換。
剛才為了配合蔡安瀾他們的表演,整個舞台的燈光布景都是淡青色的,映襯的是層層疊疊的群山和白雲如洗的天空。
然而現在,燈光卻從淡青色逐漸轉為紅色,就像跳動的火焰一般,讓整個舞台平添熱力。
四周觀眾似乎也猜出了什麽,開始有節奏的呼喊起口號來。
“我想大家已經猜到了,下一輪出場的選手就是”說到這裏,故意拉長了語調,挑動起了所有人的情緒:“上一場比賽的第三名徐聞,和他選擇的合作嘉賓王遠義!”
在一陣勁爆的鼓點聲中,徐聞和王遠義從舞台的兩側同時閃亮登場。
在這次的比賽中,徐聞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選手,小夥子年紀輕,長得很帥,留著一頭長發,很有點嬉皮士的味道。
幾場比賽以來,他一直堅持著搖滾風格,同時一直堅持著邊彈吉他邊唱歌。
他的音樂風格非常的勁爆,節奏感十足,被網友們稱為近幾年最有搖滾精神的年輕人。
而四位節目嘉賓中,王遠義也是搖滾樂出身,也擅長吉他彈奏,年輕時也留了一頭長發,於是便有網友戲稱徐聞是第二個王遠義。
對於這樣的調侃,王遠義不僅不感到生氣,反而覺得很欣慰。
近年來,喜歡搖滾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唱搖滾樂的歌手中也沒有什麽出類拔萃的好苗子,這讓一直堅持搖滾樂的王遠義感到了遺憾和後繼無人。
於是,當他在舞台上發現徐聞這個好苗子時,內心的激情和期待一下子被點燃了,不僅對其大加褒獎,每次都打出高分,並且在各種場合說了許多鼓勵的話。
徐聞看在眼裏,自然也記在心中,這次如願進入四強後,立刻挑選了王遠義作為自己的助演嘉賓。
此刻,兩人同時登台,都是一樣的皮衣長靴,都抱著吉他戴著墨鏡,簡直像一老一少的兩兄弟一樣。
甚至為了配合徐聞,王遠義還專門帶上了假發,恢複到自己年輕時長發飄飄的狀態,引得四周歡呼聲和口哨聲此起彼伏。
咚、咚咚、咚咚咚繁密的鼓點聲響起,每一下都像敲在人的心底,而徐聞和王遠義踩著鼓點聲,一左一右的向舞台中心走去。
當他們在舞台中心站定時,兩人突然擊了一下掌,隨即同時彈起手中的吉他,樂曲節奏突然被帶動了起來。
“寒夜裏,霜雪飛舞,
熱切的心卻飄遠方,
風雨裏追趕,
哪怕看不清前路,
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
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
不忘初心,
哪怕有一天力竭倒下”
這首歌的詞曲是王遠義專門找朋友創作的,歌詞十分勵誌,再配上節奏感強烈的曲子,真的讓人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而且當演出開始後,貝斯手、吉他手、鍵盤手的依次在舞台上出現,更是引起了四周一片歡呼。
這些人都是曾經和王遠義一起組樂隊,玩搖滾的,大多數都已經很久不登台了,這一次是完全是衝著王遠義的麵子,再一次站在了舞台上。
這幫“老朋友”的出現,引發了許多人的懷舊情緒,舞台下甚至有狂熱的粉絲開始飆淚,氣氛一下子被推上了。
一曲結束,一幫當年一起組樂隊的老朋友互相擊掌,帶著徐聞一起走到舞台邊緣,向四周的觀眾鞠躬,享受這觀眾們山呼海嘯般的掌聲。
“哇哦,好過癮!”再次上台,一上台就情不自禁的感慨了一下,甚至還在舞台上擺了個彈吉他的動作,引得四下裏一片笑聲。
“好久沒看到您和您以前的幾位搭檔一起演出了,樂隊解散之後,這還是第一次同台吧?”首先問了王遠義一個問題。
“沒錯,這種感覺真是久違了!”王遠義笑道:“感謝誰是音樂人這個舞台,也要感謝徐聞,給了我們這樣一個重聚的機會。”
說話間,他們幾個老朋友互相搭著肩膀,再次向台下鞠了一躬。